引言 1
第一章 比较视阈中的中日审美意识 22
第一节 游于儒道佛互补之境 22
一 “充实之谓美”与“顺乎自然” 24
二 “形而上之道”与“形而下之器” 30
三 “自然之妙谛”与“简易之深趣” 38
四 “发乎情而止乎礼义”与“托其根于心” 43
第二节 主意的情感世界与主情的审美世界 49
一 中国:美善结合与美真统一的对立共处 50
二 日本:以真为美 54
三 主意与主情 60
第三节 自然审美之趣 64
一 自然本体的复归和超越 64
二 “比德”自然观:对人生终极关怀的精神思索 67
三 “植物美学观”:对自然微妙变化的纤细感受 72
第二章 禅理意趣 86
第一节 中日艺术审美的理想境界 87
一 禅宗思想与艺术审美 87
二 “悟”与“空” 93
第二节 活泼泼之生气与哀伤悲美之色彩 107
一 享受悟道的喜悦 108
二 品味寂寞的虚空 110
第三章 “物感”与“物哀” 120
第一节 “物感”:审美之感动 120
一 “物感”说的缘起与发展 120
二 作为文艺审美范畴的“物感”理念 123
第二节 “物哀”:“无常”之悲美 127
一 从“哀”到“物哀”的演进 128
二 “物哀”作为审美理念 131
第三节 “物感”对“物哀”之影响 137
一 哲学根源:“天人合一”与“无常”悲美 137
二 两个审美范畴形成的理论背景 141
三 “物感”对“物哀”之影响 146
第四节 审美内涵之比较 149
一 “心物交感”与“同情同构” 149
二 “感于物”与“哀于物” 152
三 自然审美之情趣 162
第四章 “神韵”与“幽玄” 169
第一节 “神韵”的历史流变和审美指向 169
一 “神韵”的历史流程 173
二 “意在言外”的“韵味”之美 183
第二节 “幽玄”的沿革发展和审美趣味 189
一 “幽玄”的沿革发展 190
二 “缥缈朦胧”的“余情”之趣 202
第三节 韵味无穷与余情余韵 206
一 “韵味”与“余情”——共同的审美趣味 206
二 “淡远”与“幽深”——同中有异的审美风格 211
三 “言有尽而意无穷”与“言简而意丰” 216
第五章 “趣”与“寂” 223
第一节 尚“趣”:中国美学思想的一个传统 224
一 “趣”范畴的历史梳理 225
二 “趣”范畴的审美内涵 231
三 以“趣”为母体所形成的结构系统 234
第二节 寻“寂”:日本古典美学的终极目标 240
一 “寂”范畴的历史沿革 241
二 幽玄之空寂:“寂”在茶道 246
三 风雅之闲寂:“寂”在俳谐 256
第三节 “趣”与“寂”的诗性色彩 267
一 生命的主体性张扬 267
二 现实中的在场与理想中的不在场 272
三 “趣”:以诗性之纯真追求精神之超越 277
四 “寂”:感性生命中的唯美情怀 279
第四节 “趣”与“寂”的相通与相异 285
一 审美价值上的相通性 286
二 理论内涵上的相异性 292
余论 301
参考文献 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