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建设报告 2014》PDF下载

  • 购买积分:12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宋贵伦,鲍宗豪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5
  • ISBN:9787516156957
  • 页数:346 页
图书介绍:中国社会建设报告2014,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13年)》、《中国区域经济统计年鉴(2013年)》等统计数据,研制了中国社会建设指数评价体系,在全国首次对31个省市自治区社会建设水平进行了评价及其得分排序,并将北京与全国13个1000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型城市、G20国、金砖五国以及新加坡、韩国、香港的社会建设指数作了横向比较;《报告》还依据《中国统计年鉴(2013年)》的数据,对中国的社会建设走势作出了定性和定量的分析。

导论 后全球化视野下的中国社会建设 1

一 后全球化:凸显中国社会建设的问题导向 1

(一)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标志着单极世界的解体 2

(二)后全球化时代“全球社会现代化”的世界性难题 3

(三)人类生存资源与空间的约束,引导人类走出地球,开展太空探索的竞争 6

(四)后全球化时代中国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治理的本质 6

二 后全球化:凸显中国社会建设的价值取向 8

(一)坚持公平正义是社会建设的根本价值取向 8

(二)不断完善转型社会的社会秩序构建是加强社会建设的重要价值取向 11

(三)建立以社会规则为基本元素的社会治理体系,保障社会公正有序是社会建设的基本价值取向 13

三 后全球化:凸显中国社会建设的现代化方向 14

第一章 中国近年来社会建设评价 19

一 人均GDP(美元) 19

二 GDP增速(%) 21

三 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岁) 23

四 15岁及以上成人识字率(%) 24

五 失业率(%) 26

六 医疗开支占GDP比重(%) 27

七 国际互联网用户数(个/千人) 28

八 杀人案件占刑事案件比例(%) 29

九 历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女性代表占代表总数比重(%) 31

十 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吨/人) 32

十一 城市人口占比(城市化率)(%) 34

十二 R&D支出占GDP比重(%) 35

十三 国际入境旅游人次(万人) 37

十四 每十万人高等学校平均在校人数(人) 38

十五 每千名常住人口执业(助理)医师(人) 40

十六 每千人口病床数(张/千人) 41

十七 医疗卫生机构床位(万张) 42

十八 每千名老人人口养老床位(张/千人) 43

十九 社会工作从业人员/专业人才(人) 44

二十 劳动争议结案数(件) 46

二十一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47

二十二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元) 48

二十三 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万人) 49

第二章 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社会建设指数 51

一 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社会建设总指数 51

(一)社会建设总指数得分排序 51

(二)社会建设总指数比较分析 54

二 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社会保障指数的比较 55

(一)社会保障指数得分排序 56

(二)社会保障指数比较分析 58

三 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社会服务指数的比较 60

(一)社会服务指数得分排序 60

(二)社会服务指数比较分析 63

四 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社会治理指数的比较 64

(一)社会治理指数得分排序 64

(二)社会治理指数比较分析 67

五 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社会环境指数的比较 68

(一)社会环境指数得分排序 68

(二)社会环境指数比较分析 70

六 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社会建设进步指数比较 71

(一)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社会建设进步指数排序 71

(二)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社会保障进步指数排序 74

(三)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社会服务进步指数排序 77

(四)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社会治理进步指数排序 80

(五)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社会环境进步指数排序 83

第三章 中国直辖市社会建设指数比较 87

一 中国四个直辖市社会建设总指数 87

(一)社会建设总指数得分排序 87

(二)社会建设总指数比较分析 89

二 中国四个直辖市社会保障指数的比较 90

(一)社会保障指数得分排序 91

(二)社会保障指数比较分析 92

三 中国四个直辖市社会服务指数的比较 93

(一)社会服务指数得分排序 94

(二)社会服务指数比较分析 95

四 中国四个直辖市社会治理指数的比较 96

(一)社会治理指数得分排序 96

(二)社会治理指数比较分析 97

五 中国四个直辖市社会环境指数的比较 99

(一)社会环境指数得分排序 99

(二)社会环境指数比较分析 100

第四章 中国特大型城市社会建设指数 102

一 当前特大型城市社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102

(一)大规模、高速度的人口集聚和发展,使城市承受力下降,失衡、失序现象不时出现 103

(二)快速城市化使“半城市化”地区形成越来越严重的“半城市病” 104

(三)“被城市化”的农民和农民工与城市居民缩小了空间距离,但却因就业和生活等被边缘化而加大了社会、心理距离 106

(四)城市环境质量日趋恶化,严重制约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106

二 中国特大型城市社会建设总指数 108

(一)中国特大型城市社会建设总指数排位前后三名的比较 108

(二)中国特大型城市社会建设水平的比较 110

三 中国特大型城市社会保障指数的比较 112

(一)中国特大型城市社会保障指数排位前后三名的比较 112

(二)中国特大型城市社会保障水平的比较 114

四 中国特大型城市社会服务指数的比较 117

(一)中国特大型城市社会服务指数排位前后三名的比较 117

(二)中国特大型城市社会服务水平的比较 119

五 中国特大型城市社会治理指数的比较 120

(一)中国特大型城市社会治理指数排位前后三名的比较 121

(二)中国特大型城市社会治理水平的比较 122

六 中国特大型城市社会环境指数的比较 125

(一)中国特大型城市社会环境指数排位前后三名的比较 125

(二)中国特大型城市社会环境水平的比较 127

第五章 中国与G20其他国家社会建设若干指标的比较 130

一 人均GDP(US$) 130

二 GDP增速(%) 132

三 出生时预期寿命(岁) 133

四 平均受教育年限(年) 135

五 CPI指数(2005年=100) 136

六 失业率(%) 138

七 教育开支占GDP比重(%) 139

八 医疗开支占GDP比重(%) 141

九 每千人宽带用户(个/千人) 142

十 每十万人口监狱服刑人数(人) 144

十一 每十万人口杀人犯罪率(%) 144

十二 女性议员占国家议会比例(%) 146

十三 每万人口医生人数(人) 147

十四 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吨/人) 149

十五 城市人口占比(城市化率)(%) 149

十六 女性人口比重(%) 151

十七 R&D支出占GDP比重(%) 152

十八 国际入境旅游人次(千人) 154

十九 中国与G20其他国家社会建设综合比较 155

(一)排名靠前的指标 155

(二)排名靠后的指标 156

第六章 世界城市社会建设比较研究 159

一 世界城市的认知与划分 159

(一)世界城市概念的演变 159

(二)世界城市的划分 163

(三)世界城市划分方法的理论根源及其局限 166

二 创新世界城市的评价 168

(一)时空序列中的世界城市层次 168

(二)建立评价世界城市标准的标杆指标 172

(三)评价世界城市标准的“三标杆” 173

(四)新兴世界城市的活力和发展 177

三 世界城市社会建设若干指标比较分析 180

(一)出生时预期寿命(岁) 181

(二)失业率(%) 183

(三)每千人口病床数(张) 185

(四)每千人口医师数(人) 186

(五)每百人口国际互联网宽带用户数(户) 187

(六)社会保障占财政支出的比重(%) 189

(七)文化娱乐等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 190

(八)教育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 191

(九)医疗卫生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 192

(十)公共图书馆数(个) 193

(十一)每十万人口公共图书馆数(个) 194

(十二)博物馆数量(个) 195

(十三)联合国世界遗产数(个) 196

(十四)大型音乐厅数(个) 198

(十五)美术馆(艺术画廊)数(个) 199

(十六)剧院数(个) 200

(十七)电影院数(个) 201

(十八)每十万人口电影院数(个) 202

(十九)文化及创意产业从业人员数(万人) 202

四 世界城市社会建设综合分析 204

(一)中国世界城市排名靠前和居中的指标 204

(二)中国世界城市排名靠后的指标 206

第七章 北京16个区县社会建设指数 210

一 北京市16个区县社会建设综合指数比较 210

(一)北京市16个区县社会建设综合指数排序 210

(二)社会建设总指数比较分析 212

二 北京市16个区县社会建设21个指标排序 217

(一)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217

(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元) 219

(三)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占常住人口比重 221

(四)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占常住人口比重 223

(五)失业保险参保人数占常住人口比重 225

(六)城镇登记失业率(%) 227

(七)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增长速度(%) 229

(八)每万人口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人/万人) 230

(九)常住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年) 233

(十)社区服务机构覆盖率(%) 235

(十一)每千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张/千人) 237

(十二)每千名常住人口执业(助理)医师(人) 239

(十三)人均拥有公共图书馆藏书册数(册/人) 241

(十四)每万人口社会组织(个/万人) 243

(十五)每万人口社会工作从业人员(人/万人) 245

(十六)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占从业人员的比例(%) 247

(十七)建立党组织的社会组织比率(%) 249

(十八)万元GDP能耗下降率(%) 251

(十九)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253

(二十)空气质量达到二级以上天数占全年比重(%) 255

(二十一)每万人口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人/万人) 257

三 北京市16个区县社会建设进步指数 259

(一)北京市16个区县社会建设进步指数排序 259

(二)北京市16个区县社会建设11个指标进步指数排序 261

结语 近年来中国社会建设水平及其走势 284

一 2013年中国社会建设水平 284

(一)总指数不断提高 284

(二)四个维度指数有升有降 284

二 近三年中国社会建设走势 285

(一)近三年中国社会建设持续上升的指标 285

(二)近三年中国社会建设呈波动或持续下降的指标 287

三 中国特大型城市社会建设指数有喜有忧 289

(一)特大型城市社会建设指数有升有降 289

(二)特大型城市社会建设四个维度指数有升有降 289

四 中国与G20其他国家的比较 289

五 中国新兴世界城市与国际世界城市比较 290

(一)北上广深排名靠前的指标 290

(二)北上广深排名较靠后的指标 291

附录Ⅰ 31个省市自治区社会建设指数的主成分分析 293

附录Ⅱ 中国特大型城市社会建设水平的主成分分析 305

附录Ⅲ 北京市16个区县社会建设指数的主成分分析 313

附录Ⅳ 中国近年来社会建设评价指标数据来源 316

附录Ⅴ 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社会建设指数数据 319

附录Ⅵ 世界城市社会建设指标数据来源 332

附录Ⅶ G20社会建设指标数据来源 343

附录Ⅷ 北京16个区县社会建设指标数据来源 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