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文学翻译修辞的实质 1
1.1 修辞在文学翻译中的作用 1
1.2 文学翻译修辞的研究对象 3
1.2.1 修辞和修辞学的产生、发展 3
1.2.2 文学翻译修辞的研究对象 5
1.3 文学翻译修辞的研究视角 5
1.3.1 文学翻译修辞的语言哲学基础 6
1.3.2 文学翻译修辞的基本原则 8
1.3.3 文学翻译修辞的实质 8
1.4 文学翻译修辞的研究意义 11
1.5 文学翻译修辞的研究方法 12
1.6 文学翻译修辞观的发展变化 13
1.6.1 古代译论时期(文艺复兴前) 14
1.6.2 近代译论时期(文艺复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 15
1.6.3 现代译论时期(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至今) 16
第2章 文学翻译的文体 20
2.1 翻译文体之争产生的根源 20
2.2 语篇的功能和文体的关系 21
2.3 翻译小说的社会功能 23
2.3.1 欣赏功能和教化功能 23
2.3.2 文化交流功能 25
2.4 文学翻译文体选择的辩证观 27
2.4.1 文学翻译的文学性 27
2.4.2 文学翻译的忠实性 29
2.4.3 文学翻译:文学性和忠实性的辩证统一 32
2.5 本章小结 33
第3章 文学作品的翻译单位 35
3.1 翻译单位的定义 35
3.2 划分翻译单位的意义和依据 36
3.3 文学翻译单位——小句 38
3.3.1 小句的概念和分类 38
3.3.2 限定性小句 40
3.3.3 非限定性小句 41
3.4 本章小结 45
第4章 译文修辞生成机制 46
4.1 原作文体特征的识别 46
4.1.1 译者的文体能力 46
4.1.2 文体分析程序 47
4.2 译文修辞的生成 49
4.2.1 译者的修辞性介入 50
4.2.2 影响文学翻译修辞选择的语言外因素 58
4.3 译文修辞的校验 64
4.3.1 修辞与语篇整体意义 64
4.3.2 文学翻译修辞校验中的整体性原则 66
4.3.3 诗歌翻译修辞的“整体性” 70
4.4 本章小结 73
第5章 文学翻译的修辞特点 74
5.1 形象性 74
5.1.1 “形象”的含义 75
5.1.2 文学翻译:以形象译形象 78
5.1.3 译者的形象思维 79
5.2 抒情性 80
5.2.1 文学创作中的“情”与“辞” 80
5.2.2 译者的情感与文学翻译修辞 81
5.2.3 情调、气势与文学翻译修辞 84
5.3 象征性 88
5.3.1 象征的修辞意义 88
5.3.2 象征的翻译 89
5.4 幽默性 92
5.4.1 幽默的修辞意义 92
5.4.2 幽默的翻译 92
5.5 本章小结 94
第6章 语音修辞 95
6.1 文学作品的语音之美 96
6.2 文学翻译中的语音修辞 97
6.2.1 语调的翻译 97
6.2.2 节奏的翻译 99
6.2.3 语音辞格的翻译 103
6.3 本章小结 108
第7章 词汇修辞 109
7.1 词汇失衡突出 109
7.1.1 词汇系列 109
7.1.2 词汇集 110
7.2 词汇失协突出方式 112
7.2.1 词汇集混用 112
7.2.2 词汇集的词义转移 124
7.3 本章小结 130
第8章 句法修辞 131
8.1 句子结构的文体突出形式 131
8.1.1 句子结构的失衡突出 131
8.1.2 句子结构的失协突出 141
8.2 句子成分的文体突出形式 143
8.2.1 句子成分的失衡突出 144
8.2.2 句子成分的失协突出 146
8.3 本章小结 151
第9章 章法修辞 152
9.1 语篇的谋篇机制 153
9.2 主位推进程序 155
9.2.1 延续型 156
9.2.2 平行型 156
9.2.3 派生型 157
9.3 语篇的衔接与翻译 158
9.4 本章小结 162
第10章 作家的语言风格与翻译 163
10.1 作家的语言风格 163
10.2 风格的翻译 165
10.2.1 风格的可译性 166
10.2.2 句法结构与风格翻译 167
10.3 译者的风格 169
10.3.1 译者的风格产生的原因 170
10.3.2 译者风格对译文修辞面貌的影响 171
10.3.3 译者风格的启示意义 176
10.4 本章小结 178
结束语 179
参考文献 181
后记 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