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导论 1
一 选题背景与研究缘起 1
(一)选题背景 1
(二)研究缘起 4
二 研究问题与研究框架 6
(一)研究问题 6
(二)核心概念 7
(三)篇章结构 7
三 文献回顾 8
(一)农业环境问题研究 9
(二)生态现代化研究 12
(三)产业转型研究 15
四 研究方法 18
(一)理论与经验的嫁接 19
(二)田野研究路径 20
(三)研究资料的收集 23
(四)研究资料的分析 26
第二章 研究区域与研究对象 28
一 研究区域 28
(一)县域区位与社会经济 28
(二)皖南首圩及其河蟹产业 31
二 斜“N”形的产业变迁 35
(一)从人工养蟹到“大养蟹” 36
(二)遭遇“寒流” 37
(三)柳暗花明:“养大蟹” 41
(四)再上新台阶:“养好蟹” 43
第三章 适用技术 45
一 生态技术的推广体系 46
(一)农业技术推广的体制性困境 46
(二)生态技术推广的组织体系创新 49
(三)生态技术推广系统 50
(四)生态技术推广中的“梯级层次” 56
(五)生态技术如何扎根农村? 60
二 生态技术的社会适应性 62
(一)生态技术推广中的主体 62
(二)生态技术推广的标准化 64
(三)生态技术扩散的本土化 68
(四)技术适应性的社会机制 71
第四章 组织体系 75
一 民间组织 75
(一)亲缘/血缘组织 76
(二)企业/协会组织 79
二 政府组织 85
(一)产业规划机制 85
(二)政绩考核办法 90
(三)水面承包模式 95
第五章 生态资本 98
一 生态资本的社会文化观 98
(一)概念的提出与厘清 98
(二)生态资本的社会属性 103
二 生态资本的市场配置 108
(一)市场需求结构与生态等级认证 109
(二)有机食品及其市场机遇 111
(三)河蟹销售的三级市场 115
三 生态资本的产业效应 120
(一)休闲渔业 120
(二)招商引资 122
第六章 民间实践 125
一 从“自上而下”到“自下而上” 125
(一)政府倡导的革新模式遭遇失败 126
(二)民间社会对新模式的探索 127
(三)民间实践的社会文化背景 131
(四)民间实践与生态文明建设 133
二 从“生态自发”到“生态利益自觉” 136
(一)反思和比较中形成“生态自发” 136
(二)“生态利益自觉”及其逻辑机制 141
(三)“生态利益自觉”的普遍化 145
第七章 社会文化效应 148
一 以河蟹产业为媒介的地域社会 148
(一)从项目社会到特色地域社会 148
(二)特色地域社会的框架体系 150
二 河蟹产业对地域人群的影响 152
(一)受影响人及其受影响维度 152
(二)环境知识、意识与行为 153
(三)生态公民 157
三 河蟹产业对地域社会的影响 159
(一)社会结构 160
(二)社会分层 161
(三)社会福利 164
(四)社区生产生活 165
(五)民间社会制度 166
(六)亚文化 168
第八章 研究结论 170
一 经济与环境“两难论”的破解 171
二 工业化“宿命论”的破解 173
三 持续的革新与超越 175
四 成功转型中的生态压力 176
参考文献 178
后记 191
索引 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