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音乐教师的职业选择 1
那台旧风琴 3
感谢音乐——圆我大学梦 5
“三机”回响曲 7
难忘的音乐课 9
再听《童年》 11
音乐教育专业适合我吗? 14
音乐教师是需要天赋的 16
音乐教育经历的回顾 19
展望音乐教育的前景 21
二、音乐教师的实践感悟 23
那里的春天很美 26
山里孩子的演唱会 30
如何“激活”农村音乐教育 32
对农村中小学生音乐学习的调查 36
对“未来教师”音乐学习的调查 38
音乐学生,读点书吧! 40
麻木与忧思——有感于教学法课的“失败” 42
温故而“吃惊”——“学校艺术教育研究丛书”读后感 44
读柯达伊教育观有感 49
编写教材的收获 52
第一部多声部民歌集的出处 55
恨晚,恨晚!但愿少些恨晚 56
从普通读者到优秀撰稿人 58
“乱弹琴”的妮妮 60
认识了,就没分手 62
三、音乐教师的理论探索 65
“一专多能”新解 67
基础音乐教师的“七项全能” 69
基本功比赛应加强“即兴”的内容 71
从“即兴”表演看综合素质——观电视舞蹈大赛有感 73
音乐教师要当“课堂主持人” 75
节奏时值的“读法”改革 77
音乐欣赏课的新理念 80
谈高师课程改革的针对性 84
教学法课的“第一印象” 87
教学法课的“三个提前” 90
教学法的“轻”与“重” 92
对音乐教育实习的思考 94
“说课”——想说好你不容易 97
再说“说课” 100
四、音乐教师的媒体触觉 105
给“盛会”唱点反调——对一次全国音乐教育研讨会的回顾与思考 107
面子与脸——“东抄西投”为哪般? 112
不要将声乐课降为“娱乐课” 116
歌唱中“的、着”的问题怎么着 118
业余合唱指挥的几个问题 120
合唱与“大合唱” 122
“五音不全”的误解 123
0+1/2=? 124
说说“流行唱法” 125
《春江花月夜》曲名探析 126
琵琶女是否弹了《浔阳夜月》 128
电视晚会的真与假 130
《音画时尚》“画”不够 132
《音画时尚》“变脸”了 133
岂能随意改歌词 134
我不想当评委 135
一时的瑕,不掩瑜之美好 137
音乐家张曙生卒时间的再考证——纪念张曙先生诞辰105周年、牺牲75周年 139
五、音乐教师的理想追寻 145
要唱好国歌 147
向运动员学习 148
奥运赛场的音乐节奏 149
心有感触共勤勉 151
歌者度曲的成功之作——由宁林作曲《眷恋》说开去 153
桂林山水养育的多才音乐家 159
我给幼儿写首歌——《长大以后闯天下》创作侧记 161
从漓江两岸到泸沽湖畔 163
雪山飞歌 165
艺术之旅——访泰演出纪实 167
中国合唱作品创作的困境与路径 170
谈合唱在“青歌赛”中的进出 178
有感于“钱学森之问”的艺术教育反思 184
电影歌曲的历史意义 190
试论“声音景观”在旅游景区的人文关怀价值——以桂林“两江四湖”为例 196
我的艺术求索之路 205
附录:艺术作品(歌词) 213
一、家乡风情 214
跳起多耶——为“构建和谐社会”而作 214
天边的云 216
美丽家园 217
永远的刘三姐 218
侗家人,侗人家 219
八桂盛开 220
二、校园咏叹 221
国旗,在校园高高飘扬 221
打开心灵之门 223
上课点名 224
自强,自强——为大学生“自强社”而作 226
感恩的心 227
又唱童年 228
三、生活五味 229
小铁锤,叮当响 229
人穷志不短 230
人挪活 231
爱的传递 232
中国父母 233
无论有多忙 234
我在沙漠中孤独地行走 235
四、继往开来 236
红军走过的路 236
老山界放歌 238
幕后英雄 239
蒸蒸日上 240
那一刻——有感于2008北京奥运会开幕式 241
中华情歌 242
七月的朝霞——献给建党节 243
后记 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