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导论 1
第一节 选题缘起 1
第二节 研究意义 7
一 理论意义 8
二 现实意义 10
第三节 文献综述 11
一 历史学视角研究述评 12
二 祭孔乐舞、音乐研究述评 15
三 社会学视角研究述评 17
四 祭孔仪式相关时评杂论述评 21
五 建水祭孔仪式的地方文献与研究情况 22
第四节 研究框架与内容 24
第五节 核心概念界说 28
一 社会记忆 28
二 民间宗教 32
第六节 研究方法及理论依据 35
一 研究方法 36
二 理论依据 42
第七节 研究的创新点 47
第二章 祭孔仪式与孔子的神圣性建构 49
第一节 祭祀仪式作为神圣的帷幕 50
第二节 儒家学说的秩序理想 53
第三节 祭孔仪式实现了思想与权力的结盟 59
一 祭孔仪式作为一种话语工具 59
二 祭孔仪式的建构方式与内在意义 63
第四节 儒家学说的传播路径及其在民间的存在方式 69
一 儒家学说的独尊地位与传播路径变迁 70
二 儒家学说在民间社会的存在方式 75
第五节 小结 81
第三章 国家的仪式与民间的隐喻 83
第一节 王朝的文化政策与儒学教化 84
第二节 仪式记忆与文化融合 89
一 仪式记忆的构建 90
二 以儒家文化为核心的地方风俗 95
三 儒释道的共存格局 97
四 文化融合的社会作用 101
第三节 封建时代的祭孔仪式及其操演 104
第四节 民间的隐喻——建水祭孔仪式民间化路径 110
一 “隐喻”的逻辑 110
二 祭孔仪式正统地位的衰落与民间化 112
三 洞经会的起源及宗教性 118
四 民国时期的祭孔仪式过程及其变迁 124
五 绅士身份与祭孔仪式的性质 129
第五节 小结 135
第四章 革命记忆与仪式重构 139
第一节 革命与信仰重建 140
第二节 “政治仪式”的兴起 145
第三节 祭孔仪式与“政治仪式”操演 149
一 作为破坏的“政治仪式” 150
二 作为批判的“政治仪式” 152
第四节 仪式重构与记忆传承 158
一 现实社会限制力量的消解 158
二 仪式记忆的回溯与历史真实 161
三 祭孔仪式的重构——从记忆到仪式的转变 163
四 祭孔仪式重构的动力 167
五 社会记忆的惯性 174
第五节 民间洞经会的祭孔仪式及其过程 177
第六节 儒家学说之于仪式的表现——仪式与文化结构的讨论 184
第七节 小结 190
第五章 旅游与庙会——圣俗交织的仪式 193
第一节 现代旅游与儒家文化再认识 194
第二节 国家话语中的祭孔仪式 199
一 祭孔仪式作为文化与经济发展的动力 200
二 祭孔仪式的象征性与品牌效应 207
三 祭孔仪式作为“文化”记忆的建构方式 212
第三节 庙会视阈中的祭孔仪式与孔子形象 219
一 洞经会的群体记忆与仪式正统性 220
二 作为庙会祭祀的祭孔仪式 223
三 孔子崇拜与民间的社会记忆 227
四 孔子在文化的记忆与宗教的崇拜之间 232
五 主流话语与社会建构 236
第四节 小结 240
第六章 结论与讨论 243
第一节 祭孔仪式:一幅关于记忆的多元叠合图景 244
第二节 传统的仪式与现代的超越 247
第三节 祭孔仪式作为民间宗教实践 250
第四节 对祭孔仪式纷繁评论的回应 253
第五节 研究的不足 256
附录 258
一 主要报告人简况 258
二 建水文庙管理处与洞经会成员签订的合同样本 259
三 《崇圣乐章》前言 261
四 绿瓦寺洞经会坛规仪禁 263
五 建水文庙祭孔仪式操演程序与文本 264
六 田野影像 272
参考文献 277
后记 287
再记 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