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FA协会机构投资系列顾问委员会 1
出版说明 1
推荐序一(汤震宇) 1
推荐序二(罗伯特 R.约翰逊) 1
1引言 1
第一部分绩效评价概述 6
第1章 投资组合绩效评价 6
1.1绩效评价的重要性 7
1.1.1基金发起人的角度 7
1.1.2投资管理人的角度 7
1.2绩效评价的三要素 8
1.3业绩衡量 8
1.3.1不考虑评价期间外部现金流时的业绩衡量 8
1.3.2总收益率 10
1.3.3时间加权收益率 10
1.3.4资金加权收益率 12
1.3.5 TWR与MWR的比较 13
1.3.6链式内部收益率 14
1.3.7年化收益率 15
1.3.8数据质量 15
1.4基准 16
1.4.1基准的概念 16
1.4.2有效基准的特征 17
1.4.3基准的类型 17
1.4.4基于特定证券基准的构建 20
1.4.5投资经理平均业绩基准 20
1.4.6基准的质量测试 21
1.4.7对冲基金和对冲基金基准 23
1.5业绩归因 24
1.5.1总的收益率差异等于权重乘以收益率 25
1.5.2宏观归因概述 25
1.5.3宏观归因的输入变量 26
1.5.4宏观归因分析 27
1.5.5微观归因概述 31
1.5.6领域权重/股票选择的微观分析 32
1.5.7微观归因的基础因素模型 34
1.5.8固定收益类资产投资绩效的归因 36
1.6业绩评价 40
1.6.1风险调整绩效的评价方法 40
1.6.2质量控制图 43
1.6.3质量控制图意义的阐释 45
1.7绩效评价实践 46
1.7.1绩效数据的噪声 47
1.7.2投资经理持续性政策 48
1.7.3作为过滤原则的投资经理持续政策 50
注释 51
参考文献 53
第二部分业绩衡量 58
第2章 投资基准与投资管理 58
2.1引言 58
2.2前言 59
2.3美国权益性基准的来源、应用和特点 60
2.3.1指数的用处 61
2.3.2好基准的特点 62
2.3.3基准构造与选择的权衡 65
2.4用基准衡量业绩 66
2.4.1 α回归和减法α 66
2.4.2主动管理的维度 67
2.4.3多元回归:风格风险的调整 68
2.4.4衡量纯α和主动风险的重要性 68
2.5经理组合的构建 69
2.5.1期望效用 69
2.5.2对最优化的批评 69
2.5.3经理人α的预测 70
2.5.4经理人组合的优化 70
2.6 MPT和基准的演化 71
2.6.1作为科学范式的组合原理 71
2.6.2最初的范式 72
2.6.3过去那些无业绩评价的糟糕日子 72
2.6.4基准范式 73
2.6.5结论 77
2.7 20世纪90年代的泡沫和MPT理论的危机 78
2.7.1对MPT理论和传统金融的批判 80
2.7.2结论 83
2.8对基准管理的批判及其前进之路 83
2.8.1对基准管理的批判 83
2.8.2对特定基准的批判 84
2.8.3反应 85
2.8.4彼得·伯恩斯坦的观点 85
2.8.5如何达成妥协 87
2.8.6结论 88
2.9基准管理对市场和机构的影响 88
2.9.1市场价格的扭曲 89
2.9.2机构行为 91
2.9.3宏观效应:指数化什么情况下就该适可而止 92
2.10美国股票风格指数 94
2.10.1风格概念的多种用途 95
2.10.2关于风格分类的一些注意事项 96
2.10.3投资风格的演变 97
2.10.4指数的构建和权衡 102
2.10.5结论 109
2.11固定收益基准 109
2.11.1固定收益基准的复杂性 109
2.11.2市值加权的固定收益基准 112
2.11.3久期问题 112
2.11.4穷鬼问题 114
2.11.5信用市场的增长和波动 114
2.11.6结论 116
2.12国际股票基准 116
2.12.1早期的股票指数 116
2.12.2流通股调整的必要性 117
2.12.3国际股票指数间的比较 119
2.12.4对国家进行的发达或新兴国家分类 121
2.12.5基准对国际市场的影响 122
2.13对冲基金基准 124
2.13.1对冲基金基准的编制 124
2.13.2对冲基金的风险因子敞口 125
2.13.3对冲基金指数基金 126
2.13.4对冲基金指数是同行组合吗 126
2.14政策基准 127
2.14.1在政策层面的业绩归因 127
2.14.2实践中的政策基准 128
2.14.3基准和投资政策 129
2.14.4两个基准 133
致谢 133
注释 134
参考文献 142
第3章 指数选择的重要性 147
3.1指数方法 147
3.1.1权重 148
3.1.2再调整 148
3.1.3全市场指数 148
3.1.4价值和成长指数 149
3.1.5公司数量 149
3.2指数比较 150
3.2.1缺乏可替代性 150
3.2.2可替代性 154
3.2.3集中性风险 154
3.2.4小结 156
3.3指数管理 156
3.4结论 157
注释 157
第4章 应税基准:复杂性的增加 158
4.1标准基准的构造原则 158
4.2投资管理与研究协会的税后标准 159
4.2.1实际发生制的优点 159
4.2.2实际发生制的缺点 159
4.2.3 AIMR投资业绩报告标准 159
4.3资本利得实现率的重要性 160
4.4标准税前基准的转换 161
4.4.1第一层次近似 161
4.4.2第二层次近似 164
4.4.3第三层次近似 165
4.4.4一些特殊的问题 165
4.5影子投资组合 165
4.6结论 166
4.7问答 167
注释 169
第5章 克服市值加权债券基准缺陷 170
5.1分散投资 170
5.2市值加权基准的普及 172
5.3为什么大多数债券基准都有缺陷 172
5.4市值加权指数分析 173
5.4.1美国 173
5.4.2瑞士 174
5.4.3加拿大 174
5.5高收益部门 174
5.6超越现金债券 175
5.7新兴市场债券指数 176
5.7.1 GBI-EM 176
5.7.2全球多元化新兴市场债券指数 177
5.7.3 ELMI+ 177
5.8必须对基准进行规范 178
5.9替代基准 179
5.9.1债务基准 179
5.9.2美国债券基准 180
5.9.3全球债券基准 180
5.10结论 180
5.11问答 181
参考文献 182
第三部分业绩归因 184
第6章 投资组合业绩的决定因素:20年后 184
第7章 投资业绩分析中的权益组合特征 187
7.1证券组合特征的应用 189
7.2数据及计算 189
7.3特征指标类型 191
7.4监测与风格分析 193
7.5归因分析 195
7.6投资组合特征指标分析的局限性 196
注释 196
第8章 优化几何归因 198
8.1单期归因:回顾 199
8.2多期归因 199
8.3几何算法 200
8.3.1 BKT…法 201
8.3.2指数方法 202
8.3.3纯几何法 202
8.4调整的纯几何法 203
8.4.1优化的几何法 204
8.4.2方法之间的比较 204
8.5结论 207
附录8A优化几何归因的推导 207
注释 209
参考文献 209
第9章 个性化因素归因 210
9.1一般归因 211
9.2个性化因素的业绩归因 213
9.3自定义因素的风险归因 215
9.4风险调整后的业绩归因 215
9.5案例 216
9.6结论 220
附录9A最佳预期收益 220
附录9B波动性和相关性公式 221
附录9C通过有约束的最小二乘法消除共线性 223
致谢 224
注释 224
参考文献 224
第四部分业绩评价 226
第10章 对冲基金业绩分析 226
10.1数据和样本统计 227
10.2基金的特征和业绩 228
10.3对冲基金的业绩和风险 230
10.3.1对冲基金业绩的因素模型分析 230
10.3.2基金特征的平均收益率 232
10.4对冲基金与共同基金的对比 233
10.4.1有效边界 233
10.4.2夏普衡量工具 234
10.4.3共同基金绩效因素模型评价 234
10.5生存偏差 237
10.6结论 238
10.7致谢 238
附录10A对冲基金策略 238
注释 239
参考文献 240
第11章 复式基金:绩效与持续性 241
11.1复式基金的增长 242
11.2从复式基金中获得的价值 242
11.3复式基金的业绩 242
11.3.1α业绩 244
11.3.2β的拖累 244
11.3.3信息比率的持续性 245
11.4风格和经理选择的影响 246
11.4.1选择经理与选择风格 247
11.4.2经理增加价值的持续性 248
11.5多重战略基金的前景 248
11.6结论 248
11.7问答 249
参考文献 249
第12章 分清真正的α与β 250
12.1主动管理的内容 251
12.1.1 β组合和α组合 251
12.1.2真实α和原始α 251
12.2风格分类盒 252
12.2.1经理人结构优化 252
12.2.2佑计经理人所需要的预期α 252
12.2.3选择主动管理经理人的两个条件 252
12.2.4对冲基金会因为β的表现收取α费用吗 253
12.2.5将对冲基金的α和β分开 254
12.2.6识别对冲基金β的一项研究 254
12.3对养老保险基金和其他投资者的政策含义 256
12.3.1基金会 257
12.3.2养老金福利计划 257
12.3.3固定缴款计划和个人投资 258
12.4问答 258
注释 260
第13章 信息比率 261
13.1信息比率的定义 261
13.2比率的解释 262
13.2.1基于估计β的信息比率 262
13.2.2信息比率、信息系数和基础法则 263
13.3夏普比率与信息比率 263
13.4信息比率与(t)统计量 264
13.5年度化 265
13.5.1使用算数平均超额收益 265
13.5.2使用几何平均超额收益 265
13.5.3使用连续复利平均超额收益 265
13.5.4使用频率转换数据 266
13.5.5四种方法的比较 267
13.6信息比率的实证证据 267
13.7说明 270
13.8结论 270
注释 270
参考文献 271
第14章 资产配置策略能否40%、90%或者100%地解释投资基金的业绩 272
14.1研究框架 273
14.2数据 273
14.3问答 274
14.3.1问题1:随时间的变动 274
14.3.2问题2:基金之间的波动 276
14.3.3问题3:收益水平 278
14.4结论 279
致谢 279
注释 279
参考文献 280
第15章 基金经理人的变更与股票投资风格的转变 281
15.1数据 282
15.2研究方法 282
15.2.1业绩衡量 282
15.2.2证券选择和市场时机决策 283
15.2.3风险的变化 283
15.2.4选股风格的变化 283
15.3结果 284
15.4结论 290
注释 290
参考文献 291
第16章 历史业绩能预测未来吗 292
16.1已有的研究 292
16.2业绩衡量 293
16.3类型分析 293
16.4生存偏差 294
16.5数据 294
16.6方法 295
16.7股票型基金结果 296
16.8固定收益型基金结果 297
16.9考虑费用和支出情况 299
16.10生存偏差 300
16.11结果 301
16.12投资启示 302
注释 303
第五部分全球投资业绩标准 306
第17章 全球投资业绩标准 306
17.1引言 306
17.2 GIPS标准产生的背景 306
17.2.1全球投资业绩标准的必要性 307
17.2.2业绩报告标准的发展 308
17.2.3 GIPS标准的管理 309
17.2.4 GIPS标准的概览 310
17.3 GIPS标准的内容 312
17.3.1合规的基本原理 312
17.3.2数据输入 314
17.3.3计算方法:时间加权的总收益率 316
17.3.4收益率计算:外部现金流 319
17.3.5其他投资组合收益率计算标准 322
17.3.6成分收益率计算标准 324
17.3.7构建成分Ⅰ:定义自行裁量权 326
17.3.8构建成分Ⅱ:定义投资战略 329
17.3.9构建成分Ⅲ:包括与不包括投资组合 330
17.3.10构建成分Ⅳ:股权分离部分 334
17.3.11信息披露的标准 336
17.3.12报告与公告要求 338
17.3.13报告和公告的建议 342
17.3.14不动产和私募股权投资的规定介绍 343
17.3.15不动产标准 344
17.3.16私募股权标准 348
17.4认证 350
17.5 GIPS广告指引 353
17.6其他问题 355
17.6.1税后收益率的计算挑战 355
17.6.2关注GIPS标准的最新进展 361
译者后记 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