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社会公德建设研究》PDF下载

  • 购买积分:10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程立涛,曾繁敏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3
  • ISBN:9787516122723
  • 页数:229 页
图书介绍:本书为作者在中国人民大学的博士论文。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事业的不断深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社会道德风尚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人们追求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逐步成为主流。然而,公民道德建设依然存在不少问题。其中,社会公德作为透视社会文明的“窗口”,在理论建设上呈现出某种程度的滞后性,不能及时反映改革实践深化和公共生活领域巨大变迁的现实要求,特别是当代科技进步对社会公德的深刻影响。在社会公德行为和实践过程中,各种不道德行为不仅更加多样化,而且已经不同程度地危及到社会秩序,影响到公民的切身利益和对幸福生活的追求,亟需进行道德评价并寻找有效的解决途径。因此,能否紧密结合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不断推进新时期的社会公德建设,将成为公民道德建设能否取得成效的关键。

导言 1

一 本书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 1

二 本书研究的国内外现状 9

三 本书研究的创新点和难点 13

四 本书研究的基本方法 16

第一章 社会公德的内涵和功能 19

一 社会公德的内涵 19

(一)关于社会公德的经典表述 19

(二)社会公德概念的界定 23

(三)社会公德的基本特征 29

(四)社会公德相关概念辨析 30

二 社会公德的依据与功能 36

(一)社会公德的现实基础 36

(二)社会公德的价值依托 40

(三)社会公德的主要功能 41

(四)社会公德研究的行为视角 43

第二章 我国社会公德的简要回顾 55

一 我国古代社会公德的基本内容 55

(一)古代社会公德的主要规范 55

(二)古代社会公德的行为层面 59

(三)古代社会公德的总体评价 64

二 我国近代社会公德之探索 68

(一)近代思想家对社会公德的研究 68

(二)公私观的变迁与道德进步 74

(三)塑造新民:近代伦理革命的旨归 77

(四)传统社会公德的现代转换 80

三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国民公德 82

(一)“五爱”公德提出的背景 82

(二)“五爱”公德的主要内涵 84

(三)“五爱”公德建设的经验 89

四“五爱”公德在道德体系中的定位 95

(一)“五爱”公德的基本性质 95

(二)“五爱”公德与共产主义道德 97

(三)“五爱”公德与职业道德 98

(四)“五爱”公德与阶级道德 99

第三章 新时期社会公德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101

一 我国初级阶段社会公德的现状 101

(一)社会公德发展的历史分期 101

(二)社会公德与价值观的变迁 104

(三)社会公德之供需矛盾分析 106

二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理论的提出 109

(一)社会公德与现代文明 109

(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内涵 115

(三)社会公德内涵的新拓展 119

三 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开展 123

(一)“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 124

(二)“行为美”的道德价值分析 128

(三)社会公德与培育“四有”公民 131

四 公民道德视野中的社会公德 133

(一)《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颁布 133

(二)社会公德建设的指导思想和方针原则 136

(三)社会公德:公民道德建设的着力点 138

第四章 新时期社会公德面临的主要问题 141

一 人际交往中的“欺生”现象 141

(一)对待陌生人:冷漠与歧视 142

(二)面对偶发事件:好奇与围观 146

(三)关于尊重与平等的道德思考 149

二 对待公共物品的“搭便车”现象 154

(一)公共物品的属性:共有与公用 154

(二)公共物品的私人化现象 155

(三)厘清公私界限的现代意义 158

三 开发自然中的“野蛮掠夺”行为 160

(一)自然生态危机的隐忧 161

(二)生态行为的伦理反思 165

(三)审视人与自然关系的新维度 167

四 关于“公德缺失”现象的辩证分析 170

(一)反思“公德缺失”的基本视角 170

(二)推进社会公德创新的迫切性 172

第五章 新时期推进社会公德建设的基本对策 175

一 实施有效的公民角色行为教育 175

(一)角色行为教育的内容和原则 175

(二)角色行为教育的目的和途径 182

二 强化社会公德的制度化建设 185

(一)社会公德制度化建设的内涵 185

(二)健全奖惩结合的公德管理体制 192

三 发挥公共舆论的道德监督职能 199

(一)公共舆论的内涵和特征 199

(二)加强公德行为的舆论监督 201

四 拓宽公民的公共生活空间 207

(一)促进社区道德建设的开展 207

(二)拓展公民互助合作的空间 212

参考文献 220

后记 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