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核心概念界定 1
一、母语 1
二、母语教育 2
三、现代 4
第二节 文献综述 8
一、语文与语言教学研究 8
二、语文教育史研究 11
三、国家语言政策研究 12
第三节 母语教育的多重制约性 13
一、民族文化传承 13
二、社会时代思潮 15
三、母语本体认识 17
四、个体语言环境 19
第二章 现代汉语母语教育的开创期(1897~1928) 21
第一节 科学民主与母语教育走向现代 22
一、母语教育的民众化追求 22
二、母语教育的科学化诉求 26
第二节 社会母语教育:“国音”统一与书面语下移 29
一、切音字运动及其影响下的国语运动 29
二、白话文的艰难获胜 35
第三节 学校母语教育:开始关注生活用语与母语规律 44
一、儿童本位下的“国语”取代“国文” 45
二、听说训练走进课堂 56
三、母语本体规律开始受重视 59
四、母语教育测验、实验出现高潮 62
第三章 现代汉语母语教育的探索期(1929~1950) 66
第一节 政权分治与母语教育的分途探索 67
第二节 社会母语教育:扫除民众文字障碍的理念与实践 72
一、大众语运动与新文字运动 72
二、平民母语教育与扫盲运动 78
第三节 学校母语教育:国统区的追求综合与革命根据地的简单实用 89
一、追求综合素养的课程纲要 89
二、汉语知识系统化的尝试 92
三、“国文程度”的讨论与写作语体化 98
四、实用型的革命根据地母语教学 102
第四章 现代汉语母语教育的突进期(1951~1965) 108
第一节 民族振奋与母语教育的突进 109
第二节 社会母语教育:汉字改革与语音统一的全面突围 114
一、汉字拼音化的折中之路 115
二、“普通话”的概念确定与多角度推广 120
第三节 学校母语教育:语言工具观引领下的高歌猛进 125
一、指向高效的汉语课程独立 126
二、起步发展的拼音教学 131
三、声势浩大的识字教学改革 136
四、着力凸显的语法教学 142
五、借势而生的语文“工具观” 146
第五章 现代汉语母语教育的畸变期(1966~1977) 152
第一节 政治挂帅与母语教育的异化 152
第二节 社会母语教育:政治高压下的语用歧路 159
一、语言斗争化倾向 159
二、话语模式“假大空” 161
第三节 学校母语教育:政治主导与农村倾向 163
一、语言训练基本退场 163
二、写作教学“一枝独秀” 168
三、教材语言僵化俗化 171
第六章 现代汉语母语教育的恢复期(1978~1989) 175
第一节 百废待举与母语教育的复元 175
第二节 社会母语教育:国家规划下的回归与调整 177
一、重谋健康纯洁的语言美运动 177
二、经历拼音化余波后的汉字涅槃 179
三、逐渐恢复的推普工作 183
第二节 学校母语教育:语言工具观的再次兴盛 185
一、“双基”的恢复与修正 185
二、教学语法新体系诞生 191
三、语言教学序列的科学追求 194
第七章 现代汉语母语教育的转型期(1990~) 202
第一节 人文复兴与母语教育的转型 202
第二节 社会母语教育:由匡谬正俗转向偏重引导 206
一、语言规范从匡正到引导 206
二、网络语言成为讨论热点 209
第三节 学校母语教育:母语特质与言语幸福的世纪探问 211
一、是否要“淡化语法”的讨论 211
二、“语感中心说”的提出与质疑 219
三、从聚焦能力的“听说”到兼及言语幸福的“口语交际” 227
第八章 现代汉语母语教育的历史评析与未来之路 234
第一节 回顾:现代汉语母语教育的历史分期 234
一、各期起点的标杆性事件 234
二、各期的主体风格与总体特色 235
第二节 评价:现代汉语母语教育的成就与缺憾 237
一、社会母语教育致力于全面普及 237
二、学校母语教育实现了螺旋提升 240
三、母语综合素养的培育有缺憾 243
第三节 展望:母语能力培养体系的未来建构 246
一、理想的母语能力结构 246
二、母语能力培养体系的未来建构 250
参考文献 254
后记 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