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 述 1
第一篇 财政收入 7
第一章 旧中国财政收入 7
第一节 明代时期 7
第二节 清代时期 8
第三节 中华民国时期 17
第二章 新中国财政收入 31
第一节 1949年及三年经济恢复时期 31
第二节 “一五”时期 32
第三节 “二五”时期 33
第四节 三年经济调整时期 35
第五节 “三五”、“四五”时期 36
第六节 “五五”时期 39
第七节 “六五”时期 40
第八节 “七五”时期 43
第九节 “八五”时期 44
第十节 “九五”时期 48
第十一节 “十五”时期 51
第二篇 财政支出 57
第一章 旧中国财政支出 57
第一节 明代时期 57
第二节 清代时期 57
第三节 中华民国时期 61
第二章 新中国财政支出 66
第一节 1949年及三年经济恢复时期 66
第二节 “一五”时期 67
第三节 “二五”时期 68
第四节 三年经济调整时期 70
第五节 “三五”、“四五”时期 71
第六节 “五五”时期 72
第七节 “六五”时期 73
第八节 “七五”时期 75
第九节“八五”时期 76
第十节 “九五”时期 78
第十一节 “十五”时期 80
第三篇 财政体制 83
第一章 清代财政体制 83
第二章 中华民国财政体制 85
第三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体制 86
第一节 高度集中 统收统支 86
第二节 划分收支 分级管理 87
第三节 以收定支 五年不变 88
第四节 总额分成 一年一变 89
第五节 收支包干 90
第六节 收入固定比例留成 超收奖励 支出包干 91
第七节 收支挂钩 总额或增收分成 91
第八节 划分收支 分级包干 91
第九节 划分税种 核定收支 增长分成 分级包干 92
第十节 分税制 93
第四篇 财政管理 97
第一章 预算管理 97
第一节 预算收入 97
第二节 预算支出 98
第三节 预决算编制 99
第二章 行政事业财务管理 115
第一节 行政财务管理 115
第二节 事业财务管理 140
第三节 部门预算管理 147
第四节 专项资金管理 150
第三章 预算外资金管理 152
第一节 管理 152
第二节 预算外收支 167
第三节 国家能源交通重点建设基金 172
第四节 票据 173
第四章 农业财务管理 175
第一节 农林水事业费 175
第二节 财政支农周转金 179
第三节 农业综合开发资金 181
第四节 支农资金 182
第五节 粮食自给工程 190
第五章 农业税收入管理 192
第一节 农业税 192
第二节 农业特产税 193
第三节 耕地占用税 194
第四节 契税 195
第六章 企业财务管理 198
第一节 企业发展 198
第二节 企业财务管理 210
第七章 控制社会集团购买力 225
第八章 债券发行 230
第一节 人民胜利折实公债 230
第二节 国家经济建设公债 230
第三节 国库券 230
第四节 保值公债 233
第五节 特种国债 233
第九章 社会保障管理 235
第一节 社保基金的征收使用及监管 236
第二节 行政事业单位离退休费管理 238
第三节 医疗卫生费管理 239
第四节 抚恤及社会福利救济 242
第五节 下岗职工生活保障金 246
第十章 基本建设财务管理 248
第十一章 财政信用管理 254
第十二章 会计事务管理 255
第一节 会计队伍 255
第二节 会计达标升级 255
第三节 会计职称 258
第五篇 财政改革 263
第一章 收支两条线 263
第二章 部门预算 265
第一节 收入预算编制 265
第二节 支出预算编制 265
第三节 部门预算编制程序 267
第三章 政府采购 268
第四章 会计集中核算 274
第一节 清理账户手续 274
第二节 集中核算服务 274
第五章 国库集中收付 276
第一节 建立市级国库单一账户体系 276
第二节 收入收缴程序 277
第三节 支出拨付程序 277
第四节 配套改革措施 279
第六章 农村税费改革 281
第一节 “三个”取消 281
第二节 “两个”调整 282
第三节 “一项”改革 283
第四节 农村税费 283
第七章 统管乡(镇)教师工资 286
第一节 人员及工资核定 286
第二节 上划财力核定 286
第三节 弥补基层财政缺口 287
第八章 金财工程 289
第一节 工程规划 289
第二节 工程实施 290
第六篇 财源建设 293
第一章 企业技术改造 293
第一节 工业企业 293
第二节 商业、粮食、物资、供销企业 295
第二章 “两扭两创” 297
第一节 改革发展 297
第二节 强化收入 298
第三章 调整产业结构 302
第一节 落实扶持企业政策 302
第二节 抓好财源建设 302
第三节 国有企业改制 303
第四节 简政放权 303
第四章 工业强市战略 305
第一节 企业项目建设 305
第二节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305
第三节 发展民营经济 306
第五章 财政经济实体 308
第一节 河南省焱鑫耐火材料厂 308
第二节 郑州焱鑫水泥厂 309
第三节 新密市财政宾馆 310
第七篇 财政监督 311
第一章 监督机构 311
第二章 财务监察 313
第一节 专案监察 313
第二节 专项检查 314
第三节 财务检查 318
第四节 税收财务物价大检查 319
第八篇 乡(镇)财政 325
第一章 机构 325
第二章 财政收支 334
第三章 管理体制 366
第四章 乡(镇)金库 371
第九篇 国有资产管理 379
第一章 行政事业单位资产调查 379
第二章 产权登记 380
第一节 国有企业产权登记 380
第二节 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登记 380
第三章 统计评价 382
第四章 清产核资 383
第五章 监督管理与保值增值 384
第六章 产权制度改革与现代企业制度 385
第七章 中介机构 388
第十篇 财政学校 391
第一章 师资队伍 391
第二章 办学形式 392
第三章 课程设置 393
第四章 教科研活动 396
第五章 学校管理 398
第十一篇 党群组织 401
第一章 党组织 401
第一节 局机关党组织 401
第二节 基层党组织 403
第三节 党组织建设 408
第二章 纪检监察 411
第三章 群团组织 413
第一节 工会 413
第二节 共青团 414
第三节 妇委会 415
第十二篇 制度建设 419
第一章 岗位责任 419
第一节 职能配置 419
第二节 内设机构 420
第三节 人员编制 423
第二章 文明创建 425
第一节 文明科室 425
第二节 文明职工 425
第三节 文明服务 426
第三章 效能建设 428
第四章 规章制度 431
第十三篇 机构沿革 439
第一章 旧中国财政机构 439
第二章 新中国财政机构 444
第一节 财政局 444
第二节 二级机构 454
第十四篇 荣 誉 462
第一章 集体荣誉 462
第二章 个人荣誉 465
第一节 人物简介 465
第二节 荣誉表 475
附 录 483
大事记 483
重要文存 509
财政论文 579
后记 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