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李奉儒、王秋绒 1
第1章 比较教育的意义、目的、研究类型与方法策略&杨深坑 21
第一节 比较教育的意义 22
第二节 比较教育的目的 33
第三节 比较教育研究类型与方法策略 38
参考文献 45
第2章 比较教育的理论与方法&黄柏叡 51
第一节 绪言 52
第二节 因素分析时期的比较教育研究 54
第三节 社会科学方法的运用 57
第四节 对比较教育研究的反省 63
第五节 比较教育的边界与跨界 71
第六节 结语 73
参考文献 76
第3章 美国教育&蔡清华、郑胜耀 83
第一节 发展背景 84
第二节 美国教育脉络历史分析 87
第三节 教育行政制度 91
第四节 各级教育的现况与特徵 98
第五节 美国教育改革动向 110
参考文献 118
第4章 英国教育&姜添辉、康萃婷 121
第一节 前言 122
第二节 教育行政体系以及中央与地方的权力关系 123
第三节 学校型态与社会均等 136
第四节 学制 146
第五节 课程 162
第六节 教育视导 168
第七节 校长资格、师资培训与教师资格 170
第八节 结语 180
参考文献 182
第5章 德国教育&谢斐敦、张源泉 193
第一节 发展背景 194
第二节 学校制度 201
第三节 教育行政制度 219
第四节 未来发展动向 222
参考文献 234
第6章 法国教育&杨深坑、王秋绒 243
第一节 发展背景 245
第二节 学校制度 249
第三节 教育行政制度 293
第四节 教育改革动向 304
参考文献 308
第7章 俄罗斯教育制度&锺宜兴 313
第一节 发展背景 314
第二节 学校制度分析 316
第三节 教育行政制度分析 350
第四节 发展问题与未来动向 354
参考文献 358
第8章 荷兰教育&郑胜耀 363
第一节 发展背景 364
第二节 学校制度 367
第三节 教育行政制度 374
第四节 教育改革动向 376
第五节 代结语:荷兰教育改革对我国的启示 383
参考文献 387
第9章 台湾教育&舒绪纬 391
第一节 背景说明 392
第二节 教育发展沿革 395
第三节 教育制度现况 401
第四节 我国教育改革现况 425
参考文献 430
第10章 中国教育&杨洲松 433
第一节 前言 434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制度发展的历史沿革 435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现行教育制度 439
第四节 中国大陆教育发展的成果与动力 449
第五节 中国教育发展的趋势与问题 453
参考文献 458
第11章 日本教育&梁忠铭 461
第一节 发展背景 462
第二节 教育行政制度 464
第三节 学校制度 470
第四节 类学校教育 485
第五节 教师培育 490
第六节 教育发展动向与展望 497
参考文献 501
第12章 澳洲教育&A.R.Welch、吴姈娟,李奉儒增补 505
第一节 发展背景 506
第二节 教育制度 518
第三节 教育行政制度 543
第四节 未来发展动向 552
参考文献 568
第13章 纽西兰教育&洪雯柔 577
第一节 发展背景 578
第二节 学校制度分析 582
第三节 教育行政制度分析 603
第四节 未来发展动向 610
参考文献 612
第14章 欧盟的教育整合趋势&马榕曼 617
第一节 欧盟发展概况 618
第二节 欧盟教育政策发展进程 622
第三节 欧盟重要之教育计画内容 633
第四节 欧盟教育政策分析 644
参考文献 651
第15章 国际组织&詹盛如 659
第一节 前言 660
第二节 国际组织:定义、研究对象与类别 660
第三节 组织的型态与运作方式 663
第四节 国际组织主要功能与工作内容 666
第五节 国际组织的意识形态 670
第六节 国际组织从事教育援助的重点与原则 675
第七节 教育援助的议题与争议 680
第八节 结论:国际组织在教育领域之成就与展望 684
参考文献 686
第16章 Archer的型态生成论对各国教育变迁的解释&苏永明 693
第一节 前言 694
第二节 Archer的型态生成论 694
第三节 Archer型态生成论对教育制度变革的解释 697
第四节 对Archer理论之评论 712
参考文献 716
中外文索引 717
外文索引 739
人名索引 7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