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 上PDF电子书下载
- 电子书积分:15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邓大学
- 出 版 社: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9
- ISBN:7533704630
- 页数:454 页
第一篇 古汉语知识 1
第一章 文选 1
第一节 医话 1
一、学医犹学弈 1
二、书方宜人共识说 2
三、四诊以望问为最要 2
四、求医诊脉说 3
第二节 医论 4
一、诊病须察阴脏阳脏平脏论 4
二、人参论 5
三、先议病后用药论 7
四、不失人情论 8
五、小儿则总论 12
六、菊 14
七、汗下吐三法该尽治病诠 16
八、鉴药 20
九、大医精诚 23
十、养生论 25
第三节 传记 30
一、李时珍传 30
二、东垣老人传 34
三、宋清传 37
四、华佗传 39
第四节 序文 44
一、《医学心悟》自序 44
二、《串雅》序 45
三、《良方》自序 48
四、《伤寒论》原序 53
第二章 古汉语基础知识 57
第一节 汉字 57
一、汉字的起源和发展 57
二、汉字的结构 58
三、古今字、通假字、异体字、繁简字 59
第二节 词汇 61
一、单音词与复音词 61
二、词义的演变 62
三、词的本义与引申义 63
四、结合上下文确定词义 64
第三节 语法 64
一、词类、词组和句子成分 64
二、实词活用 75
三、常用虚词 79
四、句法特点 86
一、重要性 89
第四节 句读 89
二、步骤 90
三、标准 90
四、怎样提高句读能力 92
第五节 今译 93
一、标准 93
二、原则 93
三、方法 94
四、注意事项 96
第二篇 中医基础理论 97
第一章 绪论 97
第一节 中医学的特点 97
一、原始社会的医学概况 100
吴茱茱汤 100
第二节 中医药学的起源 100
二、夏商周时期的医学 101
三、春秋战国时期的医学 102
第三节 汉唐时期的医学 103
一、秦汉时期的医学 103
二、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医学 107
三、隋唐五代时期的医学 108
第四节 两宋金元时期的医学 112
一、医学理论方面的成就 112
二、临床医学的成就 113
三、金元四大家 115
一、药物学的成就 117
第五节 阴清时期的医学 117
二、温补学派、温病学派和伤寒学派 119
三、医籍的整理 123
一、中西医汇通派的产生 124
第六节 近代的医学 124
二、主要医学人物 125
第二章 阴阳五行学说 126
第一节 阴阳学说 126
一、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127
二、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128
第二节 五行学说 130
一、五行的基本概念 130
二、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131
三、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132
第三章 藏象 134
第一节 藏象学说的形成和特点 134
一、藏象学说的形成 134
二、藏象学说的特点 134
第二节 五脏 137
一、心 137
一、六淫、疫疠证候 138
二、肺 140
三、脾 142
四、肝 144
五、肾 147
第三节 六腑 150
一、胆 151
二、胃 151
三、小肠 152
四、大肠 152
五、膀胱 153
六、三焦 153
一、脑 155
二、女子胞 155
第四节 奇恒之腑 155
第五节 脏腑之间的关系 156
一、脏与脏之间的关系 156
二、腑与腑之间的关系 160
三、脏与腑之间的关系 161
第一节 气 162
一、气的基本概念 162
第四章 气血津液 162
二、气的生成 163
三、气的生理功能 164
四、气的运动和运动形式 165
五、人体几种主要的气 165
第二节 血 167
一、血的基本概念 167
二、血的生成 167
三、血的生理功能 167
第三节 津液 168
四、血的运行 168
一、津液的基本概念 168
二、津液的生成、输布和排泄 169
三、津液的生理功能 170
第四节 气、血、津液之间的相互关系 171
一、气和血的关系 171
二、气和津液的关系 172
三、血和津液的关系 173
第五章 经络 173
第一节 经络的概念 173
三、其它连属部分 174
二、络脉 174
一、经脉 174
第二节 经络系统的组成 174
第三节 十二经脉 175
一、名称 175
二、走向、交接、分布规律、表里关系、流注次序及循行路线 176
第四节 奇经八脉 179
一、督脉 179
二、任脉 179
六、阻维脉、阳维脉 180
四、带脉 180
五、阴跷脉、阳跷脉 180
三、冲脉 180
第五节 经络的生理功能及经络学说的应用 181
二、经络学说的应用 181
一、经络的生理功能 181
第一节 病因 182
第六章 病因与发病 182
一、六淫 183
二、疠气 186
三、七情内伤 187
四、饮食所伤 188
五、劳逸过度 189
六、外伤 189
七、痰饮、淤血 189
第二节 发病 190
二、内外环境与发病 191
一、邪正与发病 191
第一节 邪正盛衰 192
一、邪正盛衰与虚实变化 192
第七章 病机 192
二、邪正盛衰与疾病转归 193
第二节 阳阳失调 193
一、阴阻偏胜 193
二、阴阳偏衰 194
三、阴阳互损 194
四、阴阳格拒 195
五、阴阳亡失 195
第三节 气血津液失常 195
一、气的失常 195
二、血的失常 196
三、津液的失常 197
一、风气内动 198
四、气、血、津液生理功能失常的相互影响 198
第四节 内生五邪 198
二、寒从中生 199
三、湿浊内生 199
四、津伤化燥 200
五、火热内生 200
第八章 预防和治则 201
一、未病先防 201
第一节预防 201
第二节 治则 202
一、治病求本 202
二、既病防变 202
二、扶正与祛邪 204
三、调整阴阳 204
四、因时、因地、因人制宜 205
第三篇 中医诊断学 207
第一章 诊法 207
一、望全身情况 208
第一节 望诊 208
二、望局部情况 210
三、望舌 212
二、问生活史 213
四、望排出物 215
五、望小儿指纹 216
第二节 闻诊 216
一、听声音 216
二、嗅气味 217
一、问一般情况 218
三、问家族病史和既往史 218
四、问现在症状 218
第三节 问诊 218
第四节 切诊 225
一、脉诊 225
酸枣仁 229
二、按诊 230
第二章 辨证 231
第一节 八纲辨证 232
一、表里辨证 232
二、寒热辨证 233
三、虚实辨证 235
四、阴阳辨证 237
第二节 病因辨证 238
二、七情证候 239
三、饮食、劳逸证候 239
四、外伤证候 239
第三节 气血津液辨证 239
一、气病辨证 240
二、血病辨证 240
三、气血同病辨证 241
四、津液辨证 242
第四节 脏腑辨证 243
一、心与小肠病辨证 244
二、肺与大肠病辨证 245
三、腺与胃病辨证 246
四、肝与胆病辨证 248
五、肾与膀胱病辨证 251
六、脏腑兼病辨证 252
第五节 经络辨证 254
第六节 六经辨证 255
一、太阳病证 256
二、阳明病证 256
三、少阳病诊 256
四、太阴病证 256
五、少阴病证 257
六、厥阴病证 257
第七节 卫气营血辨证 257
一、卫分证 257
二、中焦病证 258
一、上焦病证 258
三、下焦病证 258
第八节 三焦辨证 258
四、血分证 258
二、气分证 258
三、营分证 258
第一章 总论 259
第四篇 中药学 259
第一节 中药的起源和历代主要本草简介 259
第二节 中药的产地与采集 262
第三节 中药炮制 263
一、修制 263
二、水制 263
三、火制 264
四、水火共制 264
五、其它制法 265
第四节 中药的性能 265
一、四气五味 265
二、升降浮沉 266
三、归经 266
四、有毒与无毒 266
血竭 267
一、配伍 267
第五节 中药的应用 267
五、补与泻 267
二、用药禁忌 268
三、用量 268
四、中药煎服法 269
第二章 解表药 270
麻黄 271
桂枝 271
第一节 辛温解表药 271
防风 272
羌活 273
藁本 273
白芷 273
第二节 辛凉解表药 274
薄荷 274
牛蒡子 275
桑叶 275
菊花 275
葛根 276
柴胡 276
升麻 276
淡豆豉 277
蝉蜕 277
蔓荆子 278
第三章 清热药 279
第一节 清热泻火药 279
石膏 279
栀子 280
夏枯草 280
知母 280
决明子 281
黄芩 281
第二节 清热燥湿药 281
黄柏 282
黄连 282
龙胆草 283
苦参 283
第三节 清热凉血药 284
犀角 284
生地黄 284
玄参 285
牡丹皮 285
赤芍 286
紫草 286
板蓝根 287
连翘 287
金银花 287
第四节 清热解毒药 287
大青叶 288
败酱草 288
蒲公英 288
漏芦 289
紫花地丁 289
蚤休 289
白头翁 290
马齿苋 290
山豆根 290
第五节 退虚热药 291
青蒿 291
地骨皮 291
胡黄连 292
第四章 泻下药 292
大黄 293
甘遂 294
郁李仁 294
芒硝 294
火麻仁 294
大戟 295
芫花 295
牵牛子 295
独活 296
第五章 祛风湿药 296
威灵仙 297
秦艽 297
防己 297
豨签草 298
木瓜 298
五加皮 298
桑寄生 299
蚕砂 299
白花蛇 299
第六章 芳香化湿药 300
藿香 300
佩兰 301
白豆蔻 301
砂仁 301
茯苓 302
第七章 利水渗湿药 302
苍术 302
第一节 利水退肿、通淋药 302
薏苡仁 303
猪苓 303
泽泻 303
半边莲 304
车前子 304
木通 304
冬瓜皮 304
滑石 305
扁蓄 305
石苇 305
海金沙 306
第二节 利湿退黄药 306
茵陈 306
草薢 306
虎杖 307
金钱草 307
地耳草 307
第八章 化痰止咳平喘药 308
第一节 化痰药 309
半夏 309
天南星 309
旋复花 310
白附子 310
白芥子 310
瓜蒌 311
贝母 311
桔梗 312
竹茹 312
前胡 312
杏仁 313
百部 313
第二节 止咳平喘药 313
紫菀 314
款冬花 314
葶苈子 314
桑白皮 315
马兜铃 315
第九章 驱虫药 316
使君子 316
苦楝皮 316
榧子 317
雷丸 317
南瓜子 317
槟榔 318
第十章 理气药 318
陈皮 318
昆布 318
青皮 319
枳实 319
木香 319
香附 320
薤白 320
佛手 321
乌药 321
川楝子 321
第十一章 芳香开窍药 322
麝香 322
冰片 323
苏合香 323
第十二章 消导药 323
麦芽 324
六曲 324
山楂 324
谷芽 324
鸡内金 325
第十三章 温里药 325
附子 326
干姜 326
肉桂 327
吴茱萸 327
花椒 327
第十四章 安神药 328
高良姜 328
琥珀 329
朱砂 329
柏子仁 329
夜交藤 330
远志 330
合欢 330
第十五章 平肝药 331
牛黄 332
第一节 平肝息风药 332
羚羊角 332
钩藤 332
蚯蚓 333
天麻 333
全蝎 333
第二节 平肝潜阳药 334
白芍 334
石决明 334
代赭石 334
龙骨 335
牡蛎 335
僵蚕 335
第十六章 止血药 336
大蓟 337
槐花 337
血余炭 338
白及 338
茜草根 338
侧柏叶 339
仙鹤草 339
紫珠 339
地榆 340
棕榈炭 340
三七 341
蒲黄 341
艾叶 342
第十七章 活血化淤药 342
鸡血藤 342
川芎 343
乳香 343
没药 343
马鞭草 344
益母草 344
桃仁 344
红花 345
丹参 345
莪术 346
郁金 346
三棱 346
牛膝 347
苏木 347
穿山甲 347
水蛭 348
第十八章 补益药 348
第一节 补气药 349
人参 349
党参 349
黄芪 350
白术 350
蜂蜜 351
山药 351
黄精 351
第二节 补阳药 352
鹿茸 352
甘草 352
扁豆 352
仙茅 353
淫羊藿 353
杜仲 354
补骨脂 354
蛤蚧 354
紫河车 355
鹿含草 355
第三节 补血药 355
熟地 355
当归 356
阿胶 356
何首乌 357
枸杞子 357
第四节 补阴药 357
沙参 357
麦门冬 358
百合 358
天门冬 358
旱莲草 359
玉竹 359
女贞子 359
第十九章 收涩药 361
麻黄根 361
乌梅 361
诃子 362
五味子 362
山茱萸 362
金樱子 363
白果仁 363
益智仁 363
桑螵蛸 363
乌贼骨 364
第二十章 外用药 364
硫黄 365
黄龙汤 366
铅丹 366
水银 366
雄黄 367
炉甘石 367
明矾 367
马钱子 368
蟾酥 368
露蜂房 369
大风子 369
蛇床子 369
二、常用治法 370
第五篇 方剂学 370
第二节 方剂的组成 370
第一节 方剂与治法 370
一、方剂与治法的关系 370
第一章 总论 370
一、组成原则 372
荆芥 372
二、组成变化 373
第三节 剂型 374
一、煎法 376
第四节 方剂的用法 376
二、服法 377
第二章 解表剂 377
第一节 辛温解表 378
麻黄汤 378
桂枝汤 379
九味羌活汤 379
小青龙汤 380
第二节 辛凉解表 380
银翘散 380
桑菊饮 381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381
败毒散 382
第三章 泻下剂 382
第三节 扶正解表 382
第一节 寒下 383
大承气汤 383
麻子仁丸 384
第二节 温下 384
第三节 润下 384
大黄附子汤 384
第四节 逐水 385
十枣汤 385
第五节 攻补兼施 385
第四章 和解剂 386
第一节 和解少阳 386
小柴胡汤 387
蒿芩清胆汤 387
第二节 调和肝脾 387
逍遥散 388
四逆散 388
第三节 调和肠胃 389
半夏泻心汤 389
第一节 清气分热 390
白虎汤 390
第二节 清营凉血 390
清营汤 391
犀角地黄汤 391
第三节 清热解毒 391
清瘟败毒饮 392
普济消毒饮 392
黄连解毒汤 392
仙方活命饮 393
四妙勇安汤 393
第四节 清脏腑热 394
导赤散 394
龙胆泻肝汤 394
左金丸 395
泻白散 396
苇茎汤 396
玉女煎 397
白头翁汤 397
清暑益气汤 398
第五节 清热解暑 398
六一散 398
第六节 清虚热 399
青蒿鳖甲汤 399
第六章 温里剂 399
第五章 清热剂 399
第一节 温中祛寒 400
理中丸 400
小建中汤 401
第二节 回阳救逆 401
四逆汤 401
当归四逆汤 402
第三节 温经散寒 402
阳和汤 403
第七章 表里双解剂 403
第一节 解表攻里 403
大柴胡汤 404
第二节 解表清里 404
葛根黄芩黄连汤 404
第八章 补益剂 405
第一节 补气 405
四君子汤 405
补中益气汤 405
第二节 补血 406
生脉散 406
四物汤 407
归脾汤 407
炙甘草汤 408
第三节 气血双补 408
八珍汤 408
第四节 补阴 409
六味地黄丸 409
一贯煎 410
大补阴丸 410
三仁汤 411
八正散 411
肾气丸 411
第五节 补阳 411
第九章 固摄剂 411
第一节 固表止汗 412
玉屏风散 412
牡蛎散 412
第二节 涩精止遗 413
金锁固精丸 413
桑螵蛸散 413
第三节 涩肠止泻 414
真人养脏汤 414
四神丸 414
固冲汤 415
完带汤 415
第四节 固崩止带 415
第一节 垂镇安神 416
朱砂安神丸 416
第十章 安神剂 416
磁朱丸 417
第二节 滋养安神 417
酸枣仁汤 417
天王补心丹 418
第十一章 开窍剂 418
安宫牛黄丸 419
第一节 凉开 419
第二节 温开 420
苏合香丸 420
第十二章 理气剂 420
越鞠丸 421
第一节 行气 421
半夏厚朴汤 421
瓜蒌薤白白酒汤 422
金铃子散 422
天台乌药散 423
第二节 降气 423
茄子降气汤 423
橘皮竹茹汤 424
罐复代赭汤 424
定喘汤 424
丁香柿蒂汤 425
第十三章 理血剂 425
第一节 活血祛淤 426
桃仁承气汤 426
血府逐淤汤 426
复元活血汤 427
补阳还五汤 428
温经汤 428
第二节 止血 429
十灰散 429
生化汤 429
咳血方 430
小蓟饮子 430
黄土汤 431
槐花散 431
第十四章 治风剂 432
第一节 疏散外风 432
消风散 433
川芎茶调散 433
牵正散 433
镇肝熄风汤 434
羚羊钩藤汤 434
第二节 平熄内风 434
地黄饮子 435
大定风珠 435
第十五章 治爆剂 436
第一节 轻宣润燥 436
杏苏散 436
桑杏汤 437
清燥救肺汤 437
第二节 滋阴润燥 437
百合固金汤 438
麦门冬汤 438
养阴清肺汤 438
第十六章 祛湿剂 439
第一节 芳香化湿 439
平胃散 439
藿香正气散 440
第二节 清热祛湿 440
茵陈蒿汤 441
五苓散 442
第三节 利水渗湿 442
二妙散 442
猪苓汤 443
五皮饮 443
防己黄芪汤 444
第四节 温化水湿 444
苓桂术甘汤 444
真武汤 445
实脾散 445
羌活胜湿汤 446
独活寄生汤 446
萆薢分清饮 446
第五节 祛风胜湿 446
第十七章 祛痰剂 447
第一节 燥湿化痰 447
二陈汤 447
第二节 清热化痰 448
小陷胸汤 448
清气化痰丸 449
第三节 润肺化痰 449
贝母瓜蒌散 449
第五节 法风化痰 450
止嗽散 450
苓甘五味姜辛汤 450
第四节 温化寒痰 450
半夏白术天麻汤 451
第十八章 消导化积剂 451
第一节 消食导滞 451
保和丸 452
健脾丸 452
枳术丸 452
第二节 消痞化积 453
枳实消痞丸 453
第十九章 驱虫剂 453
乌梅丸 454
- 《大学计算机实验指导及习题解答》曹成志,宋长龙 2019
- 《全国高等中医药行业“十三五”创新教材 中医药学概论》翟华强 2019
- 《大学生心理健康与人生发展》王琳责任编辑;(中国)肖宇 2019
- 《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全真试题 标准模拟 四级》汪开虎主编 2012
- 《大学英语教学的跨文化交际视角研究与创新发展》许丽云,刘枫,尚利明著 2020
- 《中医女科十大名著 济阴纲目 大字本》(明)武之望著 2012
-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学术丛书 新闻实务随想录》刘海贵 2019
- 《全国普通高等中医药院校药学类专业十三五规划教材 第二轮规划教材 分析化学实验 第2版》池玉梅 2018
- 《大学英语综合教程 1》王佃春,骆敏主编 2015
- 《中医骨伤科学》赵文海,张俐,温建民著 2017
- 《高等数学试题与详解》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高等数学教学团队 2019
- 《重庆市绿色建筑评价技术指南》重庆大学,重庆市建筑节能协会绿色建筑专业委员会主编 2018
- 《刘泽华全集 先秦政治思想史 下》刘泽华著;南开大学历史学院编 2019
- 《高等数学 上》东华大学应用数学系编 2019
- 《江苏中小企业生态环境评价报告》南京大学金陵学院企业生态研究中心 2019
- 《万里云天万里路 国医大师邓铁涛师承团队学术精华》邱仕君,刘小斌,邓中光 2018
- 《国学 第6集》四川师范大学中华传统文化学院四川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 2018
- 《西中有东》华大学国学院编;(美)包华石;王金凤译 2019
- 《江苏中小企业生态环境评价报告 2016》南京大学金陵学院企业生态研究中心 2017
- 《江苏中小企业生态环境评价报告 2017》南京大学金陵学院企业生态研究中心 2018
- 《钒产业技术及应用》高峰,彭清静,华骏主编 2019
- 《现代水泥技术发展与应用论文集》天津水泥工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编 2019
- 《异质性条件下技术创新最优市场结构研究 以中国高技术产业为例》千慧雄 2019
- 《Prometheus技术秘笈》百里燊 2019
- 《中央财政支持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水利工程专业课程建设成果 设施农业工程技术》赵英编 2018
- 《药剂学实验操作技术》刘芳,高森主编 2019
- 《林下养蜂技术》罗文华,黄勇,刘佳霖主编 2017
- 《脱硝运行技术1000问》朱国宇编 2019
- 《催化剂制备过程技术》韩勇责任编辑;(中国)张继光 2019
- 《信息系统安全技术管理策略 信息安全经济学视角》赵柳榕著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