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医学昆虫学
医学昆虫学

医学昆虫学PDF电子书下载

医药卫生

  • 电子书积分:16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柳支英,陆宝麟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0
  • ISBN:7030015096
  • 页数:514 页
图书介绍:
《医学昆虫学》目录

第一章 概论 柳支英 1

一、医学昆虫学的定义与范围 1

二、医学昆虫危害人群的广泛性和严重性 2

(一)影响局部地区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 2

(二)影响军队的战斗力 4

(三)影响人们的健康、工作和生活 5

三、医学昆虫学的目的与任务 6

四、节肢动物门及其与医学有关的类群 8

(一)节肢动物门的特征 9

(二)节肢动物门的分类 10

五、昆虫的外部形态 13

六、昆虫的内部解剖和功能 17

七、昆虫的发育与变态 24

八、与医学有关的昆虫纲内的主要虫目及其特征 25

九、关于医学昆虫的重要期刊、书籍和文献目录 26

参考文献 29

第二章 媒介生物学 高巨真 31

一、媒介生物学的涵义及其发展趋势 31

二、媒介生物学的重要内容 32

(一)媒介-疾病系统的研究 32

(二)重要生态变量的研究 34

(三)生态研究与媒介监测的相互关系 44

(四)虫媒病生态学的理论探讨 49

参考文献 50

第三章 医学昆虫传播疾病的机理 柳支英 54

一、医学昆虫危害人体的方式 55

(一)直接危害 56

(二)间接危害--传播虫媒病 58

二、国内外重要的虫媒性传染病简介 68

三、虫媒病的流行病学特点 69

(二)季节性 71

四、媒介昆虫的确定 71

(一)判定媒介昆虫的标准 72

(二)关于实验传染(疫) 72

(三)影响媒介效能的因素 73

参考文献 78

第四章 医学昆虫防治概说 陆宝麟 81

一、综合治理概念 82

(一)综合治理含意 82

(二)防治措施的综合 83

(一)环境治理的意义 85

二、环境治理 85

(二)环境防治措施 86

(一)地域性 89

三、化学防治 89

(一)杀虫剂和驱避剂 89

(二)杀虫剂的使用方式 92

(三)媒介昆虫的抗药性 93

(四)安全和合理使用杀虫剂 96

四、生物防治 97

(一)生物防治的意义 97

(二)生物防治物的筛选、评价和安全、试验 98

(三)生物防治物 100

五、遗传防治和法规防治 102

(一)遗传防治 102

参考文献 104

(二)法规防治 104

第五章 蚊类 陆宝麟 106

一、蚊虫的分类地位和特征 106

(一)成蚊 106

(二)蛹 109

(三)幼虫 109

(四)卵 110

二、蚊虫的种类和地理分布 111

(一)蚊科的分类系统 111

(二)按蚊亚科 112

(三)库蚊亚科 116

(四)巨蚊亚科 119

(五)种团和复合组 120

(六)我国蚊类的地理分布 121

三、生物学和生态学 122

(一)生活史 122

(二)成蚊生态习性 124

(三)孳生场所 131

(四)种群数量的变化 135

四、蚊类作为疾病的媒介 138

(一)蚊虫作为疟疾的媒介 138

(二)蚊虫作为淋巴丝虫病的媒介 142

(三)蚊虫作为我国虫媒病毒的媒介 145

(四)蚊虫作为其他重要虫媒病毒病的媒介 149

五、蚊虫防治 150

(一)蚊虫防治原则 151

(二)环境防治 152

(三)蚊虫的化学防治 154

(四)蚊虫的生物防治 156

(五)蚊虫的遗传防治和法规防治 161

参考文献 163

第六章 白蛉 熊光华 166

一、白蛉的形态特征和分类系统 166

(一)白蛉的形态特征和分类地位 166

(二)白蛉分类系统和属征 167

二、中国白蛉区系概述 169

三、白蛉的生物学和生态学 170

(一)生活史 170

(二)生活史各期发育状况 171

(三)交配 172

(四)滞育 172

(五)自育 173

(六)食性 174

(七)成虫寿命 175

(八)扩散 175

(九)附腺 176

(十)中国主要蛉种的生态学 177

四、中国黑热病及其他利什曼病的传播媒介 181

(一)中国白蛉传播利什曼病的简况 181

(二)确定传播媒介的几条原则 182

(三)我国白蛉媒介种类及其所起的传播作用 182

(四)媒介特异性 184

五、白蛉的防治 185

参考文献 188

(二)主要形态特征 191

(一)蠓的分类地位 191

第七章 蠓类 裘明华 191

一、蠓的特征 191

(三)生物学特征 194

二、蠓的种类和地理分布 195

(一)蠓科分类系统 195

(二)我国的蠓科概况 195

(三)重要种类 195

(四)种团和复组 196

(五)地理分布 196

三、蠓类生物学和生态学 197

(一)生活史 197

(二)成蠓习性 198

(三)孳生习性 201

(五)越冬和夏蛰 203

(四)季节分布 203

四、蠓类与疾病 204

(一)蠓类的危害性 204

(二)蠓类作为丝虫病的媒介 204

(三)蠓类作为奥柔普西热的媒介昆虫 205

(四)蠓类导致蠓咬皮炎及过敏性休克 205

(五)蠓类与禽、畜疾病的关系 206

五、蠓类的防治 206

(一) 环境防治 206

(二)化学防治 207

(三)生物防治 208

(四)遗传防治 208

参考文献 208

(一)成虫 210

第八章 蚋类 陆宝麟 陈继寅 210

一、蚋科特征 210

(二)蛹 211

(三)幼虫 211

(四)卵 212

二、种类和地理分布 212

三、生活习性 213

(一)生活史 213

(二)成蚋习性 214

四、医学重要性 215

(一)吸血骚扰 215

(二)传播盘尾丝虫病 215

(三)其他医学重要性 216

五、蚋类的防治 216

参考文献 217

第九章 虻类 许荣满 219

一、虻类的特征 219

二、虻的种类和地理分布 222

三、虻类生物学和生态学 223

(一)生活史 223

(二)孳生习性 223

(三)成虻习性 224

四、虻的危害 227

(一)病毒性疾病 228

(二)细菌性疾病 228

(三)原虫病 228

(四)寄生线虫病 229

(二)化学杀灭 230

(一)人、畜的防护 230

五、虻的防治 230

(三)环境防治 231

(四)天敌利用 231

(五)诱捕 231

参考文献 232

第十章 蝇类 叶宗茂 234

一、蝇类的特征和分类地位 234

(一)分类地位 234

(二)住区蝇类的主要形态特征 234

(三)蝇类的外部形态 235

(四)蝇类的内部构造 240

二、蝇类的种类和地理分布 241

(一)生活史 244

三、蝇类的生物学 244

(二)成蝇习性 247

(三)孳生习性 251

(四)季节分布 253

(五)越冬和夏蛰 255

四、蝇类与疾病的关系 256

(一)蝇蛆症 256

(二)生物性传播疾病 259

(三)机械性传播疾病 260

五、蝇类的防治 262

(一)环境防治 262

(二)化学防治 264

(三)生物防治 266

(四)物理、机械防治 267

参考文献 268

(五)遗传防治 268

一、蜚蠊的特征 270

二、蜚蠊的种类和地理分布 270

第十一章 蜚蠓 梁铁麟 270

三、蜚蠊的生物学 272

(一)生活史 272

(二)孳生习性和栖息习性 273

(三)食性 274

(四)活动 274

(五)季节消长 275

(六)越冬 275

四、蜚蠊与疾病的关系 275

(一)细菌类 275

(二)寄生虫类 275

五、蜚蠊的防治 276

(一)蜚蠊侵害情况的调查 276

(三)病毒类 276

(四)真菌类 276

(二)环境防治 277

(三)化学防治 277

(四)其他防治方法 279

(五)防治方法的选择 279

(六)展望 280

参考文献 280

第十二章 臭虫和锥蝽 黎明达 高巨真 282

臭虫 282

一、形态特征和地理分布 282

(一)外部形态 283

(二)内部器官 286

(三)地理分布 287

二、生物学 288

(一)变态发育和生活史 288

(二)栖息习性 289

(三)活动特点 289

(四)吸血习性 290

(五)存活与耐饥 291

(六)交配和产卵 292

(七)季节消长 293

三、与疾病的关系 293

四、防治 294

(一)环境防治 294

(二)化学防治 295

(四)生物防治 296

(三)物理防治 296

锥蝽 297

一、形态特征和地理分布 297

(一)外部形态 298

(二)重要种类与地理分布 299

二、生物学 300

(一)变态发育和生活史 300

(二)吸血和排粪 302

(三)栖息习性 303

(四)种群动态 303

三、与疾病的关系 304

(一)克氏锥虫病 304

(二)与其他锥虫病的关系 306

四、防治 307

(三)与其他病原体的关系 307

(四)吸血与骚扰 307

(一)环境防治 308

(二)化学防治 308

(三)生物防治 309

(四)遗传防治 309

(五)宣传教育 309

参考文献 311

第十三章 人体寄生虱 高巨真 315

一、人体寄生虱的特征 315

(一)一般特征与分类地位 315

(二)外部形态 316

(三)内部器官 318

(一)生活史和变态发育 324

(四)地理分布 324

二、虱的生物学 324

(二)生态习性和行为 328

三、虱与疾病 338

(一)直接叮咬致害 338

(二)虱传播的疾病 338

四、虱的防治 343

(一)化学防治 343

(二)物理防治 344

(三)生物防治 345

(四)环境防治和宣传教育 345

参考文献 345

(一)外部形态 349

一、蚤目特征 349

第十四章 蚤类 吴厚永 349

(二)内部构造 352

二、蚤的种类和地理分布 354

(一)蚤目的分类系统 354

(二)我国蚤目各科及重要蚤种 356

(三)区系分布 365

三、蚤的生物学 367

(一)变态发育 367

(二)宿主关系 372

(三)迁徙、散布和转移 375

(四)吸血与生殖 376

(五)寿命 377

(六)季节消长 380

(一)直接危害 381

四、蚤类与疾病的关系 381

(二)间接危害 382

五、蚤类的防治 389

(一)防治原则 390

(二)综合防治方法 390

参考文献 394

第十五章 蜱类 邓国藩 397

一、蜱类特征 397

(一)分类地位 397

(二)形态结构 397

(三)生物学特征 399

二、重要种类和地理分布 400

(一)我国的蜱类 400

(二)重要种类 401

(三)地理分布 407

三、蜱类生物学 409

(一)生活周期 409

(二)吸血习性 409

(三)生殖和繁育 411

(四)生活习性 413

(五)滞育和越冬 414

四、蜱类与疾病 415

(一)蜱的危害性 415

(二)直接危害 415

(三)传播的疾病 415

五、蜱类防治 418

(三)个人防护 419

(二)室内灭蜱 419

(一)野外灭蜱 419

(四)环境卫生 420

(五)消灭牲畜体上的蜱 420

(六)牲畜厩舍灭蜱 420

参考文献 421

第十六章 革螨 孟阳春 423

一、革螨特征 423

二、革螨种类和地理分布 423

三、革螨的生物学 425

(一)发育和繁殖 425

(二)生态类型 427

(三)革螨的食性 428

(四)革螨的寿命和耐饥力 428

(五)革螨与理化因素 428

(六)革螨的细胞遗传 430

四、革螨与疾病 431

(一)皮炎 434

(二)森林脑炎 434

(三)流行性出血热 434

(四)Q热 434

(五)立克次体痘和疱疹性立克次体病 435

(六)地方性斑疹伤寒 435

(七)野兔热 435

(八)其他疾病 435

(九)污染仓贮食品 435

(二)物理与环境防治 436

参考文献 436

(三)个人防护 436

(一)化学防治 436

五、革螨的防治 436

第十七章 恙螨和其他螨类 温廷桓 439

恙螨(沙螨) 439

一、恙螨特征 439

(一)恙满的分类地位 439

(二)主要形态特征 439

(三)生物学特征 443

二、恙螨的种类和地理分布 443

(一)恙螨的分类系统 443

(二)我国的重要种类和地理分布 443

三、恙螨生物学 443

(一)生活史 443

(二)生态习性 444

(二)恙虫病 446

(一)皮炎 446

四、恙螨与疾病 446

(三)其他疾病 449

五、恙螨防治 450

疥螨 450

一、疥螨特征 450

(一)疥螨的分类地位 450

(二)主要形态特征 452

(三)生物学特征 452

二、疥螨的单种多态 452

三、疥螨生物学 452

(一)生活史 452

(三)生殖活动 453

(四)传播方式 453

(二)摄食习性 453

四、疥螨与疾病 454

(一)寄生人体部位 454

(二)致病机制 455

(三)流行规律 456

五、疥螨防治 457

蠕螨 457

一、蠕螨特征 458

(一)蠕螨的分类地位 458

(二)主要形态特征 458

二、蠕螨生物学 459

(一)生活史 459

(二)寄生部位 459

(三)摄食 460

三、蠕螨与疾病 461

(四)环境对种群变动的影响 461

(五)传播方式 461

四、蠕螨的防治 462

粉螨 463

一、粉螨特征 463

(一)粉螨的分类地位 463

(二)重要各科简述 463

二、粉螨生物学 465

三、粉螨与疾病 465

四、粉螨的防治 466

尘螨 467

一、尘螨特征 467

(一)尘螨的分类地位 467

(二)主要形态特征 467

(一)户尘螨 468

二、常见尘螨种类和地理分布 468

(二)粉尘螨 469

(三)埋内欧尘螨 469

三、尘螨生物学 470

(一)生活史 470

(二)孳生场所 471

(三)温度的影响 471

(四)湿度的影响 471

(五)螨类群落 471

(六)光照 472

(七)散布 472

四、尘螨与疾病--尘螨性过敏 472

跗线螨类 475

(二)预防 475

(一)减敏治疗 475

五、尘螨性过敏的防治 475

一、蒲螨 476

(一)蒲螨与疾病 476

(二)蒲螨的防治 477

二、跗线螨 477

参考文献 478

第十八章 有毒鳞翅类 温廷桓 484

一、分类地位 484

二、桑黄毒蛾 484

(一)形态特征 485

(二)生物学 485

(四)防治 486

(三)毒毛及其毒性 486

三、其他黄毒蛾 487

(一)茶黄毒蛾 487

(二)柿黄毒蛾 487

(三)乌桕毒蛾 487

(四)黄毒蛾 487

四、马尾松毛虫 488

(一)形态特征 488

(二)生活周期及习性 488

(三)松毛虫毒毛与松毛虫病 488

(四)防治 490

参考文献 490

中名索引 491

拉丁名索引 504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