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社会主义制度及其经济特征
社会主义制度及其经济特征

社会主义制度及其经济特征PDF电子书下载

政治法律

  • 电子书积分:1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徐雅民编著
  • 出 版 社: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2
  • ISBN:7301019890
  • 页数:251 页
图书介绍:本书论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目标、优越性
《社会主义制度及其经济特征》目录

前言页 1

前言 1

第一章 对社会主义的总体认识 1

第一节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社会主义理论 1

一、再认识的提出 1

二、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3

三、不同层次 5

四、方法论 7

第二节 实践中的社会主义 15

一、辉煌的进军 15

二、严峻的挑战 18

三、体制的改革 20

四、光明的前途 23

五、曲折的道路 26

第三节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 28

一、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代替的两种含义 28

二、成熟的资本主义与不完善的社会主义 30

三、两种制度长期并存、共同发展与相互斗争 34

四、趋同论的错误 39

五、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一切文明成果 42

第四节 如何认识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优越性 48

一、不能作超现实的理解 48

二、判断的标准 50

三、从科学的对比中求答案 53

四、现存的差距究竟说明什么 57

一、社会主义的两大目标 60

第二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根本任务和经济特征 60

第一节 社会主义的目标和社会主义的本质 60

二、社会主义本质的体现 63

三、去掉种种附加 65

第二节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物质基础和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任务 68

一、什么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物质基础 68

二、可跨越的“峡谷”与不可跨越的“沟壑” 70

三、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任务:发展生产力 72

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殊任务:集中力量实现现代化 79

第三节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本特征和现阶段的具体特征 82

一、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 82

二、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83

三、遵循发展阶段论 86

四、基本特征与现阶段的特征 94

五、坚持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与坚持经济体制改革 96

第三章 社会主义社会的所有制结构理论 100

第一节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理论 100

一、设想未来社会所有制的出发点 100

二、生产资料归社会占有的公式 102

三、国家或社会所有,合作经营的思想 104

四、“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的论断 107

第二节 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特征 113

一、劳动者共同占有 113

二、与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 117

三、社会只占有一部分生产资料 118

一、全民所有制的多层次性 121

第三节 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形式 121

二、国家所有制 123

三、集体所有制的性质:必须划清的两个界限 129

四、两种公有制形式的比较 131

五、合作制 135

六、联合所有制 139

第四节 社会主义社会的所有制结构 141

一、不存在一个固定的模式 141

二、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份并存的所有制结构 143

三、在改革中处于攻坚阶段的全民所有制经济 149

四、取得了重大突破的集体所有制经济 154

五、发挥着有益补充作用的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 158

一、按劳分配与社会主义 166

第四章 社会主义社会的个人收入分配理论 166

第一节 正确理解按劳分配原则 166

二、按劳分配中的“劳”的含义 168

三、怎样理解按劳分配的弊病 172

第二节 马克思设想的按劳分配与现实的按劳分配 176

一、原则与现实的矛盾 176

二、必须借助商品货币关系才能实现按劳分配 180

三、多层次的按劳分配 183

第三节 存在一个分配方式体系 185

一、按劳分配不是唯一的分配方式 185

二、各种分配方式的地位及相互关系 188

一、关于分配不公 192

第四节 公平与效率问题 192

二、关于超劳动收入 198

三、既要公平,又要效率 200

四、对经济平等的不同认识 203

五、先富后富与共同富裕 206

第五章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 212

第一节 从产品经济论到商品经济论 212

一、产品经济论溯源何在 212

二、马克思和恩格斯否认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存在的理论原因 214

三、后来的马克思主义者长期束缚在传统观念之中 217

四、重大的理论突破 220

一、商品经济与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统一 222

第二节 商品经济与社会主义 222

二、商品经济与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特征 226

三、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不是商品经济的最高形式 229

四、应当区分的两个概念 230

五、不可替代的历史作用 232

六、人类社会发展的两个序列 234

第三节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中的计划与市场 236

一、调节手段不反映社会经济制度的本质 236

二、世界性的历史大课题 238

三、在改革的探索中提出的几种模式 240

四、为宏观经济的正常运行创造良好条件 242

五、价值规律作用的二重性 244

六、社会主义的经济竞争及其二重性 247

后记 251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