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解难 温病分册PDF电子书下载
- 电子书积分:9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天津中医学院编
- 出 版 社: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6
- ISBN:14212·158
- 页数:152 页
名词与概念 1
什么是温病学,其研究对象与任务是什么 1
何谓温病,如何理解“热象”与“化燥伤阴” 1
温病的特点有哪些,为什么说其临床表现有特殊性 2
温病包括哪些疾病,它们是怎样命名与分类的 3
温病与伤寒初起在因证脉治方面有何不同 3
温病与伤寒有哪些相同点 4
怎样认识热病的分类方法 4
什么是温疫,它与一般温病的关系怎样 5
何谓暑燥疫,怎样治疗 6
何谓湿热疫,怎样治疗 7
温病病因学说有什么实际意义 7
何谓风热病邪,其致病特点有哪些 8
什么是暑热病邪,它有哪些致病特点 8
何谓湿热病邪,其致病特点是什么 9
怎样认识燥热病邪及其致病特点 10
如何理解燥邪的属性 10
温病发病因素中的正邪关系是什么 11
伏气学说的理论依据是什么,其邪伏部位有哪几种观点,怎样认识 12
何谓新感与伏邪温病,怎样辨别 12
辩证 14
为什么说“卫气营血”与“三焦”的病理机制是温病学说的理论基础 14
卫气管血辩证的内容是什么 14
“风热”、“暑热”、“湿热”、“燥热”在卫证治的内容是什么 15
邪在气分包括哪些证型,其证治内容各是什么 16
营分证与血分证有什么不同 17
三焦辩证的内容是什么 18
三焦辩证有何临床意义 19
怎样理解三焦辩证中的证候传变规律 20
“卫气营血”与“三焦”辩证的区别是什么,它们之间如何联系 21
试述卫生气营血、三焦、六经辩证的学术关系 22
怎样看待热病三种辩证纲领的统一 23
诊法 24
温病常用诊法包括哪些内容 24
辨舌在温病诊断上有何意义 26
白苔的种类有哪些,其临床意义是什么 26
“白腐苔”与“白霉苔”的形态和主病有何不同 27
黄苔的种类有哪些,其临床意义是什么 28
灰苔干燥与粘腻之辨对温病诊断有何意义 28
阴明腑实与水竭液涸的黑苔怎样辨别 29
为什么说“热病救阴犹易,通阳最难” 29
黑苔的种类有哪些,其临床意义是什么 29
绛舌的种类有哪些,其临床意义是什么 30
紫舌有热毒极甚、肝肾阴竭、瘀血、阴寒等不同,临床怎样认别 31
舌光红柔嫩与光绛如镜有何诊断意义,它们应怎样治疗 31
斑疹的形态及形成原因是什么 32
如何辩认斑疹之顺逆 32
怎样认识“斑宜清化,勿宜提透”之说 33
如何理解“疹宜透发,勿宜补气”之语 34
保谓白?,其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34
如何辨认白?之顺逆,怎样治疗 34
浮、沉、缓、数四种脉象在温病诊断上有何意义 35
发热有哪几种类型,其病理要点是什么,怎样按卫气营血辨证划分 36
温病口渴辩证的主要内容及临床意义是什么 37
“邪热入营”口渴的特点是什么,怎样认识 37
温病如何辨汗 38
何谓战汗,应怎样护理及判断预后 38
神志异常的病理与辩证要点是什么 39
如何辨别温病战汗肤冷与脱证肤冷 39
什么是痉厥,怎样辨别其虚实 40
热深厥深的概念是什么,它与寒厥证怎样鉴别 41
治法 42
温病的治疗法则主要有哪些,并指出其代表方剂 42
如何运用微辛温解表法治疗温病 44
温病使用解表法应注意什么 44
轻清宣气与辛寒清气法有何异同 45
何谓清气法,运用时应掌握哪些要点 45
怎样区别运用清泄少阳与分消走泄法 46
和解少阳与清泄少阳法在概念上有何不同 47
温病使用和解法与伤寒使用和解法有何不同 47
祛温法的概念是什么,怎样运用 48
宣表化湿与宣气化湿法有何不同 49
苦温燥温与燥湿泄热法应如何区别运用 49
温病通下法的概念是什么,使用时应注意什么 50
怎样认识“温病下不厌早” 51
什么是凉血法,临床运用时应注意什么 52
使用清营法的注意点有哪些 52
试述开窍法的作用及运用要点 53
使用息风法应注意哪些事项 53
滋阴法在温病治疗上有何意义,使用时要注意哪些原则 54
怎样使用固脱法治疗温病 55
温病的兼挟证有哪些,怎样概括其证治内容 56
“固脱”与“回阳”的概念是什么,怎样区别运用 56
风温 57
何谓风温,什么是“肺卫见证” 57
银翘散与桑菊饮在临证时应怎样区别运用 58
风温初起以咳嗽为主症时,怎样治疗 59
“热郁胸膈证”与“热灼胸膈证”在病理与证治方面如何鉴别 59
热在胸膈证有“无形邪热”与“痰热内阴”之分,临床怎样辨别 60
“邪热壅肺证”与“痰热阻肺证”在病理与证治方面如何鉴别 61
如何区分“无形热盛证”与“有形热结证” 62
风温痰热内阻包括哪些证型,其病理与辩证要点是什么 63
肠热下利与热结旁流的概念有何不同 63
风温为什么外发红疹,怎样治疗“肺热发诊” 64
如何认识风温余邪未净证治 64
春温 65
何谓春温,如何理解“里热见证” 65
春温初起怎样使用黄芩汤 66
怎样识别春温营分证之浅深,临证又如何化裁清营汤 66
“阴虚火炽”与“阴虚阳亢”的病理应如何理解,它们又怎样区别 67
怎样分析“热与血结”病理,它与伤寒“太阳蓄血证”有何区别 68
“邪留阴分”的证治内容是什么 69
“邪热入营”与“热陷心包”在概念上应怎样区别 69
风温与春温的病理传变有何不同 70
什么是“热烁真阴”,怎样治疗 71
保谓瘛疭,其临床表现是什么 71
春温腑实三方之功效与区别是什么 72
温病急救药“三宝”药物组成与功效有何异同,使用时应注意什么 72
春温后期治方有哪些,怎样比较 73
加减复脉汤有哪些组方变化,其功效是什么 74
暑温的病理要点有哪些 75
暑温 75
何谓暑温,如何理解“阳明胃热证” 75
暑温本病包括哪些证型,其治法与代表方剂是什么 76
怎样辨治暑热耗伤津气证 77
白虎加人参汤与王氏清暑益气汤的主治功能有何异同 77
“暑入心营”之证治内容是什么,与“中暑”怎样鉴别 78
怎样辨治“暑热动风证”与“暑入心营证” 79
怎样认识春温“阴虚火炽证”与暑温“暑伤心肾证”之异同 80
暑温有哪些兼证,怎样概括其证治内容 80
暑温弥漫三焦的证治内容是什么 81
怎样认识暑月寒证的辩证与治疗 82
试述“冒暑”、“暑秽”的概念,临床表现与病理要点是什么 82
怎样理解“首用辛凉,继用甘寒,终用甘酸敛津,不必用下”的含义 83
湿温 84
何谓湿温,如何认识“脾湿不化证” 84
湿温的病理转归有哪些要点 84
湿温有哪六个特点 85
湿温的治疗原则主要有哪些 86
湿温包括哪些证型,其治法及代表方剂是什么 86
湿温初起有哪些禁忌,为什么 87
湿热证是否就是湿温病,为什么 89
怎样认识“身热不扬”热型 90
怎样比较分析湿温“邪遏卫气”之治疗方剂 90
何谓募原,怎样理解“邪伏募原” 91
湿温神昏证有哪几种证型,如何辩证论治 92
雷氏芳香化浊法与白虎加苍术汤在临床应用时,应注意哪些区别 92
怎样区别“湿热酿痰蒙蔽心包”与“热陷心包”之证治 94
怎样认识“湿浊上蒙,泌别失职”的证治内容 94
湿温后期证型有哪些,怎样论治 95
湿温后期大便下血的原因是什么,如何辨治 96
何谓“湿胜阳微” 96
湿温挟滞的成因有哪些,怎样治疗 97
湿温挟滞运用下法之辩证要点有哪些 97
五加减正气散怎样区分与运用 98
湿热证与湿热证怎样辩证论治 99
伏暑 100
何谓伏暑,怎样理解“暑湿内蕴”证 100
伏暑是怎样发生的 101
暑温与伏暑发病为什么不同 101
伏暑包括哪些证型,其治则及代表方剂是什么 102
伏暑初起的病候特点是什么 103
从外感热病学角度,怎样区分小柴胡汤证与蒿芩清胆汤证的病理与证候 103
导赤清心汤证与犀地清络饮证在病理与证治方面有何不同 104
伏暑“邪结肠腑”证、风温“有形热结”证、春温“热与血结”证怎样进行鉴别 105
伏暑初起与春温初起之证治有何异同 106
如何理解吴鞠通“按伏暑”、暑温、湿温,证本一源,前后互参,“不可偏执”的提法 107
秋燥 107
何谓秋燥,如何认识“津气干燥”证 107
简述秋燥病理及其证候类型与治疗 108
怎样辨治温燥与凉燥 109
怎样分析“燥干清窍”证治 109
“肺燥肠热”与“肺燥肠闭”在病理、证候与治法上,有何区别 110
秋燥与风温初起证治有何异同 110
试述秋燥与伏暑初起证治之区别 111
在《温病学》范围内,怎样使用沙参麦门冬汤 112
如何认识“上燥治气、中燥增液,下燥治血”的提法 112
“下利”见于温病证型者有几种情况,如何辩证论治 113
“温热在肠”的证治内容有哪些 114
温病“温热在肺”的证治内容有哪些 115
温毒 116
何谓温毒,它与一般温病有概念上有何不同 116
什么是大头瘟,其病理概要及证候特点是什么 117
大头瘟与烂喉痧在证候类型及传变趋势方面有哪些不同 118
什么是“烂喉痧”,它包括哪些证型,怎样治疗 118
怎样认识“烂喉?痧以畅汗为第一要义” 119
如何归纳喉痧的治疗原则 119
何谓“?痧”,它与斑疹之形态有何不同 120
试述余氏清心凉膈散与凉膈散在温病治疗中的意义 120
如何分析普济消毒饮与清瘟败毒饮治温之功效 121
怎样掌握温毒的外治法 122
文献知识 123
什么是“逆传心包”,产生逆传的原因有哪些 123
怎样认识《外感温热篇》中“外热一陷,里络就闭”的涵义 123
试就《外感温热篇》内容,比较湿温与伤寒的传变特点有何不同 124
试析“透风于热外,渗湿于热下”的涵义 125
怎样理解“在卫汗之可也”的意义 126
“务在先安未受邪之地”的治疗意义是什么 126
如何认识“入营犹可透热转气”的治疗涵义 127
“到气才可清气”的具体涵义是什么 127
怎样认识“入血就恐耗血动血,直须凉血散血”的观点 128
温病过程中是否一见出血症状,便可认为是血分证 129
温病救阴、通阳的目的是什么 130
伤寒与湿温“里结”均采用下法,其运用有何不同 131
保谓脾瘅 132
举例说明《外感温热篇》之辨舌意义 132
怎样认识“发泄司令,里真自虚”的涵义 133
“阴湿”与“阳湿”的概念是什么,其病理、主证、治疗上有何异同 134
结合《湿热病篇》第九条,怎样分析湿温余邪未净证治 135
怎样认识湿热动风证,如何治疗 136
“湿滞阳明”为何“宜用辛开”之法,怎样理解 136
使用白虎汤有哪些禁忌 137
什么是温病“阴虚扰动冲脉证”,怎样治疗 138
温病下后,脉静热退,十数日不大便是否可用下法,为什么 139
为什么说“阴明温病,下后热退,不可即食,食者必复” 139
温病燥热证为什么不可纯用苦寒 140
下焦温病的治疗原则与禁忌是什么 140
治疗温病“痞证”之苦泄与开泄法的选用标准什么 141
怎样结合文献分析斑诊,?痧之治疗禁忌 142
什么是“内闭外脱”,怎样治疗 143
疫证呕利与伤寒“少阳而呕”、“太阴自利”的区别是什么 144
附方 145
- 《全国高等中医药行业“十三五”创新教材 中医药学概论》翟华强 2019
- 《中医女科十大名著 济阴纲目 大字本》(明)武之望著 2012
- 《全国普通高等中医药院校药学类专业十三五规划教材 第二轮规划教材 分析化学实验 第2版》池玉梅 2018
- 《中医骨伤科学》赵文海,张俐,温建民著 2017
- 《全国普通高等中医药院校药学类专业十三五规划教材 第二轮规划教材 药剂学实验 第2版》韩丽,史亚军 2018
- 《医学物理学》洪洋 2020
- 《2019国家医师资格考试用书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全真模拟试卷与解析 第3版》国家医师资格考试研究组 2019
- 《小牛顿科学故事馆 医学的故事》小牛顿科学教育公司编辑团队 2018
- 《全国普通高等中医药院校药学类专业“十三五”规划教材 第二轮规划教材 有机化学学习指导 第2版》赵骏 2018
- 《浙江中医临床名家 朱古亭》方剑乔总主编 2019
- 《东方杂志 第110册 第25卷 第一至四号 1928年1月-1928年2月》上海书店出版社编 2012
- 《清明 我们的节日》冯骥才编 2017
- 《现代水泥技术发展与应用论文集》天津水泥工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编 2019
- 《甘肃省档案馆指南》甘肃省档案馆编 2018
- 《莼江曲谱 2 中国昆曲博物馆藏稀见昆剧手抄曲谱汇编之一》郭腊梅主编;孙伊婷副主编;孙文明,孙伊婷编委;中国昆曲博物馆编 2018
- 《花时间 我的第一堂花艺课 插花基础技法篇》(日)花时间编辑部编;陈洁责编;冯莹莹译 2020
- 《中央财政支持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水利工程专业课程建设成果 设施农业工程技术》赵英编 2018
- 《东方杂志 第94册 第22卷 第四至七号 1925年2月-1925年4月》上海书店出版社编 2012
- 《远去的老调》经典文库编委会编 2019
- 《东方杂志 第13册 第四年 第一至三期 1907年3月-1907年5月》上海书店出版社编 2012
- 《钒产业技术及应用》高峰,彭清静,华骏主编 2019
- 《现代水泥技术发展与应用论文集》天津水泥工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编 2019
- 《异质性条件下技术创新最优市场结构研究 以中国高技术产业为例》千慧雄 2019
- 《Prometheus技术秘笈》百里燊 2019
- 《中央财政支持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水利工程专业课程建设成果 设施农业工程技术》赵英编 2018
- 《药剂学实验操作技术》刘芳,高森主编 2019
- 《林下养蜂技术》罗文华,黄勇,刘佳霖主编 2017
- 《脱硝运行技术1000问》朱国宇编 2019
- 《催化剂制备过程技术》韩勇责任编辑;(中国)张继光 2019
- 《信息系统安全技术管理策略 信息安全经济学视角》赵柳榕著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