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临床输血学
临床输血学

临床输血学PDF电子书下载

医药卫生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张钦辉主编
  • 出 版 社: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0
  • ISBN:7532356256
  • 页数:334 页
图书介绍:
《临床输血学》目录

第一篇 临床输血概论 1

第一章 临床输血的历史 3

第二章 临床输血的发展趋势 5

一、输血的病毒安全性 5

二、合理输血和成分输血 5

三、配合性输血 5

四、新技术的应用 5

五、输血的电脑化管理 6

六、全面质量管理 6

第二篇 临床输血管理 7

一、机构的设置和分类 9

第一节 采供血机构及其职责 9

第一章 采供血管理 9

二、血站的职责 12

三、保障血液供应是政府的职责 14

第二节 保证输血安全 14

一、血源管理 14

二、血液制备 16

三、输血管理 16

第三节 献血者的动员 17

一、目标 17

二、方法 18

第四节 献血适应性检查 19

三、考核 19

一、身份鉴别 20

二、健康咨询 20

三、体检 23

四、血液化验 23

五、自我排除 25

第五节 采供血信息处理 26

一、计算机系统 26

二、条形码和ISBT-128码 27

第六节 采供血质量管理 27

一、血站的质量管理 27

二、ISO国际质量认证 29

第二章 临床输血管理 33

第一节 医院输血科和输血管理委员会的职责 33

一、输血科 33

二、医院输血管理委员会 34

第二节 输血前告知 35

一、输血前告知的目的 35

二、输血前告知的规定程序 35

三、有关法律问题 36

第三节 信息处理和记录保存 37

一、血库台帐 37

二、测报工作程序 38

一、测报的意义 38

二、输血记录 38

第四节 输血不良反应和意外的监测 、报告 38

三、输血记录的保存 38

三、国外实践 40

第五节 临床输血质量管理 41

一、输血科(血库)的质量管理 41

二、临床输血操作规范 41

三、质量评估 42

第三篇 免疫血液学 45

一、红细胞血型抗原 47

第一节 红细胞血型抗原、抗体概述 47

第一章 红细胞血型系统 47

二、血型抗体结构与功能 48

三、红细胞血型的命名 49

四、血型遗传的基本法则 50

第二节 ABO血型系统 51

一、历史回顾及表型频率 51

二、ABO血型抗原的生化合成 53

三、ABO血型系统的抗原、亚型及变异型 55

四、ABO定型的常见错误分析 56

一、Rh血型简史 59

二、Rh血型的遗传及命名 59

第三节 Rh血型系统 59

三、Rh表型及基因型 61

四、Rh抗原与抗体 62

五、Rh定型中遇到的问题 64

第四节 其他血型系统 66

一、MNSsU血型系统 66

二、P血型系统 67

三、Kell血型系统 68

四、Kidd血型系统 69

五、Lewis血型系统 70

六 Duffy血型系统 71

七、Diego血型系统 72

八、高频率抗原组和低频率抗原组 73

第二章 血清蛋白型 76

第一节 血清蛋白型概况 76

一、血清蛋白型的发展 76

二、血清蛋白型分类 76

第二节 免疫球蛋白同种异型 77

一、命名 77

二、Cm、Km、Am 78

第三节 其他血清蛋白型 79

一、结合珠蛋白型 79

四、转铁蛋白型 80

三、拟胆碱酯酶型 80

二、低密度脂蛋白型 80

第三章 免疫血液学检测技术及试验的评估 82

第一节 抗原与抗体鉴定的基本原理 82

第二节 常用免疫血液学试验 82

一、ABO正、反定型及亚型鉴定 82

二、Rh血型鉴定及Rh阴性确认试验 83

三、抗球蛋白试验 83

四、抗体的筛选和鉴定 84

五、交叉配合试验 85

一、直接抗球蛋白试验阳性的意义 86

第三节 直接抗球蛋白试验阳性的意义与评价 86

二、直接抗球蛋白试验阳性的评价 87

第四节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血清学特征 87

一、WIHA 89

二、CAS 90

三、PCH 91

第五节 具有自身抗体的患者的血清学检查 91

一、输血前试验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91

二、在有温型反应性自身抗体存在时检测同种抗体 91

一、免疫应答和药物依赖抗体的理论 92

二、血清学和临床分类 92

三、在有冷型反应性自身抗体存在时检测同种抗体 92

第六节 药物诱发的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92

三、药物诱发抗体的实验室调查 95

第四章 新生儿溶血病的诊断、治疗及预防 97

第一节 新生儿溶血病病理学研究 97

一、胎儿红细胞对母体免疫系统的刺激 97

二、母体对胎儿的抗体转移 98

三、能引起新生儿溶血病的血型抗体 98

四、ABO新生儿溶血病 98

五、Rh新生儿溶血病 99

一、新生儿溶血病的临床表现 100

二、产前检查 100

第二节 新生儿溶血病的诊断 100

三、患儿血样本的检查 101

第三节 治疗与预防 103

一、产前的准备工作 103

二、分娩时、分娩后及新生儿期的处理 104

三、应用抗D抗体的适应证 104

四、预防剂量与应用时间 105

第五章 血小板血型系统 106

第一节 血小板血型抗原 106

一、ABO系统血型抗原 106

二、HLA系统血型抗原 106

三、血小板特异性抗原 106

二、新生儿同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108

一、血小板输注无效和输血后紫癜 108

第二节 血小板血型的临床意义 108

三、血小板的自身免疫作用 109

第三节 血小板同种抗体与输血 110

一、血小板同种抗体和血小板输注效果 110

二、血小板同种抗体特异性 110

三、适合性血小板输血及输血效果评价 110

第四节 血小板血型抗原、抗体检测方法 111

一、血清学检测方法 111

二、聚合酶链反应技术 112

第一节 概述 114

第六章 人类白细胞抗原 114

第二节 人类白细胞抗原遗传结构与特点 115

一、基因结构及高度多态性 115

二、抗原结构 117

三、HLA的遗传特点与有关名称的含义 119

四、基因和抗原命名 120

五、在不同人群中的分布及其意义 121

第三节 人类白细胞抗原检测技术 123

一、HLA血清学技术 123

二、HLA的分子生物学检测 130

第四节 人类白细胞抗原生物学功能与应用 131

一、生物学功能 131

二、HLA实际应用 134

第五节 粒细胞血型与输血 140

一、粒细胞特异性抗原 140

二、新生儿同种免疫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141

三、粒细胞的自身抗体 141

四、自身免疫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治疗 141

五、药物诱导的免疫性粒细胞减少症 141

第四篇 临床输血 143

第一章 血液与血液成分 145

第一节 血液生理 145

一、血液的组成、特性和功能 145

三、造血干细胞及其发育 147

二、血浆 147

四、红细胞生理 148

五、白细胞生理 150

六、血小板生理 153

七、生理止血和血液凝固 154

第二节 血液成分制备概述 156

一、血液成分分离原理 156

二、血液成分制备原则 157

三、利用多联袋制备血液成分 158

四、血液成分的质量标准 159

五、血液和血液成分保存 160

三、胶体渗透压 163

二、运氧能力不足 163

第二章 血液成分的使用 163

一、血容量减少 163

第一节 血液成分输注的选择原则 163

四、血小板和凝血因子缺乏 164

五、细胞或体液免疫力缺乏 164

六、有害物质的排除 164

七、禁忌证 164

第二节 血液成分输注技术与护理原则 165

一、血液成分输注技术 165

二、护理原则 167

一、血液的有形成分 171

第三节 血液成分的主要用途 171

二、血液有形成分衍生物 176

三、血液无形成分 177

四、血液无形成分衍生物 179

第三章 内科输血 184

第一节 概述 184

第二节 血液系统疾病的输血 185

一、红细胞疾病 185

二、白细胞疾病 190

三、出血性疾病 194

四、血液系统恶性疾病 203

第三节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210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211

二、病理生理变化 212

三、诊断 213

四、治疗 214

第四节 消化系统疾病的输血 220

一、消化道疾病与出血 220

二、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 221

三、消化性溃疡出血 223

四、脾功能亢进 224

五、便血 224

一、肾性贫血 225

第五节 肾脏疾病的输血 225

二、慢性肾功能不全所致出血 227

三、肾病综合征 227

第六节 循环系统疾病的输血 228

一、贫血性心脏病 228

二、心功能不全 229

第七节 内分泌系统疾病的输血 230

一、甲状腺功能低下 230

二、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 231

三、垂体前叶功能不全 231

第八节 感染性疾病的输血 231

一、严重感染 231

二、慢性炎症引起的贫血 232

三、伤寒 233

四、流行性出血热 234

五、急性重症肝炎 234

第九节 血液净化 235

一、血液透析 235

二、血液滤过 236

三、血液灌流 237

四、血浆置换 238

一、变态反应性疾病 239

二、肿瘤 239

第十节 其他 239

第四章 外科输血 241

第一节 创伤、手术输血 241

第二节 休克输血 243

一、分类 244

二、病理生理学 244

三、诊断 245

四、诊断标准 246

五、治疗 247

第三节 体外循环输血 247

一、体外循环引起的血液系统改变 248

二、体外循环输血指征及方法 248

三、减少体外循环输血的方法 251

一、烧伤概述 253

第四节 烧伤 253

二、血制品的应用 255

第五节 其他 260

一、输血的作用 260

二、输血途径 261

第五章 妇产科输血 263

第一节 概述 263

一、输血在妇产科疾病治疗中的重要地位 263

二、妇产科工作者补充输血学知识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263

第二节 产后出血的输血 263

二、及早认识早期失血性休克 264

一、准确估计失血量 264

三、恢复血容量 265

四、控制出血 266

第三节 妇产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输血问题 267

一、产科疾病DIC的特点 267

二、不同产科疾病DIC的输血和相关处理 267

第四节 妇产科手术自身输血 268

一、异位妊娠的自身输血 268

二、妇科肿瘤手术的自身输血 269

三、产科自身输血 269

二、需要胎儿输血的确定方法 270

第五节 胎儿输血(宫内输血) 270

一、胎儿输血指征 270

三、几种疾病的胎儿输血 271

第六节 其他 274

一、红细胞生成素在产科的应用 274

二、造血干细胞移植 274

第六章 儿科输血 276

第一节 概述 276

第二节 新生儿、未成熟儿输血 279

第三节 先天性溶血性贫血 280

第四节 免疫缺陷病 281

第七章 骨髓造血干细胞移植 283

第一节 概述 283

第二节 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分类 283

一、同种异体干细胞移植 283

二、自身造血干细胞移植 284

第三节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的移植 284

一、采集、保存 284

二、移植指征 284

三、移植技术 284

第四节 自身造血干细胞移植 285

一、采集、保存 285

四、移植后处理 285

二、移植指征 286

三、移植技术 286

四、移植后处理 286

第五节 骨髓移植患者的输血问题 286

第八章 特殊输血技术 287

第一节 器官移植患者的输血 287

一、概述 287

二、肝脏移植 287

三、肾脏移植 288

一、保存式自身输血 289

第二节 自身输血 289

二、血液稀释式自身输血 291

三、血液回收式自身输血 292

第三节 治疗性血液成分置换 293

一、概述 293

二、作用机制 293

三、实施方法 294

四、临床特征 295

五、临床监护 296

六、并发症及不良反应 297

一、概述 298

二、作用机制 298

第四节 光量子血疗 298

三、适应证和禁忌证 299

四、治疗 299

五、副作用及注意事项 301

六、疗效考核评价 302

第五节 过继免疫治疗 303

一、LAK细胞免疫治疗 303

二、TLL免疫治疗 306

三、结语 306

一、输血反应的定义 308

二、输血反应的分类 308

第一节 输血反应的定义与概述 308

第九章 输血反应 308

第二节 输血反应各论 309

一、溶血性输血反应 309

二、非溶血性输血反应 313

三、其他输血不良反应 318

第三节 输血反应的处理与预防 320

一、输血反应的处理 320

二、输血反应的预防 320

第一节 可经输血传播的病原体 322

一、病毒 322

第十章 输血传染病及其预防和控制 322

二、梅毒 325

三、疟疾 325

四、细菌 325

第二节 决定输血传播病毒性疾病危险性的因素 326

一、病毒在人群和献血者群体中的阳性率 326

二、人群免疫状态 327

三、血中病毒的滴度和感染力 327

四、血液病毒标志物检测 327

第三节 输血传播病毒性疾病的预防和控制 328

三、合理用血和成分输血 329

第四节 无偿献血 329

二、严格进行血液病毒标志物的筛选检测 329

一、挑选安全的献血者 329

第五节 严格进行血液的筛选检测 330

第六节 临床合理用血、成分输血和自身输血 331

一、合理用血 331

二、成分输血 331

三、自身输血 332

第七节 血液和血液制品的病毒灭活 332

一、血液制品病毒灭活的必要性 332

二、血液制品病毒灭活的总体要求 332

三、血液制品病毒灭活方法的种类 333

四、血液制品病毒灭活的进展 333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