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地理
中国传统文化导论
中国传统文化导论

中国传统文化导论PDF电子书下载

历史地理

  • 电子书积分:15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商聚德等主编
  • 出 版 社: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6
  • ISBN:7810283677
  • 页数:488 页
图书介绍: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勤劳和智慧的结晶。在丰富多彩的中国传统文化中,凝结着中华民族精神。本书分章节介绍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哲学、史学、教育、宗教、经学、文学、科学技术等方面取得的辉煌成就,是普通读者了解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难得的入门书籍。
《中国传统文化导论》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中华民族与中华民族精神 2

一、中华民族的形成过程 2

二、中华民族生息的历史地理环境 4

三、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 7

第二节 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和特点 17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 17

二、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 23

三、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 27

一、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意义 34

第三节 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意义和方法 34

二、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原则和方法 36

第二章 中国古代哲学(上) 40

第一节 中国哲学的对象、特点及其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40

一、中国哲学的对象 40

二、中国哲学的特点 41

三、中国哲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46

第二节 中国哲学的主要思潮、流派和代表人物 47

一、先秦诸子学 47

二、两汉哲学 53

三、魏晋玄学 55

五、宋明理学 57

四、隋唐佛学 57

六、明末清初哲学 60

第三节 中国哲学的精神 65

一、天人协调 66

二、入世济世 69

三、理想主义 71

四、辩证思维 77

第三章 中国古代哲学(中) 82

第一节 儒家哲学的内容 82

一、儒、儒家及儒家哲学 82

二、儒家的主要大师 85

三、儒家的主要经典 98

第二节 儒家思想的总体特征 103

一、天人合一 103

五、中国宗教的科学成就 105

二、内圣外王 109

三、纲常名教 112

四、无神论与神道设教 114

第三节 儒家思想精华及其现实意义 117

一、对秩序和教养的重视 117

二、对自觉性的高扬 118

三、义务感和使命感 121

第四章 中国古代哲学(下) 126

第一节 道家哲学的形成和发展 127

一、道家学说的创始阶段:老学 128

二、道家学说的发展与定型阶段:庄学 130

三、道家学说的分化与流变:黄老之学 133

四、道家思想的复兴:魏晋玄学 135

五、绵延不绝的道家思想 136

第二节 道家哲学的基本思想 137

一、道论:道家的形上学建构 137

二、否定的辩证法 144

三、无为主义的政治哲学 147

四、逍遥自适的人生观 151

五、独树一帜的审美观 155

第三节 道家思想的基本精神及其现代意义 159

一、崇高自然、返朴归真 160

二、辩证的睿智 163

三、追求自由平等、个性解放的人道主义精神 165

四、警世醒世的批判现实主义精神 168

第五章 中国古代宗教 171

第一节 中国古代宗教的主要派别 171

一、原始宗教 171

二、佛教 173

三、道教 178

四、中国民间宗教 181

第二节 中国古代宗教的总体特征 182

一、中国古代宗教的不发达性 182

二、中国古代宗教的实用性 185

三、中国古代宗教的兼容性 188

一、特异深邃的哲理 192

第三节 中国古代宗教的思想精华 192

二、独善其身的人生理想 195

三、维护社会和谐的纽带 196

四、绚丽的艺术奇葩 199

第六章 中国古代教育 208

第一节 中国古代教育机构和著名教育家 208

一、内涵丰富、形式多样的教育机构 208

二、历代著名教育家 215

一、中国古代教育思想 225

第二节 中国古代教育思想及其特征 225

二、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的总体特征 236

第三节 中国古代教育的优良传统 242

一、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 242

二、爱国主义教育传统 244

第七章 中国古代经学 249

第一节 经学的形成与发展 249

一、经学的形成 249

二、经学典籍 254

三、经学流派与历史发展 264

第二节 经学的特点 271

一、隆古与创新的统一 272

二、经与权的统一 274

三、求实精神 276

第三节 经学的贡献 280

一、保存整理古代文献 281

二、创立诸多学术部门 284

三、培养高超的思维能力,训练实证的治学方法 287

第八章 中国古代史学 291

第一节 中国古代史学的辉煌成就 291

一、源远流长的中国史学 291

二、异彩纷呈的史学体裁 296

三、中国古代史学在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303

第二节 中国史学的优良传统 306

一、经世致用,济世安邦 306

二、劝善惩恶,激浊扬清 307

三、鉴古察今,彰往知来 310

四、尊重历史,秉笔直书 312

五、重视人事,罕言鬼神 315

六、兼备四长,尤重德识 317

第三节 中国史学的价值 318

一、中国史学的认识价值 318

二、中国史学的借鉴价值 321

三、中国史学的教育价值 322

四、中国史学的文化价值 328

第九章 中国古代文学 328

第一节 中国古代文学的内容 328

一、诗经、楚辞 328

二、先秦两汉散文、汉赋 332

三、唐诗、宋词、元曲 335

四、明清小说 339

五、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 343

第二节 中国古代文学的特征 346

一、文以载道的现实主义传统 346

二、哀而不伤的中和特征 350

三、忧患意识和超越精神 353

第三节 中国古代文学的价值 356

一、爱国忧民的情怀 357

二、具有永恒魅力的艺术形象 360

三、脍炙人口的语言 363

第十章 中国古代艺术 369

第一节 中国古代艺术概述 371

一、建筑 371

二、雕塑 374

三、书法与篆刻 377

四、绘画 380

五、音乐 386

六、戏曲 388

七、舞蹈 390

八、民间艺术 393

第二节 中国艺术的总体特征和艺术精神 397

一、中国艺术的独特手法 397

二、各异的风格 402

三、浓厚的思想感情 404

第三节 中国艺术的价值和意义 406

一、重教化 406

二、移风易俗 407

三、协调人际关系 408

四、抒发个人情感 409

第十一章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 411

第一节 中国古代科技的主要门类和成就 411

一、农学 411

二、数学 414

三、天文学 417

四、中医药学 422

五、四大发明 425

第二节 中国古代科技的总体特征 427

一、实用功利性 428

二、辩证整体性 432

三、经验直观性 435

四、实用功能性、辩证整体性和经验直观性的相互关系 436

第三节 中国古代科学家的优秀品质 437

一、贴近群众,服务人民 437

二、勇于改革,终生无悔 439

三、苦心探索,百折不挠 440

四、钟情事业,甘心奉献 441

五、淡于荣利,安于贫贱 443

第十二章 中国文化的近代危机与中华民族精神的振兴 446

第一节 中国古代文化从辉煌到停滞 446

一、中国文化在亚洲的传播与影响 446

二、中国文化在欧洲的传播与影响 451

三、明、清之际文化转型的停滞 456

第二节 西学冲击下中国文化的嬗变 459

一、国门洞开后近代知识分子危机意识与世界意识的觉醒 459

二、洋务运动与“中体西用”论的影响 462

三、从戊戌变法到辛亥革命--近代中国制度文化的变革 466

四、“重新估定一切价值”:现代意识的觉醒 469

五、近代文化嬗变中扼要的历史教训 473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民族精神的振兴 475

一、中国马克思主义者对中国文化复兴之路的探求 475

二、改革开放新时期民族精神的振兴 479

三、立足国情,放眼世界:走向21世纪 484

后记 488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