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抽样检验
抽样检验

抽样检验PDF电子书下载

社会科学

  • 电子书积分:17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冯长根,惠宁利编著
  • 出 版 社: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2
  • ISBN:7810135961
  • 页数:589 页
图书介绍:
《抽样检验》目录

第一章 基础知识 1

1.1 随机事件与概率 1

一、随机现象 随机试验 随机事件 1

二、概率 1

三、随机样本 随机数 3

四、排列 组合 树枝图 4

五、概率计算 6

1.2 随机变量及其分布 10

一、随机变量 10

二、概率函数 概率分布 10

三、分布函数的评价 13

四、超几何分布 15

五、二项分布 18

六、泊松分布 22

七、负二项分布 26

八、指数分布 连续分布 27

九、威布尔分布 29

十、正态分布 31

十一、t分布 36

十二、X2分布 37

十三、概率分布的总结 近似计算 37

十四、假设检验 小概率事件 42

参考文献 44

第二章 质量概论 45

2.1 质量与质量指标 45

一、质量 产品质量 产品质量的基本目标 45

二、质量特性 质量特性值 47

三、质量指标 质量指标的分类 48

四、确定质量指标的统计方法 50

五、单位产品质量的计数评价 54

2.2 质量的评定方法 56

一、定性评定法 56

二、定量评定法 57

三、可靠性估计 62

四、感度类质量特性的评估方法 68

参考文献 75

第三章 抽样检验概要 76

3.1 基本概念与名词术语 76

一、质量检查 76

二、抽样检验常用名词术语与分类 79

三、抽取样品的方法 83

3.2 接收概率与抽查特性 86

一、样本中不合格品数的抽取概率 86

二、接收概率 87

三、抽查特性函数 89

四、抽查特性曲线(OC曲线) 89

五、抽样检查中的两种错误与两种风险 92

六、抽查特性曲线(OC曲线)的讨论 94

七、误检的影响 99

八、返检 100

九、截尾 102

3.3 抽样方案的评价与制定方案 103

一、抽样方案的评价 103

二、制定方案 105

参考文献 106

第四章 计数型抽样 107

4.1 一次抽样 107

一、方案的实施 107

二、方案的制定 107

三、方案的评价 115

4.2 二次抽样与多次抽样 117

一、方案的实施 117

二、方案的制定 119

三、方案的评价 122

4.3 序贯抽样 132

一、方案的实施 132

二、方案的制定 133

三、方案的评价 135

四、单位缺陷的序贯抽样方案 137

五、进一步的考虑 137

参考文献 138

第五章 计量型抽样 141

5.1 不合格品率的计量抽样 141

一、基本理论 141

二、应用范围 143

三、方案的实施 143

四、方案的制定 147

五、方案的评价 150

六、基于样本极差的计量抽样方案 160

七、计量型二次抽样 163

八、百分不合格品率的容许区间与计量方案 165

九、不合格品率的序贯方案 168

十、讨论 169

5.2 工序参量的计量抽样 170

一、工序参量的一次抽样 171

二、验收控制图 172

三、工序参量的序贯方案 174

四、累积图 181

参考文献 183

第六章 散货抽样 187

一、样本的构成 187

二、估计 189

三、抽样方案 194

四、孤立批(方差分量未知)的简单随机抽样 195

五、系列批抽样 197

参考文献 201

第七章 计数型抽样体系 202

一、概述 202

二、体系的实施 205

三、方案组的制定 208

四、体系的评价 211

五、应用举例 213

六、孤立批抽样 216

七、关于MIL—STD一105D的讨论 218

八、百分比抽样方案的套改 219

第七章附录一 关于GJB—179—86的说明 221

第七章附录二 ISO—2859—1974,JIS—Z—9015和GB—2828—81的比较 222

参考文献 223

第八章 计量型抽样体系 225

一、历史的回顾 225

二、ISO—3951—1981的基本概念 226

三、体系的实施 228

四、方案组的制定 233

五、体系的评价 237

参考文献 239

第九章 连续型抽样方案 241

一、H.F.Dodge的连续型抽样方案 241

二、带有暂停规则的CSP—1方案 249

三、多水平连续型抽样方案 251

四、加严的多水平连续型抽样方案 254

五、区组连续型抽样方案 255

六、MIL—STD—1235B方案 259

参考文献 263

第十章 特殊的抽检方法 265

10.1 特殊方案和特殊程序 265

一、概率图法 265

二、表格法 267

三、NLG方案 270

四、计量与计数混合型方案 281

五、Philips标准抽样系统 290

10.2 累积结果方案 294

一、跳批抽样方案 295

二、链式抽样方案 298

三、延迟判决体系 304

四、累计结果判据方案(CRC) 306

10.3 审鉴抽样 307

一、批敏感抽样方案(LSP) 308

二、加严—正常—加严抽检体系(TNT) 312

三、快速转移体系(QSS) 315

四、简化的大型批抽检法(GLP) 316

10.4 系列批:返检体系 328

一、AOQL一次抽样方案 329

二、DODGE—ROMIG抽样体系 329

三、ANSCOMBE检验(体系)程序 341

参考文献 344

第十一章 可靠性抽样 350

一、截尾抽样 350

二、用于寿命试验与可靠性的计量方案 352

三、可靠性检验—指数分布 356

四、可靠性检验—威布尔分布 367

参考文献 378

一、抽样程序的制定和执行 382

第十二章 抽样验收的管理 382

二、质量水平的确定 384

三、经济考虑 391

四、强制性标准 392

五、计算机程序 393

六、管理的基本原则 394

参考文献 394

附表 397

附表1.1 随机数表 397

附表1.2 超几何概率分布表 399

附表1.3 阶乘的对数 402

附表1.4 二项分布累积项?值表 406

附表1.5(a) 泊松分布累积项?值表 410

附表1.5(b) 泊松分布密度函数?值表 414

附表1.6 正态分布表 416

附表1.7 正态分布的双侧分位数(μa)表 417

附表1.8 t分布的双侧分位数(ta)表 418

附表1.9 X2分布的上侧分位数(Xd)表 419

附表2.1 多重比较中的qa(f)表 420

附表2.2 对于比率P的置信限(单边)B1-a(n,f) 421

附表2.3 可靠度表(置信度c=95%) 423

附表2.4(a) 在75%置信度下由试验数和失效数确定的可靠度 427

附表2.4(b) 在90%置信度下由试验数和失效数确定的可靠度 428

附表2.4(c) 在95%置信度下由试验数和失效数确定的可靠度 429

附表2.4(d) 在99%置信度下由试验数和失效数确定的可靠度 430

附表2.5 F检验的临界值(Fa)表 431

附表2.6(a) 合格判定数Ac=0条件下,用超几何分布估计的可靠度Rc值表 436

附表2.6(b) 合格判定数Ac=0条件下,可靠度为80,85,90(%)时的样本量(超几何分布) 445

附表2.7 按不同样太量算得的安全系数所确定的可靠度 446

附表2.8 增长曲线分位数表 455

附表2.9 ρ(M,b)传统计算标准偏差用表 456

附表2.10 ρ(n,M,b)修正计算标准偏差用表 457

附表2.12 H(ρ,b)按修正算法计算标准偏差的标准误差用表 469

附表2.11 G(ρ,b)按修正算法计算平均值标准误差用表 469

附表4.2 确定一次抽样方案接收概率的单位值表 471

附表4.1 制定一次抽样方案的单位值表 472

附表4.3 制定与评价一次、二次及多次抽样方案的单位值表 472

附表4.4 序贯抽样方案数值表(二项分布) 480

附表4.5 序贯抽样的a、b值表 491

附表4.6 序贯抽样中用P0与P1表示的g1与g2真数值表 492

附表5.1 给定p1和p2,均方差已知(σ)和未知(s)时等效的一次、二次计量抽样方案 493

附表5.3 用于估计样本量n中取K个样本时平均极差的均方差的d2因子和自由度ν 497

附表5.2 计量方案中N和K的近似值和准确值的比较 497

附表5.4 Odeh—Owen表5:用于控制曲线具有相等尾巴的双侧抽样方案因子 499

附表5.5 Odeh—Owen表6:用于分别控制曲线尾巴的双侧抽样方案因子 500

附表5.6 单侧正态μ-检验(α=0.05)的抽查特性曲线 501

附表5.7 双侧正态μ-检验(α=0.05)的抽查特性曲线 501

附表5.8 单侧t-检验(α=0.05)的抽查特性曲线 502

附表5.9 双侧t-检验(α=0.05)的抽查特性曲线 502

附表5.10 单侧(上部)X2-检验(α=0.05)的抽查特性曲线 503

附表5.12 验收控制限因子的校正项CT值 503

附表5.11 验收控制图中控制限因子 504

附表5.13 Barnard序贯t-检验法中构成判定线的边界值 505

附表7.1 MIL—STD—105D表Ⅷ——放宽检查的界限数 506

附表7.2 MIL—STD—105D表Ⅰ——样品大小字码 507

附表7.3 MIL—STD—105D表Ⅱ—A——一次正常检查抽样方案(主表) 508

附表7.4 MIL—STD—105D表Ⅱ—B——一次加严检查抽样方案(主表) 509

附表7.5 MIL—STD—105D表Ⅱ—C——一次放宽检查抽样方案(主表) 510

附表7.6 MII—STD—105D表Ⅲ—A——二次正常检查抽样方案(主表) 511

附表7.7 MIL—STD—105D表Ⅲ—B——二次加严检查抽样方案(主表) 512

附表7.8 MIL—STD—105D表Ⅲ—C——二次放宽检查抽样方案(主表) 513

附表7.9 MIL—STD—105D表Ⅳ—A——多次正常检查抽样方案(主表) 514

附表7.10 MIL—STD—105D表Ⅳ—B——多次加严检查抽样方案(主表) 516

附表7.11 MIL—STD—105D表Ⅳ—C——多次放宽检查抽样方案(主表) 518

附表7.12 MIL—STD—105D表Ⅴ—A——正常检查平均检出质量上限系数(一次抽样) 520

附表7.13 MIL—STD—105D表Ⅴ—B——加严检查平均检出质量上限系数(一次抽样) 521

附表7.14 MIL—STD—105D表Ⅵ—A——极限质量(不合格品率),Po=10%(正常检查,一次抽样) 522

附表7.15 MIL—STD—105D表Ⅵ—B——极限质量(每百单元缺陷数),Po=10%(正常检查,一次抽样) 523

附表7.16 MIL—STD—105D表Ⅶ—A——极限质量(不合格品率),Po=5%(正常检查,一次抽样) 524

附表7.17 MIL—ST0—105D表Ⅶ—B——极限质量(每百单元缺陷数),Po=5%(正常检查,一次抽样) 525

附表7.18 MIL—STD—105D表Ⅸ——二次和多次抽样平均样品大小曲线(正常和加严检查) 526

附表7.19 MIL—STD—105D表Ⅹ—F——样品大小字码:F的表 527

附表7.20 MIL—STD—105D系统的AOQL(每百单元缺陷数) 529

附表7.21 MIL—STD—105D系统Po=10%的极限质量(每百单元缺陷数) 530

附表7.22 MIL—STD—105D系统Po=5%的极限质量(每百单元缺陷数) 531

附表7.23 MIL—STD—105D系统的Po,ASN,AOQ,ATI(字码F) 532

附表7.24 MIL—STD—105D系统的操作比(OR=P0.10/P0.95,用泊松分布计算) 534

附表8.1 ISO—3951—1981表Ⅰ—A字码和检查水平 535

附表8.2 ISO—3951—1981表Ⅰ—B字码和正常检查样本大小 535

附表8.3 ISO—3951—1981表Ⅱ—A“s”法:单侧抽样方案正常检查(主表) 536

附表8.4 ISO—3951—1981表Ⅱ—B“s”法:单侧抽样方案加严检查(主表) 537

附表8.5 ISO—3951—1981表Ⅱ—C“s”法:单侧抽样方案放宽检查(主表) 538

附表8.6 ISO—3951—1981图S—D“s”法字码D(样本大小5)综合双侧标准限接收曲线 539

附表8.7 ISO—3951—1981图S—E“s”法字码E(样本大小7)综合双侧标准限接收曲线 540

附表8.8 ISO—3951—1981图S—F“s”法字码F(样本大小10)综合双侧标准限接收曲线 541

附表8.9 ISO—3951—1981图S—G“s”法字码G(样本大小15)综合双侧标准限接收曲线 542

附表8.10 ISO-3951-1981图S—H“s”法字码H(样本大小20)综合双侧标准限接收曲线 543

附表8.11 ISO-3951-1981图S—I“s”法字码I(样本大小25)综合双侧标准限接收曲线 544

附表8.12 ISO-3951-1981图S—J“s”法字码J(样本大小35)综合双侧标准限接收曲线 545

附表8.13 ISO-3951-1981图S—K“s”法字码K(样本大小50)综合双侧标准限接收曲线 546

附表8.14 ISO-3951-1981图S—L“s”法字码L(样本大小75)综合双侧标准限接收曲线 547

附表8.15 ISO-3951-1981图S—M“s”法字码M(样本大小100)综合双侧标准限接收曲线 548

附表8.16 ISO-3951-1981图S—N“s”法字码N(样本大小150)综合双侧标准限接收曲线 549

附表8.17 ISO-3951-1981图S—P“s”法字码P(样本大小200)综合双侧标准限接收曲线 550

附表10.1 等效的计数、NLG、已知(σ)与未知(s)均方差的计量方案 551

附表10.2 配合MIL—STD—10SD的最佳NLG加严方案 555

附表10.3 配合MIL—STD—105D的最佳NLG正常方案 556

附表10.4 配合MIL—STD—10SD的最佳NLG放宽方案 557

附表10.5 生产过程处于AQL质量水平时,在MIL—STD—105D中使用NLG抽样方案的接收概率(Po)和平均样本量(ASN) 558

附表10.6 混合方案的联合概率 559

附表10.7 SKSP—2方案用于确定AOQL的Y值 565

附表10.8 SKSP—2方案和等效一次抽样方案的单位值 566

附表10.9 用AQL(P0.95)和LTPD(P0.10)检索的CHSP-1方案 567

附表10.10 用AQL(P0.95)和AOQL检索的CHSP-1方案 568

附表10.11 QSS系统的单位值 570

附表10.12 简化的大型批抽样(GLP)的Ha值 576

附表10.13 用于确定AOQL的x和y值 577

附表11.1 截尾抽样概率作图法所用的风险值 577

附表11.2 H—108表2A—1寿命试验抽样方案样本字码 580

附表11.3 H—108表2B—1寿命试验主表(定数截尾) 580

附表11.4 H—108表2C—1(b)寿命试验主表(定时截尾,无更换) 581

附表11.5 H—108表2C—2(b)寿命试验主表(定时截尾,有更换) 581

附表11.6 H—108表2D—1(b)序贯寿命试验主表(a=0.05) 582

附表11.7 H—108表2C—5用于规定时间前失效比率检验的定时截尾抽样方案主表 582

附表11.8 TR3表1(t/μ)×100的值 583

附表11.9 TR7表1A用于MIL—STD—105D方案在合格质量水平(正常检查)时的100t/μ比率值 584

附表11.10 TR7表1B用于MIL—STD—105D方案在极限质量处的100t/μ比率值(β=0.10) 584

附表11.11 TR7表1C用于MIL—STD—105D方案在极限质量处的100t/μ比率值(β=0.05) 587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