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走向发达的选择  中国县区域的工业化商品化研究
走向发达的选择  中国县区域的工业化商品化研究

走向发达的选择 中国县区域的工业化商品化研究PDF电子书下载

经济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吕庄,李铭主编
  • 出 版 社: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0
  • ISBN:7536907672
  • 页数:350 页
图书介绍:
《走向发达的选择 中国县区域的工业化商品化研究》目录

绪论 1

第一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县区域经济 1

1.1 县区域经济与县行政区划 1

1.2 现阶段中国县情与工业化商品化 4

1.3 县区域经济与宏观经济 9

1.4 研究县区域经济的方法 12

第一篇 工业化、商品化与农业现代化 17

第二章 县区域工业化商品化的历史考察 17

2.1 旧中国的县区域工业化商品化状况 17

2.2 新中国的县区域工业化商品化进程 21

2.3 县区域工业化商品化进程缓慢的根源 24

2.4 实现县区域工业化商品化的基本前提 26

第三章 县区域的工业化 30

3.1 实现工业化的意义及标志 30

3.2 县区域工业化的约束条件 33

3.3 县区域工业的产业结构与技术结构 38

3.4 县区域工业的微观机制与宏观管理 41

第四章 县区域经济的商品化 44

4.1 走商品化道路的必然性 44

4.2 县区域经济商品化的目标和思路 48

4.3 培育和建立市场体系 50

4.4 走专业化、联合化和城镇化的道路 54

第五章 县区域农业的现代化 58

5.1 农业现代化的标志 58

5.2 加速农业现代化的条件与途径 61

5.3 农业现代化与县区域的工业化商品化 63

5.4 现阶段县区域农业发展的困境及出路 68

第六章 县区域工业化商品化中的产业对策 73

6.1 构筑农业与非农产业发展的互利机制 73

6.2 县区域产业结构的优化对策 78

6.3 县区域产业布局的优化对策 81

第二篇 人力·资金·土地·体制 83

第七章 人力技术开发与人口控制 83

7.1 提高人力素质与教育结构 83

7.2 人才技术开发与科技体制 89

7.3 控制人口的过快增长 96

第八章 资金筹集与运用 100

8.1 县区域的投资主体与资金积累 100

8.2 县级财政体制与资金筹集运用 102

8.3 县区域的银行与资金市场 105

8.4 农户投资的选择与引导 109

第九章 土地管理制度的完善 112

9.1 县区域的土地制度与土地管理制度 112

9.2 土地合理利用及管理 116

9.3 搞活土地使用权的途径 118

第十章 县区域经济体制改革 121

10.1 县区域经济体制的历史沿革 121

10.2 县区域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 128

10.3 县政府职能的转换与强化 132

10.4 县区域综合改革的协调配套 136

第三篇 小城镇·城乡关系·外部环境 139

第十一章 县区域的小城镇发展 139

11.1 县区域小城镇发展现状 139

11.2 发展小城镇与工业化商品化 142

11.3 发展小城镇与城市化 144

11.4 企业群落与小城镇布点 147

第十二章 县区域工业化商品化中的城乡关系 152

12.1 城市在县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152

12.2 县城经济与县区域经济 154

12.3 大中城市与县区域经济 158

12.4 市管县体制与县区域经济发展 162

第十三章 县区域工业化商品化的外部环境 166

13.1 统一市场的形成与开拓 166

13.2 横向联合的渠道与政策 170

13.3 观念转变与文化氛围 173

13.4 宏观政策的相对稳定 176

第四篇 发展战略与发展模式 178

第十四章 县区域工业化商品化战略 178

14.1 县区域工业化商品化的内涵 178

14.2 传统战略与旧体制下的经济格局 181

14.3 工业化商品化的启动与困境 183

14.4 实现县区域工业化商品化的战略思路 187

第十五章 国外农村工业化商品化模式借鉴 193

15.1 发达国家的农村工业化商品化过程 193

15.2 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农村工业化商品化的模式 200

15.3 国外农村工业化商品化不同道路的启示 205

第十六章 国内不同类型县的工业化商品化模式 208

16.1 研究和借鉴不同类型县发展模式的意义 208

16.2 依托城市,带动集体工业发展的模式 211

16.3 依托市场,带动家庭工业发展的模式 215

16.4 依托资源,因地制宜发展的模式 218

16.5 农工商一体化发展的模式 222

第五篇 凤翔县经济社会发展优化模式 225

第十七章 总体发展的优化模式 225

17.1 发展模式的选择依据 225

17.2 发展模式的总体构想 245

17.3 实施新发展模式的战略措施 257

第十八章 大农业发展的优化模式 278

18.1 大农业现状 278

18.2 大农业发展的战略重点 290

18.3 实现农业结构变革的基本条件 298

第十九章 工业与乡镇企业发展的优化模式 304

19.1 工业的特点与现状 304

19.2 工业发展的优劣势和条件 308

19.3 工业发展战略 312

19.4 行业发展对策 315

第二十章 流通与交通发展的优化模式 318

20.1 搞活商业、供销和集市贸易 318

20.2 完善生产资料流通 323

20.3 大力发展外贸出口 325

20.4 全社会办交通 327

第二十一章 人才开发与技术进步的优化模式 332

21.1 人才与技术的基础与优势 332

21.2 存在的问题与困难 335

21.3 人才与技术开发的战略模式 338

附录: 345

一 “凤翔县经济社会发展优化模式研究”评审意见 345

二 “凤翔县经济社会发展优化模式研究”评审委员会委员名单 346

三 “凤翔县经济社会发展优化模式研究”课题组和凤翔县参加研究的负责人名单 348

后记 349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