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业技术
计算机局域网  第2版
计算机局域网  第2版

计算机局域网 第2版PDF电子书下载

工业技术

  • 电子书积分:1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胡道元编著
  • 出 版 社: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6
  • ISBN:7302023360
  • 页数:356 页
图书介绍:
《计算机局域网 第2版》目录

第1章 引论 1

1.1 计算机网络的产生和发展 1

1.1.1 历史的回顾 1

1.1.2 推动计算机发展的两大动力 1

1.1.3 局部网络的产生和发展 3

1.1.4 90年代的网络 4

1.2 资源共享 5

1.2.1 资源分配和共享 5

1.2.2 资源共享定理 6

1.3 网络分类 7

1.3.1 分类 7

1.3.2 局部网的定义及特性 7

1.3.3 局部网的分类 7

1.4 网络体系结构及协议 9

1.4.1 协议和体系结构 9

1.4.2 开放系统互连OSI模型 10

1.4.3 LAN协议结构 11

1.5 内容提要 12

主要参考资料 13

第2章 物理层 14

2.1 传输介质 14

2.1.1 双绞线 14

2.1.2 同轴电缆 15

2.1.3 光导纤维 17

2.1.4 视线介质 20

2.1.5 传输介质的选择 21

2.2 数据通信技术 21

2.2.1 模拟数据通信和数字数据通信 21

2.2.2 数据编码技术 23

2.2.3 多路复用 25

2.2.4 异步传输和同步传输 28

2.3 数据交换技术 29

2.3.1 线路交换 29

2.3.2 报文交换 30

2.3.3 分组交换 31

2.3.4 交换技术的比较 33

2.4 物理层接口及协议 34

2.4.1 物理层的特性 34

2.4.2 物理层接口标准 36

2.4.3 差错检测和校正 37

主要参考资料 39

第3章 串行通信 40

3.1 数据传送方式 40

3.1.1 并行输入/输出 40

3.1.2 串行输入/输出 40

3.1.3 串行双工结构 41

3.1.4 串行数据传输的速度 43

3.2 异步串行数据通信 43

3.2.1 异步串行通信 43

3.2.2 异步通信的速度匹配 45

3.3 通信硬件 47

3.3.1 调制解调器 47

3.3.2 RS-232标准 50

3.3.3 通信适配器 54

3.4 通信软件功能 55

3.5 终端仿真和文件传输协议 56

3.5.1 终端仿真 57

3.5.2 文件传输协议 57

3.6 PC串行通信 64

3.6.1 用户级的PC通信 64

3.6.2 DOS和BIOS级的PC通信 65

3.6.3 UART 66

3.6.4 系统级的PC通信 68

主要参考资料 69

第4章 局域网拓扑结构及网络特性 70

4.1 拓扑结构 70

4.1.1 星形拓扑 70

4.1.2 总线拓扑结构 71

4.1.3 环型拓扑 72

4.1.4 树型拓扑 74

4.1.5 星型环拓扑 74

4.2 环型网 76

4.2.1 标记环介质访问控制 77

4.2.2 时间片分割环介质访问控制 80

4.2.3 寄存器插入环介质访问控制 80

4.3 总线/树型网络 82

4.3.1 基带系统 83

4.3.2 宽带系统 85

4.3.3 基带系统和宽带系统的比较 86

4.4 光纤局域网 87

4.4.1 无源星形结构 87

4.4.2 有源星型结构 88

4.4.3 光纤环网结构 88

4.4.4 光纤总线网结构 89

主要参考资料 90

第5章 介质访问控制 91

5.1 争用协议 92

5.1.1 载波监听多路访问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CSMA) 92

5.1.2 载波监听多路访问/冲突检测CSMA/CD 93

5.1.3 退避算法 95

5.1.4 争用协议的比较 95

5.2 标记环(token ring)介质访问控制 96

5.2.1 标记环操作原理 96

5.2.2 优先级策略 98

5.3 标记总线(Token Bus)访问控制 99

5.4 时间片分隔环访问控制(slotted ring) 101

5.5 寄存器插入环访问控制 102

5.6 无冲突介质访问控制 103

5.6.1 时分多重访问(TDMA) 103

5.6.2 位映象介质访问控制(Bit-Map) 103

5.6.3 小时间片轮换优先权介质访问控制 104

5.6.4 多级多重访问介质访问控制(MLMA) 104

5.7 有限争用介质访问控制 105

5.7.1 可变树形搜索介质访问控制 105

5.7.2 “缸”介质访问控制 105

5.8 ANS X3T9.5介质访问控制 106

5.8.1 算法目标 106

5.8.2 访问控制算法 106

5.8.3 参量定义 106

5.8.4 算法的操作 107

5.9 模型(Modelling)和性能评价 107

5.9.1 目的 107

5.9.2 两种基本方法 108

5.9.3 局域网特性 108

5.9.4 单服务器队列 109

5.9.5 排队网络模型 109

5.9.6 基本结果 109

5.10 LAN的性能评价 113

5.10.1 基本参量 113

5.10.2 传播延迟和数据率的效应 114

5.10.3 吞吐率特性 115

5.10.4 最大数据率的计算 118

5.10.5 延迟特性 121

5.10.6 延迟-吞吐率特性 121

主要参考资料 126

第6章 局域网LAN协议 128

6.1 LAN参考模型 129

6.2 逻辑链路控制协议 134

6.2.1 网络层/LLC子层界面服务规范 134

6.2.2 LLC子层/MAC子层界面服务规范 136

6.2.3 LLC协议数据单元结构PDU 136

6.2.4 LLC协议的型和类 137

6.2.5 LLC协议的元素 137

6.3 CSMA/CD介质访问控制协议 141

6.3.1 MAC服务规范 142

6.3.2 介质访问控制的帧结构 143

6.3.3 介质访问控制方法 143

6.3.4 CSMA/CD介质访问控制方法的形式描述 145

6.3.5 介质访问控制子层和邻近层的接口 147

6.4 标记环介质访问控制协议 149

6.4.1 MAC服务规范 149

6.4.2 介质访问控制帧结构 150

6.4.3 介质访问控制方法 152

6.4.4 MAC有限状态机 153

6.5 标记总线介质访问控制协议 153

6.5.1 MAC帧格式 154

6.5.2 介质访问控制方法 155

6.5.3 MAC层内部结构 158

6.5.4 访问控制机(ACM)的状态 160

6.6 光纤分布数据接口FDDI 161

6.6.1 数据编码 162

6.6.2 时钟偏移 163

6.6.3 可靠性 163

6.6.4 FDDI帧格式 163

6.6.5 容量分配 163

主要参考资料 165

第7章 高速网络技术 166

7.1 高速局域网技术 166

7.1.1 发展高速局域网的驱动因素 166

7.1.2 100Mbps Ethernet系列 167

7.1.3 FDDI系列 167

7.1.4 交换式LAN(Switched LAN) 168

7.1.5 全双工以太网(Full Duplex Ethernet) 168

7.1.6 等时以太网(Isochronous Ethernet) 168

7.2 高速广域网技术 169

7.2.1 发展高速广域网的驱动因素 169

7.2.2 交换式多兆位数据服务SMDS 169

7.2.3 帧中继Frame Relay 169

7.2.4 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B-ISDN 170

7.2.5 异步转移模式(A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简称ATM) 170

7.3 从窄带到宽带ISDN 170

7.3.1 传送模式的概念 170

7.3.2 服务的发展 171

7.3.3 网络的进展 171

7.4 异步转移模式ATM 172

7.4.1 ATM基本原理 172

7.4.2 ATM交换和控制 174

7.5 ATM协议参考模型 176

7.5.1 ATM协议参考模型图 176

7.5.2 ATM层 177

7.5.3 物理层 179

7.5.4 ATM适配器 180

主要参考资料 181

第8章 网络互连 182

8.1 网络互连的要求和结构方案 182

8.1.1 网络互连的要求 182

8.1.2 结构方案 183

8.2 桥 185

8.2.1 局域网互连的需要 185

8.2.2 桥的工作原理 186

8.2.3 路径选择算法 188

8.2.4 性能评价 190

8.3 X.75协议 192

8.4 网间协议IP 194

8.4.1 IP操作 194

8.4.2 网间协议——IP 196

8.5 协议转换 198

8.6 IEEE802互连网络规范 200

8.6.1 单个局部网络 200

8.6.2 两个局部网络互连 201

8.6.3 局部网络和远程网络互连 201

8.6.4 两个局部网通过远程网互连 202

主要参考资料 203

第9章 传送层和高层协议 204

9.1 传送层服务及协议 204

9.1.1 传送层服务 204

9.1.2 传送层协议机制 206

9.2 ISO传送层标准 214

9.2.1 传送服务 214

9.2.2 协议格式 214

9.2.3 协议机制 217

9.3 传输控制协议TCP(the 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 218

9.3.1 TCP服务 218

9.3.2 格式定义 219

9.3.3 TCP协议机制 219

9.4 会话层服务及协议 221

9.4.1 会话服务 221

9.4.2 会话层协议 223

9.5 表示层服务及协议 225

9.5.1 表示层功能 225

9.5.2 表示服务 226

9.5.3 表示协议 227

9.5.4 抽象语法表示法及其编码规则 228

9.6 应用层服务及协议 229

9.6.1 应用层模型 230

9.6.2 公共应用服务元素(CASE) 231

9.6.3 特定应用服务元素(SASE) 232

主要参考资料 235

第10章 客户机/服务器计算模式 237

10.1 网络计算模式的发展 237

10.1.1 以大型机为中心的计算模式 237

10.1.2 以服务器为中心的计算模式 237

10.1.3 小型化和客户机/服务器计算模式的出现 238

10.2 客户机/服务器计算模式的特点 239

10.2.1 客户机的特点 239

10.2.2 服务器的特点 240

10.2.3 客户机/服务器计算模式的特点 240

10.3 客户机/服务器模式的优点 242

10.4 客户机/服务器模式的中间件(middle-ware) 243

10.4.1 中间件产生的背景 243

10.4.2 中间件的功能与作用 243

10.5 客户机/服务器类型 244

10.6 客户机/服务器模式所要求的通信环境——一致通信环境 245

10.6.1 一致通信环境简介 245

10.6.2 跨平台的一致通信的重要性 246

10.7 一致通信环境的形式 248

10.7.1 基于开放系统环境的一致通信 248

10.7.2 路由器对一致通信环境的影响 249

10.7.3 一致通信环境的发展趋势 250

主要参考资料 251

第11章 网络操作系统及分布式计算环境 252

11.1 操作系统概述及其发展 252

11.2 网络操作系统概述及其特点 253

11.2.1 网络操作系统概述 253

11.2.2 网络操作系统的特点 254

11.3 网络操作系统的结构 255

11.3.1 Windows NT的系统结构 255

11.3.2 UNIX的系统结构 257

11.3.3 NetWare的系统结构 257

11.4 网络操作系统的内核 258

11.4.1 Windows NT的内核 258

11.4.2 UNIX的内核 262

11.5 网络操作系统的网络功能 263

11.5.1 Windows NT的网络功能 263

11.5.2 UNIX的网络功能 265

11.5.3 NetWare的网络功能 267

11.6 网络计算——分布式计算环境DCE 270

11.6.1 DCE的定义 270

11.6.2 DCE的特征 271

11.6.3 DCE提供的服务 272

11.6.4 线程服务 275

11.6.5 RPC 275

11.6.6 安全性 277

主要参考资料 279

第12章 局域网的应用 280

12.1 网络服务器 280

12.1.1 打印服务器(PS) 281

12.1.2 终端服务器 282

12.1.3 磁盘服务器 282

12.2 文件服务器 285

12.2.1 文件服务器接口 285

12.2.2 设计文件服务器的若干问题 286

12.3 分布系统 291

12.3.1 分布系统的构造方案 291

12.3.2 分布操作系统的结构 292

12.3.3 分布操作系统的若干问题 293

12.4 局域网在办公自动化中的应用 296

12.4.1 办公室通信 296

12.4.2 IBM制定的文本结构 297

12.4.3 X.400报文处理系统 298

12.5 局域网在工厂自动化中的应用——MAP/TOP网 300

12.6 局域网在校园中的应用——校园网 303

12.6.1 Carnegie Mellon大学校园网 303

12.6.2 MIT校园网 305

12.6.3 Stanford大学校园网 306

主要参考资料 307

第13章 CBX与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 308

13.1 线路交换技术 308

13.1.1 空分交换 308

13.1.2 时分交换 310

13.2 计算机交换分机CBX 314

13.2.1 CBX的发展 314

13.2.2 CBX的结构 316

13.2.3 CBX与LAN的对比 318

13.3 CBX在数据通信中的应用 319

13.3.1 使用CBX将终端和主计算机连接 319

13.3.2 数据呼叫处理软件 320

13.3.3 用户连接到远程计算机 321

13.3.4 协议转换和网络间通信 321

13.3.5 处理器之间通信 322

13.3.6 综合声音/数据服务 323

13.4 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 324

13.4.1 什么是ISDN 324

13.4.2 ISDN系统结构 325

13.4.3 ISDN协议参考模型 327

13.4.4 ISDN交换系统 329

13.4.5 ISDN联网技术 330

13.4.6 ISDN展望 332

主要参考资料 333

第14章 Internet 334

14.1 Internet的形成和发展 334

14.1.1 Internet的定义 334

14.1.2 Internet的形成 334

14.1.3 Internet的发展 335

14.2 Internet体系结构 338

14.2.1 Internet体系结构框架 338

14.2.2 TCP/IP协议概述 339

14.2.3 TCP/IP协议组 340

14.3 Internet名字和地址 342

14.4 连接Internet的方法 344

14.4.1 通过局域网直接连接 345

14.4.2 通过电话拨号直接连接 345

14.4.3 通过电话拨号间接连接 346

14.4.4 用户选择连接方法的考虑因素 346

14.5 Internet应用和工具 347

14.5.1 Internet应用和服务 347

14.5.2 Internet的基本工具 348

14.5.3 环球信息网WWW 351

14.6 Internet展望 353

14.6.1 Internet发展预测 353

14.6.2 Internet走向GII的问题 354

主要参考资料 356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