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简明中医要览
简明中医要览

简明中医要览PDF电子书下载

医药卫生

  • 电子书积分:10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刘本振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6
  • ISBN:7800206637
  • 页数:211 页
图书介绍:
上一篇:现代针灸全书下一篇:内科学 第3册
《简明中医要览》目录

第一章 阴阳五行 1

一、阴阳学说 1

二、五行学说 2

第二章 脏腑学说 4

一、脏腑 4

二、脏腑之间的关系 5

(一)五脏之间的关系 5

(二)脏与腑之间的关系 7

(三)腑与腑之间的关系 8

第三章 精、气、血、津液 9

一、精 9

二、气 9

三、血 10

四、津液 10

五、气、血、精、津液相互关系 11

六、气、血、精、津液和脏腑的关系 12

第四章 病因 14

一、六淫 14

二、疫疠 15

三、七情 15

四、饮食 15

五、痰饮 16

六、瘀血 16

第五章 诊法 17

一、望诊 17

二、闻诊 22

三、问诊 22

四、切脉 27

第六章 辨证 29

一、八纲辨证 29

(一)表里 29

(二)寒热 30

(三)虚实 30

(四)阴阳 31

(五)八纲之间的相互关系 32

二、脏腑辨证 32

(一)心病辨证 32

(二)肝病辨证 32

(三)脾病辨证 32

(四)肺病辨证 32

(五)肾病辨证 32

(六)腑病辨证 33

(七)脏腑兼病辨证 33

三、六经辨证 33

(一)六经辨证概述 33

(二)六经辨证 33

四、卫气营血辨证 33

五、三焦辨证 33

第七章 治则与治法 44

一、治疗原则 44

二、治法 45

第八章 中药 47

一、中药的性能 47

(一)四气五味 47

(二)升降浮沉 47

(三)归经 48

二、中药的用法 48

(一)配伍 48

(二)禁忌 48

(三)用量 49

(四)煎服法 49

三、常用中药 49

(一)解表药 49

(二)清热药 51

(三)泻下药 56

(四)祛风湿药 57

(五)祛湿药 59

(六)温里药 62

(七)祛痰止咳药 62

(八)理气药 64

(九)理血药 66

(十)消导药 69

(十一)补益药 69

(十二)安神药 73

(十三)平肝熄风药 75

(十四)开窍药 76

(十五)固涩药 76

(十六)驱虫药 78

(十七)外用药 78

第九章 方剂 80

一、组成原则 80

二、方剂的变化规律 80

(一)药味的加减变化 80

(二)药物配伍的变化 81

(三)药量的加减变化 81

(四)剂型更换变化 81

三、常用剂型 81

(一)汤剂 81

(二)丸剂 82

(三)散剂 82

(四)膏剂 82

(五)丹剂 82

(六)酒剂 82

四、常用方剂 82

(一)解表剂 82

(二)治风剂 84

(三)清热剂 85

(四)祛湿剂 87

(五)表里双解剂 89

(六)和解剂 89

(七)消导剂 90

(八)泻下剂 91

(九)化痰止咳平喘剂 91

(十)温里剂 93

(十一)理气剂 94

(十二)理血剂 95

(十三)补益剂 96

(十四)安神剂 99

(十五)开窍剂 99

(十六)固涩剂 100

(十七)驱虫剂 101

第十章 常见病、证 102

一、常见病 102

(一)上呼吸道感染 102

(二)支气管炎 102

(三)支气管哮喘 103

(四)肺炎 104

(五)肺源性心脏病 104

(六)风湿性心瓣膜病 104

(七)冠心病 105

(八)高血压病 105

(九)心肌炎 106

(十)再生障碍性贫血 106

(十一)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107

(十二)慢性胃炎 107

(十三)消化性溃疡 108

(十四)慢性肠炎 109

(十五)病毒性肝炎 109

(十六)肝硬化 110

(十七)胆道感染与胆石病 110

(十八)糖尿病 111

(十九)肾盂肾炎 112

(二十)肾小球肾炎 112

(二十一)慢性肾功能衰竭 113

(二十二)泌尿系结石 114

(二十三)类风湿性关节炎 114

(二十四)强直性脊柱炎 115

(二十五)系统性红斑狼疮 116

(二十六)硬皮病 116

(二十七)皮肌炎 117

(二十八)干燥综合征 117

(二十九)白塞综合征 118

(三十)关节炎 119

(三十一)三叉神经痛 119

(三十二)脑血管意外 120

(三十三)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120

(三十四)更年期综合征 121

(三十五)流行性乙型脑炎 122

(三十六)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122

(三十七)流行性出血热 122

(三十八)细菌性痢疾 123

(三十九)月经不调 124

(四十)痛经 124

(四十一)闭经 125

(四十二)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125

(四十三)盆腔炎 126

(四十四)带下 126

(四十五)急性乳腺炎 127

(四十六)小儿腹泻 127

(四十七)流行性腮腺炎 128

(四十八)麻疹 128

二、常见证 129

(一)感冒 129

(二)咳嗽 130

(三)喘证 131

(四)咳血 132

(五)吐血 132

(六)便血 133

(七)尿血 134

(八)心悸 134

(九)心痛 135

(十)失眠 136

(十一)郁证 136

(十二)癫狂 137

(十三)痫证 138

(十四)胃痛 139

(十五)呕吐 140

(十六)腹痛 141

(十七)泄泻 141

(十八)痢疾 143

(十九)胁痛 144

(二十)黄疸 144

(二十一)臌胀 145

(二十二)头痛 147

(二十三)眩晕 148

(二十四)中风 149

(二十五)水肿 151

(二十六)淋证 152

(二十七)消渴 153

(二十八)遗精 154

(二十九)阳萎 154

(三十)痹证 155

(三十一)痿证 156

第十一章 针灸 157

一、经络 157

(一)概念、组成和作用 157

(二)十二经脉命名 158

(三)十二经脉的循行部位和主治概要 159

(四)奇经八脉 165

二、俞穴 166

(一)俞穴分类 166

(二)俞穴的主治作用 166

(三)俞穴的定位 167

(四)常用俞穴 169

三、针灸法 188

(一)针法 188

(二)灸法 191

(三)拔罐疗法 193

四、针灸治疗 194

(一)取穴原则 194

(二)配穴规律 194

(三)常见病证的治疗 195

附录 常用方剂 203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