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第一章刑事诉讼法概述 1
第一节 刑事诉讼法的概念 1
一诉讼的概念 1
二刑事诉讼的概念 3
三刑事诉讼法的概念 5
第二节 剥削阶级国家刑事诉讼法概述 6
一奴隶制国家刑事诉讼法的本质和特点 6
二封建制国家刑事诉讼法的本质和特点 9
三资本主义国家刑事诉讼法的本质和特点 12
四国民党政府刑事诉讼法的本质和特点 20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产生和发展 23
一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23
二抗日战争时期 28
三解放战争时期 33
四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刑事诉讼法的历史发展 37
五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制定 42
第四节 刑事诉讼法与相邻部门法的关系 44
一刑事诉讼法与刑法 44
二刑事诉讼法与民事诉讼法 46
三刑事诉讼法与法院、检察院组织法 48
第二章我国刑事诉讼法的指导思想、性质和任务 50
第一节 刑事诉讼法的指导思想 50
一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针 51
二以宪法为根据 55
三结合我国实行无产阶级专政的具体经验 57
四从打击敌人保护人民的实际需要出发 58
第二节 刑事诉讼法的性质 58
一我国刑事诉讼法的阶级实质 58
二我国刑事诉讼法的特点 60
第三节 刑事诉讼法的任务 62
第三章我国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 66
第一节 侦查权、检察权、审判权由专门机关行使 66
一侦查权、检察权、审判权由专门机关行使的含义 66
二侦查权、检察权、审判权由专门机关行使的必要性 68
第二节 严格遵守法定程序 69
一法定程序是我国长期司法实践经验的总结 69
二法定程序是我国刑事诉讼民主性的体现 70
三遵守法定程序是刑事诉讼任务的保证 70
一群众路线是我们一切工作的根本路线 71
第三节 专门机关与群众相结合 71
二 专门机关与群众相结合是我国司法工作的优良传统 72
三正确贯彻专门机关与群众相结合的原则 72
第四节 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 73
一 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含义 73
二 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在刑事诉讼中的地位 75
三贯彻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原则的要求 75
第五节 对一切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 76
一 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的含义 76
二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的意义 77
三对一切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原则的阶级性 78
四 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同资产阶级法律面前四 人人平等口号的原则区别 79
第六节 公、检、法机关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 79
一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的概念 80
二 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在诉讼中的体现 80
三贯彻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的原则要注意的问题 82
第七节 运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诉讼 83
一运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诉讼的意义 83
二认真贯彻运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诉讼的原则 84
一两审终审制的概念 85
第八节两审终审制 85
二两审终审制的意义 86
三贯彻两审终审制需要明确的问题 86
第九节 审判公开 87
一什么叫审判公开 87
二审判公开的意义 89
三要认真执行审判公开原则 89
第十节 被告人有权获得辩护 90
一被告人有权获得辩护的含义 90
二保障被告人充分行使辩护权 91
一 人民陪审员参加陪审的意义 92
第十一节 人民陪审员参加陪审 92
二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变化 93
第十二节 保障诉讼参与人依法享有的诉讼权利 94
一诉讼参与人的概念和在诉讼中的地位 94
二确实保障诉讼参与人的权利 95
第十三节 依法不予追诉原则 96
一依法不予追诉的概念和意义 96
二对遇有不予追诉情形的的处理 98
第十四节 追究外国人犯罪适用本法 98
一追究外国人犯罪适用本法的意义 98
二尊重国际惯例,实行对等原则 99
第四章刑事诉讼中的侦查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和当事人 101
第一节 刑事诉讼中的侦查机关 102
第二节 刑事诉讼中的检察机关 103
第三节 刑事诉讼中的审判机关 105
第四节 回 避 106
一回避的概念和意义 106
二回避的理由和适用范围 107
三 回避的程序 108
一自诉人 109
第五节 刑事诉讼中的当事人 109
二被告人 112
第六节 刑事诉讼中的被害人 113
一被害人的概念和法律地位 113
二对被害人应有的法律保障 114
第五章管 辖 116
第一节 管辖的概念和意义 116
第二节 职能管辖 117
一人民法院直接受理的案件 118
二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的案件 119
第三节 审判管辖 121
三 公安机关受理的案件 121
一级别管辖 122
二地区管辖 124
三指定管辖和移送管辖 125
第六章辩 护 128
第一节 我国的辩护制度 128
一辨护权的概念和意义 128
二我国的辨护制度 131
第二节 辩护人的范围和辩护的种类 133
一辨护人的范围 133
二辨护的种类 135
第三节 辩护人的地位和责任 138
一辩护人的地位 138
二辩护人的责任 139
第四节 辩护人的权利和义务 140
一辩护人的权利 140
二辩护人的义务 142
第七章诉讼证据 145
第一节 证据概述 147
一什么是诉讼证据 147
二证据事实在诉讼中存在的形式 158
三证据分类 170
第二节 我国证据制度的类型 176
一证据、证据法、证据制度三者的关系 176
二证据制度类型的规定性 178
三我国证据制度的类型命称 179
四我国证据制度的特点 182
第三节 证据的收集、审查判断和运用 185
一证据的收集、审查判断、运用三者的相互关系 186
二收集证据的方法 195
三审查判断证据的方法 205
第四节 诉讼证明 217
一诉讼证明概念 218
二证明对象 219
三举证主体 224
四证明的任务、要求、目的 238
第八章 强制措施 247
第一节 强制措施的概念、目的、性质 247
一强制措施的概念 247
二强制措施的目的 248
三强制措施的性质 249
一实施强制措施的机关 250
第二节 实施强制措施的指导方针 250
二实施强制措施必须坚持严肃与谨慎相结合的指导方针 251
一拘传 252
二取保候审 252
第三节 拘传、取保候审和监视居住 253
三 监视居住 254
第四节 拘 留 255
一拘留的概念、性质和目的 255
二 拘留的对象和条件 256
三拘留的程序和时间 257
四 群众扭送 258
第五节逮 捕 259
一逮捕的概念和意义 259
二逮捕的条件 260
三逮捕的程序 261
四逮捕的羁押期限 263
第九章附带民事诉讼 266
第一节 附带民事诉讼的概念和意义 266
一附带民事诉讼的概念 266
二附带民事诉讼的意义 267
三构成附带民事诉讼的条件 268
一附带民事诉讼的原告人 269
第二节 附带民事诉讼的当事人 269
二附带民事诉讼的被告人 270
三 附带民事诉讼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 270
第三节 附带民事诉讼的提起和审理 271
一附带民事诉讼的提起 271
二附带民事诉讼的审理 272
第二节 送 达 273
一期间的概念和意义 275
第一节 期 间 275
第十章 期间、送达 275
二期间的计算 276
三期间的耽误和补救 277
一送达的概念和意义 278
二送达的手续和要求 278
第十一章 立 案 280
第一节 立案的概念和意义 281
一立案的概念 281
一立案的材料来源 282
二立案的意义 282
第二节 立案的材料来源和条件 283
二立案的条件 284
第三节 立案的机关和程序 286
一立案的机关 286
二立案的程序 286
第十二章侦 查 290
第一节 侦查的概念、任务和意义 290
一侦察的概念 290
二侦察的任务 292
三侦察的意义 293
第二节 侦查的原则 294
一侦查要迅速及时原则 294
二侦查要客观真实原则 296
三侦查要完备细致原则 296
四侦查要依靠人民群众的原则 297
第三节 侦查行为 299
一讯问被告人 299
二询问证人 305
三勘验、检查 309
四 搜 查 315
五扣押物证、书证 318
六鉴 定 319
七通 缉 320
一提起公诉的概念 322
第四节 侦查终结 322
一侦查终结的概念和任务 322
二侦查终结的条件 322
二提起公诉的任务和意义 322
三侦查期限 323
四侦查终结的处理 324
第十三章提起公诉 326
第一节 审查起诉 326
一审查起诉的概念和意义 326
二审查起诉的内容 328
三审查起诉的步骤和方法 328
四审查起诉的期限 330
五审查起诉的结果 331
第二节 提起公诉 332
三提起公诉的条件 334
四提起公诉的程序 334
五起诉书的制作 335
一免予起诉的概念和意义 336
第三节 免予起诉 336
二免予起诉的条件 337
三免予起诉决定书的制作和处理 339
第四节 不起诉 340
一不起诉的概念和意义 340
二不起诉的条件 341
三不起诉决定书的制作和处理 342
第五节 出庭支持公诉 342
一出庭支持公诉的概念和意义 342
三出庭支持公诉的准备工作 343
二出庭支持公诉的任务 343
四出庭支持公诉应依法进行 344
第十四章审判 346
第一节 审判的概念、任务和意义 346
一 审判的概念 346
二审判的任务和意义 347
第二节 审判组织 348
一 审判组织的概念及其形式 348
二合议庭的组成及其活动原则 348
三 审判委员会 350
一 第一审程序的概念 352
第十五章第一审程序 352
第一节 第一审程序的任务和意义 352
二第一审程序的任务 353
三 第一审程序的意义 353
第二节 公诉案件 354
一 公诉案件的概念 354
二 公诉案件审查的性质和任务 354
三 公诉案件审查的内容和方法 355
四 公诉案件审查后的处理 356
二将起诉书副本送达被告人 357
一确定合议庭的组成人员 357
第三节 开庭审判的准备工作 357
三将开庭的时间、地点通知检察院 358
四传唤有关人员 358
五 公布案由 358
第四节 法庭审理 359
一开 庭 359
二法庭调查 360
三法庭辩论 362
四被告人最后陈述 364
五评议和宣判 365
第五节 判决、裁定和决定 368
一判 决 368
二裁 定 370
三决定 371
第六节 自诉案件 372
一自诉案件的概念和范围 372
二 自诉案件的审查和处理 373
三自诉案件审理的有关特殊规定 373
一第二审程序的概念 376
第一节 第二审程序的概念和意义 376
第十六章第二审程序 376
二第二审程序的任务 377
三第二审程序的意义 377
第二节上诉、抗诉的程序 378
一上诉、抗诉的当事人和机关 378
二 上诉、抗诉的期限 380
三上诉、抗诉的理由 381
四上诉、抗诉的方式 382
第三节 第二审人民法院的审判 383
一第二审审理的范围 383
二第二审审理的方式 384
三 第二审审理的结果 387
四上诉不加刑的原则 389
第十七章死刑复核程序 391
第一节 死刑复核的概念、任务和意义 391
一 死刑复核的概念 391
二死刑复核的任务 392
三 死刑复核的意义 392
四 我国死刑复核制度的沿革 392
一对判处死刑立即执行案件的复核 394
第二节 死刑复核的程序 394
二对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案件的复核 396
第十八章审判监督程序 399
第一节 审判监督程序的概念和意义 399
一审判监督程序的概念 399
二审判监督程序的意义 401
第二节 审判监督程序的提起 401
一提起审判监督程序的机关和人员 402
二提起审判监督程序的理由 403
一重新审判的程序 404
第三节 审判监督的审理程序 404
三提起审判监督程序的材料来源 404
二重新审判的处理形式 405
三重新审判的合议庭 405
第十九章执 行 406
第一节 执行的概念和意义 406
一 执行的概念 406
二执行的意义 407
第二节 执行的机关和程序 408
一死刑判决的执行 408
四管制、剥夺政治权利判决的执行 409
二死缓、无期徒刑、有期徒刑和拘役判决的执行 409
三判处徒刑、拘役宣告缓刑判决的执行 409
五无罪和免除刑罚判决的执行 410
六财产部分的执行 410
第三节 执行中的诉讼问题 410
一监外执行 410
二减刑、假释 411
三死刑缓期执行的减刑或执行死刑 412
四发现新罪与漏罪的处理 412
五对错判和申诉的处理 413
- 《名医教你练走颈肩腰腿痛》许学猛 2018
- 《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 配套辅导用书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练习题集 第5版》李元起主编 2018
- 《博士教你识中药》(中国)黄汉超 2019
- 《改革进程中的刑事诉讼程序与证据问题研究 基于警察的视角》谢波 2019
- 《保教知识与能力》师大教科文教材编写组编著 2020
- 《教自闭症孩子主动发起和自我管理 应用关键反应训练提高社交技能》(美)Lynn Kern Koegel,(美)Robert L. Koegel著 2019
- 《英语可以这样教 修订版》沈丽新著 2019
- 《21世纪公安高等教育系列教材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学 法学本科 第2版》孟昭阳,高文英主编 2017
- 《高等数学大学同步辅导教 同济7版教材配套 上》汤家凤编著 2017
- 《余生很贵,请多指教》雾都摇篮著 2019
- 《吉林省志 卷2 大事记》吉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纂 2002
-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全国教育满意度调查报告》(中国)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2019
- 《人民院士》吴娜著 2019
- 《中国人民的心》杨朔著;夕琳编 2019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优秀文学作品精选 短篇小说卷 上 全2册》贺邵俊主编 2019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优秀文学作品精选 中篇小说卷 下 全3册》洪治纲主编 2019
-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成药薄层色谱彩色图集》(中国)国家药典委员会 2019
- 《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剧本系列 白露》刘国华,马鹏程 2019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优秀文学作品精选 中篇小说卷 上 全3册》洪治纲主编 2019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钢琴谱》聂耳编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