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概论PDF电子书下载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赵敬华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9
- ISBN:7506719169
- 页数:346 页
绪论 1
一、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 1
二、中医学的基本特点 2
(一)整体观念 2
(二)辨证论治 4
第一篇 中医学基础 9
第一章 阴阳五行 9
第一节 阴阳学说 9
一、阴阳的基本概念 9
(一)阴阳和阴阳学说的含义 9
(二)阴阳学说的形成 9
(三)怎样确立事物的阴阳属性 10
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10
(一)阴阳对立 10
(二)阴阳互根 11
(三)阴阳消长 11
(四)阴阳转化 12
三、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12
(一)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 12
(二)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 13
(三)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 13
(四)用于疾病的诊断 15
(五)用于疾病的治疗 15
第二节 五行学说 16
一、五行的基本概念 16
(一)五行和五行学说的含义 16
(二)五行学说的形成 17
二、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17
(一)对事物属性的五行分类 17
(二)五行的生克规律 18
(三)五行的乘侮规律 19
三、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20
(一)说明五脏的生理功能及其相互关系 20
(二)说明五脏病变的相互影响 22
(三)用于诊断和治疗 22
第二章 藏象 26
第一节 藏象学说的形成和特点 26
一、藏象的含义 26
二、藏象学说形成的基础 26
三、藏象学说的主要特点 27
第二节 五脏 27
一、心(附:心包络) 28
(一)心的主要生理功能 28
(二)心与肢体官窍的关系 29
(三)心与五志五液的关系 29
[附]心包络 30
二、肺 30
(一)肺的主要生理功能 30
(二)肺与肢体官窍的关系 30
(三)肺与五志五液的关系 32
三、脾 32
(一)睥的主要生理功能 32
(二)脾与肢体官窍的关系 33
(三)脾与五志五液的关系 34
四、肝 34
(一)肝的主要生理功能 34
(二)肝与肢体官窍的关系 36
(三)肝与五志五液的关系 36
五、肾(附:命门) 37
(一)肾的主要生理功能 37
(二)肾与肢体官窍的关系 38
(三)肾与五志五液的关系 39
[附]命门 39
第三节 六腑 40
一、胆 40
二、胃 41
三、小肠 41
四、大肠 42
五、膀胱 42
六、三焦 42
第四节 奇恒之府 43
一、脑 43
二、女子胞 44
第五节 脏腑之间的关系 44
一、脏与脏之间的关系 44
(一)心与肺 44
(二)心与脾 45
(三)心与肝 45
(四)心与肾 46
(五)肺与睥 47
(六)肺与肝 47
(七)肺与肾 47
(八)肝与脾 48
(九)肝与肾 49
(十)脾与肾 49
二、脏与腑之间的关系 50
(一)心与小肠 50
(二)肺与大肠 50
(三)睥与胃 50
(四)肝与胆 51
(五)肾与膀胱 51
三、腑与腑之间的关系 51
第三章 气、血、津液 52
第一节 气 52
一、气的概念 52
二、气的生成 52
三、气的功能 53
四、气的运动 54
五、气的分类 55
(一)元气 55
(二)宗气 55
(三)营气 55
(四)卫气 56
第二节 血 56
一、血的概念 56
二、血的生成 56
三、血的功能 57
四、血的运行 57
第三节 津液 58
一、津液的概念 58
二、津液的生成、输布与排泄 58
三、津液的功能 59
第四节 气、血、津液之间的关系 59
一、气和血的关系 60
二、气和津液的关系 60
三、血和津液的关系 61
第四章 经络 62
第一节 经络的概念和经络系统的组成 62
一、经络的概念 62
二、经络系统的组成 62
第二节 十二经脉 64
一、十二经脉的名称分类 64
二、十二经脉的走向、交接、分布、表里关系及流注次序 64
(一)走向和交接规律 64
(二)分布规律 64
(三)表里关系 65
(四)流注次序 65
第三节 奇经八脉 65
第四节 经络的生理功能及经络学说的应用 66
一、经络的生理功能 66
(一)沟通表里上下,联系脏腑器官 66
(二)通行气血,濡润脏腑组织 67
(三)感应传导作用 67
(四)调节机能平衡 67
二、经络学的应用 67
(一)阐释病理变化 67
(二)指导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67
第五章 病因 69
第一节 中医病因学的特点及分类 69
一、中医病因学的特点 69
(一)病因的整体观 69
(二)动态病因观 69
(三)辨证求因 69
二、中医病因的分类 69
第二节 六淫、疠气 70
一、六淫的概念及六淫致病的共同特点 70
(一)六淫的概念 70
(二)六淫致病的共同特点 70
二、六淫致病的各自特点 71
(一)风 71
(二)寒 72
(三)暑 73
(四)湿 73
(五)燥 74
(六)火 75
三、疠气 76
(一)疠气的概念 76
(二)疠气的致病特点 77
(三)导致疠气发生和流行的因素 77
第三节 七情 77
一、七情的概念 77
二、七情与内脏气血的关系 77
三、七情致病的特点 78
四、常见的情志病症 78
第四节 其他病因 79
一、饮食所伤 79
二、劳逸过度 79
(一)过劳 79
(二)过逸 80
三、外伤 80
四、寄生虫 80
五、痰饮、瘀血 80
(一)痰饮 80
(二)瘀血 81
第六章 病机 83
第一节 发病原理 83
一、正邪斗争与发病 83
(一)正气不足是发病的内在原因 83
(二)邪气是发病的重要条件 84
二、影响正气的因素 84
(一)体质 84
(二)营养、锻炼 84
(三)生活环境 84
(四)精神状态 84
第二节 基本病机 85
一、邪气盛衰 85
(一)邪正斗争与虚实变化 85
(二)邪正盛衰与疾病的转归 85
二、阴阳失调 86
(一)阴阳偏盛 86
(二)阴阳偏衰 87
(三)阴阳互损 88
(四)阴阳格拒 88
(五)阴阳亡失 88
三、升降失常 89
(一)升降失常的概念 89
(二)升降失常的病理表现 90
第七章 诊法 92
第一节 望诊 92
一、望全身情况 92
(一)望神 92
(二)望色 93
(三)望形态 93
二、望局部情况 94
(一)望头与发 94
(二)望五官及咽喉 94
(三)望皮肤 94
(四)望舌 95
(五)望小儿指纹 97
第二节 闻诊 98
一、听声音 98
二、嗅气味 98
第三节 问诊 98
一、问一般情况 99
二、问病吏 99
(一)主诉 99
(二)现病史 99
(三)既往史 101
(四)个人史 102
三、问妇女 102
(一)月经 102
(二)带下 102
四、向小儿 102
[附]十问歌 102
第四节 切诊 103
一、脉诊 103
(一)脉诊的意义、部位与方法 103
(二)正常脉象 103
(三)病脉与主病 104
(四)相兼脉与主病 106
二、按诊 106
第八章 辨证 108
第一节 八纲辨证 108
一、表里辨证 109
(一)表证 109
(二)里证 109
(三)表证里证的鉴别 109
(四)表证与里证的关系 109
二、寒热辨证 110
(一)寒证 110
(二)热证 111
(三)寒证热证的鉴别 111
(四)寒证与热证的关系 111
三、虚实辨证 112
(一)虚证 113
(二)实证 113
(三)虚证实证的鉴别 113
(四)虚证与实证的关系 113
四、阴阳辨证 114
(一)阴证 115
(二)阳证 115
(三)阴证阳证的鉴别 115
(四)亡阴与亡阳 115
第二节 脏腑辨证 116
一、心与小肠病辨证 116
二、肺与大肠病辨证 119
三、脾与胃病辨证 122
四、肝与胆病辨证 125
五、肾与膀胱病辨证 128
六、脏腑兼病辨证 130
第三节 六经辨证 134
一、太阳病 135
二、阳明病 135
三、少阳病 136
四、太阴病 136
五、少阴病 136
六、厥阴病 137
第四节 卫气营血辨证 137
一、卫分证 137
二、气分证 138
三、营分证 138
四、血分证 139
第五节 三焦辨证 139
第九章 防治原则 140
第一节 预防 140
一、未病先防 140
(一)提高正气抗邪能力 140
(二)防避邪气侵害 141
二、既病防变 141
第二节 治则 142
一、治病求本 142
(一)正治与反治 143
(二)标本缓急 144
二、扶正祛邪 145
(一)扶正祛邪的含义 145
(二)扶正祛邪的运用 145
三、调整阴阳 146
(一)损其有余 146
(二)补其不足 146
四、因时因地因人制宜 147
(一)因时制宜 147
(二)因地制宜 147
(三)因人制宜 147
第二篇 中药方剂学 151
第一章 中药 151
第一节 中药基础知识 151
一、中药的性能 151
(一)四气五味 151
(二)升降浮沉 152
(三)归经 152
二、中药炮制 152
(一)炮制的概念和目的 152
(二)炮制方法 153
三、中药的用法 153
(一)配伍 154
(二)禁忌 154
(三)剂量 155
(四)煎服方法 155
第二节 常用中药 156
—、解表药 156
(一)辛温解表药 156
(二)辛凉解表药 159
二、祛湿药 162
(一)祛风湿药 162
(二)燥湿化湿药 164
(三)淡渗利水药 166
(四)清热利湿药 167
三、清热药 170
(一)清热泻火药 170
(二)清热解毒药 172
(三)清热凉血药 175
(四)清热燥湿药 176
(五)清热解暑药 178
(六)清虚热药 178
四、泻下药 179
(一)攻下药 179
(二)润下药 180
(三)逐水药 181
五、消导药 182
六、祛痰止咳药 183
(一)清热化痰药 184
(二)温化寒痰药 186
(三)止咳平喘药 188
七、温里药 189
八、理气药 191
九、理血药 194
(一)活血药 194
(二)止血药 199
十、补益药 202
(一)补气药 203
(二)补血药 205
(三)滋阴药 207
(四)补阳药 210
十一、平肝熄风药 213
十二、安神药 216
(一)重镇安神药 216
(二)养心安神药 217
十三、开窍药 218
十四、固涩药 220
十五、驱虫药 222
第二章 方剂 224
第一节 方剂学基础知识 224
一、方剂的组成及其变化 224
(一)组成原则 224
(二)组成变化 224
二、方剂的剂型 225
第二节 常用方剂 226
一、解表剂 226
二、泻下剂 229
三、和解剂 230
四、清热剂 233
五、温里剂 237
六、补益剂 240
七、固涩剂 245
八、安神剂 247
九、开窍剂 249
十、理气剂 251
十一、理血剂 253
十二、治风剂 256
十三、祛湿剂 258
十四、祛痰剂 261
十五、消导剂 263
十六、驱虫剂 264
第三篇 常见病症治疗学 267
第一章 常见内科病症 267
第一节 感冒 267
第二节 咳嗽 268
第三节 喘证 270
第四节 心悸 272
第五节 胸痹 274
第六节 头痛 275
第七节 眩晕 277
第八节 中风 279
第九节 胃脘痛 281
第十节 黄疸 283
第十一节 呕吐 284
第十二节 泄泻 286
第十三节 痢疾 288
第十四节 水肿 289
第十五节 痹证 291
第二章 常见妇产科病证 293
第一节 月经先期 293
第二节 月经后期 294
第三节 月经先后不定期 295
第四节 月经过多 296
第五节 月经过少 297
第六节 痛经 298
第七节 闭经 300
第八节 崩漏 301
第九节 带下病 303
第十节 妊娠恶阻 304
第十一节 胎漏、胎动不安 305
第十二节 产后恶露不绝 306
第十三节 产后缺乳 307
第十四节 阴挺 308
第十五节 不孕症 309
第一节 痄腮 311
第二节 疳证 312
第三节 小儿泄泻 313
第四节 乳痈 315
第五节 肠痈 316
第四篇 针灸学 321
第一章 腧穴 321
第一节 腧穴的分类 321
第二节 腧穴的定位方法 321
(一)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法 321
(二)“骨度”折量定位法 321
(三)指寸定位法 322
(四)简便取穴法 323
第三节 常用腧穴 323
一、头颈部穴位 323
二、胸腹部穴位 326
三、腰背部穴位 327
四、上肢穴位 328
五、下肢穴位 330
六、常用奇穴 333
第二章 刺灸方法 335
第一节 针法 335
一、常用的针具 335
(一)毫针 335
(二)三棱针 335
(三)皮肤针 335
二、毫针刺法 335
(一)练针与针具选择 335
(二)体位 336
(三)消毒 336
(四)针刺程序及针刺角度、深度 336
(五)针刺方法 336
(六)针刺意外及处理 338
(七)针刺禁忌 339
第二节 灸法 339
一、艾灸种类 339
(一)艾炷灸 339
(二)艾条灸 340
(三)温针灸 340
二、灸治的作用与适应症 340
三、施灸禁忌及灸后处理 340
第三章 针灸治疗 342
第一节 针灸治疗概述 342
一、施治原则 342
二、选穴规律 342
三、配穴方法 343
第二节 常见病症的针灸治疗 343
一、内儿科常见病症 343
二、外、妇科病症 345
三、五官、皮肤科病症 345
四、常见急症 346
- 《全国高等中医药行业“十三五”创新教材 中医药学概论》翟华强 2019
- 《中医女科十大名著 济阴纲目 大字本》(明)武之望著 2012
- 《全国普通高等中医药院校药学类专业十三五规划教材 第二轮规划教材 分析化学实验 第2版》池玉梅 2018
- 《中医骨伤科学》赵文海,张俐,温建民著 2017
- 《海绵城市概论》刘娜娜,张婧,王雪琴 2017
- 《全国普通高等中医药院校药学类专业十三五规划教材 第二轮规划教材 药剂学实验 第2版》韩丽,史亚军 2018
- 《医学物理学》洪洋 2020
- 《2019国家医师资格考试用书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全真模拟试卷与解析 第3版》国家医师资格考试研究组 2019
- 《小牛顿科学故事馆 医学的故事》小牛顿科学教育公司编辑团队 2018
- 《全国普通高等中医药院校药学类专业“十三五”规划教材 第二轮规划教材 有机化学学习指导 第2版》赵骏 2018
- 《断陷湖盆比较沉积学与油气储层》赵永胜等著 1996
- 《高考快速作文指导》张吉武,鲍志伸主编 2002
- 《建筑施工企业统计》杨淑芝主编 2008
- 《钒产业技术及应用》高峰,彭清静,华骏主编 2019
- 《近代旅游指南汇刊二编 16》王强主编 2017
- 《汉语词汇知识与习得研究》邢红兵主编 2019
- 《生物质甘油共气化制氢基础研究》赵丽霞 2019
- 《黄遵宪集 4》陈铮主编 2019
- 《孙诒让集 1》丁进主编 2016
- 《近代世界史文献丛编 19》王强主编 2017
- 《中国当代乡土小说文库 本乡本土》(中国)刘玉堂 2019
- 《全国高等中医药行业“十三五”创新教材 中医药学概论》翟华强 2019
- 《异质性条件下技术创新最优市场结构研究 以中国高技术产业为例》千慧雄 2019
- 《中国铁路人 第三届现实主义网络文学征文大赛一等奖》恒传录著 2019
- 《莼江曲谱 2 中国昆曲博物馆藏稀见昆剧手抄曲谱汇编之一》郭腊梅主编;孙伊婷副主编;孙文明,孙伊婷编委;中国昆曲博物馆编 2018
- 《中国制造业绿色供应链发展研究报告》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 2019
- 《中国陈设艺术史》赵囡囡著 2019
- 《指向核心素养 北京十一学校名师教学设计 英语 七年级 上 配人教版》周志英总主编 2019
- 《《走近科学》精选丛书 中国UFO悬案调查》郭之文 2019
- 《清至民国中国西北戏剧经典唱段汇辑 第8卷》孔令纪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