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悄悄的革命  文化·价值·主体的变革
悄悄的革命  文化·价值·主体的变革

悄悄的革命 文化·价值·主体的变革PDF电子书下载

哲学宗教

  • 电子书积分:1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任平等著
  • 出 版 社: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8
  • ISBN:7214001268
  • 页数:266 页
图书介绍:本书从生活方式、行为方式、思维方式、家庭观念、伦理观念、价值观念等六个方面较为系统地阐述了改革以来我们民族人格变化,精神发展的历程。
《悄悄的革命 文化·价值·主体的变革》目录

导害 1

目录 1

第一章生活方式:觉醒的感性 7

一、返回世俗生活 7

(一)原欲的萌动 8

初萌期—盲目期—合理期 11

(二)生活的旋律 11

选择期—创造期—变革期 18

二、漫漫历程 18

(一)自然界中一个稳定的点 18

传统生活的自然性—社会标示功能—情感异化 24

(二)文化之根的探寻 24

自然崇拜与恋土情结—血缘文化 27

(三)功与过:二重化的效果历史 27

三、现代化之路 34

低层次—单一性一扭曲的人性—愚顽迷信与 34

温顺人格—生活政治化—封闭性 34

(一)开拓新天地 36

现代生活的四个特征—生活层次跃迁—更新社会 47

标示功能—全面发展的生活个性—生活交往现代化(二)冲突与平衡 47

生活传统与变革—现代化:困境与前景 53

第二章行为方式:创造的激情 53

一、历史的沉思 53

(一)千古训诫 54

《易经》的行为观一传统文化的行为方式—乐天安命—不敢为天下先—中庸—草堂春睡足—政伦归一(二)劈古今薪 62

传统行为方式形成的原因—自然经济—专制 64

政治—思想禁锢 64

(三)未逝的阴影 64

一笔遗产—我们内心的桃花源—沉重的锁链 66

二、现实的追求 66

(一)变革的追寻 67

效率变革—独立意志—深层变革—行为方式的涵义(二)行为方式转换的时代 75

行为方式转换的规律—离散度—冲击波 78

三、未来的呼唤 78

(一)工程师,给我灵魂! 78

英国古老的寓言—行为主动性定律—行为主动 84

人格形成的两个阶段 84

(二)我们崇拜的偶像 84

乌龟的逻辑—行为周期律—提高行为效率的公式 89

(三)条条大道通罗马 89

从单一性到多样性一个性化原则 91

(四)预见和创新 91

预测的精神—预见的行为功能 93

(五)微观与宏观 93

(一)启蒙的革命 99

一、重建理性权威 99

第三章思维方式:开放的心智 99

微观的活力—宏观的协调—弹性控制机制 99

启蒙期—盲目期—合理期—思维方式的内涵 106

(二)心智的炼狱 106

自发外求期—内省反思期—自主创造期—文化寻根二、心智的枷锁 109

(一)“天人合一”的迷惘 109

人本于天—人效法天—人归于天 115

(二)持平折中的窠臼 115

“中和”思维—“中和”的心理原因 119

(三)喜—厌多的诱惑 119

单维型的思维一一言堂传统及其原因 121

三、心智开放之路 121

(一)信息时代的曙光 121

知识的价值—理性人格—智能机的启示 124

(二)文化变革的深层召唤 124

(三)变革的趋势 130

商品经济的思维特点—观念变革的逻辑—文化 130

变革的历程 130

思维主权—科学理性—多元思维 145

第四章家庭观念:崛起的个性 145

一、家庭本性的追寻 145

家庭本性变迁的反思—物质关系时期—人性化 148

时期—反思批判期 148

(一)历史的思索 148

家庭本性的历史线索:两性关系期—物质关系 157

期—爱情关系期;中国传统家庭本性的特征 157

(二)爱情的希望 157

爱情的涵义—家庭中的爱情—两重家庭本性 164

的冲突:悲剧、喜剧和闹剧 164

(三)爱情:个性的宣言 164

(一)稳与活的思考 167

二、家庭形式的追寻 167

个性的抒发—精神的胜利—爱情与责任 167

外在稳的功能—内在稳的功能—内稳与外活 170

(二)大与小的变异 170

家庭规模变化曲线—大家庭—小家庭—大与小的 172

对比 172

(三)紧与松的反旋 172

家庭关系松弛的趋势 妇女解放也是男子的胜利 174

三、家庭职能的追寻 174

(一)社会性的淡化 174

社会性淡化的原因—淡化历程—淡化中的矛盾 177

(二)强化中的属人性 177

属人性强化的原因—强化历程—强化中的冲突 182

第五章道德观念:无形的冲击 182

一、伦理传统溯源 182

(一)宗法制度:血缘关系的罗网 183

本位的对应性 189

(二)重义轻利:一种扭曲的平等观 189

血缘伦理文化—家庭本位观念—伦理观与家庭 189

义的涵义—贬损个性的平等—轻利与历史惰性 192

(三)中庸之道:保守的道德人格 192

中庸人格三特征—自守—自保—自足 194

(四)无所作为:我们习惯的生活态度 194

无所作为的生活—文化原因 195

(五)天人合一:人的自我丧失 195

天命—天对人的压抑—道德非我化 197

二、现实历程:道德化的反思 197

(一)道德价值的追寻 200

现实的分裂—文化深层变革—道德变革的标准 206

(二)能动性:主体的显现 206

世俗生活伦理观—效率与平等的冲突—原则与 206

人的崛起—动机的地位—道德主体化的革命意义 208

(三)内在性:心理世界的风波 208

道德内在化趋势—特征 209

(四)感情的挑战:正在消失的鸿沟 209

情感的道德意义—情感地位的升华—情感 212

现代化的特征 212

三、创造人类灵魂的工程 212

(一)全面发展的个人:最高目标 212

道德个性化—女性现代化—全面发展的人 217

(二)伦理精神网络的骨架 217

三大定律:个性原则与集体主义原则相统一 230

—幸福与义务相统一—善与恶相统一 230

第六章价值观念:内在的超越 230

一、传统价值自我剖析 230

(一)非独立人格:价值自我的依赖性 23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