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中医人才学概论
中医人才学概论

中医人才学概论PDF电子书下载

医药卫生

  • 电子书积分:1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严世芸,何裕民主编;邱鸿钟等编写
  • 出 版 社:上海:上海中医学院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2
  • ISBN:7810101676
  • 页数:284 页
图书介绍:分析我国中医队伍的现状及影响中医人才成长的诸多内外因素
上一篇:阑尾炎下一篇:小儿推拿疗法
《中医人才学概论》目录

目录 1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人才学的产生和发展 2

一、早期的人才思想 2

二、现代人才学的兴起 9

第二节 人才的基本概念 12

一、人才的定义 12

二、人才的本质属性 13

三、人才的基本要素 15

四、人才的分布及其分类 18

五、人才成长的途径、阶段和基本规律 22

第三节 中医人才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26

一、中医人才学的研究对象 27

二、中医人才学研究的基本内容 28

第四节 中医人才学的科学基础 29

一、中国医药学发展史 30

二、心理学 30

三、教育学 31

四、脑科学 31

六、社会学 32

五、遗传学 32

七、人事管理学 33

八、未来学(预测科学) 33

九、医学辩证法 33

第五节 中医人才学的研究方法 34

一、观察方法 34

二、调查方法 35

三、实验方法 36

五、系统研究方法 37

四、逻辑方法 37

第六节 研究中医人才学的目的和意义 38

一、探讨中医人才成长规律,促进中医教育改革 38

二、剖析古今中医人才之得失,为现代中医人才的成长提供指南 39

三、为中医人才的科学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40

四、为发展中医人工智能提供有用信息 41

第七节 学习中医人才学的方法与效果 42

一、学习中医人才学的方法 42

二、学习中医人才学的效果 45

一、古代中医人才的构成概况 47

第一节 中医人才的历史回顾 47

第二章 中医人才的历史和现状 47

二、古代中医人才的业医动机 53

三、古代中医人才的成长途径 55

四、古代中医人才的素质特点 57

第二节 中医人才的现状 61

一、近代中医队伍的兴衰 61

二、建国以后中医人才队伍的演变 63

三、目前的中医人才队伍及机构概况 65

一、中医学及中医药事业面临的问题 66

第三节 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66

二、中医问题的关键是人才问题 68

三、解决人才问题的对策探讨 71

第三章 中医人才成长发展的自身因素 73

第一节 影响中医人才成长与发展的自身因素 73

第二节 中医人才的“德” 74

一、治学品德 74

二、医德修养 77

第三节 中医人才的“识” 81

一、“识”的表现 81

二、“识”的来源 85

第四节 中医人才的“才” 88

一、一般能力 88

二、特殊能力 92

第五节 中医人才的“学” 94

一、综合性 94

二、加工性 95

三、调整性 96

四、层次性 97

五、个体特性 99

六、实践性 100

第四章 中医人才成长和发展的社会因素 101

第一节 影响中医人才成长的社会诸因素 101

一、生产与医疗实践 102

二、社会制度 104

三、哲学及文化传统 106

四、专业教育 110

五、人文地理因素 112

六、伦理道德观念 114

第二节 不同时期中医人才成长的社会历史背景 116

一、先秦——两汉 116

二、魏晋——隋唐 117

三、宋、金、元时期 119

四、明清时期 121

第三节 影响现代中医人才成长的社会因素 123

一、中医教育的现状 124

二、传统观念的影响 124

三、社会声誉的变化 125

四、就业心理的变化 126

第五章 中医人才的培养与造就 128

第一节 中医教育与人才培养 128

一、中医教育事业的发展及其意义 128

二、中医人才的培养层次 130

三、中医教育的培养目标 132

第二节 高等中医院校的人才培养 135

一、高等中医教育的教学原则 135

二、优化知识结构与课程设置改革 140

三、注重能力培养与全面发展 142

四、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因材施教 146

五、加强临床实践与医德修养 149

六、提倡与现代科学结合和更新观念 151

七、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与提高教学质量 153

一、师徒授受培养 155

第三节 中医人才的其他培养途径 155

二、函授教育 157

三、自学成才 159

四、西医师学习中医及其他学科人才转向中医 161

第四节 继续教育和中医人才的不断成长 163

一、继续教育的意义和目的 164

二、继续教育的形式和特点 165

第六章 中医人才的治学问题 174

第一节 中医学生学习活动的基本特征 174

一、中医大学生学习活动的特点 175

二、中医大学生学习活动发展的阶段性与连续性 179

第二节 中医学生学习过程的动机因素 182

一、什么是学习动机 182

二、中医大学生学习动机的内容与分类 184

三、中医大学生学习动机变化的趋势 185

四、培养和激发学习动机的途径 187

第三节 掌握科学的学习原则和方法 189

一、学习的一般原则 189

二、学习的基本方法 193

一、预习和听课的技巧 199

第四节 学习中医的技巧 199

二、复习和准备考试的技巧 201

三、记笔记的技巧 205

四、增强记忆的技巧 208

五、临床见(实)习和科研实践 209

六、论文写作的技巧 211

附:中医期刊文献的查找方法 213

第七章 中医人才的识别、选拔和使用 217

第一节 中医人才的识别和选拔 217

一、怎样才能发现人才 217

二、中医人才识别选拔的原则 219

三、识别选拔中医人才的方法 221

第二节 现代中医人才的考核评价 223

一、现代中医人才的评价原则 224

二、现代中医人才的评价要素 225

三、现代中医人才的考核评价方法 231

附1:中医教育人才的评价探讨 233

附2:“上海中医学院教师教学水平评审表”介绍 242

第三节 中医人才的管理原则 245

一、灵活性原则 245

二、民主原则 246

三、动力原则 247

四、信任原则 248

五、再培养原则 248

六、注重预测和规划 249

第八章 中医人才合理的群体结构及其组建 251

第一节 群体优化——中医人才发展的趋势 251

一、综合,世界性发展趋势 252

二、多学科渗透,中医学发展的需要 253

三、群体优化,利于发挥杂交优势 253

第二节 人才群体的构成要素及其组成原则 254

一、人才群体的构成要素 255

二、人才群体的组成原则 257

三、人才群体的功能评价 259

第三节 人才群体结构的类型及其利弊 261

一、人才群体结构的常见类型 261

二、人才群体常见结构的利与弊 264

第四节 关于中医人才群体结构的组建问题 265

一、中医人才群体结构的模式探讨 266

二、中医人才群体结构的优化调整 279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