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现代社会学
现代社会学

现代社会学PDF电子书下载

社会科学

  • 电子书积分:14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林国灿等编写
  • 出 版 社:重庆:重庆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1
  • ISBN:7536616409
  • 页数:416 页
图书介绍:本书主要内容包括:概述
《现代社会学》目录
标签:编写 社会

第一章 概述 1

第一节 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和起源 1

第二节 对早期社会学的评价 7

第三节 当代社会学的发展状况 11

一、40年代到70年代的发展情况 11

二、70年代以来的发展新动向 15

三、当代社会学发展的一些重大特点 21

第四节 社会学的分支学科 22

第五节 社会学的研究方法 29

第二章 中国社会学研究 31

第一节 历史的回顾 31

第二节 适应改革的需要,重建中国社会学 34

第三节 关于社会学某些理论观点 39

一、社会学学科的性质 39

二、社会学研究的对象 42

三、历史唯物主义与社会学 49

四、关于社会学中国化 53

第四节 关于小城镇与城乡协调发展的社会学研究 57

一、江苏省小城镇研究 57

二、小城镇与新型城乡关系 74

三、小城镇走向世界的规律 88

第五节 关于家庭婚姻的社会学研究 93

一、家庭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94

二、婚姻 96

三、家庭结构 101

四、家庭功能 111

五、家庭婚姻研究中的不同观点 120

第六节 关于阶级、阶层的社会学研究 128

一、10年来我国各阶级、阶层结构的演变 128

二、关于工人阶级 131

三、关于农民阶级 134

四、关于知识分子阶层 141

五、关于私营企业主阶层 144

六、关于目前我国社会阶级和阶层的划分标准 147

第七节 关于生活方式的社会学研究 149

一、关于生活方式的基本概念 149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活方式的发展 157

三、生活方式与精神文明 170

第八节 经济体制改革与社会变迁的社会学研究 181

一、从社会学的角度看经济体制改革与社会变迁的目标 182

二、经济、科技、社会的协调发展 186

三、“物”的发展和人的发展 191

四、协调发展与全面现代化 198

第九节 关于社会其他领域的社会学研究 203

一、我国农村人口与农村经济改革 203

二、传统农村社区商品经济意识的形成和强化 210

三、企业职能的改变与社区整合新模式的建立 224

四、城市住宅的社会因素 238

五、家务劳动的社会化、商品化、现代化 247

六、群众对物价变动的社会心理反应 253

七、社会稳定机制是社会保障的主要功能 260

八、青年价值取向演变的意义 267

九、关于老年价值观问题 275

第十节 中国社会学研究的时代特点 282

一、弃旧创新,走自己的路 282

二、为中国社会的现代化服务 284

三、在改革中求生存、求发展 287

四、从国情出发 289

第三章 苏联社会学研究 299

第一节 概述 300

一、关于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对象问题的争论 300

二、三个层次的理论观点 302

三、马克思主义社会学是与历史唯物主义平行的应用科学 305

四、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职能 307

五、基本研究方向 308

第二节 对社会结构的研究 310

一、工人阶级、集体农民和知识分子的划分标准 310

二、苏联社会结构的变化 312

三、苏联的社会流动 313

第三节 对社会管理的研究 315

一、社会管理机制 315

二、社会管理改革 317

三、活跃人的因素 320

四、社会主义的人民自治 322

第四节 对生活方式的研究 324

一、生活方式的概念 324

二、对劳动的社会学研究 325

三、苏联工人的道德价值观 329

四、集体农民的价值观 331

五、劳动者的闲暇时间 333

第五节 对婚姻与家庭的研究 338

一、苏联家庭社会学的基本任务 338

二、家庭的功能 340

三、青年人的婚姻与家庭 342

四、离婚 343

第六节 对老年人问题的问题 346

一、两种选择的动机 346

二、老年人的价值取向 348

第四章 西方社会学研究 353

第一节 西方社会学的主要流派 353

第二节 结构-功能主义 357

一、结构-功能主义的发展过程 357

二、帕森斯及其基本理论 361

三、默顿及其理论 376

四、对结构-功能主义的批评 382

第三节 交换学派 383

一、霍曼斯及其学说 383

二、布劳的交换理论 389

三、关于交换学派的评说 392

第四节 冲突理论 394

一、科塞的冲突论 395

二、关于齐美尔冲突论的16个命题 398

三、达伦道夫的冲突理论 407

第五节 符号相互交往理论 408

第六节 法兰克福学派 411

一、法兰克福学派的基本理论 412

二、法兰克福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观点 413

结束语 社会学的未来 415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