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哲学问题发展史PDF电子书下载
- 电子书积分:2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方立天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华书局
- 出版年份:1990
- ISBN:7101002307
- 页数:795 页
第一章 中国古代宇宙生成论 1
引言 1
第一节 先秦时代宇宙生成论 2
一、史伯的“五行”杂以成百物的命题 2
二、老子的“道”生天地万物说 5
三、《管子·心术》等篇的“精气”化生万物的思想 8
四、《周易大传》的“太极”化生论和图式论 9
五、惠施的“小一”观念 12
六、《吕氏春秋》的“太一”说 13
一、《淮南子》的“虚廓生宇宙”说 15
第二节 两汉三国时代宇宙生成论 15
二、董仲舒的天神主宰和阴阳五行运转的宇宙模式 17
三、《易纬·乾凿度》的天地起源四阶段说 21
四、王充的天地合气生物说 22
五、《太平经》的“元气”与“三统共生”说 25
六、杨泉的“成天地者,气也”的命题 28
第三节 隋——清时代宇宙生成论 29
一、吉藏的“八不缘起”说 29
二、柳宗元、刘禹锡的元气自然论 32
三、道教的“混元”说 34
四、邵雍的象数化宇宙模式 36
五、周敦颐的“太极图说” 39
六、王安石的“五行”生成万物的思想 41
七、吕坤的气形论 43
八、戴震的气化流行说 45
结语 47
第二章 中国古代本体论 53
引言 53
第一节 先秦时代本体论 54
一、老子的“道”为“天地根”说 54
二、《管子·水地》篇的水为万物本原说 56
三、《周易大传》的道器论辩正 57
四、《庄子》的“本根”论 58
一、《淮南子》的“道”是“虚无”说 60
第二节 汉魏晋时代本体论 60
二、王弼的“贵无”论 62
三、裴頠的“崇有”论 65
四、郭象的“独化”论 66
五、葛洪的“畅玄”说 68
六、僧肇的“不真空论” 70
第三节 隋唐时代本体论 73
一、智顗的“一念三千”说 73
二、玄奘、窥基的“唯识”论 75
三、法藏的理事说 77
四、慧能的“自心显万法”的思想 79
五、宗密对儒、道、佛三家本体论的总评判 81
六、良价、本寂的“曹洞五位”说 84
第四节 宋元明清时代本体论 86
一、张载的“太虚即气”论 86
二、二程的“天理”观 88
三、朱熹的“理为气本”说 92
四、陆九渊的“心即理”的命题 97
五、王守仁的“心外无理”、“心外无物”说 100
六、王廷相的“气者造化之实体”和“气为理本”说 103
七、黄宗羲的“心即气”说 107
八、方以智由“气论”向“心论”的转变 109
九、王夫之的“气者理之依”和“天下惟器”的学说 111
结语 116
第三章 中国古代时空观 121
引言 121
第一节 先秦时代时空观 122
一、《尸子》的“宇”“宙”界说 122
二、《庄子》的“宇宙”观念 122
三、《墨经》的“宇徙久”的命题 123
第二节 汉——唐时代时空观 126
一、扬雄的“阖天”“辟宇”观念 126
二、张衡的“宇之表无极,宙之端无穷”的命题 126
三、《列子·汤问篇》的时空“有极”、“无极”思想 127
四、僧肇的时间“不真”、“不迁”说 129
五、法藏的时空“圆融”说 131
六、柳宗元的天“无中无旁”的命题 133
七、刘禹锡的“空者,形之希微者也”的命题 134
第三节 宋元明清时代时空观 135
一、邵雍的天地有生灭,宇宙无始终的思想 135
二、邓牧的天地之外复有天地的思想 136
三、王廷相的空间“有穷”“无穷”矛盾说 137
四、方以智的“宙轮于宇”的论点 138
五、王夫之的“宇宙者,积而成久大者也”的命题 139
结语 141
第四章 中国古代常变观 143
引言 143
一、老子的“反者道之动”的思想 144
第一节 先秦时代常变观 144
二、《周易大传》的变化日新的思想 146
三、战国后期辩者的“飞鸟之景未尝动也”等命题 149
四、《庄子》的“无动而不变,无时而不移”的观点 151
五、荀子的“天行有常”和“积微者著”的思想 152
六、韩非的“常”“变”标准观和“质”“量”统一观 154
七、《吕氏春秋》的“圜道”观 156
第二节 汉——唐时代常变观 157
一、董仲舒的“应天之变”和“变不易实”的思想 157
二、扬雄的变化九段说 160
三、王弼的静本动末的思想 160
四、僧肇的“物不迁论” 162
五、范缜的“欻”变与“渐”变的观念 166
六、刘禹锡的“数”和“势”的观念 166
七、《道教义枢》的“动寂义” 167
第三节 宋元明清时代常变观 170
一、周敦颐的“物则不通,神妙万物”的两类动静说 170
二、张载的“化”和“变”两种形式说 171
三、王安石的“新故相除”的命题 173
四、程颐的“动之端乃天地之心也”的命题 174
五、朱熹的理主动静和“渐化”、“顿变”的思想 175
六.王廷相的“道有变化”和“不可骤变”说 178
七、王夫之的“动静互涵”和“参变知常”的学说 180
结语 185
第五章 中国古代矛盾观 191
引言 191
第一节 先秦时代矛盾观 192
一、伯阳父的阴阳对立观念 192
二、史伯的“和”、“同”思想 194
三、史墨的“各有妃(配)耦”的论点 195
四、老子的正反互转的学说 196
五、孔子的“中庸”观念 199
六、《管子》的“至则反,盛则衰”的观点 201
七、孙武的“知彼知己”和“奇正相生”的思想 203
八、《周易大传》的阴阳刚柔说 205
九、《中庸》的“时中”、“用中”观念 208
十、惠施的同异思想 209
十一、庄子的“道通为一”说 210
十二、公孙龙的“二无一”的命题 211
十三、荀子的“分”、“合”、“和”的观念 212
十四、韩非的矛和盾不可两立的思想 214
第二节 汉——唐时代矛盾观 216
一、《黄帝内经》的辩证整体观 216
二、董仲舒的“凡物必有合”和“阴者阳之合”的思想 217
三、扬雄的不极不反,极则必反的思想 219
四、郭象的差异观念 220
五、法藏的“事事无碍”说 222
六、柳宗元的阴阳“自斗”说 223
第三节 宋元明清时代矛盾观 224
一、邵雍的“一分为二”法 224
二、张载的“两一”学说 225
三、王安石的“耦之中又有耦”的思想 228
四、二程的“无独必有对”和“物极必反”的观点 230
五、朱熹的“一个包两个”的思想 232
六、方以智的“二而一、一而二”。“分合,合分”的学说 235
七、王夫之的“分一为二”和“合二以一”的学说 239
结语 247
引言 255
第六章 中国古代形神观 255
第一节 先秦时代形神观 256
一、孔子的怀疑鬼神的思想 256
二、《管子·内业》等篇的“思”“知”起源于“精气”说 258
三、墨子的“明鬼”论 260
四、《庄子》内篇的形变而神不死说 262
五、荀子的“形具而神生”的命题 263
第二节 两汉时代形神观 265
一、《黄帝内经》的五脏藏精神说 265
二、《淮南子》的“神主形从”说 267
三、司马迁父子的“神本”论 269
四、桓谭的“人死如烛灭”的学说 270
五、王充的“生无不死”和“死不为鬼”的思想 274
六、《太平经》的“形神常合”和“守气”“守神”说 280
第三节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代形神观 282
一、杨泉的“人死无遗魂”的观点 282
二、葛洪的形神俱不灭的思想 282
三、慧远的“形尽神不灭”论 284
四、梁武帝萧衍的“神明”观念 288
五、范缜的“神灭论” 292
第四节 隋——清时代形神观 301
一、隋——清时代形神观在相对沉寂中缓慢发展 301
二、张载的神鬼观念 301
三、程朱的鬼神说 304
四、熊伯龙的无鬼论 306
五、方以智的“人之智愚系脑之清浊”的命题 308
六、王夫之的“形、神、物三相遇而发知觉”说和“鬼神在我”说 309
七、王清任的“脑髓”说 310
结语 312
第七章 中国古代人性论 317
引言 317
第一节 先秦时代人性论 318
一、孔子的“性相近”的观点 318
二、告子的“性无善恶”论 319
三、孟子的“性善”论 321
四、《庄子》的人性自然论 327
五、荀子的“性恶”论 331
第二节 两汉时代人性论 337
一、董仲舒的“性有贪仁”和“性分三品”说 337
二、扬雄的“性善恶混”的命题 340
三、王充的气决定性和善恶“在于教”的思想 342
四、荀悦的“形神为性”和“情不独恶”的观点 344
第三节 魏晋南北朝时代人性论 346
一、诸葛亮的“知人性”说 346
二、刘?的“禀阴阳以立性”的思想 347
三、王弼的“性其情”说 350
四、钟会关于“才性四本”的总结 352
五、郭象的“安其天性”和“仁义是性”的观点 354
六、竺道生的“佛性”说 355
第四节 隋唐时代人性论 357
一、慧能的“净性自悟”说 357
二、韩愈的性情三品说 360
三、李翱的“复性”说 361
四、宗密的“本觉真心”说 363
第五节 两宋时“代人性论 365
一、邵雍的“性公而明,情偏而暗”的观点 365
二、周敦颐的“性者,刚柔善恶中而己”的命题 366
三、张载的“天地之性”和“气质之性”的学说 367
四、王安石的“性本情用”和“性无善恶”的思想 371
五、二程的“天命之谓性”和“生之谓性”的观点 375
六、朱熹的“天命之性”和“气质之性”的学说 377
七、陆九渊的“本心无有不善”的命题 383
第六节 明清时代人性论 384
一、罗钦顺的“性必有欲”的思想 384
二、王守仁的“无性气之分”和“性无善无恶”说 386
三、王廷相的“人具形气而后性出”的命题 387
四、王夫之的“性日生日成”说 389
五、颜元的“非气质无以为性”的命题 393
六、戴震的“欲、情、知”说 395
结语 398
引言 409
第八章 中国古代人生理想观 409
一、老子的“无为”说 410
第一节 先秦时代人生理想观 410
二、孔子的“仁”学 414
三、墨子的“兼爱”思想 418
四、《周易大传》的“与天地合德”思想 420
五、《大学》的“止于至善”说 423
六、《中庸》的人道原于天道的思想 424
七、孟子的“仁义”学说 426
八、《庄子》的“逍遥”论 429
九、荀子的人“最为天下贵”和人定胜天的学说 434
一、董仲舒的“人之命在天”和“三纲”“五常”说 441
第二节 汉——唐时代人生理想观 441
二、王充的人生命定论 448
三、徐干的德艺兼备论 453
四、阮籍的“至人”观和嵇康的“神仙”说 454
五、《列子》的享乐主义和力命论思想 456
六、道教的“长生不死”和“得道成仙”说 457
七、佛教的业报轮回说和慧远的因果报应论 460
八、何承天的人高于禽兽的思想 467
九、刘禹锡的“天人交相胜”说 469
第三节 宋元明清时代人生理想观 471
一、邵雍的人“当兆物之物”说 471
二、周敦颐的圣人观 472
三、张载的“民胞物与”的学说 474
四、程颢的“与物同体”的命题和程颐的“与理为一”的思想 478
五、朱熹的“天理人欲之辨” 483
六、陆九渊的明心自立说 488
七、王守仁的“致良知”说 490
八、王夫之的“尽人道而合天德”的学说 494
九、颜元、李塨的“践形以尽性”的思想 497
十、戴震的达情遂欲论 498
结语 502
引言 510
第九章 中国古代历史观 510
第一节 先秦时代历史观 511
一、老子的“小国寡民”的理想国 511
二、孔子的“民无信不立”和“百世可知”的思想 512
三、《管子》的“治国之道,必先富民”的主张 513
四、商鞅的变法观念和三世说 516
五、孟子的“民贵君轻”的思想 518
六、荀子的“明分使群”论和“法后王”说 523
七、邹衍的“五德终始”思想 527
八、《礼运》的“大同”社会和“小康”之世说 530
九、韩非的“变古易常”说和人口论 532
一、陆贾的圣人史观 534
第二节 两汉时代历史观 534
二、贾谊的“民者,万世之本”的命题 535
三、《淮南子》的分不均则争和时势造圣贤说 538
四、董仲舒的“三统”、“三正”说 542
五、司马迁的“利”的观念和“忠、敬、文”循环论 543
六、王充的“昌衰兴废皆天时也”的思想 546
七、仲长统的“人事为本”和“乱世长而化世短”的观点 549
第三节 魏晋——隋唐时代历史观 550
一、刘邵的英雄史观 550
二、王弼的“治众者至寡者也”的命题 553
三、刘知几的“成败以人事为主”的思想 554
四、韩愈的“圣人立教”说 556
五、吕温的“人文化成”论 557
六、柳宗元的“生人之意”观 559
第四节 五代——明清时代历史观 560
一、谭峭的“民事之急,无甚于食”的命题 560
二、李觏的“治国之实,必本于财用”的学说 561
三、邵雍的“元、会、运、世”循环论和“皇、帝、王、霸”退化论 564
四、司马光的“君心”决定论 565
五、王安石的“归之太古,非愚则诬”的观点 567
六、朱熹的“王霸之辨”和“义利之辨” 568
七、陈亮的气数论和王霸杂用说 572
八、王廷相的“法久必弊,弊必变,变所以救弊”的思想 574
九、王夫之的“理势合一”论 575
结语 579
第十章 中国古代名实观 586
引言 586
第一节 先秦时代名实观 588
一、老子的“无名”论 588
二、孔子的“正名”说 589
三、《管子》的“因形定名”的观点 590
四、墨子的分别“名”“取”的思想 591
五、公孙龙的“名实论” 592
六、《庄子》的“形色名声不足以得彼之情”的观点 597
七、后期墨家的“以名举实”和“名:达、类、私”说 600
八、荀子的“制名以指实”的学说 603
九、韩非的“形名”说 607
第二节 汉——南北朝时代名实观 609
一、董仲舒的“深察名号”说 609
二、徐干的“实立而名从之,非名立而实从之”的命题 613
三、王弼的“忘言忘象”说 615
四、欧阳建的“言尽意论” 618
五、《尹文子》的形名“不可相乱,亦不可相无”的思想 619
六、竺道生的“忘象息言”说 620
七、僧肇的“假名”论 622
八、《刘子新论》的“名实俱正”说 626
一、刘知几的史学正名论 627
第三节 唐——清时代名实观 627
二、傅山的“实在,斯名在”的命题 628
三、方以智对先秦名辩思想的批评 630
四、王夫之对“知实不知名”和“知名不知实”两种倾向的批判 630
结语 633
第十一章 中国古代知行观 636
引言 636
第一节 先秦时代知行观 637
一、《左传》和《古文尚书》的“知易行难”的观点 637
二、老子的“无知”、“知常”和“不行而知”的思想 638
三、孔子的“生知”、“学知”和“闻见”、“重行”的思想 640
四、墨子的“知”源于“耳目之实”和“知足以举行”的观点 642
五、孟子的“良知”说 644
六、《庄子》的“不知”、“弗知”、“去知”的学说 646
七、后期墨家的“循所闻而得其意”说 649
八、荀子的“知之不若行之”的学说 652
九、韩非的“缘道理”说 657
第二节 汉魏晋南北朝时代知行观 659
一、董仲舒的“察身以知天”和“知先规而后为之”的思想 659
二、《淮南子》的“循理而举事”的观点 661
三、王充的“实知”说 664
四、郭象的“以不知为宗”说 668
五、慧远的“禅智并重”的思想 671
六、竺道生的“顿悟”说 673
七、僧肇的“般若无知”论 675
一、智顗的“止观双修”说 681
第三节 隋唐时代知行观 681
二、慧能的“无念为宗”思想 683
三、李翱的“知本无有思”的观点 684
四、义玄的“四照用”说 685
第四节 两宋时代知行观 686
一、张载的“见闻之知”与“德性所知”的学说 686
二、程颢的“以心知天”和程颐的“以知为本”的思想 690
三、朱熹的“格物致知”论和“知先行后”说 695
四、陆九渊的“易简工夫” 701
五、叶适的“内外交相成之道”的命题 705
一、王守仁的“知行合一”说 706
第五节 明清时代知行观 706
二、王廷相的“知行并举”的思想 715
三、陈确的“知行无穷”的观点 717
四、王夫之的“行可兼知,知不可兼行”的学说 719
五、颜元的重“习行”的思想 726
六、戴震的“血气心知”说 729
结语 731
第十二章 中国古代真理观 737
引言 737
第一节 先秦时代真理观 738
一、墨子的“三表”说 738
二、庄子的“不谴是非”说 740
三、后期墨家的“以言为尽誖,誖”和“志行,为也”的命题 744
四、荀子的“贵有符验”和“解蔽”的学说 746
五、韩非的“参验”说 748
第二节 汉——唐时代真理观 750
一、董仲舒的“名顺于天”和“引名”说 750
二、扬雄的“无验而言之谓妄”的命题 752
三、王充的“效验”和“证验”说 752
四、嵇康的求知“不以己为度”的观点 755
五、郭象的“任天下之是非”的思想 757
六、佛教的“如实智”说和吉藏的“四重二谛”说 758
七、玄奘、窥基的“转识成智”说 762
八、刘禹锡的“法”与“是非”的观点 764
第三节 宋元明清时代真理观 765
一、张载的“共见共闻”和“断事无失”说 765
二、朱熹的“合内外之理”的思想 766
三、叶适的“欲折中天下之义理,必尽考详天下之事物而后不谬”的命题 769
四、王守仁的“是非只是个善恶”和“良知是自家底准则”的思想 770
五、李贽的“是非无定质,无定论”说 771
六、王夫之的“道之无穷而知能有限”和“力行而后知之真”的学说 774
七、颜元的“学问以用而见其得失”的命题 779
八、戴震的“同然”论 780
结语 781
附录:论我国古代唯物主义者和自然科学家的联盟 785
- 《现代水泥技术发展与应用论文集》天津水泥工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编 2019
- 《社会学与人类生活 社会问题解析 第11版》(美)James M. Henslin(詹姆斯·M. 汉斯林) 2019
- 《强制执行前沿与热点问题》陈兴责编;乔宇 2020
- 《情报学 服务国家安全与发展的现代情报理论》赵冰峰著 2018
-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第2版》刘万伦主编;王文秀,甘卫群,刘万伦编写人员 2019
- 《中国制造业绿色供应链发展研究报告》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 2019
- 《中央财政支持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水利工程专业课程建设成果 设施农业工程技术》赵英编 2018
- 《党员干部理论学习培训教材 理论热点问题党员干部学习辅导》(中国)胡磊 2018
- 《大学生心理健康与人生发展》王琳责任编辑;(中国)肖宇 2019
- 《大学英语教学的跨文化交际视角研究与创新发展》许丽云,刘枫,尚利明著 2020
- 《销售与口才》李天著 2018
- 《跋涉的理性 第2版》孙慕天著 2020
- 《牧童歌》(印)胜天著 2019
- 《建国政策发端》陈启天著
- 《民国春秋演义 话说中华五千年》许啸天著 2019
- 《好设计简史 上》唐胜天著 2018
- 《足球技术动作生物力学分析》李旭天著 2019
- 《围棋布局精训 启蒙篇 下》葛玉宏,郭北雅,吴天著 2019
- 《电气设备节电技术与工程实例》方大千,方立编著 2011
- 《二把手 2》唐达天著 2013
- 《了不起的中华文明 你好,四大发明!》蒙曼,张迪 2019
- 《指向核心素养 北京十一学校名师教学设计 英语 七年级 上 配人教版》周志英总主编 2019
- 《北京生态环境保护》《北京环境保护丛书》编委会编著 2018
- 《中华国学经典精粹 春秋左氏传》左丘明,常亚光 2017
- 《人间词话 中华经典藏书》王国维著;张浴兮译注 2015
- 《指向核心素养 北京十一学校名师教学设计 英语 九年级 上 配人教版》周志英总主编 2019
- 《高等院校旅游专业系列教材 旅游企业岗位培训系列教材 新编北京导游英语》杨昆,鄢莉,谭明华 2019
- 《近代民营出版机构的英语函授教育 以“商务、中华、开明”函授学校为个案 1915年-1946年版》丁伟 2017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优秀文学作品精选 短篇小说卷 上 全2册》贺邵俊主编 2019
- 《中华小四弦进阶教程 外国乐曲篇》刘沛,陈文雯主编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