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中医学新编  第2版
中医学新编  第2版

中医学新编 第2版PDF电子书下载

医药卫生

  • 电子书积分:26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邓铁涛主编
  • 出 版 社: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71
  • ISBN:7532309932
  • 页数:1035 页
图书介绍:
《中医学新编 第2版》目录

概说 1

一、关于整体观念 1

上篇 中医学基础 1

二、关于阴阳学说 3

三、关于五行学说 7

四、关于辨证论治 10

第一章 脏腑 12

第一节 五脏 12

一、心(附:心包结) 12

二、肝 13

三、脾 14

四、肺 15

五、肾 17

一、胆 18

第二节 六腑 18

二、胃 19

三、小肠 19

四、大肠 20

五、膀胱 20

六、三焦 20

第三节 脏腑组织间的关系 21

一、脏与脏之间的关系 21

二、腑与腑之间的关系 24

三、脏与腑之间的关系 24

四、脏腑组织与体表器官的关系 25

二、影响发病的条件 25

二、气 26

一、精 26

第四节 脏腑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 26

三、血 27

四、津液 27

第一节 病因 29

第二章 病因与病理 29

一、六淫 30

二、疫疠 32

三、七情过极 33

四、外伤和虫兽伤 33

五、饮食失调 34

六、劳伤 34

第二节 发病 35

一、邪正相搏 35

一、表和里 36

第三节 疾病的部位及其变化趋势 36

二、上和下 37

三、升与降 37

第四节 疾病的基本属性及其类型 38

一、寒证与火热证 39

二、风证 40

三、湿证与燥证 41

四、痰证和血瘀 42

第三章 诊法与辨证 45

第一节 诊法 45

一、望诊 45

三、问诊 53

二、闻诊 53

四、切诊 57

第二节 辨证纲要 63

一、八纲辨证 63

二、辨证与辨病 69

第四章 治则、治法与方药 74

第一节 治疗原则 74

一、因时、因地、因人制宜 74

二、标本治法 75

三、扶正与祛邪 76

四、正治与反治 76

第二节 药物性能与方剂组成 77

一、药物的性能 77

二、方剂的组成 81

第三节 治法及方药的运用 85

一、解表法 86

二、清热法 101

三、泻下法 127

四、和解法 137

五、消导法 142

六、祛痰法 148

七、祛寒法 162

八、祛风法 173

九、祛湿法 183

十、理气法 201

十一、止血法 210

十二、活血法 222

十三、润燥法 235

十四、补益法 238

十五、收涩法 262

十六、镇潜法 272

十七、开窍法 285

十八、驱虫法 290

十九、外用法 295

二十、催吐法 301

第五章 经络与针灸 305

第一节 经络 305

一、经络系统的结构 305

二、十二经脉 306

三、奇经八脉 318

四、经络学说的临床应用 320

五、关于经络学说的近代研究 323

第二节 腧穴 327

一、腧穴的分类 327

二、腧穴的治疗作用 329

三、腧穴的定位方法 332

四、常用腧穴 335

第三节 刺灸方法 367

一、针刺法 367

二、灸法 372

三、其他针灸方法简介 374

四、关于针灸治病机理的近代研究 379

第六章 推拿与气功 384

第一节 推拿 384

一、常用推拿手法 384

二、推拿手法的补泻 391

三、推拿部位 392

四、推拿注意事项 394

五、保健自我按摩 394

第二节 气功 396

一、练功的基本方法 397

二、练功注意事项及偏差纠正 400

三、几种简易的保健防病气功 403

下篇 常见病防治 410

概说 410

一、关于预防方面 410

二、关于护理方面 412

第七章 外感性热病 415

第一节 外感性热病的辨证论治 415

一、表证阶段的辨证论治 418

二、半表半里证阶段的辨证论治 422

三、里证阶段的辨证论治 423

第二节 病毒性传染病 434

一、感冒与流行性感冒 434

二、流行性乙型脑炎 439

三、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症) 445

〔附〕小儿麻痹后遗症的针刺疗法 449

四、登革热 453

五、流行性出血热 455

六、麻疹 459

七、风疹 463

八、水痘 464

九、流行性腮腺炎 465

十、传染性肝炎 467

第三节 细菌及螺旋体传染病 470

一、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470

二、猩红热 475

三、白喉 477

四、百日咳 480

五、痢疾 483

六、肠伤寒 488

七、波状热 490

八、钩端螺旋体病 493

第四节 寄生虫病 497

一、疟疾 497

二、阿米巴病 501

三、血吸虫病 503

四、丝虫病 505

五、蛔虫病 508

六、钩虫病 509

七、绦虫病与猪囊虫病 511

八、肝吸虫病(中华分支睾吸虫病) 512

第八章 内科常见病 514

第一节 脏腑病的辨证论治 514

一、心与小肠病的辨证论治 514

二、肝与胆病的辨证论治 517

三、脾与胃病的辨证论治 521

四、肺与大肠病的辨证论治 523

五、肾与膀胱病的辨证论治 526

〔附〕脏腑病辨证论治举例 528

一、咳嗽 530

第二节 呼吸系统疾病 530

二、肺炎 534

三、肺痈(肺脓疡) 537

四、肺结核 539

〔附〕结核性胸膜炎 542

五、矽肺 544

六、哮喘 545

七、痰饮 550

第三节 消化系统疾病 552

一、胃痛(胃、十二指肠溃疡和慢性胃炎,胃神经官能症) 552

二、急性胃肠炎 556

三、腹痛 558

四、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 561

五、肠结核 563

〔附〕结核性腹膜炎 564

六、急性阑尾炎 566

七、胆道蛔虫 568

八、胆石症与胆囊炎 570

九、急性胰腺炎 572

十、肠梗阻 574

十一、黄疸 577

十二、呃逆 580

十三、臌胀 582

十四、肝硬变 585

第四节 循环系统疾病及血液病 588

一、心悸 588

二、风湿性心脏病 591

三、慢性肺原性心脏病 594

四、充血性心力衰竭 597

五、眩晕 600

〔附〕耳原性眩晕症的治疗 604

六、高血压 605

七、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608

八、心肌病 612

九、克山病 614

十、血证(衄血、咯血、吐血、尿血、便血) 617

十一、缺铁性贫血 626

十二、再生障碍性贫血 628

十三、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629

十四、白血病 630

十五、白细胞减少症和粒细胞缺乏症 632

第五节 泌尿系统疾病 633

一、水肿 633

二、急性肾炎 636

三、慢性肾炎 638

四、淋证 640

五、泌尿系感染 643

六、遗尿 644

七、癃闭 646

第六节 运动、神经系统疾病 650

一、痹证 650

二、风湿性关节炎 653

三、类风湿性关节炎 655

四、头痛 655

五、中风 658

六、神经衰弱 662

七、癫、狂、痫 664

第七节 其他疾病 669

一、虚损 669

二、脚气 672

三、消渴 674

四、甲状腺疾病 675

第九章 儿科常见病 679

第一节 小儿生理、病理及治疗特点 679

第二节 小儿传染病 681

第三节 初生儿疾病 681

一、新生儿窒息 681

二、初生不乳 682

三、初生大便不通 684

四、初生小便不通 687

五、初生儿破伤风 689

六、脐部疾患(脐湿、脐疮、脐出血、脐突) 692

七、胎黄 696

八、新生儿败血症 698

九、新生儿硬肿症 700

十、百晬内嗽 702

十一、初生儿腹泻 703

十二、鹅口疮 705

〔附〕口疮、口糜 707

第四节 小儿常见病 707

一、呕吐 708

二、盘肠气痛 711

三、便秘 712

四、幼儿腹泻 714

五、出血性坏死性肠炎 717

六、积滞 719

〔附〕异食 720

七、虫证 721

八、疳证 723

九、小儿惊风 726

十、夏季热 728

十一、夜啼 729

十二、痴呆 732

十三、解颅、囟陷、囟填 734

十四、鸡胸、龟背 738

十五、五迟 741

十六、五软 743

十七、五硬 744

第十章 妇科常见病 746

第一节 妇女生理、病理及基本治则 746

第二节 月经疾病 747

一、月经不调 747

二、痛经 750

三、闭经 753

四、崩漏 755

五、经行吐衄 759

六、经前便血 760

七、经行泄泻 761

八、更年期综合征 762

一、白带 763

第三节 阴道及盆腔炎症 763

二、盆腔炎 766

第四节 妊娠疾病 769

一、妊娠呕吐 769

二、先兆流产与流产 771

三、子宫外孕 774

四、妊娠水肿 776

〔附〕羊水过多 776

五、先兆子痫和子痫 777

六、胎位不正 779

七、妊娠腹痛 780

八、胎气上逆 781

九、妊娠失音 781

十、妊娠咳嗽 782

十一、妊娠小便不通 783

十二、妊娠小便淋痛 784

十三、胎死不下 785

十四、难产 787

第五节 产后疾病 788

一、胎盘滞留 788

二、恶露不止 789

三、缺乳和乳汗自出 791

四、产后发热 793

五、产后腹痛 795

六、产后血晕 796

〔附〕产后不醒的一般应急处理 797

七、产后发痉 797

八、产后大便难 798

九、产后小便频数与失禁 799

十、产后小便不通 800

第六节 其他疾病 801

一、子宫脱垂 801

二、不孕 804

三、癥瘕 806

四、脏躁 807

五、阴痒 808

第十一章 伤科常见病 810

第一节 伤科的辨证论治 810

一、外治法 812

二、内治法 820

〔附〕伤科常用中草药方 823

第二节 头部损伤 825

一、脑震荡 825

二、颞颌关节脱位 826

三、颈肩痛 827

第三节 躯干损伤 830

一、胸部挫伤 830

二、脊柱骨折 832

三、外伤性截瘫 835

四、腰腿痛 836

五、骨盆骨折 844

第四节 上肢损伤 846

一、锁骨骨折 846

二、肩部扭伤 847

三、肩关节脱位 849

四、肱骨外科颈骨折 853

五、肱骨干骨折 856

六、肱骨髁上骨折 857

七、肘关节脱位 860

〔附〕小儿桡骨小头半脱位 861

八、桡、尺骨干骨折 861

九、桡骨下端骨折 865

第五节 下肢损伤 866

一、髋关节脱位 866

二、股骨上端骨折 868

三、股骨干骨折 871

五、髌骨骨折 876

四、股骨下端骨折 876

六、胫腓骨干骨折 879

七、踝部骨折和脱位 882

第十二章 外科常见病 884

第一节 外科病的辨证论治 884

一、内治法 885

二、外治法 885

第二节 感染 887

一、疖 887

二、痈 888

三、蜂窝组织炎 890

四、丹毒 891

五、脓肿 892

六、败血症 893

七、急性乳腺炎(乳痈) 895

八、化脓性骨髓炎 896

九、颈淋巴结核 898

十、骨和关节结核 900

十一、破伤风 902

第三节 下肢溃疡与脉管炎 904

一、下肢静脉曲张性溃疡 904

二、闭塞性血栓性脉管炎 905

第四节 烧伤与冻疮 907

一、烧伤 907

二、冻疮 910

第五节 毒蛇咬伤 911

一、痔 916

第六节 直肠肛门疾患 916

二、肛裂 919

三、直肠脱垂 920

四、肛瘘 921

第七节 皮肤病 924

一、脓疱疮 924

二、湿疹 925

三、接触性皮炎 926

四、水稻田皮炎 927

五、神经性皮炎 928

六、荨麻疹 929

七、癣 932

八、牛皮癣 934

第八节 肿瘤 935

第一节 眼科病的辨证论治 943

第十三章 眼科常见病 943

第二节 眼睑疾病 946

一、麦粒肿 946

二、睑板腺囊肿 948

三、睑皮肤炎 949

四、睑缘炎 950

第三节 泪器疾病 951

一、泪道狭窄、泪道阻塞 951

二、急、慢性泪囊炎 952

第四节 结膜疾病 953

一、传染性结膜炎 953

二、疱疹性结膜炎,束状角膜炎 956

三、沙眼 957

四、翼状胬肉 960

第五节 角膜与虹膜疾病 961

一、化脓性角膜炎 961

二、角膜软化症 965

三、急、慢性虹膜睫状体炎 967

第六节 白内障 969

第七节 急、慢性充血性青光眼 971

第八节 几种常见的内眼病 973

第九节 眼外伤 976

〔附一〕海螺蛸棒摩擦法 981

〔附二〕针拨白内障术 982

一、耳的疾患 985

二、鼻的疾患 985

第一节 耳、鼻、喉、口腔病的辨证论治 985

第十四章 耳、鼻、喉、口腔常见病 985

三、咽喉、口腔疾患 986

第二节 耳科疾病 987

一、耳疖、耳疮 987

二、急性中耳炎、急性乳突炎 989

三、耳道乳头状瘤 991

四、慢性中耳炎 992

五、耳鸣、耳聋 993

〔附〕聋哑的治疗 995

第三节 鼻科疾病 997

一、鼻疖 997

二、酒渣鼻 998

三、急性鼻炎、急性鼻窦炎 998

四、慢性鼻炎、慢性鼻窦炎 1001

五、过敏性鼻炎 1003

六、鼻息肉 1004

第四节 咽喉及口腔疾病 1005

一、急性咽喉炎、急性扁桃体炎 1005

二、慢性咽炎、慢性扁桃体炎 1008

三、咽部脓肿 1010

四、颈蜂窝织炎 1011

五、咽粘膜结核 1012

六、口疮 1013

七、舌下囊肿 1014

八、牙痛 1015

索引 1018

中药笔画索引 1018

方剂笔画索引 1025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