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马列毛邓
《资本论》大纲  第1卷
《资本论》大纲  第1卷

《资本论》大纲 第1卷PDF电子书下载

马列毛邓

  • 电子书积分:18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漆琪生著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5
  • ISBN:4001·536
  • 页数:602 页
图书介绍:
《《资本论》大纲 第1卷》目录

前言 1

(一) 《资本论》产生的历史背景 1

(1) 《资本论》是时代的产物 5

(2) 《资本论》是理论的总结 5

(3) 《资本论》是革命的需要 6

(二) 《资本论》著作和出版的过程 7

(1) 马克思写作《资本论》前对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和对经济专题撰写的经纬 7

(2) 《资本论》著作规划的拟定和初稿撰写的过程 13

(3) 《资本论》第一卷写作和出版的经过 22

(4) 《资本论》第二卷第三卷的编辑出版和恩格斯的卓越贡献 33

(三) 《资本论》研究的对象和目的 38

(1) 《资本论》研究的对象 38

(2) 《资本论》研究的目的 50

(四) 《资本论》研究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54

(1) 《资本论》研究的立场 54

(2) 《资本论》研究的观点 55

(3) 《资本论》研究的方法 58

(五) 《资本论》的体系和结构 73

(1) 《资本论》的体系 73

(2) 《资本论》体系的特点和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三分法”体系的区别 79

(3) 《资本论》的结构 84

(六) 《资本论》的科学真理永放光芒 85

第一卷 资本的生产过程 93

绪论 93

第一篇 商品和货币 98

第一章 商品 98

第一节 商品的两个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价值实体,价值量) 106

(一) 商品的概念及其构成 106

(二) 商品构成要素的两因素 110

(1) 商品的使用价值 110

(2) 商品的价值 116

(三) 商品的价值量 128

(四) 商品的特征及其矛盾 137

第二节 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的二重性 140

(一) 劳动二重性学说的重大意义 141

(二) 具体劳动的内容和特点 145

(三) 抽象劳动的意义和作用 147

(四) 劳动的内在矛盾 151

第三节 价值形式或交换价值 157

(一) 简单的,个别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 161

(1) 价值表现的两极:相对价值形式和等价形式 161

(2) 相对价值形式 163

(A) 相对价值形式的内容 163

(B) 相对价值形式的量的规定性 168

(3) 等价形式 170

(4) 简单价值形式的总体 173

(1) 扩大的相对价值形式 175

(二) 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 175

(2) 特殊等价形式 177

(3) 扩大价值形式的缺陷 178

(三) 一般价值形式 179

(1) 价值形式变化了的性质 179

(2) 相对价值形式和等价形式的发展关系 182

(3) 从一般价值形式到货币形式的过渡 183

(四) 货币形式 184

第四节 商品的拜物教性质及其秘密 186

(一) 商品拜物教发生的原因 187

(二) 商品拜物教存在的必然性 191

(三) 商品拜物教不存在于非商品经济社会 195

(四) 商品拜物教存在的基础和消亡的条件 198

(五) 批判资产阶级经济学者对商品拜物教的错误意见 199

第二章 交换过程 202

(一) 交换关系的实质和交换过程的矛盾 202

(二) 交换过程的发展和货币的产生 208

(三) 批判资产阶级两种错误的货币理论 215

(四) 货币拜物教产生的根源和实质 216

第三章 货币或商品流通 219

第一节 价值尺度 220

(一) 价值尺度的意义和职能 220

(二) 价值标准的意义和职能 222

(三) 价格形式的特点和变动 224

(四) 价格与价值的关系 227

第二节 流通手段 230

(一) 商品形态的变化 230

(1) 商品的交换过程和形态变化 230

(2) 商品的第一形态变化W-G 233

(3) 商品的第二形态变化G-W 237

(4) 商品总形态变化和商品流通 238

(5) 商品流通的矛盾和危机的可能性 241

(二) 货币的流通 243

(1) 货币流通的特点及其与商品流通的关系 243

(2) 货币流通的数量与决定的因素 245

(3) 货币流通数量的规律 248

(三) 铸币。价值符号 249

(1) 铸币 249

(2) 纸币 250

第三节 货币 253

(一) 货币贮藏 253

(二) 支付手段 256

(三) 世界货币 261

小结 263

第二篇 货币转化为资本 271

概要 271

第一节 资本的总公式 273

(一) 商品流通与资本流通 273

第四章 货币转化为资本 273

(二) 资本流通的表现公式 277

(三) 资本价值的流通形式和资本的实质 279

第二节 总公式的矛盾 283

(一) 流通过程不产生剩余价值 283

(二) 等价交换和不等价交换 286

(三) 总公式的矛盾 288

第三节 劳动力的买和卖 291

(一) 货币转化为资本的条件 291

(二) 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 293

(三) 批判资产阶级的自由和平等 296

小结 298

第三篇 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301

概要 301

第五章 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 303

(一) 一般的劳动过程 304

第一节 劳动过程 304

(二) 资本主义的劳动过程 310

第二节 价值增殖过程 311

(一) 价值形成过程 311

(二) 价值增殖过程 316

第六章 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320

(一) 劳动在价值形成中的二重作用 321

(二) 生产资料在价值形成中的作用 323

(三) 劳动力在价值形成和价值增殖过程中的作用 325

(四) 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326

第七章 剩余价值率 328

第一节 劳动力的剥削程度 329

(一) 预付资本价值与剩余价值的关系 329

(二) 剩余价值率的形成和内容 332

(三) 剩余价值率的表现形式和计算方法 333

第二节 产品价值在产品相应部分上的表现 335

(一) 生产物价值在相应的各生产要素比例上的表现 335

(二) 产品价值在劳动过程时间分配上的表现 337

第三节 西尼耳的“最后一小时” 338

第四节 剩余产品 341

第八章 工作日 342

第一节 工作日的界限 343

(一) 工作日的构成 343

(二) 二律背反--权利与权利的对抗 346

第二节至第四节 延长工作日和剥削绝对剩余价值 349

第五节至第七节 争取正常工作日的斗争过程 354

第九章 剩余价值率和剩余价值量 357

(一) 第一定律 357

(二) 第二定律 359

(三) 第三定律 359

(四) 货币转化为资本的最低限额 361

(五) 资本对劳动的强制关系 362

小结 364

概要 369

第四篇 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369

第十章 相对剩余价值的概念 372

(一) 相对剩余价值的概念 372

(二) 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和超额剩余价值的形成 374

(三) 资本主义劳动生产力提高的对抗性 377

第十一章 协作 379

(一) 协作的产生和意义 379

(二) 协作对劳动过程的作用 382

(三) 协作对价值增殖过程的影响 384

(四) 资本主义简单协作的特点 386

第十二章 分工和工场手工业 388

第一节 工场手工业的二重起源 388

第二节 局部工人及其工具 390

第三节 工场手工业的两种基本形式 391

第四节 工场手工业内部的分工和社会内部的分工 394

第五节 工场手工业的资本主义性质 398

第十三章 机器和大工业 401

第一节 机器的发展 402

(一) 机器的实质和产生 402

(二) 机器的协作和体系 404

(三) 机器对手工业的排挤和机器制造业的发展 406

第二节 机器的价值向产品的转移 408

(一) 机器生产使产品价廉 408

(二) 机器使用的资本主义限制 410

第三节 机器生产对工人的直接影响 411

(一) 资本对补充劳动力的占有、妇女劳动和儿童劳动 411

(二) 工作日的延长 412

(三) 劳动的强化 415

第四节 工厂 417

第五节 工人和机器之间的斗争 420

第六节 关于被机器排挤的工人会得到补偿的理论 422

第七节 工人随机器生产的发展而被排挤和吸引。棉纺织业的危机 424

第八节 大工业所引起的工场手工业、手工业和家庭劳动的革命 426

第九节 工厂法的卫生条款和教育条款 428

第十节 大工业和农业 430

小结 433

第五篇 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439

概要 439

第十四章 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 441

(一) 资本主义制度下的生产劳动 441

(二) 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的关系 443

(三) 剩余价值生产的基础问题 445

(四) 批判歪曲剩余价值起源的错误主张 449

第十五章 劳动力价格和剩余价值的量的变化 451

(一) 工作日的长度和劳动的强度不变,劳动生产力可变 451

(二) 工作日和劳动生产力不变、劳动强度可变 454

(三) 劳动生产力和劳动强度不变、工作日可变 455

(四) 劳动时间、劳动生产力和劳动强度同时变化 456

第十六章 剩余价值率的各种公式 458

小结 460

第六篇 工资 463

概要 463

第十七章 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转化为工资 466

(一) 工资的实质及其假象 466

(二) 批判古典经济学派的工资理论 470

(三) 工资表现为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 473

(四) 工资表现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的必然性 476

第十八章 计时工资 479

(一) 计时工资的内容和劳动价格的标准 479

(二) 资本家对计时工资的利用与对工人的影响 482

第十九章 计件工资 485

(一) 计件工资的意义和实质 485

(二) 计件工资的特点与资本主义的剥削 486

第二十章 工资的国民差异 489

小结 494

第七篇 资本的积累过程 499

概要 499

导言 503

第二十一章 简单再生产 504

(一) 简单再生产的概念和条件 504

(二) 资本价值的简单再生产 506

(三)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再生产 509

第二十二章 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 513

第一节 规模扩大的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商品生产所有权规律转变为资本主义占有规律 514

(一) 资本积累和扩大再生产 514

(二) 资本积累的实质和无酬劳动的占有 517

(三) 商品生产所有权规律转变为资本主义占有规律 518

第二节 政治经济学关于扩大再生产的错误见解 524

第三节 剩余价值分为资本和收入。批判节欲说 527

(一) 剩余价值分为资本和收入 527

(二) 批判庸俗经济学的节欲说 530

第四节 决定积累量的几种情况 533

(一) 劳动力的剥削程度 533

(二) 社会劳动生产力的水平 534

(三) 所用资本和所费资本的差额增大 535

(四) 预付资本的数量增加 536

第五节 所谓劳动基金 536

第二十三章 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 539

第一节 资本构成不变对劳动力需求随积累的增长而增长 541

(一) 资本构成的意义和内容 541

(二) 资本有机构成不变时积累增长所发生的影响 542

第二节 在积累过程中可变资本的相对减少 547

(一) 资本积累的增长与资本构成的提高 547

(二) 资本的积聚和集中 549

(三) 资本集中的发展和作用 552

(一) 相对过剩人口的产生和意义 555

第三节 相对过剩人口或产业后备军的累进生产 555

(二) 相对过剩人口与工资变动的关系 560

(三) 批判资产阶级经济学者的工资谬论 562

第四节 相对过剩人口的各种存在形式和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 566

(一) 相对过剩人口的各种存在形式 566

(二) 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 568

第五节 资本主义积累一般规律的例证 573

第二十四章 所谓原始积累 575

第一节 原始积累的秘密 576

第二节 对农民土地的剥夺 578

第三节 惩治被剥夺者的血腥立法 579

第四节 资本主义租地农场主的产生 581

第五节 农业革命对工业的反作用。工业资本的国内市场的形成 582

第六节 工业资本家的产生 583

第七节 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 587

第二十五章 现代殖民理论 592

小结 59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