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预防医学
预防医学

预防医学PDF电子书下载

医药卫生

  • 电子书积分:1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孙贵范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5
  • ISBN:7117069074
  • 页数:357 页
图书介绍:本书包括环境因素与疾病;人群健康研究中的流行病学方法;健康促进与疾病控制等内容。读者对象:8年制临床医学生。
《预防医学》目录

绪论 1

一、预防医学的概念与内容 1

二、预防医学的发展简史 2

三、医学模式和健康观 4

四、健康促进与疾病控制 5

五、21世纪公共卫生问题及预防医学的任务 6

第一章 人与环境 9

第一节 人类生存环境 9

一、环境的概念 9

二、构成环境的因素 10

三、生态系统与生态平衡 11

第二节 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12

一、人与环境的统一性 12

二、人对环境的适应性 12

三、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13

第三节 环境污染及对健康的影响 13

一、环境污染物 13

二、环境污染对健康的影响 15

三、影响环境污染物对健康损害的因素 17

第二章 生活环境与健康 20

第一节 空气 20

一、大气污染 20

二、居室空气污染 28

第二节 水 31

一、水资源及水的卫生学意义 31

二、水污染与水中主要污染物 33

三、水污染引起的健康危害 34

四、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简介 40

第三节 地质环境和土壤 41

一、地质环境和土壤的卫生学意义 41

二、生物地球化学疾病 43

三、土壤污染的健康危害 52

第三章 职业环境与健康 58

第一节 职业性有害因素与职业性损害 58

一、职业性有害因素的来源和分类 58

二、职业性损害 59

三、职业性损害的防制 60

第二节 职业病概述 62

一、职业病的概念 62

二、职业病范围 62

三、职业病的特点 63

四、职业病的主要临床表现 63

五、职业病的诊断和处理原则 65

第三节 职业性中毒 66

一、概述 66

二、重金属 66

三、有机溶剂 72

四、苯的氨基硝基化合物 74

五、刺激性气体 78

六、窒息性气体 80

七、农药 84

第四节 生产性粉尘与尘肺 88

一、概述 88

二、矽肺 90

三、煤工尘肺 93

四、硅酸盐肺 95

第五节 物理因素职业病 96

一、概述 96

二、高温 97

三、噪声 99

四、振动 103

五、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 105

第六节 职业性肿瘤 107

一、概述 107

二、职业性肿瘤的特征 108

三、职业性致癌物分类 108

四、常见的职业性肿瘤 108

五、职业性肿瘤的预防原则 109

第七节 工作有关疾病 109

一、概述 109

二、常见工作有关疾病 109

第四章 食物与健康 112

第一节 营养与健康 112

一、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素 112

二、不同生理状态下人群的营养 120

三、合理营养 125

第二节 营养相关疾病 126

一、肥胖 126

二、糖尿病 127

三、心血管疾病 128

四、骨质疏松症 131

第三节 病人营养 132

一、病人营养状况评价 132

二、围手术期营养 133

三、肠内肠外营养 135

第四节 食品安全 139

一、食品污染 139

二、食品添加剂 145

三、转基因食品 148

第五节 食源性疾病 151

一、概述 151

二、细菌性食物中毒 155

三、真菌毒素和霉变性食物中毒 161

四、动植物性食物中毒 161

五、化学性食物中毒 164

六、其他食源性疾病 165

第五章 社会心理因素与健康 168

第一节 社会因素与健康 168

一、概述 168

二、社会经济 169

三、文化 170

四、家庭 172

五、卫生事业发展 174

第二节 心理因素与健康 175

一、概述 175

二、应激 175

三、生活事件 176

四、个性 177

五、情绪 178

六、心身疾病及其防治 178

第三节 行为因素与健康 185

一、行为与行为医学 185

二、健康相关行为 185

三、疾病行为 189

第六章 流行病学方法概述 193

第一节 流行病学发展简史 193

一、学科形成前期 193

二、学科形成期 194

三、学科发展期 194

第二节 流行病学的定义与任务 195

一、流行病学的定义 195

二、流行病学的任务 195

三、流行病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196

第三节 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与基本特征 196

一、观察法 196

二、实验法 197

三、理论与方法的研究 197

四、研究方法的发展 197

五、流行病学的基本特征 197

第四节 疾病分布的基本概念 198

一、疾病的人群分布 198

二、疾病的时间分布 199

三、疾病的地区(空间)分布 199

四、疾病频率的测量指标 200

五、疾病流行强度的描述 201

第七章 现况研究 203

第一节 概述 203

一、现况研究的概念 203

二、现况研究的目的及应用范围 203

三、现况研究的特点与种类 204

第二节 现况研究的设计与实施 205

一、明确调查目的 205

二、确定研究对象 205

三、样本含量和抽样方法 206

四、确定收集资料的方法 209

第三节 现况研究的资料分析 211

第四节 现况研究的优缺点及偏倚控制 212

一、现况研究的优缺点 212

二、现况研究中常见的偏倚与质量控制 213

第八章 队列研究 215

第一节 概述 215

一、队列研究的概念 215

二、队列研究的目的及应用范围 216

三、队列研究的特点与分类 216

第二节 队列研究的设计与实施 218

一、研究队列的选择 218

二、研究队列的分组 218

三、研究队列的样本含量估算 220

四、研究队列的随访 220

第三节 队列研究的资料分析 221

一、人时数的概念与计算 221

二、联系强度的测定及其可信区间估计 222

三、标化指标 225

四、多因素分析 226

第四节 队列研究的优缺点及偏倚控制 227

一、队列研究的优缺点 227

二、队列研究中常见的偏倚与控制 227

第九章 病例对照研究 229

第一节 概述 229

一、病例对照研究的概念 229

二、病例对照研究的目的及应用范围 230

三、病例对照研究的特点与分类 230

第二节 病例对照研究的设计和实施 231

一、明确研究目的 231

二、选择研究对象 231

三、样本含量估计 233

第三节 病例对照研究资料的整理分析 235

一、资料的整理 235

二、资料的分析 235

第四节 病例对照研究中的优缺点及偏倚控制 240

一、病例对照研究的优缺点 240

二、病例对照研究中常见的偏倚及控制 241

第十章 实验性研究 243

第一节 概述 243

一、概念 243

二、基本特点 243

三、主要类型 243

四、用途 245

五、主要优缺点 245

第二节 设计与实施 246

一、明确实验目的 246

二、选择实验现场 246

三、选择研究对象 246

四、估计样本含量 247

五、设立对照 247

六、随机化分组 248

七、干预措施的给予及盲法的应用 248

八、确定结局变量 249

九、确定实验观察期限 249

十、对象的随访和资料收集 249

十一、资料分析与结果解释 249

第三节 各类实验性研究的特点 251

一、临床试验 251

二、现场试验 252

三、社区干预试验 252

第十一章 诊断试验和筛检试验 254

第一节 概述 254

一、概念 254

二、试验的条件 254

三、试验的目的 255

四、筛检应用的原则 255

五、筛检中的伦理学问题 256

第二节 评价 256

一、评价方法 256

二、评价指标 257

三、偏倚及其控制 260

第三节 试验方法的建立 261

一、试验指标 261

二、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261

三、判断标准 261

第四节 提高试验效率的方法 263

一、联合试验 263

二、选择患病率高的人群 264

三、优化试验方法 264

第十二章 病因的概念与因果推断 265

第一节 病因的概念 265

一、病因概念的发展史 265

二、必需病因和充分病因 267

三、现代流行病学的病因观 267

四、病因的来源 268

第二节 病因研究方法 268

一、临床研究 269

二、实验研究 269

三、流行病学研究 269

第三节 病因推导 270

一、因素与疾病关联性质的判断 270

二、病因研究的逻辑推理方法 271

三、病因推断的标准 273

第十三章 临床决策分析 275

第一节 概述 275

一、临床决策分析的概念 275

二、临床决策分析的基本要素 275

三、临床决策分析的基本过程 276

第二节 决策树分析 277

一、决策树的组成 277

二、决策树分析基本准则 278

三、决策树分析的步骤 278

四、基于Markov模型的决策树分析 281

第三节 阈值分析法 281

一、治疗阈值分析法 281

二、检查阈值和检查—治疗阈值分析法 283

三、得一治疗数阈值分析法 285

第四节 临床决策分析的优点及局限性 286

一、优点 286

二、局限性 287

第十四章 健康促进与卫生保健策略 289

第一节 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全球战略 289

一、健康促进概念 289

二、人人享有卫生保健 291

三、中国卫生工作方针与卫生发展战略 292

第二节 初级卫生保健 293

一、概念 293

二、基本原则 294

三、任务 294

四、发展中国农村初级卫生保健的策略措施 295

第三节 社区卫生服务 295

一、概述 295

二、社区及其构成的要素 295

三、社区卫生服务的定义和特征 296

四、社区卫生服务的任务 297

五、社区卫生服务的内容 297

六、我国社区卫生服务的组织形式和运作 297

七、全科医学和全科医生 298

第十五章 疾病预防与控制 299

第一节 卫生系统与疾病预防控制体系 299

一、卫生系统 299

二、公共卫生及其机构网络 301

三、医疗保健体系 303

第二节 传染病预防与控制 305

一、传染病流行的基本条件 306

二、疫源地与流行过程 309

三、影响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因素 309

四、新发现的传染病和病原体 310

五、传染病的防制策略 311

第三节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与控制 316

一、常见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的流行概况 316

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制策略 319

三、慢性病的第一级预防 319

四、主要慢性病的筛检 323

五、慢性病自我管理 324

六、长期照料 326

第十六章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与控制策略 327

第一节 定义和概念 327

一、定义 327

二、特征 327

三、类别 328

四、分级 329

第二节 应急处理 331

一、应急预案的指导思想 331

二、应急预案的原则 331

三、应急预案的适应范围 331

四、应急预案的主要内容 332

第三节 预防与控制 335

一、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系统 335

二、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警系统 335

三、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和通报系统 336

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控制 336

附录一主要参考文献 339

附录二预防医学中英文对照表 34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