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当代中国的辽宁  上
当代中国的辽宁  上

当代中国的辽宁 上PDF电子书下载

政治法律

  • 电子书积分:2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当代中国》丛书编辑委员会
  • 出 版 社: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4
  • ISBN:7800920879
  • 页数:826 页
图书介绍:
《当代中国的辽宁 上》目录

目录 1

总序 1

凡例 1

序言 全树仁 1

绪论 1

第一节 辽宁的自然环境 1

一、地形地貌 1

二、河流分布 3

三、海域、海岛 4

四、气候特点 5

五、自然资源 6

第二节 辽宁的历史沿革 7

一、远古人类的活动和开发 7

二、奴隶、封建社会的演变 9

三、清王朝的兴衰 14

四、奉系军阀的统治和共产党在辽宁的早期活动 18

五、日伪的殖民统治和辽宁人民的抗日斗争 21

六、东北解放战争和辽宁的解放 27

第三节 解放前的辽宁经济概况 35

第一编 辽宁四十年的发展历程 41

第一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完成与国民经济的恢复 41

第一节 工作重点转移到城市,建立社会新秩序 41

一、新解放的城市和地区人民政权的建立 41

二、制止通货膨胀 43

三、实行土地改革 45

四、镇压反革命 47

第二节 建立国营经济,恢复发展生产 49

一、没收官僚资本,建立国营经济 49

二、保护、扶持资本主义工商业 51

三、个体经济的初步改造 52

第三节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55

第四节 “三反”、“五反”和增产节约运动 61

第五节 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成就 64

第二章 社会主义改造和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 68

的完成 68

第一节 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68

一、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69

二、对个体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72

三、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73

第二节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制定和实施 76

一、基本建设投资的重点 77

二、钢铁工业建设 78

三、机械工业建设 80

四、能源工业建设 81

五、化学工业建设 82

七、轻工业建设 83

六、建材工业建设 83

第三节 重工业基地的初步形成 84

一、辽宁殖民地性质旧工业面貌的彻底改变 85

二、辽宁在全国的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87

三、工业的地区分布和生产力布局趋向合理 89

四、经济社会的较快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 89

第四节 肃反运动和反右派斗争 94

一、肃反运动 94

二、整风运动和反右派斗争 95

第三章 “大跃进”、人民公社化和国民经济的调整 98

第一节 “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和国民经济发展的 99

严重挫折 99

一、“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99

二、“反右倾”斗争及其影响 101

三、“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的后果 106

一、国民经济的全面调整 111

第二节 “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的贯彻执行,国民经济的调整和发展 111

二、贯彻执行“八字”方针取得的成就 115

第三节 “落后地区改造”、“四清”运动和“左”的错误的发展 120

一、“落后地区改造”的工作 120

二、“四清”运动 122

第四章 “文化大革命”时期的社会经济 125

第一节 “文化大革命”的重灾区 126

一、“文化大革命”初期的辽宁 126

二、革命委员会成立后的辽宁 128

第二节 十年“文化大革命”的严重后果 134

一、农村经济遭到严重破坏 134

二、工业经济受到重大挫折 135

三、基本建设投资效益显著下降 136

四、城市公共建设和文教设施发展缓慢 136

五、国民经济比例关系严重失调 137

第三节 人民群众同林彪、“四人帮”的斗争,经济在困境 141

中发展 141

一、同林彪、“四人帮”及其在辽宁代理人的斗争 141

二、经济在困境中前进 142

第五章 实现工作重点转移,进入新的历史发展时期 145

第一节 深入揭批“四人帮”,整顿社会和经济秩序 145

第二节 全面平反冤假错案,认真落实各项政策 147

第三节 从指导思想上拨乱反正,实现工作重点的转移 149

第四节 开展城乡改革,实行对外开放 152

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152

二、城市企业改革 154

三、宏观管理体制改革 157

四、实行对外开放 159

第五节 改革开放十年,辽宁变化巨大 160

一、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160

三、农村经济全面发展 161

二、国民经济重大比例关系初步改善 161

四、老工业基地技术改造开始起步 162

五、外向型经济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 162

六、科技、教育、文化事业日益繁荣 163

七、市场供应大为改观,人民生活显著改善 164

第一节 农业的自然条件 169

二、水利资源 169

一、气候特点 169

第六章 辽宁农业的自然条件和发展历程 169

第二编 农村经济 169

三、森林资源 171

四、草场和植物资源 171

五、动物资源 172

六、水产资源 172

第二节 农业区划 173

一、东部山地林产区 173

四、西部低山丘陵农牧区 174

二、半岛低山丘陵经济作物区 174

三、中部平原粮产区 174

五、滨海渔业区 175

第三节 农业的发展历程 176

一、农业生产恢复和迅速发展时期 176

二、农业生产曲折发展时期 179

三、农业发展的新时期 183

第七章 农业的主要部门和土特产品 189

第一节 种植业 189

一、粮食作物 190

二、经济作物 193

第二节 林业 196

一、林业建设的成就 196

二、林业建设的措施 199

三、森林经营管理 202

一、畜牧业的建设成就 205

第三节 畜牧业 205

二、发展畜牧业的主要经验 207

第四节 渔业 211

一、海水产品生产 212

二、淡水产品生产 215

三、水产品加工 215

第五节 辽宁的土特产品 217

一、水果 217

二、水产品 220

三、柞蚕茧 221

四、中药材 223

第八章 辽宁农业的物质技术基础 225

第一节 农业机械化 226

一、农业机械化的发展状况和成就 226

二、发展农业机械化的经验教训 231

一、农村电网的建设和发展 232

第二节 农村电力建设 232

二、农村电业的管理与改革 234

第三节 农田水利建设 237

一、农田水利建设的成就 237

二、农田水利建设的经验教训 243

第四节 农用化工产品的应用 244

一、化学肥料的广泛使用 245

二、化学农药应用范围的扩大 247

三、农用塑料薄膜的推广 248

第五节 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 251

一、农业科研事业的发展状况 251

二、科技在农业上的运用和普及 252

三、农业气象事业 254

第一节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256

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和双层经营体制的建立 256

第九章 农村经济的改革和发展 256

二、农村专业户的发展 259

三、发展适度规模经营 260

第二节 国营农场的变革 261

一、国营农场的优越条件及其在发展中的教训 262

二、国营农场的改革及其变化 265

第三节 发展农村商品经济 268

一、调整农副产品价格,改革农副产品购销制度 268

二、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多种经营 269

三、疏通流通渠道,扩大农村市场 270

第四节 农村经济的变化和农民生活的改善 272

第十章 乡镇企业 275

第一节 乡镇企业的发展历程 275

第二节 乡镇企业的特点 278

一、乡村集体企业为主体,五个层次齐发展 278

二、乡镇工业为主体,五个行业齐发展 279

三、城乡联合,优势互补 280

四、经济自然资源优越,基础较为牢靠 280

五、改革不断深化,经营机制灵活 280

六、骨干企业初具规模 281

第三节 乡镇企业的地位和作用 282

一、实现城乡一体化的途径 282

二、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经济支柱 284

三、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载体 285

四、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催化剂 285

第三编 工业的发展 289

第十一章 辽宁工业基地的形成和特点 289

第一节 辽宁工业基地的形成和发展 289

一、解放前辽宁工业概况 289

二、辽宁工业基地的发展过程 292

三、辽宁工业四十年的重大成就 302

一、辽宁工业基地的特点 309

第二节 辽宁工业基地的特点和优势 309

二、辽宁工业基地的优势 313

第十二章 冶金工业 320

第一节 钢铁工业基地的形成和发展 320

一、悠久的历史 320

二、钢铁工业的恢复和重点建设 321

三、曲折的道路 323

四、稳步发展的时期 324

五、四十年的成就 325

第二节 大型钢铁联合企业 328

一、鞍山钢铁公司 328

二、本溪钢铁公司 334

第三节 特钢企业 337

一、抚顺钢厂 337

二、大连钢厂 339

三、本溪钢铁公司一钢厂 342

第四节 地方钢铁企业 344

第五节 有色金属工业 346

一、有色金属工业的发展 346

二、重大成就 351

第十三章 煤炭电力工业 354

第一节 煤炭工业 354

一、悠久的历史 354

二、发展历程 355

三、地方煤炭工业 359

四、辽宁煤炭工业的地位和作用 361

第二节 电力工业 364

一、火力发电 364

二、水力发电 367

三、地方电力工业 368

四、送电线路 368

五、主要成就 370

第十四章 石油和化学工业 374

第一节 辽河三角洲石油基地 374

一、艰苦的开发历程 374

二、不断探明新储量,扩大油田后备资源 375

三、攻克稠油开采技术关键,提高石油产量 377

四、辽河油田开发建设成就 378

第二节 石油加工工业的形成和发展 379

一、石油加工工业的建立 379

二、发展人造石油和石油产品 380

三、不断扩大石油加工能力 381

四、石油加工工业的成就 382

第三节 化学工业 384

一、解放前辽宁化学工业概况 384

二、化学工业的发展 385

三、化学工业的成就 391

第十五章 机械和电子工业 395

第一节 机械工业 395

一、机械工业的建立 395

二、机械工业的发展 397

三、机械工业的成就 403

第二节 电子工业 411

一、电子工业的兴起和曲折发展 411

二、走上振兴之路 413

三、电子工业的成就 416

第十六章 国防科技工业 419

第一节 国防科技工业的建立和发展 419

一、新中国成立前辽宁军事工业概况 419

二、国防科技工业的发展 420

三、国防科技工业的成就 424

一、积极扩大民品生产 426

第二节 国防科技工业为经济建设服务 426

二、实行军工技术向民用转移 427

三、外引内联,增强产品竞争能力 429

第十七章 建材工业 431

第一节 建材工业的发展 431

一、解放前建材工业概况 431

二、建材工业的生机 432

三、建材工业在曲折中发展 433

四、建材工业走上稳步发展的道路 434

五、建材工业的成就 438

第二节 建材非金属矿生产的发展 442

第十八章 轻工业 446

第一节 轻工业的发展进程和主要成就 446

一、解放前辽宁轻工业的概况 446

二、轻工业的建设和发展 447

三、轻工业的主要成就 454

第二节 轻工业的主要行业 459

一、纺织工业 459

二、造纸工业 463

三、食品工业 466

四、服装工业 469

五、工艺美术工业 472

第十九章 建筑业 477

第一节 建筑业的发展历程 477

一、解放前的建筑业 477

二、建筑业的新兴 478

第二节 改革中建筑业的新发展 481

一、设计与施工能力增强 481

二、技术和装备不断改善 482

三、工程质量不断提高 483

四、建筑科技取得新进展 484

五、经济效益不断提高 485

第三节 建筑业的体制改革 486

一、推行经营承包责任制,改革经营机制 486

二、实行承发包责任制和招标投标制 487

三、工资总额与经济效益挂钩 488

四、多种所有制形式共同发展 488

第四节 建筑业四十年的成就 489

第二十章 城镇集体工业 492

第一节 城镇集体工业的发展和类型 492

一、城镇集体工业的发展 492

二、城镇集体工业的主要类型 493

第二节 城镇集体工业的地位和作用 496

第三节 城镇集体工业发展的经验 499

第二十一章 工业技术进步 505

第一节 群众性的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 505

一、技术革新活动 505

二、技术协作活动 508

第二节 挖潜、革新、改造和技术进步 510

一、挖潜、革新、改造活动 510

二、积极推进技术进步 511

第三节 十年技术进步的成果 516

第二十二章 工业管理与企业管理 523

第一节 工业管理的沿革 523

第二节 工业管理体制改革 527

一、直接管理向间接管理转变 527

二、横向经济联合的发展 529

三、工业管理体制改革的初步成果 532

第三节 企业管理体制的沿革和改革 534

一、企业管理体制的沿革 534

二、企业管理体制的改革 538

第四节 企业管理现代化的推行 542

第一节 交通运输的特点 549

第二十三章 辽宁交通运输的特点和现状 549

第四编 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 549

第二节 交通运输的现状 552

一、运输线路长度 552

二、运输工具拥有量 553

三、客货运输量 554

第二十四章 铁路和公路运输 557

第一节 铁路运输 557

一、解放前的概况 557

二、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和“一五”时期 558

三、“大跃进”和国民经济调整时期 560

四、“文化大革命”时期 561

五、新的发展时期 562

第二节 公路运输 566

一、解放前的概况 566

二、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和“一五”时期 567

三、“大跃进”和国民经济调整时期 569

四、“文化大革命”时期 570

五、新的发展时期 571

第二十五章 水路、民用航空和管道运输 578

第一节 水路运输 578

一、水路运输概况 578

二、主要港口 579

三、海上运输 584

四、内河运输 585

第二节 民用航空运输 586

一、民用航空的建立 586

二、民用航空的发展 588

第三节 管道运输 592

一、管道建设阶段 592

二、输油生产阶段 593

三、调整、改革阶段 594

第二十六章 邮电通信 597

第一节 近代邮电的兴办 597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后的邮电事业 599

一、恢复和初步发展时期 600

二、曲折发展时期 601

三、新的发展时期 603

第五编 商业、物资、财政和金融 609

第二十七章 商业 609

第一节 社会主义商业的建立和发展 609

一、国营和供销社商业的建立 609

二、“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商业 612

三、新时期的商业 615

第二节 商业体制改革 620

一、改革商品流通体制 620

二、改革国营商业企业管理体制 622

三、改革供销社体制 623

四、改革主要农副产品购销体制 625

第三节 商品流通的发展和成就 627

一、活跃农村经济 628

二、为工业生产服务 631

三、繁荣城乡市场 633

四、积累建设资金 634

第二十八章 物资流通 635

第一节 辽宁物资流通概况及其特点 635

一、物资流通的概况 635

二、物资流通的特点 637

第二节 物资流通的发展与成就 639

一、“一五”时期的物资流通 639

二、物资流通的曲折发展时期 640

三、物资流通的新时期 641

一、物资企业的改革 644

第三节 物资流通体制改革 644

二、供应方式的改革 645

三、开放物资市场 646

四、发展横向联合 647

第二十九章 财政与税收 649

第一节 社会主义财政税收的建立与发展 649

一、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和“一五”时期的财政与税收 649

二、“大跃进”和经济调整时期的财政税收 651

三、“文化大革命”时期的财政税收 652

四、新时期的财政税收 653

第二节 辽宁财政税收的特点与主要成就 654

一、财政税收的基本特点 654

二、财政税收工作的主要成就 656

一、改革财政管理体制 658

第三节 财政税收体制改革 658

二、改革税收管理体制 660

三、改革企业财务管理体制 661

四、改革财政资金使用办法 662

第三十章 金融事业 664

第一节 社会主义金融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664

第二节 货币流通和存款 667

一、坚持货币统一发行,加强现金管理 667

二、开展存款业务,扩大信贷资金来源 670

三、开拓资金市场,活跃资金融通 671

第三节 信贷资金的运用 673

一、重点支持工业生产 673

二、大力支持农业生产 674

三、积极支持商品流通 676

第四节 开拓国际金融业务 677

二、开办国际金融业务,发展国际金融联系 678

一、筹集资金,扩大外汇和外资贷款 678

三、调整信贷结构,支持外向型经济建设 679

第五节 基本建设资金的使用和管理 680

一、按国家计划供应资金,保证重点建设 680

二、控制投资规模 680

三、加强投资资金的管理,提高投资效益 681

四、扩大金融业务,筹集建设资金 681

五、基本建设投资管理体制的改革 682

第六节 保险事业 683

一、国内保险业务不断扩大,保险种类逐渐增多 683

二、国外保险业务 684

三、做好保险理赔,发挥社会保障职能 685

第一节 辽东半岛的特点和开放过程 689

一、辽东半岛开放区的特点 689

第三十一章 辽东半岛开放区的外向型经济建设 689

第六编 对外经济贸易 689

二、辽东半岛开放的历史由来 691

三、辽东半岛全面开放的意义 692

第二节 对外开放的战略目标和初步成果 693

一、对外开放的战略目标 693

二、对外开放的初步成果 693

一、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 695

第三节 各具特色的对外开放示范区 695

二、营口鲅鱼圈出口加工区 698

三、沈阳铁西总体改造试点区 700

第三十二章 对外贸易 702

第一节 辽宁外贸的历程 702

一、解放前的海外通商 702

二、新中国成立后外贸的发展概况 703

第一节 对外贸易的成就和作用 706

一、为国家换回大量外汇 706

三、促进工农业生产发展 707

二、发展与世界各地经济往来 707

第三节 外贸体制的改革 709

第三十三章 对外经济技术合作 711

第一节 利用外资 711

一、利用外资概况 711

二、利用外资的方式和渠道 713

三、“三资”企业 714

四、兴办“嫁接式”合资企业 716

第二节 技术引进 718

一、技术引进的概况 718

二、技术引进的成效 719

第三节 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 721

一、对外承包工程 721

二、劳务合作 722

三、对外投资 723

四、对外援助 724

第三十四章 旅游业 726

第一节 辽宁旅游业的兴起 726

一、旅游业的起步与发展 726

二、旅游业的作用 728

第二节 丰富的旅游资源 730

一、壮丽的故宫与陵寝 730

二、悠久的历史文化遗址和古迹 731

三、景观迷人的奇山异洞 731

四、美不胜收的碧海温泉 732

第三节 旅游业的基础设施建设 733

第七编 教育事业 742

第三十五章 基础教育 742

第一节 幼儿教育 742

第二节 小学教育 744

一、小学教育的发展历程 744

二、小学教育的普及 746

第三节 普通中学教育 748

一、曲折的发展过程 748

二、改节开放以来的新发展 749

第四节 少数民族教育 752

第五节 特殊教育 754

第三十六章 中等职业技术教育 757

第一节 中等专业教育 757

第二节 职业中学 759

第三节 技工学校 763

第三十七章 师范教育 767

第一节 中等师范教育 767

第二节 高等师范教育 770

第三节 在职教师培训 772

第三十八章 普通高等教育 774

第一节 曲折发展的历程 774

第二节 高等教育体系日益完善 776

一、高等院校有了相当规模 777

二、较强的师资队伍,比较齐全的专业设置 778

第三节 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 779

一、改革高等学校招生和分配制度 780

二、积极进行教学领域的改革 780

三、改革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781

四、改革学校内部管理体制 781

第四节 教学、科研的成就 782

一、培养了大批人才 782

二、丰硕的科研成果 783

第三十九章 成人教育 788

第一节 农民教育 788

第二节 职工教育 791

第三节 成人高等教育 796

英文目录 802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