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大潮下的情感波动  变革社会心理透视
大潮下的情感波动  变革社会心理透视

大潮下的情感波动 变革社会心理透视PDF电子书下载

政治法律

  • 电子书积分:1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刘崇顺,王铁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3
  • ISBN:7500412312
  • 页数:353 页
图书介绍:
《大潮下的情感波动 变革社会心理透视》目录

前言页 1

第一章 导论 1

一、改革心理研究的时代背景 1

(一)世界性的历史潮流 1

(二)社会主义国家的探索 5

(三)中国社会的伟大变革 9

二、改革心理概念的一般规定 13

(一)改革心理的内涵和特征 13

(二)改革心理的成因 18

(三)改革心理的主体结构 19

(四)改革心理和改革意识 22

三、改革心理研究的意义 25

(一)改革心理研究的现实意义 25

(二)改革心理研究的理论意义 27

(一)改革心理研究的理论构架 30

四、改革心理研究的理论构架和方法论原则 30

(二)改革心理研究的方法论原则 32

第二章 动力论 42

一、心理动力和社会发展的动力系统 42

(一)改革动力和心理动力 42

(二)社会主义社会的动力系统 47

(三)社会心理在改革动力系统中的地位 50

(四)改革动力的心理机制 55

二、改革心理动力的系统结构 59

(一)社会心理的内隐系统 60

(二)社会心理的外显系统 75

第三章 条件论 90

一、改革的社会心理环境 90

(一)改革心理环境的复合性 90

(二)改革心理环境的静态结构 95

(三)改革心理环境的动态结构 100

二、改革主体的心理素质 110

(四)信息环境对改革心理环境的影响 110

(一)传统文化与民族性格 111

(二)弘扬改革精神与改造民族性格 116

(三)塑造健全人格与整合异质文化 120

三、现实变革与观念变革的条件关系 125

(一)现实变革与观念变革的双向依存 125

(二)观念变革的浅层表现 128

(三)观念变革的深层冲突 132

第四章 态势论 138

一、我国社会改革心理的主导倾向 138

(一)对改革方向的普遍认同 138

(二)对改革意义的社会共识 139

(三)对改革参与的共同意向 141

(四)对改革前景的共同信念 143

二、改革心理嬗变的阶段特征 145

(一)改革的酝酿阶段——社会心理的躁动时期 146

(二)改革的早期发展阶段——社会心理的憧憬(期待)和观望时期 151

(三)改革的全面发展阶段——社会心理热情高涨 157

(四)改革的深化和调整阶段——社会心理由困惑波动到出现转机的波动频率和波幅增长时期 164

三、改革心理嬗变的主要趋势 170

(一)心理冲突的双向趋势 170

(二)心理反应的深层化趋势 175

(三)价值取向的多元化趋势 179

(四)改革意向的外投趋势 185

第五章 涨落论 189

一、“混沌运动”——社会心理的基本态 189

(一)社会心理的无序无律 192

(二)社会心理的有序有律 193

(三)混沌是社会心理演化的起点和终点 194

二、系统开放——社会心理在外力场的作用下远离平衡态 199

(一)改革前社会心理的封闭性 199

(二)改革给予社会心理的信息输入 200

(三)社会改革与社会心理的相互作用机制 201

三、非线性效应——社会心理的内部放大机制 203

(一)反应碰撞——产生新的社会心理因素 204

(二)亲和力——大型社会群体之间的心理互动增强 206

(三)社会心理的反应速率及演化方向 207

四、涨落——社会心理的有序之源 209

(一)社会心理的内涨落与外涨落 209

(二)社会心理巨涨落的形成过程 211

(三)社会心理巨涨落的稳定态--新的高级有序 217

五、分叉-对称破缺——社会心理的演化轨迹 218

(一)社会心理的进化是一个对称破缺的过程 220

(二)对称破缺是社会心理最基本的进化机制 220

(三)社会心理的优化路径 223

(一)相干——社会成员之间广泛、活跃的信息交流和情绪感应 225

六、相干、协同与相变——社会心理的自组织与结构性突变 225

(二)协同——社会心理子系统之间的关联度与关系结构 228

(三)相变——社会心理演化的非累积性、非连续性和结构性突变 229

第六章 差异论 235

一、各群体的改革意识差异 235

(一)对改革的直接反应、评价 235

(二)对改革的认知 243

(三)对改革的期望 249

二、社会认同和群体地位意识 252

(一)社会认同 252

(二)各群体的自我评价 262

(三)各群体的相互评价 266

三、对改革措施的反应 272

(一)对经济体制改革措施的反应 272

(二)对政治体制改革措施的反应 277

(三)对社会文化发展、变迁的反应 286

(一)各群体的综合评价 298

四、群体差异的综合分析 298

(二)群体心理相互关系的宏观结构及其演化 303

第七章 调控论 310

一、改革心理调控的特点和意义 310

(一)改革心理调控的特点 310

(二)改革心理调控的意义 314

(三)改革心理调控的现状与缺陷 316

二、改革心理调控的系统结构 318

(一)改革心理调控系统的外部环境 318

(二)改革心理调控的决策系统 319

(三)改革心理调控的操作系统 320

(四)改革心理调控的受控系统 322

三、改革心理调控的基本任务 322

(一)优化社会心理环境 322

(二)调整社会心理结构 324

(三)防治社会心理障碍 326

四、改革心理调控的目标 328

(一)改革意识的强化 329

(二)现代人格的塑造 330

(三)价值取向的校正 332

(四)群体整合性的正向发挥 334

五、改革心理调控的运行流程 336

(一)科学地进行调控设计 337

(二)有效地运用调控机制 340

(三)灵活地掌握调控方法与技术 343

(四)发挥监控反馈体系的作用 346

六、改革心理调控与思想政治工作的改革 347

(一)转变思想政治工作的重心 348

(二)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整体功能和综合效应 348

(三)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科学性 350

(四)提高思想政治工作者的素质 352

后记 35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