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伤寒论
伤寒论

伤寒论PDF电子书下载

医药卫生

  • 电子书积分:9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湖北中医学院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78
  • ISBN:14048·3640
  • 页数:193 页
图书介绍:
《伤寒论》目录

概论 1

一、《伤寒论》的一般介绍 1

二、《伤寒论》的学术渊源及成就 1

三、伤寒的涵义 2

四、《伤寒论》六经辨证的概念 3

(一) 六经的基本概念 3

(二) 六经与脏腑经络的关系 3

(三) 六经辨证与八纲辨证的关系 4

(四) 六经病证传变的一般规律 5

五、六经病证的治则 6

六经病证治 8

总纲 8

第一章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 10

概说 10

第一节 太阳病提纲 11

第二节 太阳经证 12

一、太阳中风(表虚)证 12

(一) 风寒表虚证 12

(二) 桂枝汤禁例 15

(三) 风寒表虚兼证 16

1. 兼项背强几几证 16

2. 兼喘证 17

3. 兼营气不足身痛证 17

4. 兼胸满证 18

5. 兼阳虚漏汗证 19

6. 兼脾虚水停证 20

二、太阳伤寒(表实)证 21

(一) 风寒表实证 21

(二) 麻黄汤禁例 24

1. 表征兼阳虚的禁用麻黄汤 25

2. 表证兼营血不足的禁用麻黄汤 25

3. 阴伤内热的禁用麻黄汤 26

4. 胃中虚冷者不可发汗 26

(三) 风寒表实兼证 26

1. 兼项背强几几证 26

2. 兼呕、利证 27

3. 兼内热烦躁证 28

4. 兼水饮咳喘证 30

三、太阳轻证 32

(一) 表郁不解证 32

(二) 表郁内热证 34

四、温病 35

第三节 太阳腑证 36

一、蓄水证 36

二、蓄血证 39

第四节 太阳病的传变 42

第五节 太阳病变证 43

一、变证治则 43

二、邪热壅肺证 44

三、邪热下利证 45

四、心阳虚证 47

(一) 心阳虚心悸证 47

(二) 心阳虚烦躁证 48

(三) 心阳虚惊狂证 48

(四) 心阳虚欲作奔豚证 49

(五) 心阳虚奔豚证 50

五、心阴心阳两虚证 51

六、脾胃阳虚证 52

(一) 脾虚水停证 52

(二) 胃虚水停证 53

(三) 脾虚心悸证 55

(四) 脾虚气滞腹胀证 56

七、肾阳虚证 57

(一) 阴虚烦躁证 57

(二) 阳虚厥逆烦躁证 58

八、火邪伤阴内热证 59

九、辨阴伤及病愈的机转 60

十、阴阳转化及阴阳两虚证 61

(一) 阴阳转化证 61

(二) 阴阳两虚证 63

十一、结胸证 64

(一) 热实结胸 64

1. 大结胸证 64

2. 小结胸证 67

(二) 寒实结胸证 68

十二、痞证 69

(一) 热痞 69

(二) 热痞兼表阳虚 70

(三) 脾胃不和,寒热错杂致痞 71

1. 呕利痞 71

2. 水饮食滞痞 72

3. 胃虚痞利俱甚 73

十三、辨结胸、脏结与痞证 74

十四、上热下寒证 76

十五、胃中不和,噫气不除证 77

第六节 太阳病类似证 78

一、风湿留着肌肉证 78

二、风湿留着关节证 79

三、悬饮证 80

四、胸膈痰实证 82

第七节 辨表里治法的先后缓急 83

第二章 辨阳明病脉证并治 86

概说 86

第一节 阳明病提纲 87

第二节 辨阳明病的病因病机 88

第三节 热扰胸膈证 89

一、胸中烦热懊?证 89

二、兼证 91

(一) 兼腹满证 91

(二) 兼心下痞塞证 92

(三) 兼中寒证 93

三、栀子汤禁例 93

第四节 阳明经证 94

一、胃热及胃热津伤证 94

二、胃热津伤气逆证 96

第五节 阳明腑证 97

一、燥实证 97

二、痞满证 99

三、痞满燥实证 101

四、禁下证 105

1. 病势在上者禁下 106

2. 阳明病邪热在经者禁下 106

3. 胃中虚冷者禁下 106

4. 营血虚少,津亏便秘者禁下 107

第六节 脾约证 107

附:导法 108

第七节 湿热发黄 108

一、湿热兼里发黄 108

二、湿热郁蒸发黄 111

三、湿热兼表发黄 111

第八节 阳明病辨证 112

1. 辨脉 114

2. 辨潮热 114

3. 辨汗 115

4. 辨谵语郑声 115

5. 辨渴 115

6. 辨哕 116

7. 辨血证 116

第三章 辨少阳病脉证并治 118

概说 118

第一节 少阳病提纲 119

第二节 少阳病证 119

一、少阳病主证 119

二、少阳病兼证 124

(一) 兼太阳证 124

(二) 兼阳明证 126

(三) 兼下利证 128

(四) 兼水饮证 129

(五) 兼烦惊谵语证 130

第三节 少阳病治禁 133

第四节 少阳病辨证 134

附:热入血室 134

第四章 辨太阴病脉证并治 137

概说 137

第一节 太阴病提纲 138

第二节 太阴虚寒证 138

第三节 太阴兼太阳证 140

第四节 寒湿发黄 141

第五节 太阴病辨证 143

一、辨腹痛证(太阴、阳明) 143

二、辨太阴转属阳明及阳复自愈证 144

第五章 辨少阴病脉证并治 146

概说 146

第一节 少阴病提纲 147

第二节 少阴寒化证 148

一、阳衰阴盛证 148

二、阴盛格阳证 151

三、阴盛戴阳证 153

四、阳虚身痛证 154

五、阳虚水泛证 155

六、下焦不固便脓血证 157

七、下焦不固滑泄证 158

第三节 少阴热化证 159

一、阴虚火旺证 159

二、阴虚水热互结证 160

第四节 少阴咽痛证 161

1. 虚热咽痛 161

2. 客热咽痛 162

3. 痰热阻闭咽痛 162

第五节 少阴病兼证 162

一、兼太阳证 162

二、兼阳明证 163

第六节 少阴病治禁 165

第七节 少阴病变证 166

1. 误火变证 166

2. 尿血变证 166

3. 误汗变证 166

第八节 辨少阴病阴阳消长及预后 167

第六章 辨厥阴病脉证并治 169

概说 169

第一节 厥阴病提纲 170

第二节 寒热错杂证 171

一、蛔厥证 171

二、寒格吐利证 173

第三节 寒证 174

一、寒逆干呕头痛证 174

二、血虚寒厥证 176

第四节 厥阴热利 179

第五节 气郁证 180

第六节 厥证治禁 182

第七节 辨厥热胜复证 182

第八节 辨厥阴病顺逆 184

条文索引 186

方剂索引 191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