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马列毛邓
毛泽东思想辞典
毛泽东思想辞典

毛泽东思想辞典PDF电子书下载

马列毛邓

  • 电子书积分:18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中国毛泽东思想理论与实践研究会理事会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9
  • ISBN:7503502029
  • 页数:645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一部阐释毛泽东思想的工具书。全书立辞目1200余条,以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的决议和十三大文献为基本依据,力求完整地准确地阐述毛泽东思想的科学理论观点,反映80年代的科研成果。
《毛泽东思想辞典》目录

总论 1

毛泽东思想 1

毛泽东思想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 3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4

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 6

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7

毛泽东思想的独创性理论 8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 8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8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 9

中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9

中国革命特点 10

中国革命规律 10

新民主主义革命 11

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 12

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 12

中国工人阶级的特点 13

工农联盟 14

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 14

土地革命 15

土地革命总路线 16

土地分配政策 16

土地改革的阶级路线 17

中国资产阶级两部分 17

民族资产阶级两重性 17

劳动阶级和剥削阶级联盟 19

人民大众 19

爱国一家,爱国不分先后 20

特殊条件下无产阶级和大资产阶级的统一战线 20

中国革命两步走 21

中国革命是世界革命的一部分 21

“一次革命论” 22

“二次革命论” 22

新民主主义政治纲领 23

工农民主专政 24

三三制政权 25

精兵简政 25

新民主主义宪政 26

联合政府 26

和平民主新阶段 27

人民军事管制 27

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 28

官僚资本主义 29

没收官僚资本 29

保护民族工商业 30

发展经济,保障供给 30

发展生产、繁荣经济、公私兼顾、劳资两利 31

国营经济领导地位 31

发展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和私人经济 32

新民主主义文化纲领 32

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道路 33

工农武装割据 34

红色政权 35

农村革命根据地 35

中国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 35

中国革命的主要组织形式 36

农村武装斗争和白区工作关系 36

政治斗争和其他斗争形式关系 37

“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 37

“第三条道路” 38

“城市中心论” 38

国民党统治区爱国民主运动方针 39

让开大路、占领两厢 39

中国革命的三大法宝 40

二、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 41

新民主主义社会 41

新民主主义社会主要矛盾 42

新民主主义政治 42

新民主主义经济 43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44

国家财政经济根本好转三个条件 44

社会改革 45

民主改革 45

稳定物价 45

调整工商业 46

保护富农 46

统销统购 47

民族区域自治 47

宗教界人士 48

宗教信仰自由 48

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 49

过渡时期总路线 49

社会主义革命 50

生产资料私有制社会主义改造 50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51

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 52

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 53

社会主义改造的逐步过渡形式 53

社会主义改造时期民族资产阶级两面性 54

团结、教育、改造民族资产阶级 54

私营资本主义工商业两重作用 55

利用、限制、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 56

赎买政策 56

国家资本主义 57

四马分肥 58

公私合营 58

定息 59

改造企业和改造人相结合 59

把剥削者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60

个体经济 61

全面规划,加强领导 61

农业互助合作中的阶级路线 61

下中农 62

农业生产合作社 62

手工业供销生产合作社 63

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63

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国家援助的原则 63

社会主义社会 64

社会主义社会经济制度 65

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 66

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 66

人民民主专政 67

人民 67

敌人 68

人民民主专政职能 68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68

人民当家作主 69

社会主义社会的阶级关系 70

正确处理两类矛盾学说 71

人民内部关系 72

人民内部矛盾 72

敌我矛盾 73

民主与集中、自由与纪律 74

团结——批评——团结 74

政治协商,民主监督,自我教育,广交朋友 74

政治自由、组织独立、法律平等 75

三不主义 76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76

两种劳动制度,两种教育制度 76

社会主义的民族关系 76

反对大汉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 77

处理少数人闹事的原则 78

三个世界 78

霸权主义 78

大国沙文主义 79

第三世界 79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79

中国对外援助的八项原则 80

中国工业化道路 81

农业、重工业和轻工业关系 82

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 82

工业和农业同时并举 83

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 83

沿海工业和内陆工业关系 83

中央和地方关系 83

国家、集体和个人利益关系 84

自力更生和学习外国关系 84

大型企业和中小型企业关系 85

统筹兼顾,适当安排 85

生产和生活兼顾 86

计划为主,市场调节为辅 86

建设规模和国力相适应 86

综合平衡 87

财政、信贷和物资平衡 87

勤俭建国 88

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88

两参一改三结合 89

党委领导下职工代表大会制 89

包产到户 90

自留地 90

家庭副业 91

农村集市贸易 91

三、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 92

毛泽东军事思想 92

军事辩证法 93

人民战争 93

现代条件下的人民战争 94

战争规律 94

军事规律 95

革命战争规律 95

中国革命战争的特点 95

中国革命战争的主要作战形式 96

中国革命战争规律 96

战争指导规律 97

战争与和平 97

战争与政治 98

战争与经济 98

战争全局和局部 99

战争中的物质因素和精神因素 99

战争是力量的竞赛 99

战争的正义性与非正义性 100

战争的不确实性 100

战争的特殊性 100

战争中的概然性 101

战争中的必然性 101

战争中的偶然性 101

战争中的自觉能动性 101

战争中的计划性和灵活性 101

战争问题上的唯心论 102

战争问题上的机械论 102

唯武器论 102

战争中的主观主义 103

认识战争情况的辩证过程 103

保存自己与消灭敌人 103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104

以一当十与以十当一 104

以劣胜优 105

弱中求强 105

战争力量的强弱转化 105

战争中的攻与守 106

进攻和防御 106

内线中的外线 106

持久中的速决 107

防御中的进攻 107

包围和反包围 107

集中和分散 108

优势和劣势 108

主动与被动 108

集小胜为大胜 109

人民军队 109

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 110

建立强大的国防军 111

建军宗旨 111

建军思想 111

建军原则 112

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112

党指挥枪的原则 113

支部建在连上 113

党代表制度 113

人民军队的三大任务 113

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114

政治、经济、军事三大民主 114

官兵一致、军民一致和瓦解敌军的原则 114

士兵委员会 115

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115

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 116

三结合的武装力量体制 116

平战结合 116

拥政爱民和拥军优属 116

战争胜负的决定性因素是人不是物 117

兵民是胜利之本 117

全民皆兵 117

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 118

军事战略 119

战略方针 119

战役、战斗指导方针 120

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 120

正规战 120

游击战 120

十六字诀 121

波浪式推进政策 121

诱敌深入 121

积极防御 121

消极防御 122

内线的持久的防御战 122

外线的速决的进攻战 122

连续作战 122

十大军事原则 123

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 124

运动战 125

阵地战 125

麻雀战 125

消耗战 125

击溃战 125

选择主要突击方向 126

拣弱的打 126

战争指挥艺术 126

照顾战争全局 126

蘑菇战术 127

军事战略转变 127

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 128

战略反攻 128

战略进攻 129

慎重初战 129

战争初期 130

歼灭战 130

战略决战 131

主动性、灵活性、计划性 131

敌进我进的作战方针 131

北平方式 132

天津方式 132

绥远方式 132

战术的小包围 133

零敲牛皮糖战术 133

备战、备荒、为人民 134

四、政策和策略 134

战略 134

政策 135

策略 135

战略决策 136

策略指导 136

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 136

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 136

执行政策 137

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137

以革命两手对付反革命两手 138

针锋相对,寸土必争 138

不要四面出击 138

“中间势力是最危险的敌人” 139

“打倒国民党一切派别” 139

利用矛盾、争取多数、反对少数、各个击破 139

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140

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140

锄奸政策 140

镇压与宽大相结合 141

区别对待、分化瓦解 141

给出路政策 141

镇压反革命要稳、准、狠 141

有反必肃、有错必纠 142

荫蔽精干、长期埋伏、积蓄力量、以待时机 142

合法斗争 142

政治和经济斗争结合 142

合法和非法斗争结合 143

公开和秘密斗争结合 143

革命统一战线 143

对待国民党左、中、右派的方针 145

“一切斗争、否认联合” 145

“一切联合、否认斗争” 145

上层统一战线与下层统一战线相结合 145

工人内部统一战线 145

关门主义 146

反蒋到联蒋的策略转变 146

争取地方实力派抗日的方针 147

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 147

五项要求、四项保证 147

民族斗争与阶级斗争 148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148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 148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总方针 149

有理、有利、有节 150

又联合又斗争 150

开明绅士 150

“一切经过统一战线”、“一切服从统一战线” 151

反法西斯国际统一战线 151

爱国民主人士 151

无产阶级实现对同盟者领导的条件 151

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152

五、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 152

思想 152

思想政治工作 152

思想政治工作方向 153

政治工作地位 153

政治工作作用 153

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 153

思想政治工作科学体系 154

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 155

思想政治工作目的 155

思想政治工作规律 155

思想政治工作特点 156

思想政治工作任务 156

思想政治工作方针 156

思想政治工作原则 157

思想政治工作方法 157

思想政治工作制度 157

思想政治工作队伍 158

思想领先 158

突出政治 158

政治教育 159

思想教育 159

路线、方针、政策教育 159

形势任务教育 159

政治理论教育 160

宣传工作 160

组织工作 160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 161

青年思想政治工作 161

军队政治工作 161

警惕资产阶级的糖衣炮弹袭击 161

反对单纯业务观点 162

反对单纯军事观点 162

反对极端民主化 162

反对自由主义 163

反对经验主义 163

反对平均主义 163

反对山头主义 163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164

愚公移山精神 164

毫不利己、专门利人 164

南泥湾精神 165

一不怕苦,二不怕死 165

革命英雄主义 166

革命乐观主义 166

压倒一切敌人的精神 166

疏导方针 166

公道正派 166

批评与自我批评 167

思想教育从严,组织处理从宽 167

反对军阀主义残余 167

反对惩办主义 168

反对空头政治 168

诉苦运动 169

三查三整 169

政治机关 169

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 170

文化工作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作用 170

文化是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反作用于政治和经济 171

“全盘西化” 171

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171

鲁迅的方向就是新文化的方向 171

国防文学与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 172

毛泽东文艺思想 172

人类社会生活是文学艺术的唯一源泉 173

批判地吸收古代的和外国的文化 173

弃其糟粕,取其精华 173

文艺的继承与创新 174

文艺批评 174

普及和提高 174

“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 175

文艺为工农兵服务 175

文化工作中的统一战线 175

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176

百花齐放,推陈出新 176

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 177

形象思维 177

文字改革 177

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 177

知识分子和工农民众相结合 178

文艺工作者的世界观 178

团结教育知识分子的政策 179

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一部分 179

又红又专 179

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180

六、党的建设 180

毛泽东建党思想 180

中国共产党建设的特点 181

党的性质 182

党的宗旨 183

党的指导思想 183

党的纲领 183

执政党的建设 184

党的思想建设 184

党的思想路线 185

保持党的纯洁性 185

纠正党内错误思想 185

党的政治路线 185

总路线和具体工作路线 186

总政策和具体政策 186

党的组织路线 187

重在政治表现 187

党的组织制度 187

党的民主集中制 188

党的组织纪律 189

党的纪律检查 189

党的群众纪律 190

党的保密纪律 190

党的干部路线 190

德才兼备 190

任人唯贤 191

任人唯亲 191

识别干部 191

使用干部 192

爱护干部 192

干部选拔 193

干部考察 193

干部教育 194

一看二帮 194

老中青三结合 195

党的作风建设 195

党风 195

党的三大作风 195

谦虚谨慎 196

艰苦奋斗 197

民主作风 197

学风 197

文风 198

党八股 198

宗派主义 199

小团体主义 199

本位主义 199

个人主义 199

悲观主义 200

形式主义 200

特权 200

不正之风 201

党的团结和斗争 202

党内矛盾 202

党内斗争 203

反倾向斗争 204

“左”倾思想 204

右倾思想 204

两条战线斗争 205

惩前毖后,治病救人 205

党的团结统一 205

“残酷斗争,无情打击” 206

原则斗争与无原则斗争 206

整党整风 207

党的优良传统 207

党的领导 208

党的政治领导 209

党的组织领导 209

党的思想领导 210

党的领导机关的责任 210

党的领导制度 211

党委制 212

一元化领导 212

集体领导原则 212

大权独揽,小权分散 213

家长作风 213

个人专断 213

党政关系 214

党群关系 214

党和民主党派的关系 215

党和人民团体的关系 216

无产阶级国际主义 217

党的领导方法 217

党委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 218

党员 218

思想入党 219

组织入党 220

“吐故纳新” 220

党性 220

党员修养 221

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221

评价党的干部功过是非的标准 222

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 223

一、实事求是 223

实事求是 223

从实际出发 224

理论联系实际 224

调查研究 224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224

主观主义 225

教条主义 225

经验主义 225

解放思想 225

不唯上,不唯书,要唯实 226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226

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 226

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226

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 226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227

知行统一观 227

真理发展的规律 227

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 227

坚持真理,修正错误 228

对立统一规律 228

一分为二 228

矛盾的普遍性 229

矛盾的特殊性 229

共性和个性 229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230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 230

不同性质矛盾的不同解决方法 231

必然王国和自由王国 231

二、群众路线 232

群众路线 232

一切为了群众 233

一切依靠群众 233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233

群众路线和认识论的统一 234

唯物史观 234

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作用 235

群众与阶级 235

群众与政党 236

群众与领袖 236

群众观点 237

对人民负责和对党负责的一致性 237

相信群众自己解放自己 238

坚定地相信群众的大多数 238

向群众学习 238

关心群众生活 239

个人崇拜 239

命令主义 239

蹲点 239

一般号召与个别指导相结合 240

领导与群众相结合 240

调动一切积极因素 240

集体领导和个人负责相结合 240

官僚主义 241

尾巴主义 241

极端民主化 241

无政府状态 241

三、独立自主 242

独立自主 242

从中国实际出发、找出适合本国情况的道路 243

民族自信心 243

内因和外因 243

国际主义与爱国主义的统一 244

无产阶级政党之间的平等关系 245

反对大国主义 246

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友好合作关系 246

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 246

闭关自守,盲目排外 247

中国要对人类作出较大的贡献 247

毛泽东思想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运用和发展 249

一、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249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249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50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基本路线 250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251

完整地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 252

真理标准争论的实质 253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254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 254

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纲领 255

拨乱反正 256

全面改革 256

改革、开放、搞活的总方针 258

四项基本原则 258

思想僵化 258

资产阶级自由化 259

“左”是最大的危险 260

社会主义社会的阶级斗争 260

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 261

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261

马克思主义新的大发展是现时代的大趋势 262

二、中国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 263

中国是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 263

中国正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 264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265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265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指导方针 266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性质 267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267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任务 267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起点和终点 268

革命发展的机械论 268

革命发展的空想论 269

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269

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份 270

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 271

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任务、动力和条件 272

党和国家工作重点的转移 272

生产力标准 273

社会主义的历史唯心主义观念 274

实现工业化和生产商品化、社会化、现代化 275

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275

经济建设的新路子 277

着重推进传统产业革命,迎头赶上世界新技术革命 278

经济建设的战略部署 278

经济发展战略 279

小康水平 280

提高经济效益 280

社会经济效益的主体和基础 281

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动力 282

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283

改革是中国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 283

对外开放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要条件 283

开放格局 284

对外开放是长期的基本国策 285

对外开放与对内开放 285

利用外国资金 286

出口创汇 286

多方位地开拓国际市场 286

经济特区 286

沿海开放城市 287

沿海经济开放区 287

发展外向型经济 288

国际劳务合作 288

产品进出口战略方针 289

引进先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创新 289

四、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布局 290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 290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291

调整、改革、整顿、提高 291

经济体制改革 292

农村改革 293

联产承包责任制 294

农村经济专业化、商品化、现代化 295

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 296

僵化的经济体制模式 296

全国集中统一的经济体制 297

单一的所有制结构 297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 298

城市企业 298

企业自主权 299

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 299

所有权同经营权分开 300

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 301

企业是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 301

企业的法人地位 301

国民经济统一性 302

企业经营方式 302

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 302

企业活力源泉 303

企业领导者的权威和劳动者的主人翁地位统一 303

现代企业 304

城市改革 305

社会主义计划体制 306

运用价值规律的计划体制 306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 307

计划经济 307

市场经济 308

指令性计划 308

指导性计划 308

计划的科学性 309

社会主义统一市场 309

经济杠杆 310

价格体系改革 310

价格管理体制 311

税收制度 311

改革金融体制 312

宏观经济调节 312

微观经济调节 313

企业的合作、联合和竞争 313

简政放权 314

政府机构管理经济职能 315

直接和间接管理企业 315

开放式网络型经济区 316

社会主义企业竞争 316

承包为主的多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 317

经济责任制的基本原则 318

厂长(经理)负责制 318

改革工资制度 319

劳动制度改革 319

“大锅饭” 320

社会救济 320

优惠政策 321

共同富裕必由之路 321

国家、集体、个人一起上的方针 322

全民所有制经济 322

集体经济 322

个体经营 323

合作经营和经济联合 323

私营经济 324

中外合资经济 324

中外合作经济 325

外资独营经济 325

租赁经营 325

承包经营 326

股份制 327

企业产权有偿转让 327

发展多种经济形式和经营方式 328

改革外贸体制原则 328

横向经济联合 329

生产要素合理配置 330

粗放经营 330

集约经营 331

现代科技是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柱 331

科技工作的首要任务是振兴国民经济 332

技术改造 333

高技术研究 333

资源优化配置 333

企业组织结构政策 334

计划工作的新路子 334

农村产业结构 334

乡镇企业 335

社会化的服务体系 336

深化农村改革 336

国民经济的综合平衡 337

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基本平衡 338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规模 338

生活消费增长与生产发展相适应 339

经济总量平衡同经济结构的关系 339

调整和改造产业结构的基本方向 340

农业的重要战略地位 340

住宅商品化 341

发展第三产业 342

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 342

生产资料市场 343

技术市场 344

金融市场 344

劳务市场 344

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的体制 345

计划和市场的作用范围都是覆盖全社会的 346

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 346

企业经营机制 347

政治体制改革 347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348

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 349

政治生活民主化 349

社会生活民主化 350

社会主义法制 350

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351

“以法治国” 351

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 352

党应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 353

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度 353

党政分开 354

党的领导方式的转变 355

行政首长负责制 355

政纪 356

法纪 356

干部人事制度的改革 356

国家公务员制度 357

管理制度原则 357

竞争机制 359

社会协商对话制度 359

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360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 361

直接选举 362

基层民主生活制度化 362

人民申诉制度 363

村民自治 363

社会主义民族问题的基本任务和总方针 363

政治体制改革的方针 365

党的建设的指导思想 365

干部队伍的“四化” 365

领导班子的梯队结构 366

领导班子的充实、提高、调整和稳定 366

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 367

党内民主推动人民民主 367

健全党的集体领导制度 368

对党的领导人的监督制度 368

全面整党 369

林彪、“四人帮”帮派体系 370

党的政治纪律 370

从严治党 371

党的建设的新路子 371

新老干部的合作和交替 372

中央顾问委员会 373

废除领导职务终身制 373

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373

执政党的党风关系着党的生死存亡 374

封建主义思想观念 374

人民政协的任务 375

爱国统一战线 375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376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方针 377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任务 377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 378

社会主义文艺事业的根本道路 379

教育体制改革 380

科技体制改革 381

共同理想 382

理想教育 383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383

职业教育 384

职业道德 384

舆论力量 384

价值观念 385

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方针 385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386

思想文化的开放 386

中国文明的复兴 387

文化的现代化 387

文化事业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388

社会主义咨询机构 388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建设 389

学术自由 389

创作自由 390

两个文明一起抓 390

计划生育 391

重视、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 391

五、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国际环境 392

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主题 392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394

八、九十年代的三件大事 395

中美建交原则 395

中日友好准则 395

东西方关系 396

发展各国共产党关系的原则 396

南北对话 396

南南合作 397

量力而行的外援方针 397

外经工作基本方针 398

与第三世界合作的原则 398

对外宣传方针 399

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399

外交格局 399

六、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400

一国两制 400

祖国和平统一的方针 403

特别行政区 404

一国两制的法律保证 404

中英两国政府关于香港问题联合声明的指导思想 404

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原则 405

中葡两国政府关于澳门问题联合声明的根本原则 405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恢复行使香港、澳门主权的过渡时期 405

七、现代化、正规化革命军队建设 406

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正规化革命军队 406

军队建设指导思想的战略性转变 406

军队建设总任务 407

现代军事科学体系 407

军队建设要以现代化建设为中心 408

军事思想现代化 408

武器装备现代化 408

后勤保障社会化 409

现代军人素质 409

精简整编 409

军队体制改革 410

把教育训练放到战略地位 410

精兵合成 411

军地两用人才 411

军民共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412

智力双拥 412

后备力量建设 413

预备役制度 413

军队干部制度改革 414

学生军训 414

军民兼容型 414

一体化训练 415

指挥院校三级制 415

五种革命精神 415

对越自卫还击战作战方针 415

毛泽东思想主要著作及其代表人物 417

一、著作 417

《毛泽东选集》 417

《毛泽东著作选读》(甲种本) 417

《毛泽东著作选读》(乙种本) 417

《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 418

《毛泽东农村调查文集》 418

《毛泽东书信选集》 418

《毛泽东军事文选》(内部本) 419

《毛泽东著作选读》(上下册) 419

《毛泽东诗词选》 420

《周恩来选集》 420

《周恩来统一战线文选》 420

《周恩来教育文选》 421

《刘少奇选集》 421

《朱德选集》 422

《邓小平文选》 422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增订本) 422

《邓小平同志重要谈话》 423

《陈云文选》 424

《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邓小平陈云著作选读》 424

《瞿秋白选集》 424

《张闻天选集》 425

《任弼时选集》 426

《董必武文集》 427

《李维汉文集》 428

毛泽东单篇著作: 429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429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429

《在中央紧急会议上的发言》 430

《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 430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431

《反对本本主义》 431

《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 432

《实践论》 433

《矛盾论》 434

《反对自由主义》 435

《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 435

《论持久战》 435

《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 436

《战争和战略问题》 437

《青年运动的方向》 437

《〈共产党人〉发刊词》 437

《大量吸收知识分子》 438

《纪念白求恩》 439

《新民主主义论》 439

《目前抗日统一战线中的策略问题》 440

《论政策》 440

《关于打退第二次反共高潮的总结》 441

《<农村调查>的序言和跋》 442

《改造我们的学习》 442

《整顿党的作风》 443

《反对党八股》 443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444

《必须给人民看得见的物质福利》 444

《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 445

《学习和时局》 445

《为人民服务》 446

《论联合政府》 446

《愚公移山》 447

《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 447

《关于目前党的政策中的几个重要问题》 448

《关于健全党委制》 448

《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 449

《党委会的工作方法》 450

《论人民民主专政》 450

《不要四面出击》 451

《论十大关系》 451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452

《关于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是不是真老虎的问题》 453

《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453

《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 453

《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和辩证法》 454

《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的现代化的强国》 454

周恩来单篇著作: 455

《现实政治斗争中之我们》 455

《迅速出师讨伐蒋介石》 455

《坚决肃清党内一切非无产阶级意识》 455

《中共中央给红军第四军前委的指示信》 456

《怎样做一个好的领导者》 456

《论中国的法西斯主义——新专制主义》 457

《关于党的“六大”的研究》 457

《论统一战线》 458

《关于在蒋管区的工作方针和斗争策略的两个文件》 459

《学习毛泽东》 459

《当前财经形势和新中国经济的几种关系》 460

《我们的外交方针和任务》 460

《关于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问题》 461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461

《把我国建设成为强大的社会主义的现代化的工业国家》 462

《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报告》 462

《专政要继续,民主要扩大》 463

《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经验教训》 463

《关于我国民族政策的几个问题》 464

《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 464

《在文艺工作座谈会和故事片创作会议上的讲话》 465

《说真话,鼓真劲,做实事,收实效》 465

《我国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新发展》 466

《反对官僚主义》 466

《发展国民经济的主要任务》 467

《关于保护干部的若干文电》 467

刘少奇单篇著作: 468

《工人阶级在革命中的地位与职工运动方针》 468

《肃清关门主义与冒险主义》 468

《关于白区职工运动的提纲》 469

《领导权问题是民族统一战线的中心问题》 469

《关于白区的党和群众工作》 470

《独立自主地领导华北抗日游击战争》 471

《论共产党员的修养》 471

《论党内斗争》 472

《六年华北华中工作经验的报告》 473

《论党》 474

《关于土地问题的指示》 475

《国家的工业化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475

《关于土地改革问题的报告》 476

《为更高的共产党员条件而斗争》 476

《国营工厂内部的基本矛盾和工会工作的基本任务》 477

《关于合作社的若干问题》 477

《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的报告》 478

《在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政治报告》 479

《如何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480

《我国应有两种教育制度、两种劳动制度》 480

《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报告》 481

朱德单篇著作 481

《怎样创造铁的红军》 481

《谈几个战术的基本原则》 482

《论抗日游击战争》 482

《把科学与抗战结合起来》 483

《革命军队的纪律》 483

《军事教育必须从实际出发》 483

《八路军新四军的英雄主义》 483

《论解放区战场》 484

《关于干部问题》 485

《目前形势和军队建设问题》 485

《建设一支强大的人民空军》 485

《加强党的纪律检查工作》 486

《统一训练计划,加速我军现代化正规化建设》 487

《加强团结,建设社会主义》 487

《外出视察的报告》 488

《必须重视和加强山区建设》 488

《发展手工业,满足人民需要》 488

《纠正“左”的偏向,恢复和发展生产》 488

邓小平单篇著作 489

《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 489

《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489

《全党讲大局,把国民经济搞上去》 490

《各方面都要整顿》 490

《完整地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 491

《在全国科学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 491

《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492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492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493

《新时期的统一战线和人民政协的任务》 493

《对起草〈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意见》 494

《处理兄弟党关系的一条重要原则》 495

《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 495

《贯彻调整方针,保证安定团结》 496

《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词》 496

《党在组织战线和思想战线上的迫切任务》 497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498

《和平和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问题》 498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499

《改革是中国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 499

《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的讲话》 500

《吸取历史经验,防止错误倾向》 501

《我国方针政策的两个基本点》 501

《政治体制改革的一些设想》 502

《会见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委员时的讲话》 502

陈云单篇著作 503

《论干部政策》 503

《怎样做一个共产党员》 503

《关于干部工作的若干问题》 504

《学会领导方法》 504

《要讲真理,不要讲面子》 505

《统一财政经济工作》 505

《对财经工作的几点意见》 506

《实行粮食统购统销》 506

《关于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几点说明》 506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的新问题》 507

《建设规模要和国力相适应》 508

《怎样使我们的认识更正确些》 509

《在中央财经小组会议上的讲话》 509

《经济形势与经验教训》 510

《执政党的党风问题是有关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 511

《提拔培养中青年干部是当务之急》 511

《经济建设的几个重要方针》 512

二、人物 512

毛泽东 512

周恩来 515

刘少奇 516

朱德 518

邓小平 519

陈云 521

张闻天 522

任弼时 523

董必武 525

附录 527

一、重要历史事件、会议、组织和文献资料 527

旧民主主义革命 527

太平天国运动 527

戊戌变法 528

辛亥革命 529

新文化运动 529

五四运动 530

共产国际 531

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早期组织 532

共产主义小组 532

问题与主义的论争 533

社会主义问题的论争 533

马克思主义与无政府主义的论争 534

旅欧勤工俭学 534

中国共产党成立 535

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535

二七大罢工 536

第一次国共合作 536

五卅运动 537

农民协会 538

农民运动讲习所 539

西山会议派 539

戴季陶主义 540

国家主义派 541

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 541

八七会议 542

文家市前委会议 543

三湾改编 544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544

瞿秋白“左”倾盲动主义 545

中央和其他农村革命根据地 545

苏区土地革命 546

古田会议 547

李立三“左”倾冒险主义 547

罗坊会议 548

毛泽东农村调查 548

中央苏区一、二、三次反“围剿” 549

国民党统治区反文化“围剿” 550

王明“左”倾冒险主义 551

反“罗明路线” 552

反“邓、毛、谢、古” 553

遵义会议 553

四渡赤水之战 554

反对张国焘右倾分裂的斗争 555

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 556

长征 556

瓦窑堡会议 557

《西行漫记》 557

西安事变 558

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 558

第二次国共合作 558

洛川会议 559

王明右倾投降主义 560

中共六届六中全会 560

南方局 561

陕甘宁边区 561

二五减租 562

正面战场 562

敌后抗日根据地 562

延安整风运动 563

解放区大生产运动 564

国民参政会 564

《中国之命运》 565

中共六届七中全会和《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565

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565

重庆谈判 566

政治协商会议(旧政协) 567

四大家族 568

新式整军 568

三大战役 568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569

评白皮书 570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571

中共七届三中全会 572

建国初期的整风整党 573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573

所谓胡风反革命集团的问题 574

1956年知识分子问题会议 575

《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 575

反冒进 576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577

中共八届二中全会 578

1957年全国宣传工作会议 578

整风运动和反右派斗争 579

“四大” 579

中共八届三中全会 580

“三面红旗” 580

“一大二公” 580

“共产风” 581

“政治战线上和思想战线上的社会主义革命” 581

党在庐山会议前对“左”的错误的纠正 582

1959年庐山会议 583

“顶峰论” 583

1961年广州会议 584

七千人大会 584

西楼会议 585

工业七十条 586

中共八届十中全会 586

“以阶级斗争为纲” 587

向雷锋同志学习 588

社会主义教育运动 588

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 589

《毛主席语录》 589

1963—1965年意识形态领域错误的、过火的政治批判 590

《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 591

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纪要 591

五七指示 592

五一六通知 592

《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 592

《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张大字报》 593

“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 593

红卫兵 594

三支两军 594

所谓“二月逆流” 595

中共九届二中全会 595

1970年毛泽东会见斯诺时的谈话 596

林彪反革命集团 596

批林批孔运动 596

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 597

1975年的整顿 598

评水浒 598

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 599

天安门事件 599

“四人帮” 600

“两个凡是” 601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601

平反冤假错案 602

1979年理论务虚会 602

《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 603

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和《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604

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604

第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的宪法 605

队列条令 606

《中共中央关于整党的决定》 606

纪律条令 607

内务条令 607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607

《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 608

《关于新时期军队政治工作的决定》 609

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 609

二、刊物 612

《新青年》 612

《共产党》 613

《先驱》 613

《向导》 614

《政治周报》 614

《布尔塞维克》 615

《红旗》〔建国前〕 615

《红色中华》 615

《新中华报》 616

《群众》 616

《共产党人》 617

《新华日报》 617

《解放日报》 618

《人民日报》 618

《红旗》〔建国后〕 619

《毛泽东思想研究》 619

《毛泽东思想研究通讯》 619

《毛泽东军事思想研究》 619

《毛泽东哲学思想研究》 620

三、三中全会以来研究毛泽东思想的学术团体 620

中国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研究会 620

中国毛泽东思想理论与实践研究会 620

全国毛泽东哲学思想研究会 621

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 621

全国毛泽东军事思想专业委员会 621

笔画目录索引 623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