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国家农业政策分析平台与决策支持系统  农业经济计量模型分析与应用
国家农业政策分析平台与决策支持系统  农业经济计量模型分析与应用

国家农业政策分析平台与决策支持系统 农业经济计量模型分析与应用PDF电子书下载

经济

  • 电子书积分:2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编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8
  • ISBN:9787109126732
  • 页数:812 页
图书介绍:本书包括:农业资源与环境经济计量模型,农产品贸易与国内流通计量模型,农业与贸易中长期预测模型,中国农业支持子系统等内容。
《国家农业政策分析平台与决策支持系统 农业经济计量模型分析与应用》目录

第一篇 农业资源与环境计量模型分析与应用 1

第一章 农业资源与环境经济计量模型 1

一、人力资本投资决策分析模型 1

二、就业结构偏差模型 5

三、农民迁移行为决策的理论模型 8

四、资本对劳动力的吸纳弹性系数和波动系数 11

五、哈罗德—多马模型 16

六、人口密度模型 20

七、人口预测模型 21

八、Logit曲线模型 25

九、菲德模型 28

十、应用罗吉斯蒂曲线模型研究中国人口数量的变化 33

十一、农业立体污染评价的环境库兹涅茨(EKC)计量模型 37

十二、协整分析 40

十三、限值因变量Tobit模型 47

十四、成本效益分析模型 50

十五、肥料效应模型 54

十六、生产要素最优经济投入模型——以化肥投入为例 57

十七、水污染经济损失判定模型——以总氮水污染损失估算为例 58

十八、生产要素边际外部环境成本MEC估算——以太湖地区氮肥使用为例 60

十九、考虑环境成本最优生产要素投入模型 61

二十、环境价值评估——市场价值模型 63

二十一、环境价值评估——人力资本模型 65

二十二、绿色TFP模型 68

二十三、支付意愿模型评估改善空气质量的经济效益 71

二十四、静态环境质量内生经济增长模型 74

二十五、动态环境质量内生经济增长模型 81

二十六、政府招商政策成本决定模型 88

二十七、外国直接投资(FDI)的环境影响分析研究 90

二十八、资源环境对经济增长贡献的测算模型——扩展的索洛模型 95

二十九、区域绿色距离评估模型 101

三十、中国地区绿色贡献评估模型 105

三十一、ROSCE模型 110

三十二、农业资源最优利用模型 113

第二章 土地资源经济计量模型 118

一、杜能的孤立国模型 118

二、城市同心圆模型 120

三、区位商模型 123

四、城市边缘地价模型 126

五、空间分析模型 129

六、中国耕地预测模型 132

七、分区域耕地预测模型 134

八、耕地需求模型 138

九、农户土地规模经营决策的计量经济模型 140

十、地价理论模型 145

十一、Probit模型 148

十二、应用多项式模型研究预测中国稻谷播种面积 151

十三、AHP模型 156

第三章 农用水资源经济计量模型 164

一、水资源投入产出弹性 164

二、水资源利用洛仑茨系数 166

三、水资源利用结构偏差 167

四、水资源利用综合指数变化率 169

五、水资源—经济耦合指数 171

六、基于神经网络的农业干旱评估模型 174

七、DID模型 178

八、灌溉工程水价成本核算 182

九、居民承载力水价模型——水价申报核定制定价模式的应用 185

十、生态水价 189

十一、影子价格确定流域水资源价值 190

十二、供求定价模型,确定水资源价格 192

十三、水资源边际机会成本定价模型 198

十四、水资源完全成本定价 201

十五、水资源价值模糊——灰色关联分析复合模型 203

十六、水资源收益还原法定价 206

十七、灌区最优水价确定模型 209

十八、效用函数的阶梯式自来水水价模型 212

第二篇 农产贸易与农业均衡模型分析与应用 214

第一章 农业部门与其他部门均衡模型 214

一、农业贸易政策模拟模型 214

二、联合国食物均衡模型 221

三、美国农业部食物均衡模型 224

四、农业生产反应局部调整模型 226

五、用投入产出法分析河北省产业关联度 231

六、基于三部门的出口贸易技术外溢模型 237

第二章 农产品国际贸易与国内流通计量模型 243

一、贸易密度指数 243

二、贸易互补性指数分析模型 246

三、贸易偏斜指数 248

四、市场份额 251

五、双边贸易份额 254

六、反贸易倾向分析模型 256

七、出口产品相似性指数分析模型 259

八、出口市场相似性分析模型 262

九、商品份额 265

十、部门份额 269

十一、从价税等值分析模型 272

十二、综合支持量(AMS) 275

十三、市场价格支持分析模型 280

十四、进出口集中率分析模型 284

十五、赫芬达尔指数分析模型 288

十六、乌拉圭关税削减公式 290

十七、协调减税公式 293

十八、直线减税公式 296

十九、关税减让瑞士公式 298

二十、鸡尾酒减税公式 300

二十一、农产品国内贸易条件 302

二十二、相对贸易优势RTA 305

二十三、双边贸易综合互补系数(OBC) 306

二十四、劳埃德—格鲁贝尔(Lloyd—Grubel)指数 308

二十五、贸易竞争力指数与显示性优势指数 309

二十六、名义保护率 311

二十七、关税水平 313

二十八、商品贸易条件指数 314

二十九、国内资源成本(DRC) 315

三十、贸易专业化系数指标(TSC) 316

三十一、出口绩效相对系数 318

三十二、净出口指数 319

三十三、进口品国内价格 320

三十四、政策分析矩阵PAM模型 321

三十五、社会成本利润比(SCB) 323

三十六、名义保护系数(NPC) 324

三十七、有效保护系数(EPC) 325

三十八、开放经济的IS—LM模型 326

三十九、简单开放经济乘数(外贸乘数) 327

四十、社会净收益(NSP) 328

四十一、贸易引力模型 330

四十二、有序样本最优分类方法 333

四十三、重力模型 336

四十四、Bruelhart边际产业内贸易指数 338

四十五、对外贸易依存度 340

四十六、基尼—赫希曼(Gini—Hirschman)指数 342

四十七、出口贸易发展水平评价模型 344

四十八、垂直专业化贸易程度计量模型 348

四十九、H—O模型 351

五十、蒙代尔模型与小岛清模型 354

五十一、区域贸易壁垒的边界效应模型 358

五十二、CMS模型 362

第三章 农业与贸易中长期预测计量模型 367

一、灰色GM(1,1)模型 367

二、应用马尔科夫模型预测中国棉花产量 372

三、PLS在多自变量对多因变量预测模型中的应用 378

四、用Co-integration检验来初筛Cobb-Douglas类生产函数 384

五、初始资产对行为主体风险厌恶度的影响度量模型 387

六、有关行为主体风险厌恶的度量模型 390

七、定性响应回归模型对农民进城决策行为分析 393

八、利用Almon模型(有限分布滞后模型)建立库存函数 396

九、广义差分模型 398

十、不变替代弹性(CES)生产函数 400

十一、联立方程组模型 401

第三篇 农业生产与农民收入计量模型分析与应用 407

第一章 中国农业支持子系统 407

一、OECD农业支持水平测度模型 407

二、多变量时间序列模型 411

三、模糊评判模型 415

四、离散选择模型 419

五、自回归分布滞后模型 422

六、GARCH模型 425

七、康德拉季耶夫周期理论 428

八、时空趋同理论 430

九、距离衰减模型 433

十、交通点的区位分析模型 435

十一、交通线的布局模式 438

十二、环形放射交通网的区位模式 440

十三、罗斯托的经济成长阶段论 443

十四、农业政策对单项农产品支持水平评价方法——以油料作物为例 446

十五、农业政策对生产者支持水平评估模型及应用 452

十六、判别分析 460

十七、农作物纯费率的理论公式 461

十八、农作物纯费率的正态分布法 463

十九、农作物纯费率的实际生产历史法(APH) 465

二十、LA—VAR模型 468

第二章 中国农业综合生产力与食物安全 472

一、Shift—share模型 472

二、优势指数法 477

三、种植业结构贡献计量模型 480

四、市场联系指数(IMC) 486

五、主成分分析法 489

六、卡斯利不稳定指数和斯韦德伯格波动系数 493

七、风险决策模型 496

八、马尔可夫模型 502

九、Lindo模型 505

十、粮食灾损量的估计模型 509

十一、贝叶斯动态线性模型 511

十二、农村经济结构分析模型 514

十三、中国粮食生产潜力 519

十四、河北省苹果比较优势评价 522

十五、用DEA模型评价河北省小麦生产技术效率 528

十六、农产品商品量循环变动测定 534

十七、应用龚柏兹曲线模型预测中国蜂蜜产量 539

十八、应用灰色关联模型研究中国玉米产量 542

十九、应用季节变动预测模型研究蔬菜的价格变动 548

二十、用博克斯—詹金斯模型研究中国农业总产值 555

二十一、用扩散指数和合成指数分析中国粮食产量变化 562

二十二、农业生产边际效益理论和模型 571

二十三、粳米消费的双对数需求模型 577

二十四、粳稻生产的Nerlovian供给反应模型 579

二十五、聚类分析 582

二十六、典型相关分析 584

二十七、农作物单产变异系数 587

二十八、非参数信息扩散模型 589

二十九、农作物的经验费率法 593

三十、农作物系统风险的经济计量模型 595

三十一、具有状态转移的随机趋势条件下的理论产量模型 598

三十二、计算理论产量ARIMA模型 601

三十三、AEZ模型 603

第三章 中国农民收入、贫困及城乡差异计量模型 607

一、绘制TIP曲线 607

二、贫困发生率 610

三、贫困深度(贫困缺口) 611

四、贫困强度 612

五、森指数 613

六、洛仑兹曲线 614

七、基尼系数 616

八、平等分配的等价收入 617

九、估计贫困的增长弹性 619

十、贫困的Shapley分解 622

十一、Atkinson不平等指数 623

十二、不平等的广义熵指数 625

十三、因子分析法 628

十四、几乎理想的需求系统模型(AIDS) 633

十五、泰尔指数法 638

十六、GE(Generalized Entropy)指数 641

十七、变差系数分解模型 644

十八、协整检验 648

十九、误差修正模型(ECM) 653

二十、格兰杰因果检验 656

二十一、向量自回归模型 659

二十二、扩展的线性支出系统模型(ELES模型) 661

二十三、消费函数模型 665

二十四、Blinder-Oaxaca和Cotton模型 669

二十五、傅立叶级数预测模型 672

二十六、通径分析法 675

二十七、基于消费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CAPM)应用 678

二十八、农村居民生活消费主成分分析 683

第四章 中国农业科研与技术进步计量模型 685

一、验证《集体化与中国1959—1961农业危机》中的博弈论假说以及人民公社制度对农业产出影响的定量测算 685

二、利用生产函数法测算农业技术进步贡献率——以1952—1976年全国数据为例 689

三、定量测算规模报酬收益率——以测算全国2003年农业产出规模报酬收益率为例 692

四、定量测算生产要素配置变化率 695

五、测算农业科研投资宏观收益 698

六、确定自然资源(土地)的影子价格 700

七、验证农业劳动生产率变动与农业劳动力日工价的联动关系——以全国1985年以来数据为例 701

八、用DREAM模型测算农业科研投资效果 704

九、基于Malmquist指数的我国水稻生产率分析 708

十、我国畜牧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测定方法 713

第五章 中国农业企业竞争力计量模型 718

一、多变量综合主成分旋转法 718

二、多目标规划模型 728

三、技术选择指数 733

四、Black—Scholes实物期权定价模型在资产评估中的应用 740

五、二叉树期权定价模型应用 745

六、二项式实物期权定价模型应用 750

七、风险价值法(VaR)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755

八、套利定价理论(APT)应用 760

九、行为资产定价理论(BAPM)评价证券市场噪声交易 765

十、赫芬德尔—赫希曼指数 771

十一、企业环境管理综合效应模型 773

十二、Fuzzy综合评判多级模型 784

第六章 中国农业现代化与小康社会建设计量模型 790

一、应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评价全面小康建设进程 790

二、基于MFA的区域循环经济评价研究 794

三、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模型——主成分数学模型 801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