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就业·改革·出路  经济体制改革中劳动就业问题研究
就业·改革·出路  经济体制改革中劳动就业问题研究

就业·改革·出路 经济体制改革中劳动就业问题研究PDF电子书下载

经济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李辰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1
  • ISBN:7500409478
  • 页数:346 页
图书介绍:本书系统地对我国劳动就业体制进行深层探讨
《就业·改革·出路 经济体制改革中劳动就业问题研究》目录

前言 1

第一章 改革时期的就业理论 1

第一节 生产力发展水平与就业 1

一 提高劳动生产率与扩大就业的微观分析 1

二 提高劳动生产率与扩大就业的宏观分析之一:扩大就业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 6

三 提高劳动生产率与扩大就业的宏观分析之二:技术进步对扩大就业的影响 9

第二节 社会主义传统经济与就业 12

一 传统经济体制与劳动的供给和需求 12

二 传统经济体制与充分就业 16

三 传统经济体制与就业的经济效益 22

第三节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与就业 27

一 劳务市场和工资 27

二 劳动力的有效配置 31

三 商品经济与劳动供给 35

四 商品经济与失业 36

五 深化改革与就业问题的抉择 39

第二章 劳动力供给与需求 43

第一节 劳动力供给及影响供给的因素 43

一 劳动力供给的涵义 43

二 影响劳动力供给的因素 44

三 劳动力供给的基本评价 54

四 我国未来劳动力供给的发展 61

第二节 劳动力需求及其发展变化 63

一 劳动力需求的涵义 63

二 劳动力需求的基本状况及其发展变化 65

三 我国未来劳动力需求展望 70

四 劳动力供求平衡的分析 74

第一节 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就业战略 77

一 就业战略及其演变 77

第三章 就业战略研究 77

二 就业战略的制约因素 80

三 我国就业战略的出发点 83

第二节 人力资源与就业战略 86

一 人力资源与就业战略的一般关系 86

二 我国人力资源及其对就业战略的影响 92

第三节 经济体制与就业战略 96

一 市场体制与计划体制中就业战略的比较分析 96

二 我国旧经济体制下就业战略的失误 100

一 “充分就业”的再认识 102

第四节 就业战略的抉择 102

二 就业目标的选择 107

三 就业手段的转换 111

第四章 改革中的就业结构 119

第一节 劳动者的年龄结构 120

第二节 劳动者的产业、行业结构 127

一 劳动者的产业结构 128

二 劳动者的行业结构 132

第三节 劳动者的所有制结构 133

第四节 劳动者的职业结构 143

第五章 劳动者素质与就业 152

第一节 我国劳动者素质面临着挑战 152

一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与劳动者素质低的矛盾 152

二 准确理解劳动者素质的内涵与我国劳动者素质的现状 154

三 商品经济发展与劳动者素质变化 157

第二节 智力投资短期行为与劳动者素质 159

一 智力投资短期行为的特征 159

二 影响智力投资积极性的因素 160

一 劳动者素质与经济效益 164

第三节 劳动者素质与就业效益 164

二 劳动者素质与扩大就业面 166

三 劳动者素质与实现合理就业 167

第四节 就业意识的变化 169

一 不同的劳动者素质与就业环境决定就业意识的变化 169

二 近年来我国就业者特别是青年就业意识的变化 170

三 对就业意识变化的评价 172

四 对就业意识变化的引导与职业指导 173

一 提高劳动者素质机制的内涵 175

第五节 提高劳动者素质的机制 175

二 建立促进劳动者素质提高的有效机制 177

第六章 城镇劳动力就业的格局与问题 181

第一节 城镇劳动力就业的基本格局 181

一 基本思路 181

二 两个基本判断 182

三 突出问题 185

第二节 企业富余职工的再就业方式 186

一 现行国营企业富余职工再就业的方式及其弊端 187

二 社会主义企业引入公开失业机制的理论依据 188

三 逐步引入公开失业机制,分期分批把富余职工推向社会的必要性 192

四 引入公开失业机制,分期分批把富余职工推向社会的可能性 194

第三节 “自愿性”与“寻求性”失业 197

一 “自愿性”、“寻求性”失业已成为城镇存在失业的一个基本原因 197

二 城镇中“自愿性”、“寻求性”失业产生的深层原因 201

三 必要的对策 203

第四节 城镇区域性就业结构 204

一 我国城镇劳动力供求的特征及其产生原因 205

二 城镇劳动力供求特殊格局的后果 209

三 短期对策 213

一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数量异常巨大 214

第一节 对改革以来农村就业的评价 214

第七章 中国农村的劳动就业 214

二 农村劳动力中种植业劳动者绝对数量开始减少 215

三 农村产业一职业结构开始发生转变 216

第二节 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条件 217

一 农业生产力的高速发展 218

二 国民经济的承受能力 219

三 乡镇企业和小城镇的发展 220

四 城市非农业部门吸收农业劳动力能力的扩大 222

第三节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特点 223

一 明显的区域性 224

二 阶段性和渐进性 227

三 突出的兼业性 228

第四节 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土地制度 234

第八章 人口城市化与就业 238

第一节 农村就业僵局的突破 238

第二节 就业效益的提高 241

第三节 小城镇发展对增进农村就业的特殊作用 244

第四节 城乡劳动就业的统筹调节 248

第五节 城乡劳动就业的统筹与人口城市化的适宜速度 254

第九章 劳务市场 259

第一节 劳务市场与劳务市场机制 260

一 市场与市场机制 260

二 模拟劳务市场 265

三 劳务市场的种类 266

四 传统就业体制的特点与缺陷 270

第二节 劳务市场机制的运行和作用 273

一 劳务市场机制的运行 273

二 劳务市场机制的作用 276

一 劳务市场机制高效运行的必要条件 278

第三节 劳务市场机制运行的条件和规则 278

三 劳务市场机制运行的规则 282

二 劳动服务公司 282

第四节 有计划的劳务市场 286

一 有计划的劳务市场的内涵 286

二 政府在有计划劳务市场中的地位 287

三 政府在有计划的劳务市场中的作用 287

第五节 完善劳务市场机制的步骤 293

一 分阶段完善“模拟劳务市场” 293

二 分阶段实现市场工资机制 298

一 劳动就业制度改革的成就 302

第十章 劳动制度改革的经验与设想 302

第一节 10年劳动就业制度改革成就与经验 302

二 10年劳动就业改革的基本经验 306

第二节 劳动就业制度改革总体设想 307

一 总体设想 307

二 实现步骤 309

第三节 深化劳动就业制度改革的对策 310

一 就业工作要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310

三 结合经济结构的调整,进一步调整就业结构 311

二 建立劳动力宏观调控体系,加强就业指导和管理 311

四 发展职业技术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和就业能力 314

五 推动劳动计划、工资、保险和工时制度的改革 315

六 培育和发展劳务市场机制 316

七 加强劳动服务公司的建设 317

第四节 企业用工制度改革 319

一 企业用工制度改革的成就 319

二 深化企业用工制度改革的总体设想 320

第一节 21世纪中国人口规模及劳动力供给状况 324

第十一章 中国未来(21世纪)劳动就业展望 324

第二节 21世纪我国经济发展目标与劳动力需求 327

第三节 21世纪中国劳动就业变动的趋势 332

一 就业结构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的历史转变 332

二 农业劳动力向城镇流动的速度加快 333

三 第三产业就业人数比重将迅速上升 335

四 劳动就业方式逐步转向市场化 337

五 完善失业、退休养老社会保障制度 340

第四节 21世纪劳动就业新特点 341

后记 345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