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医学实验方法PDF电子书下载
- 电子书积分:3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汪谦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7
- ISBN:7117026316
- 页数:1268 页
第一章 各种电镜方法及光、电镜免疫双标、三标方法 1
第一节 电镜标本的制作方法 1
一、透射电镜超薄切片制作方法 1
第一篇 形态学方法 1
二、冷冻蚀刻标本制作法 4
三、扫描电镜标本的制作 5
第二节 铸型扫描技术 5
二、材料选择 6
三、灌注方法 6
一、基本原理 6
四、常用的两种灌注方法比较 7
第三节 电子显微镜水平的低湿技术 8
一、冷冻固定技术 8
二、冷冻超薄切片技术 10
三、冷冻替代与低温包埋技术 15
第四节 双重和多重免疫标记 16
一、基本原理 16
二、标记方法 18
一、光镜三标技术 29
第五节 光镜三标和电镜三重显示技术 29
二、电镜三重显示技术 30
三、注意事项 31
第二节 逆行追踪及免疫细胞化学方法 32
第一节 辣根过氧化物酶法 32
一、基本原理 32
二、仪器设备 32
三、试剂 32
四、试验步骤 32
一、原理及应用 34
五、注意事项 34
第二节 荧光素逆行标记法 34
二、仪器设备 35
三、试剂 35
四、实验步骤 35
四、实验步骤 36
三、试剂 36
二、仪器设备 36
一、原理及应用 36
第三节 免疫荧光法 36
五、注意事项 36
五、注意事项 37
第四节 酶标记抗体法 38
一、原理及应用 38
二、仪器设备 38
三、试剂 38
四、实验步骤 38
五、注意事项 39
第五节 非标题记抗体过氧化物酶-抗过氧化物酶法(PAP) 39
一、原理及应用 39
二、仪器设备 40
三、试剂 40
四、实验步骤 40
五、注意事项 42
三、试剂 43
二、仪器设备 43
第六节 抗生物素蛋白-生物素-过氧化物酶复合体法(ABC) 43
一、原理及应用 43
四、实验步骤 44
五、注意事项 45
第七节 HRP逆行追踪与免疫细胞化学(PAP法)结合法 46
一、原理及应用 46
二、仪器设备与试剂 46
二、仪器设备 48
四、实验步骤 48
三、试剂 48
第八节 荧光素逆行标记与免疫荧光结合法 48
一、原理及应用 48
四、注意事项 48
三、实验步骤 48
五、注意事项 49
第三章 形态测量学方法 51
第一节 目镜测微器定量分析 51
一、概述 51
二、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 51
三、二维图像的测量 57
四、三维结构参数的计算 58
第二节 定量分析的影响因素 62
一、误差分析 62
二、切片组织变化对估计的影响 63
三、切片厚度的影响 65
四、抽样原则 65
一、概述 67
二、图像分析仪简介 67
第三节 计算机图像分析和三维结构重建 67
三、图像分析仪工作程序 68
四、三维结构重建切片的制作、定位和图像输入 70
第四章 原位分子杂交及应用 72
第一节 原位分子杂交技术基本原则 72
一、杂交前准备 72
二、杂交 74
三、杂交后处理 76
四、杂交后显示 76
第二节 原位杂交探针制备与标记 77
五、对照实验和原位杂交结果的判断 77
一、探针制备 78
二、探针标记 83
三、核苷酸探针标记 84
第三节 常见原位杂交方法 89
一、组织和细胞的原位分子杂交 89
二、染色体原位杂交 92
三、电镜原位杂交 97
四、原位聚合酶链式反应 102
一、HE染色原理 105
二、染液及溶液的配制 105
第五章 其它方法 105
第一节 HE染色的应用和局限性 105
三、梁色程序和方法 106
四、染色结果 106
五、HE染色的应用和局限性 107
第二节 固定液的选择及要点 107
一、常用固定剂的成分和作用 108
二、常用固定液 109
三、固定液的选择及应用要点 110
一、肺泡Ⅱ型细胞 112
二、胃腺上皮细胞 112
三、潘氏细胞 112
第三节 特殊细胞的形态学鉴定方法 112
四、产肽激素细胞(APUD细胞) 113
五、肾小球旁细胞 113
六、脑垂体细胞 113
七、松果体细胞 114
八、胰岛细胞 114
十一、神经元的鉴定方法 115
九、嗜铬细胞 115
十、肥大细胞 115
十二、神经胶质细胞 116
第四节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操作的注意事项、对照设计及结果判断 117
一、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操作的注意事项 117
二、对照设计 119
三、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的判断 121
一、培养室仪器、器械及器皿 125
第一节 培养室仪器设备及试剂 125
第六章 普通细胞培养方法 125
第二篇 细胞功能检测方法 125
二、培养试剂 126
第二节 原代分离细胞培养 129
一、原理和应用 129
二、实验步骤 129
三、注意事项 131
第三节 细胞克隆化 132
一、原理和应用 132
二、实验步骤 133
三、注意事项 134
第四节 组织块培养 135
一、原理和应用 135
二、实验步骤 135
三、注意事项 137
第五节 器官培养 137
一、原理和应用 137
二、实验步骤 137
三、注意事项 139
一、体内细胞培养(动物体内细胞接种) 140
第六章 体内细胞培养及细胞培养新技术 140
二、细胞培养新技术 141
第七节 细胞培养中饲(滋)养细胞的制备及成纤维细胞的去除 142
一、 饲(滋)养细胞和成纤维细胞的制备 142
二、 细胞培养中多余成纤维细胞的去除 142
二、污染的种类及表现 143
三、污染的预防及消除 143
一、污染的概念 143
第八节 细胞培养污染的控制 143
四、支原体污染的对策 144
第九节 培养细胞的观察 146
一、细胞培养常规检查(活细胞直接观察) 146
二、细胞生物学检测 147
第十节 培养细胞的冻存、复苏与运输 153
一、细胞冻存 153
二、复苏方法 154
三、细胞运输 154
三、培养方法 155
二、实验动物及动物年龄的选择 155
第七章 特殊细胞培养方法及其应用 155
一、概述 155
第一节 神经细胞培养方法 155
四、培养神经细胞的观察和鉴定 156
五、注意事项 157
第二节 肝细胞、库普弗和贮脂细胞的分离与培养 158
一、原理与应用 158
二、细胞的分离与培养 158
三、注意事项 162
第三节 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分离与培养 163
一、血管SMC的培养方法 163
二、原代培养的SMC形态及其鉴别 165
第四节 内皮细胞的分离与培养 165
一、培养方法 166
二、鉴定 167
三、注意事项 167
一、LAK细胞的制备 168
第五节 特殊免疫细胞的培养 168
二、TIL细胞的制备 169
三、胸腺上皮细胞培养 171
第六节 脂肪细胞培养 172
一、组织细胞来源 172
二、分离纯化与鉴别 173
三、培养方法 173
四、生物学性状观察 173
第七节 中国地鼠卵巢细胞和巨噬细胞的培养 174
一、卵巢细胞的培养 174
二、巨噬细胞的培养 174
第八节 肿瘤细胞培养 175
第九节 组织培养在B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中的应用 177
一、B细胞杂交瘤技术中的有关细胞 178
二、小鼠NS-1骨髓瘤细胞与免疫脾细胞的融合 179
三、杂交瘤细胞的克隆化 181
四、杂交瘤细胞的冷冻保存与复苏 182
一、概述 183
第十节 心肌细胞的分离与培养 183
二、乳鼠心肌细胞的分离与培养 184
三、成年鼠心肌细胞的分离与培养 185
第十一节 无血清培养细胞的应用 186
一、无血清培养基的组成 186
二、在原代培养细胞中的应用 188
三、注意事项 188
第十二节 细胞培养在细胞转化及癌基因研究中的应用 189
一、细胞转化研究 189
二、细胞培养在癌基因研究中的应用 192
第十三节 肝炎病毒细胞模型 194
一、甲型肝炎病毒细胞模型 195
二、乙型肝炎病毒细胞模型 196
第八章 信号传递与细胞通讯 199
第一节 细胞间缝隙连接通讯的检测 199
一、划痕标记染料示踪技术(SLDT) 199
二、显微注射染料示踪技术 201
三、代射合作检测法 203
一、概述 205
二、受体溶脱 205
第二节 细胞膜受体的分离与纯化 205
三、受体纯化 207
四、受体分离纯化实例 210
第三节 第二信使系统 211
一、磷脂酶A 211
二、蛋白激酶C活性测定 215
三、环核苷酸 216
五、一氧化氮及合成酶的测定 218
四、三磷酸肌醇的检测 218
六、二酰甘油的测定 226
七、细胞内pH值的测定 228
第九章 电生理学方法在细胞通讯研究中的应用 231
第一节 可兴奋细胞动作电位的记录方法 232
一、可兴奋细胞的制备 232
二、常用微电极的制备 234
三、心肌细胞动作电位和收缩力的同步记录 236
四、蟾蜍脊髓背根神经节细胞动作电位记录 238
五、培养神经细胞动作电位的记录 239
六、新生大白鼠原代培养心肌细胞的收缩活动和动作电位的记录 240
七、微电泳注射方法 241
八、海马脑片的细胞外及细胞内记录 242
第二节 双微电极电压钳技术 244
一、双微电极电压钳原理 244
二、仪器与设备 245
三、标本的制备 245
四、电极的制作 245
六、实验步骤 246
五、电压钳制条件与步骤 246
第三节 膜片钳技术 249
一、膜片钳技术的原理 249
二、膜片钳的几种记录形式 250
三、微电极的制备 251
四、实验系统的连接 252
五、心肌细胞膜片钳全细胞记录技术 252
六、穿孔膜片钳技术--一种新的全细胞记录方法 256
七、中枢神经系统的脑薄片膜片钳记录 258
第四节 各种诱发电位的检测 260
一、视觉诱发电位 261
二、听觉诱发电位 274
三、体感诱发电位的检测 277
第五节 神经细胞钙离子检测方法 284
一、引言 284
二、总钙的测定 284
三、游离钙的测定 287
四、膜结合钙的测定--铽(Tb3+)荧光法 296
五、细胞内Ca2+的定位研究 296
一、窦房结电图 298
第六节 其它方法 298
二、体表记录希氏束电图 301
三、多管玻璃微电极离子电泳技术 303
四、离子选择性微电极技术 306
五、钾离子选择性微电极制备及神经元细胞内钾测定 309
第三篇 亚细胞结构及功能检测方法 315
第十章 细胞膜的制备与功能检测方法 315
第一节 细胞膜的制备 315
一、红细胞膜的制备 315
二、肝组织细胞膜的分离及鉴定 318
三、突融小体和突触膜的制备 320
第二节 细胞膜功能的测定 322
一、红细胞膜骨架蛋白的检测 322
二、红细胞膜乙酰胆碱脂酶(AChE)活性的测定 327
三、红细胞膜翻转泡(IOVs)摄钙的功能 327
四、生物质膜ATP酶(ATPase)活性的测定 328
五、脑突触小体神经递质摄取功能的检测 329
六、生物膜膜脂流动性的测定 331
七、生物膜电位的测定--Tpp+富集法 333
一、概述 335
二、基本设备及仪器 335
第十一章 线粒体的制备和应用 335
第一节 线粒体的制备 335
三、试剂及缓冲液 336
四、制备过程 336
第二节 线粒体功能特征的检测 341
一、概述 341
二、ATP合成的测定 341
三、ATP分解(ATP酶)的测定 342
四、分光光度法测定线粒体的呼吸链 344
五、线粒体代谢物转运的测定方法 345
第三节 线粒体功能检测的应用 348
一、测定的线粒体功能低下的处理原则 348
二、受试物作用的潜在部位--线粒体 349
第十二章 微粒体的制备及微粒体酶系的测定 351
第一节 微粒体的制备 351
一、超速离心方法 351
二、非超速离心法制备微粒体 352
三、肝外组织微粒体成分的制备 352
第二节 Cyt.P-450的多样性和MFOs的纯化与重组 353
第三节 微粒体混合功能氧化酶系活性的测定 354
一、Cyt.P-450和b5含量的测定 354
二、NAD(P)H--细胞色素C还原酶的测定 355
三、测定乙基吗啡N-脱甲基酶的活性 356
四、苯胺4-羟化酶的测定 358
五、7-乙氧基香豆素-0-脱乙基酶活性的测定 358
七、谷胱甘肽的转移酶(GST) 360
六、苯并(a)芘9-羟化酶活性的测定 360
第四节 诱导肝微粒体混合功能氧化酶的动物模型 361
第五节 溶酶体和过氧化氢酶体的制备和应用 362
一、基本原理 362
二、仪器与试剂 362
三、制备技术 362
四、制备物的性质鉴定 366
五、制备物的应用 367
一、概述 369
第一节 肾和小肠质膜的分离制备 369
第十三章 肾和小肠质膜的制备及应用 369
二、肾质膜的分离和制备 370
三、从小肠分离刷状缘膜囊泡 372
四、制备物的蛋白测定及样品的贮存 372
第二节 制备物的性质鉴定 372
一、酶活性的测定 372
二、微孔滤过技术 375
四、质膜制备技术的应用 376
第一节 细胞凋亡的检测方法及应用 378
一、细胞凋亡的表现特点 378
第十四章 细胞损伤的检测 378
二、细胞凋亡的形态学观察方法 379
三、细胞凋亡中DNA小片段检测 380
四、激光流式细胞仪检测 381
五、应用 383
第二节 遗传损伤的双核微核检测法 385
第一节 生物材料的前处理及蛋白质抽提 387
二、细胞的破碎方法 387
一、材料的选择 387
第十五章 蛋白质的分离与纯化 387
第四篇 蛋白质与细胞因子的功能检测 387
四、抽提 388
第二节 蛋白质的初步纯化 389
一、蛋白质的分级沉淀 389
二、蛋白质的透析和浓缩 391
第三节 蛋白质的进一步纯化 393
一、吸附层析法 393
二、离子交换层析法 394
三、凝胶过滤 397
四、亲和层析 400
五、蛋白质的结晶 402
第四节 纯化步骤的安排 403
一、提纯过程中生物活性测定 403
二、顺序安排 404
三、提纯过程中注意的问题 404
第五节 样品纯度鉴定 405
一、蛋白质的纯化 407
二、蛋白质的分子量 407
第一节 序列测定前的准备 407
第十六章 蛋白质的序列测定 407
三、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分析 408
四、蛋白质的末端氨基酸测定 408
第三节 蛋白质分子量的测定 408
一、超速离心法 408
二、凝胶过滤法 409
三、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 410
第三节 氨基酸组成分析 413
一、蛋白质的水解 413
三、特殊氨基酸及基因的测定 414
二、氨基酸的分离与测定 414
四、氨基酸组成分析的误差校正 415
第四节 蛋白质末端氨基酸分析 415
一、N-末端氨基酸的测定 416
二、C-末端氨基酸测定 416
三、封闭N-末端氨基酸的测定 417
第五节 蛋白质的部分裂解及肽片段的分离 417
一、肽链的分离 417
二、肽链的部分裂解 418
三、肽片段的分离 419
第六节 肽片段的氨基酸序列测定 420
一、手工测定序列方法 420
二、蛋白质顺序测定仪 421
三、气相色谱与质谱联用(GC-MS)法 422
第七节 蛋白质一级结构的推定 422
第十七章 蛋白质(酶)的功能检测方法 424
第一节 酶功能检查方法 424
一、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活性的测定 424
二、鸟氨酸锐羧毒(ODC)活性的测定 427
三、单胺氧化酶活性测定 428
四、儿茶酚胺合成酶测定 430
五、谷氨酸脱羧酶活力测定 434
六、谷氨酰胺酶活性测定 435
七、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测定 435
八、溶酶体酶测定 437
九、儿茶酚氧位甲基转移酶活性测定(COMT) 439
第二节 心血管系统生物活性物质测定 440
一、心钠素放免测定 440
二、血浆血管紧张素Ⅱ含量测定 442
三、内皮素测定 443
四、血浆醛固酮水平测定 444
第十八章 血浆脂蛋白分离、测试方法 446
第一节 高密度脂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亚类分离 446
一、从血浆中分离总HDL 446
二、HDL2和HDL3的分离与测定 447
三、HDL亚类的分离 448
四、HDL亚类的分析和特征鉴定 452
五、LDL亚群的分离技术 457
一、脂蛋白的动力学研究探讨 458
第二节 脂蛋白的体内代谢测试方法 458
二、体内代谢测定方法 459
三、分析方法 465
第三节 脂蛋白-受体相互作用 467
一、细胞培养 467
二、受体结合分析(采用完整的细胞) 470
三、脂蛋白受体分析 473
四、人肝素化血浆脂蛋白脂酶和肝脂酶活性测定 475
一、细胞因子检测原则 478
二、细胞因子的生物活性检测 478
第一节 概论 478
第十九章 细胞因子的检测 478
三、细胞因子的免疫学检测 479
四、细胞因子的分子杂交检测 479
第二节 白细胞介素的检测 480
一、白细胞介素1(IL-1)的检测 480
二、白细胞介素2(IL-2)的检测 482
三、白细胞介素3(IL-3)的检测 485
四、白细胞介素4(IL-4)的检测 486
五、白细胞介素5(IL-5)的检测 488
六、白细胞介素6(IL-6)的检测 489
七、白细胞介素7(IL-7)的检测 490
八、白细胞介素8(IL-8)的检测 492
九、白细胞介素9(IL-9)的检测 493
十、白细胞介素10(IL-10)的检测 494
十一、白细胞介素11(IL-11)的检测 495
十二、白细胞介素12(IL-12)的检测 496
十三、白细胞介素13(IL-13)的检测 497
第三节 其他细胞因子的检测 498
一、干扰素(IFN)的检测 498
二、集落刺激因子(CSF)的检测 500
三、干细胞因子(SCF)的检测 502
四、白血病抑制因子(LIF)的检测 505
五、肿瘤坏死因子(TNF)的检测 505
六、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的检测 506
一、碱性小量制备质粒DNA 509
第一节 质粒DNA的制备 509
第二十章 核酸的提取 509
第五篇 分子生物学方法 509
二、柱法快速小量制备质粒DNA 510
三、碱变性--PEG法大量制备质粒DNA 511
第二节 λ噬菌体DNA的提取与纯化 512
一、λ噬菌体的效价测定 512
二、噬菌体的制备 513
三、λ噬菌体DNA的制备及纯化 514
第三节 真核细胞DNA的制备 516
一、组织或培养细胞DNA的制备 516
三、从石蜡包埋的组织中提取DNA 518
二、血液白细胞DNA的制备 518
第四节 真核细胞RNA的制备 519
一、异硫氰酸胍-氯化铯法制备总RNA 519
二、一步快速热酚法制备总RNA 520
三、寡(dT)纤维素柱法分离poly(A-)RNA 522
四、磁性球珠分离poly(A+)RNA 523
第二十一章 核酸的电泳与纯化 525
第一节 核酸的电泳 525
一、核酸凝胶电泳的原理及影响因素 525
二、核酸电泳实验中常用的载样缓冲液和电泳缓冲液 527
三、琼脂糖凝胶电泳 528
四、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533
第二节 核酸片段的回收 537
一、从琼脂糖凝胶中回收DNA片段 537
二、从聚丙烯酰胺凝胶中回收DNA片段 540
第三节 核酸的层析技术 541
一、分子筛层析 541
二、离子交换层析 542
三、亲和层析 543
一、概述 546
第四节 超速离心技术 546
二、超速离心技术在核酸纯化中的应用 547
第二十二章 载体和目的基因的连接与克隆 552
第一节 质粒的基因克隆 552
一、质粒载体及DNA插入片段的制备 552
二、质粒载体与DNA插入片段的连接 553
三、细菌转化与筛选 554
第二节 cDNA的合成与克隆 556
一、概述 556
二、cDNA文库的构建 558
第十二节 急性化脓性胆管炎动物模型 562
第一节 PCR原理和基本方法 564
第二十三章 PCR与PCR-SSCP技术 564
一、定量PCR的途径 565
第二节 定量PCR 565
二、定量PCR的条件 566
三、定量PCR方法 567
第三节 热启始PCR 569
一、普通热启始PCR 569
二、蜡辅助热启始PCR 569
第四节 多重PCR技术 574
第五节 PCR技术应用实例 577
一、HLA分型 577
二、乙型肝炎病毒检测 580
三、环境水中病原菌的检测 582
第六节 PCR-SSCP技术 583
第二十四章 核酸分子杂交 592
第一节 核酸探针的标记 592
一、放射性核素标记 593
二、非放射性核素标记 601
第二节 核酸分子杂交及序列分析技术 604
一、斑点印迹法 604
二、分离转移印迹法 607
三、滤膜杂交的基本方法 610
第三节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 614
一、原理和应用 614
二、仪器设备 615
三、试剂 615
四、实验步骤 615
五、注意事项 619
第四节 核酸序列分析技术 620
一、原理和应用 620
二、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测序法 621
三、荧光标记测序法 623
第二十五章 外源性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628
第一节 外源基因的诱导表达 629
一、异丙基硫代-β-D-半乳糖苷(IPTG)诱导 629
二、温度诱导表达方式 630
三、低磷酸盐诱导表达方式 631
一、细胞的破碎 632
第二节 表达蛋白质的收获 632
二、包涵体的分离 633
三、细胞周质蛋白的分离 635
四、融合蛋白的体外切割 636
一、核糖核酸酶裂解法 639
第一节 未知突变的筛选方法 639
第二十六章 基因诊断技术和转基因动物技术 639
二、变性梯度凝胶电泳 641
三、PCR产物的单链构象多态性 643
四、化学裂解错配碱基 643
五、不对称PCP直接测序法 646
第二节 已知突变的基因诊断 648
一、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分析 648
二、等位基因特异性的寡核苷酸杂交 649
三、等位基因特异性扩增法 651
四、连接酶介导的基因检测技术 652
五、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连锁分析法 654
第三节 血红蛋白分子病基因诊断技术 656
第四节 转基因动物技术 660
一、概述 660
二、转基因技术 661
三、转基因个体的建立 662
四、转基因小鼠个体的检测 664
第二十七章 电子计算机在分子生物学中的应用 667
第一节 分子生物学中的数据库 668
第二节 序列同源性比较和对库同源检索 670
第三节 蛋白质结构的功能位点预测 673
一、蛋白质二、三级结构预测 673
二、各种靶序列信号、蛋白质家族信号及各种功能意义的结合位点或标纹序列的探测和应用 674
三、其它 674
第四节 实验辅助设计 675
一、计算机在基因表达调控研究中的应用 675
二、PCR引物的设计 677
四、蛋白抗原决定簇的预测 680
第二十八章 T细胞分离及其功能检测 683
第一节 T细胞及其亚群的分离 683
一、单个核细胞分离 683
第六篇 免疫学方法 683
二、T细胞分离 685
三、T细胞亚群分离 686
第二节 T细胞功能检测 690
一、体外检测方法 690
二、体内实验检测淋巴细胞功能 700
第三节 有关胸腺细胞发育的研究方法 704
一、细胞亚群分离 705
二、胚胎胸腺器官培养 705
三、重新聚合 707
四、重建免疫缺陷小鼠 708
五、新型转基因小鼠在T细胞发育中的作用 709
一、动物的选择 712
二、免疫动物 712
第一节 抗血清的制备 712
第二十九章 抗体的制备和检测 712
三、制备血清 714
四、小结 715
第二节 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杂交瘤技术 715
一、免疫动物 716
二、细胞融合 717
三、杂交瘤细胞的筛选 720
四、杂交瘤细胞的扩增、冻存和克隆化 721
五、单克隆抗体的大量制备 723
六、小结 725
第三节 抗体的纯化 726
一、IgG的纯化 727
二、IgM的纯化 729
三、小结 730
第四节 抗体抗原检测方法 730
一、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730
二、抗体类型鉴定 738
三、双向免疫扩散检测特异抗体 739
四、小结 740
第三十章 补体检测技术 742
三、操作步骤 743
第一节 CH50单位测定--经典途径总补体活性的测定 743
二、仪器和试剂 743
一、原理与应用 743
五、附录1用于补体功能检测的样品的收集和贮存 744
四、注意事项 744
六、附录2标准致敏羊红细胞悬液的制备 745
七、附录3溶血素的滴定 746
第二节 AP50单位测定--旁路途径总补体活性的测定 747
一、原理与应用 747
二、仪器和试剂 747
三、操作步骤 747
四、注意事项 748
第三节 溶血试验--检测补体单一成分 748
一、原理与应用 748
二、仪器 749
三、试剂 749
四、操作步骤 749
第四节 辐射免疫扩散法--检测补体成分 750
一、原理与应用 750
二、仪器 750
四、操作步骤 751
五、注意事项 751
三、试剂 751
第五节 免疫比浊法--检测补体完善成分及活性片段 752
一、原理与应用 752
二、仪器 752
三、试剂 752
四、操作步骤 752
第六节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补体成分及活性片段 753
一、简介 753
二、双抗体夹心ELISA--检测D因子 754
三、双抗体夹心ELISA--检测膜C5b-9及液相SC5b-9复合物 756
第七节 放射免疫检测法--检测补体完整成分及活性片段 757
一、原理与应用 757
二、仪器 757
三、试剂 758
四、操作步骤 758
第八节 EC花环试验--检测补体受体 759
一、羊红细胞-C3复合物(EC3)的制备 759
五、注意事项 759
二、EC花环试验检测粘附性中性粒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的补体受体 762
三、EC花环试验--检测细胞悬液中的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及淋巴细胞的补体受体 763
一、原理 764
二、仪器 764
三、试剂 764
第九节 从人血浆中分离纯化C3 764
四、操作步骤 765
五、注意事项 766
六、赖氨酸-琼脂糖的制备和检测 767
七、DEAE-Sephacel柱的制备 768
八、双向免疫扩散法检测补体成分 769
第一节 吞噬细胞的来源与制备 770
一、外周血和骨髓细胞的制备 770
二、淋巴结和脾细胞的制备 770
第三十一章 单核吞噬细胞的功能检测 770
三、胸腹腔Mφ的制备 771
四、肺胸Mφ的制备 771
第二节 吞噬细胞在炎症反应中的基本功能检测 772
一、白细胞凝集检测 772
二、白细胞聚集检测--51Cr标记白细胞法 772
三、白细胞化学促动性检测 773
四、白细胞粘附检测 773
五、白细胞移动检测 774
六、白细胞移动抑制试验--琼脂糖微滴法 775
七、细菌生长抑制试验 776
八、胞外释放水解酶试验 777
第三节 吞噬功能的检测 778
一、吞噬物的种类与处理 778
二、酵母菌吞噬试验 779
三、克氏锥虫吞噬试验 779
四、Fc受体介导的吞噬试验 779
五、体内碳粒吞噬试验 780
第四节 抗肿瘤细胞毒功能检测 780
一、常用的靶细胞来源与放射标记 780
二、检测方法 781
第五节 吞噬细胞的激活与抑制检测方法 783
一、新蝶呤的检测 784
二、化学发光法 786
三、硝基蓝四氮唑(NBT)还原反应 787
四、巨噬细胞集落形成试验 787
一、受体检测 788
第六节 细胞表面功能检测 788
三、Ia抗原检测 791
二、组织因子--亲凝血活性检测 793
第七节 酶系检测 794
一、非特异性酯酶--偶氮偶联(Gomori)法 794
二、酸性α-乙酸萘酯酶 795
三、过氧化物酶 795
四、酸性磷酸酶 796
第三十二章 免疫标记检测技术 797
第一节 酶连接免疫吸附测定 797
一、材料 797
二、方法 798
三、注意事项 798
一、荧光抗体的制备 799
第二节 免疫荧光标记 799
二、标本的制作 804
三、免疫荧光染色方法 804
四、非特异性荧光染色 807
五、荧光显微镜术 808
六、免疫荧光技术的应用 809
第三节 胶体金银技术 810
一、胶体金制备方法 810
二、胶体银制备 811
三、胶体金标记物的制备 811
四、免疫金银染色方法 812
第四节 放射免疫分析技术 813
一、放射免疫分析法的基本原理 814
二、放射免疫分析方法的建立 814
三、标准曲线的绘制 817
四、放射免疫分析方法的考核 818
五、放射免疫分析的要求和影响因素 818
六、抗原或抗体的放射性碘标记技术 819
七、放射性防护及放射性废物的处理 820
一、肺、脑组织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的化学发光法测定 823
第七篇 医学化学分析方法 823
第一节 检测氧自由基实验方法 823
第三十三章 脂质和生物膜中脂质过氧化反应产物的检测 823
二、羟自由基测定方法 824
三、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测定 826
四、过氧化氢测定 828
第二节 脂质过氧化降解产物的测定 833
一、分光光度法 833
二、硫代巴比妥酸荧光法 834
三、荧光产物法 835
四、脂质过氧化物的碘量法测定 836
五、顶空气相色谱分析法 838
第三节 不饱和脂肪酸测定法 839
一、不饱和脂肪酸气相色谱分析法 839
二、共轭双烯法 840
一、离心分离技术原理 842
第一节 离心分离技术 842
第三十四章 大型分析仪器在医学研究中的应用 842
二、超速离心的方法 844
三、超速离心技术在生物大分子分离中的应用 844
第二节 色谱分析 846
一、气相色谱法 846
二、高效液相色谱法 850
四、薄层色谱法 855
第三节 光谱分析 860
一、荧光光谱分析仪 860
二、紫外分光光度法 865
三、红外分光光度计 871
第四节 核磁共振谱仪 877
一、核磁共振基本原理 878
二、核磁共振谱仪 879
三、NMR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 880
第五节 电化学检测仪 881
一、电化学分析方法分类 881
二、电位分析法 882
三、极谱法 884
四、溶出伏安法在医学中的应用 885
第一节 基本原理 887
第三十五章 流式细胞术 887
第三节 制备单细胞悬液技术 889
一、制备方法要因细胞而异 889
二、细胞结块的形成 889
第二节 流式细胞常用荧光染料 889
三、单层细胞培养 890
四、组织 890
五、一些具体细胞处理方法 890
七、石蜡标本制备单细胞悬液 891
六、血细胞制备方法 891
八、睾丸生殖细胞制备 892
九、肝细胞样品制备 892
十、头和颈部肿瘤细胞制备 892
十一、细胞固定 892
第四节 细胞的荧光标记 893
一、DNA染色方法 893
二、DNA与RNA同时染色法 894
四、同时分析细胞的DNA和总蛋白 895
三、RMA染色方法 895
第五节 流式细胞术的数据分析 896
一、流式细胞术的数据文件特点 896
五、同时分析细胞表面细胞内特异标志蛋白和DNA 896
二、双参数数据分析 897
三、三维数据分析 898
四、DNA直方图分析 898
第八篇 整体机能与器官功能检测方法 901
第一节 全胚胎培养模型 901
一、材料 901
第三十六章 动物模型的建立与功能检测方法 901
二、方法 902
第二节 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 903
一、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 904
二、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 905
三、肺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 907
四、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 909
五、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 910
六、肠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 912
第三节 心衰模型 914
第四节 胃癌的动物模型 919
一、甲基硝基亚硝基胍诱发鼠腺胃癌模型 919
二、甲基胆蒽诱发鼠腺胃癌模型 920
三、二乙基亚硝胺诱发小鼠前胃癌模型 921
四、N-3-甲基丁基-N-1′-甲基丙酮基亚硝胺诱发鼠前胃癌模型 922
五、可移植性小鼠前胃鳞状细胞癌(GS-742)模型 922
六、人胃癌裸鼠移植模型 923
七、人胃癌裸鼠肝转移模型 924
八、人胃癌免疫抑制大鼠模型 924
九、乙基硝基亚硝基胍诱发犬胃癌模型 925
十、ENNG诱发猴胃癌模型 925
第五节 糖尿病模型的制作 926
一、药物性糖尿病 927
二、无胰性糖尿病模型 928
四、自发性糖尿病模型 929
三、手术及药物联合制作糖尿病模型 929
五、“BB”Wistar系大鼠 930
第六节 癫痫动物模型 931
一、在体癫痫模型 931
二、离体癫痫模型 932
三、遗传性动物模型 933
第七节 肝损伤模型 934
一、急性肝功能不全模型的制备 934
二、慢性肝功能不全模型 939
第八节 器官移植模型 944
一、小动物异种心脏移植模型 944
二、心-肺联合移值 946
三、大鼠肝移植模型 947
四、大鼠肾移植模型 950
五、胰腺移植模型 951
六、小肠移植模型 953
四、检测指标及判断标准 955
三、复制步骤 955
第九节 动脉粥样硬化模型 955
一、基本原理 955
二、动物、药品和器械 955
五、注意事项 956
第十节 豚鼠的速发型过敏性哮喘模型 957
一、原理及应用 957
二、仪器设备 957
三、试制 957
四、实验步骤 957
五、注意事项 957
第十一节 急性胰腺炎动物模型 958
第三十七章 器管模型的建立和功能检测方法 964
第一节 离体器官的灌流方法 964
一、心脏灌流 964
二、肺灌流方法 967
第二节 微透析技术与离体组织条方法 972
一、脑微透析实验方法 972
二、家兔离体肺动脉、脑基底动脉环实验方法 976
一、微循环观测的基本方法 978
第三十八章 微循环实验方法 978
第一节 微循环实验方法概论 978
二、微循环基本指标的测量 980
三、微循环荧光显微术 984
四、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 985
第二节 脏器微循环观测 985
一、脑微循环观测方法 985
二、脊髓微循环观测方法 988
四、肺微循环观测方法 989
三、心脏微循环观测方法 989
五、膈微循环观测方法 990
六、肝微循环观测方法 990
七、肾微循环观测方法 991
八、胰腺微循环观测方法 992
九、脾微循环观测方法 993
十、肠系膜微循环观测方法 993
十一、骨髓微循环观测方法 994
十二、淋巴结微循环观测方法 994
十四、颊囊微循环观测方法 995
十三、提睾肌微循环观测方法 995
第三十九章 血液流变学与血流动力学研究方法 998
第一节 血液粘度测定 998
一、旋转式粘度计法 998
二、毛细管粘度计法 999
第二节 红细胞聚集性测定 1000
一、红细胞聚集指数R法 1000
二、血沉方程K值法 1001
第三节 红细胞变形性测定 1002
一、粘度测量法 1002
二、滤膜法 1003
第四节 白细胞变形性测定 1004
第五节 血小板粘附性测定 1005
一、玻璃法 1005
二、玻璃柱法 1005
三、玻璃滤器法 1006
第六节 血小板聚集性测定 1007
一、比浊法 1007
二、自发性血小板聚集率测定法 1008
三、实验步骤 1009
二、仪器设备 1009
第七节 血流动力学测定 1009
一、原理和应用 1009
四、注意事项 1010
第九篇 实验动物、动物手术和动物模型 1013
第四十章 动物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 1013
第一节 实验动物的抓取和固定方法 1013
一、免的抓取与固定 1013
二、小鼠的抓取和固定 1014
三、大鼠的抓取与固定 1014
四、豚鼠的抓取与固定 1015
五、地鼠的抓取与固定 1015
六、犬的抓取与固定 1015
七、鸡的抓取与固定 1016
八、猴的抓取与固定 1016
第二节 实验动物的编号与标记方法 1016
一、染色法 1016
第三节 实验动物的麻醉术 1017
四、耳孔法 1017
二、挂牌法 1017
三、烙印法 1017
一、全身麻醉 1018
二、局部麻醉方法 1020
第四节 实验动物的被毛去除方法 1020
第五节 实验动物的给药途径和方法 1020
第六节 实验动物的采血方法 1025
一、大鼠和小鼠的采血方法 1025
二、豚鼠的采血方法 1026
三、兔的采血方法 1027
四、狗的采血方法 1028
第七节 实验动物各种体液的采集方法 1029
一、血液 1029
二、淋巴液 1029
三、消化液 1030
六、精液 1031
七、阴道内液体 1031
四、脑脊髓液 1031
五、尿液 1031
第八节 实验动物的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1032
一、体表贴纸法 1032
二、剥皮测量法 1032
三、称重法 1032
四、公式计算法 1033
五、计算板查对法 1035
第九节 实验动物的急救方法 1036
二、豚鼠、兔、猫的处死方法 1037
第十节 实验动物的处死方法 1037
一、大鼠和小鼠 1037
第十一节 实验动物的穿刺术 1039
一、胸膜腔穿刺术 1039
二、腹膜腔穿刺术 1039
三、膀胱穿刺 1039
四、骨髓穿刺术 1039
第十二节 常用外科手术技术 1041
一、实验动物气管、血管、神经的分离 1042
三、实验动物常用活体观察手术 1044
二、股动、静脉插管方法 1044
四、常用手术器械灭菌方法 1046
第四十一章 动物实验中常用指标的检查和测量方法 1048
第一节 一般指标的检查和测量方法 1048
一、体温的测定方法 1048
二、体重的测量方法 1048
三、脉搏的检查方法 1048
四、呼吸频率的测定方法 1048
第二节 血液常用指标的检查方法 1049
一、血液有形成分的检查方法 1049
二、红细胞压积容量的测定 1052
三、血沉的测定 1053
第三节 血液化学成分参数测定 1053
三、骨髓粒细胞分裂指数 1055
四、白细胞计数和分类 1055
五、59Fe在脾和骨髓中的掺入试验 1055
二、骨髓细胞分类 1055
一、骨髓细胞计数 1055
第四节 造血功能的检查方法 1055
六、3H-胸腺嘧啶核苷的掺入试验 1056
七、脾和胸腺重量测定 1056
第五节 血压测量记录方法 1056
一、直接描记方法 1056
二、间接测压方法 1058
第六节 正常实验动物常用的生理、生化指标 1059
第一节 动物模型的意义和优越性 1064
第四十二章 生物医学研究中的动物模型 1064
第二节 动物模型的分类 1065
一、按产生原因分类 1065
二、按系统范围分类 1067
三、按模型种类分类 1067
第三节 动物模型的设计原则和注意事项 1067
一、设计原则 1067
二、注意事项 1069
第四节 动物模型的复制方法 1078
一、复制方法和应用 1078
二、肿瘤模型的复制方法 1079
三、心血管系统疾病的动物模型 1080
四、呼吸系统疾病动物模型 1082
五、消化系统疾病动物模型 1083
六、神经系统疾病模型 1084
七、寄生虫病动物模型 1084
第四十三章 生物医学重点研究课题中的实验动物选择与应用 1086
第一节 免疫学研究中实验动物的选择与应用 1086
一、免疫学研究中实验动物的作用 1086
二、影响实验动物免疫反应的因素 1086
一、单克隆抗体技术与实验动物关系 1087
第二节 单克隆抗体研究中实验动物的选择与应用 1087
二、常用于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的实验动物 1088
三、实验动物的自发性和诱发性骨髓病 1088
四、用于融合的动物骨髓细胞系 1089
五、自身免疫病小鼠模型 1090
第三节 实验动物在肿瘤学研究中的选择和应用 1092
一、实验动物在肿瘤学研究中的作用 1092
二、实验动物肿瘤模型的选择 1093
三、放射生物学研究中实验动物的选择 1095
二、实验动物对辐射效应的影响 1095
第四节 放射生物学研究中实验动物的选择和应用 1095
一、实验动物在放射生物学研究中的作用 1095
四、放射生物学研究中实验动物的作用 1097
第五节 药理学研究中实验动物的选择与应用 1098
一、中枢神经系统药理学研究中的选择与应用 1098
二、心血管系统药理实验中的选择与应用 1100
三、消化系统药理实验中的选择与应用 1101
四、呼吸系药理实验中的选择与应用 1102
五、泌尿系统药理实验中的选择与应用 1102
第六节 口腔医学研究中实验动物的选择与应用 1103
一、猕猴和狨猴 1103
二、家兔 1103
三、狗 1104
四、金黄地鼠 1104
五、大鼠和小鼠 1104
三、斑秃 1105
二、外用药筛选和紫外线照射 1105
一、皮肤移植 1105
第七节 皮肤病学研究中实验动物的选择与应用 1105
四、银屑病 1106
五、寻常型天疱疮动物模型 1106
六、大疱性类天疱疮动物模型 1107
七、系统性红斑狼疮 1108
八、硬皮病 1108
十、痤疮 1109
九、鱼鳞病 1109
第八节 病毒学研究中实验动物的选择与应用 1110
一、病毒学研究中实验动物的选择 1110
二、常见病毒敏感动物的选择 1110
第四十四章 常用实验动物 1115
第一节 小鼠 1115
一、生物学特性及解剖生理特点 1115
二、主要品种和品系 1116
一、生物学特性和解剖特点 1119
第二节 大鼠 1119
三、饲养管理 1119
四、在生物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1119
二、主要品种和品系 1120
三、饲养管理 1121
四、在生物医学研究中的应用 1122
第三节 豚鼠 1122
一、生物学特性及解剖生理特点 1122
三、饲养 1123
四、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 1123
二、品种和品系 1123
第四节 地鼠 1124
一、生物学特性及解剖生理特点 1124
二、饲养管理 1125
三、品种 1125
四、在生物医学研究中的应用 1125
第五节 兔 1126
一、生物学特性及解剖生理特点 1126
二、主要品种 1127
三、饲养 1127
二、实验用主要品种 1128
一、解剖特点 1128
第六节 狗 1128
四、在生物医学科学中的应用 1128
三、在生物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1129
第七节 非人灵长类 1130
一、解剖生理特点 1130
二、在生物科学中的应用 1130
第八节 小型猪 1131
一、在生物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1131
第十节 无特定病原体(SPF)鸡群的建立 1132
第九节 鸡 1132
第十篇 医学科研设计、统计学分析、医学科研结果的计算机处理 1133
第四十五章 医学科研设计 1133
第一节 研究设计的基本内容 1133
一、研究立题 1133
二、研究对象 1133
三、设立适当的对照 1133
四、确定研究对象的数量 1134
五、确定观察指标 1134
八、考虑好统计分析的方法 1135
六、随机化分组 1135
七、设计原始记录表 1135
第二节 不同场合的研究设计 1136
一、调查研究设计 1136
二、临床研究设计 1136
三、动物实验设计 1137
第三节 研究设计的类型 1137
一、完全随机化设计 1137
二、配对设计 1138
三、配伍组设计 1139
四、交叉实验设计 1141
五、析因设计 1142
六、拉丁方设计 1144
七、分割实验设计 1146
八、系统分组实验设计 1146
九、正交设计 1147
十、序贯实验设计 1149
三、随机化 1151
二、抽样误差 1151
第一节 几个基本概念 1151
一、总体、样本、个体 1151
第四十六章 医学统计方法 1151
四、频率与概率 1152
五、统计量与参数 1152
第二节 统计学指标 1152
一、相对数 1152
二、平均数 1153
三、变异指标 1156
一、均数的抽样误差及t分布 1157
第三节 t分布与t检验 1157
二、由样本均数估计总体均数 1158
三、两均数差别的统计意义检验 1158
第四节 方差分析 1161
一、方差分析的基本思想 1161
二、完全随机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 1161
三、配伍组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 1162
四、均数间的相互比较 1163
五、几个处理组与一个对照组均数的两两比较 1163
九、2×2的析因设计数据的方差分析 1164
八、近似F检验法 1164
六、拉丁方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 1164
七、方差齐性检验 1164
十、多因素析因设计和随机区组的复合设计 1165
十一、不等数的方差分析 1166
第五节 直线回归与相关 1167
一、直线回归 1167
二、直线相关 1169
三、直线相关与回归的区别和联系 1170
第六节 多元线性回归与相关 1171
第七节 协方差分析 1173
一、协方差分析法的意义和应用 1173
二、完全随机化设计资料进行协方差分析的步骤 1173
三、简化计算协方差分析方法 1175
第八节 卡方检验 1176
一、四表格资料的χ2检验: 1176
五、三维列联表的分析 1178
四、配对计数资料的χ2检验 1178
三、四表格的确切概率法 1178
二、行×列(R×C)表资料的χ2检验 1178
第九节 聚类分析 1179
一、概述 1179
二、系统聚类分析 1180
三、模型聚类分析 1182
第十节 排序分析 1184
一、极点排序 1184
二、主份量分析 1185
第四十七章 医学科研结果的计算机处理 1189
第一节 统计学分析 1189
一、SAS的组成与基本运行方式 1189
二、SAS系统的调用、基本管理及编辑命令 1190
三、SAS数据步 1193
四、SAS过程步与SAS程序调用 1195
一、SPDOS系统介绍 1206
第二节 文字处理 1206
二、WPS系统介绍 1207
第三节 实验数据的计算机处理及绘图 1209
一、绘图 1210
二、数据处理 1211
第四节 FoxBASE+数据库管理系统 1212
一、FOXBASE+简介 1212
三、对数据库记录的操作 1214
二、建立、修改数据库 1214
四、对数据库运算的操作 1215
五、FOXBASE+参数设置 1216
六、信息的输入与输出 1216
七、FoxBASE+命令文件及控制命令 1217
第四十八章 医学摄影与黑白幻片制作 1221
第一节 医学摄影 1221
一、显微摄影 1221
六、CT片和X线片摄影 1222
五、实验室摄影 1222
七、超声波、脑电图、心电图等的拍摄 1222
三、标本摄影 1222
二、手术摄影 1222
四、人体摄影 1222
八、研究生论文答辩及学术会议摄影 1223
九、向杂志社投稿照片的基本要求 1223
第二节 显微镜术和显微摄影术 1223
一、显微镜的一般结构 1224
二、显微镜的光学技术参数 1224
三、显微镜的光学部件 1226
五、游标尺和显微测微尺的使用 1230
四、显微镜观察的操作的顺序 1230
六、显微摄影术 1231
第三节 黑白幻灯片制作 1238
一、原件的拍摄 1238
二、冲洗底片 1239
三、制作黑白幻灯片的常用药液配方 1239
四、印制拷贝幻灯片 1240
五、冲洗后组装 1241
六、幻灯机的使用、保养与维修 1241
一、概述 1242
第四十九章 医学科研论文的写作与发表 1242
第一节 医学科研论文的写作 1242
二、医学科研论文的格式与内容 1243
第二节 医学科研论文的发表 1248
一、写作道德 1248
二、期刊的分类 1248
三、投稿时应用注意的事项 1249
附录一:常用试剂的配制 1251
一、水 1251
二、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 1252
五、常用酸碱溶液的配制 1253
三、溶液浓度的计算 1253
四、一定百分浓度酸、碱溶液的配制 1253
六、酸碱指示剂溶液的配制 1254
附录二:常用缓冲溶液及其配制 1255
一、缓冲溶液和缓冲作用 1256
二、缓冲溶液的组成 1256
三、缓冲溶液的作用机制 1256
四、缓冲溶液pH值的计算 1257
五、缓冲溶液的配制 1258
- 《中风偏瘫 脑萎缩 痴呆 最新治疗原则与方法》孙作东著 2004
- 《大学计算机实验指导及习题解答》曹成志,宋长龙 2019
- 《培智学校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 生活适应 二年级 上》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特殊教育课程教材研究中心编著 2019
- 《药剂学实验操作技术》刘芳,高森主编 2019
- 《“十三五”规划教材 中药鉴定学实验 供中药学 药学及相关专业使用 第2版》吴啟南 2018
- 《基于地质雷达信号波的土壤重金属污染探测方法研究》赵贵章 2019
- 《第一性原理方法及应用》李青坤著 2019
- 《数学物理方法与仿真 第3版》杨华军 2020
- 《有机化学实验》雷文 2015
- 《全国普通高等中医药院校药学类专业十三五规划教材 第二轮规划教材 分析化学实验 第2版》池玉梅 2018
- 《指向核心素养 北京十一学校名师教学设计 英语 七年级 上 配人教版》周志英总主编 2019
-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全国教育满意度调查报告》(中国)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2019
- 《北京生态环境保护》《北京环境保护丛书》编委会编著 2018
- 《人民院士》吴娜著 2019
- 《民国时期医药卫生文献集成 37》路丽明编 2019
- 《指向核心素养 北京十一学校名师教学设计 英语 九年级 上 配人教版》周志英总主编 2019
- 《民国时期医药卫生文献集成 19》路丽明编 2019
- 《中国人民的心》杨朔著;夕琳编 2019
- 《民国时期医药卫生文献集成 24》路丽明编 2019
-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安全用药手册》黎月玲,熊慧瑜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