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物
昆虫病理学
昆虫病理学

昆虫病理学PDF电子书下载

生物

  • 电子书积分:9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南开大学生物系昆虫教研室编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79
  • ISBN:14012·030
  • 页数:180 页
图书介绍:
《昆虫病理学》目录

绪论 1

第一章 昆虫病原物的类群 1

第一节 细菌 1

一、细菌的基本特征 1

(一)细菌概述 1

(二)细菌的细胞结构 2

(三)细菌的物理性质 7

(四)细菌的营养和生长 8

(五)细菌的酶 10

(六)细菌的呼吸代谢 11

(七)细菌的繁殖 11

(八)细菌分类鉴定 12

二、昆虫病原细菌 13

(一)昆虫病原细菌的种类 13

(二)重要的昆虫病原细菌 14

1.乳状病芽孢杆菌 14

2.苏云金杆菌 20

3.幼虫芽孢杆菌和蜂房芽孢杆菌 29

4.蜡状芽孢杆菌 32

5.Bacillus moritai 33

6.产气杆菌 33

7.粘质赛氏菌 35

8.绿脓杆菌 35

9.其他昆虫病原细菌 36

第二节 真菌 39

(二)真菌的细胞结构 40

一、真菌的基本特征 40

(一)真菌的概述 40

(三)真菌的生长和发育 41

(四)真菌的繁殖 42

(五)真菌的生活史 45

(六)真菌的分类和命名 45

二、昆虫病原真菌 46

(一)藻状菌纲 46

(1)虫霉属 47

1.虫霉目 47

①蝇霉 50

②蝗霉 51

③球形虫霉 53

④蚜霉 53

⑤“γ夜蛾霉” 56

⑥弗雷生虫霉 56

(2)耳霉属 59

(3)团孢霉属 60

(4)斯-魏氏属 61

2.芽枝菌目 63

3.链壶菌目 64

(二)子囊菌纲 64

1.虫囊菌目 65

2.球壳目 65

(三)担子菌纲 66

(四)半知菌类 66

1.白僵菌属 67

2.绿僵菌属 69

3.多毛菌属 71

4.拟青霉属 72

5.Nomuraea属 73

6.赤座霉属 73

7.轮枝孢属 74

第三节 病毒 75

一、病毒的一般特征 76

(一)昆虫病毒的分类和命名 78

二、昆虫病毒 78

(二)昆虫病毒各属的主要特征 80

1.杆状病毒属 80

2.虹彩病毒属 80

3.痘病毒属 81

4.微型病毒 81

5.弹状病毒属 81

6.肠道病毒属 81

(三)昆虫主要病毒介绍 82

1.核多角体病毒 82

7.质多角体病毒组 82

2.颗粒体病毒 85

3.虹彩病毒 88

4.虫痘病毒 88

5.质多角体病毒 92

第四节 立克次氏体 93

一、立克次氏体的基本特征 93

2.丽金龟立克次氏体 95

3.寄生于医学昆虫的立克次氏体 95

1.鳃角金龟子立克次氏体 95

二、寄生于昆虫的立克次氏体 95

第五节 原生动物 96

一、原生动物概述 96

二、昆虫的原生动物病原 98

(一)寄生于昆虫的鞭毛虫 98

(二)寄生于昆虫的变形虫 100

(三)寄生于昆虫的孢子虫 101

1.簇虫 102

2.球虫 107

(四)寄生于昆虫的微孢子虫 107

1.蚕微粒子虫 109

2.螟娥格鲁孢虫 110

3.鳃角金龟微粒子虫 110

4.辛孢虫 111

5.泰罗汉孢虫 111

一、昆虫病原线虫概述 112

第六节 线虫 112

二、重要的昆虫病原线虫 114

(一)新线虫科 114

1.格氏线虫 114

2.克氏线虫 116

3.DD-136线虫 116

(二)索科 117

1.寄生于蝗虫的索线虫 118

2.寄生于蚊子幼虫的索线虫 118

2.圆线虫属 119

1.异垫刃属 119

(三)圆线虫科 119

第二章 昆虫的流行病学 120

第一节 病原 120

一、病原的毒性和感染力 120

二、病原的生存能力 122

三、病原的扩散能力 124

第二节 寄主 126

一、种群性状和昆虫流行病的关系 126

二、个体昆虫对疾病的抵抗力 127

三、昆虫对病原的传播方法 130

第三节 环境因素 131

一、各种环境因素的作用 131

二、病原、寄生天敌和捕食天敌之间的相互关系 133

三、疾病与寄主密度的关系 134

第三章 昆虫病原的应用 136

第一节 昆虫病原物的鉴定 136

一、大量生产的途径 141

二、病原微生物的生长规律在大量生产上的应用 141

第二节 昆虫病原的人工生产 141

三、大量生产的营养要求和培养条件 142

四、大量生产举例 143

1.白僵菌的固体培养 143

2.苏云金杆菌的深层发酵培养 145

3.病毒的活体培养 149

4.原生动物的活体繁殖 150

五、大量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151

第三节 昆虫病原菌的选育途径 153

一、生物杀虫剂的特点 155

第四节 昆虫病原物的使用 155

二、使用方法 156

第五节 昆虫病原物对脊椎动物的安全性 158

一、安全性研究的实验类型 158

二、目前对昆虫病原物安全性研究的结果 159

第六节 微生物毒素 164

一、几种杀虫活性物质 164

二、提取毒素方法 169

第四章 昆虫病原应用的现状和展望 173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