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现代银行
现代银行

现代银行PDF电子书下载

经济

  • 电子书积分:17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石纪杨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4
  • ISBN:780025920X
  • 页数:584 页
图书介绍:本书分货币发展、现代金融机构、现代银行业务、现代金融市场、现代银行管理和货币政策6篇。
《现代银行》目录
标签:主编 银行

前言页 1

第一篇 货币变革 3

第一章 货币起源 3

一、实物交换 3

二、商品货币 6

三、法定货币 7

四、从硬通货到软通货 8

五、货币的作用 11

六、硬通货与软通货的差别 12

七、美国的政府货币 14

附录:世界各国中央银行及货币名称 16

第二章 银行货币 24

一、银行货币 24

二、美国银行货币 25

三、银行怎样增加货币供应 27

四、存款派生(货币乘数) 30

五、支票帐户和储蓄帐户 34

六、今日货币 36

七、其它帐户 38

八、现在的货币体系 41

九、明天的货币 43

第三章 国际货币 45

一、汇率 46

二、价格同一原则 47

三、购买力平价理论 50

四、金本位制 51

五、贸易差额的自动平衡 52

六、金本位制的崩溃 53

七、布雷顿森林体系 56

八、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致命弱点与崩溃 57

九、浮动汇率制度 60

一、什么是银行 69

第二篇 金融机构 69

第四章 金融中介机构 69

二、金融资产及不动产 70

三、投资收益率 71

四、名义收入与实际收入 72

五、消费品价格指数 73

六、实际投资回收率 74

七、家庭借贷 76

八、商业投资的融资 76

九、买下全部产权的影响 78

十、政府的开支和借债 80

十一、联邦储备体系 80

十二、金融市场 81

附录 1993年世界100家大银行 87

一、商业银行的分类 91

第五章 商业银行 91

二、跨国银行机构的类型 93

三、现代商业银行的前身 94

四、美国金融机构的演变 95

五、非银行金融中介机构 96

六、商业银行的未来 99

第六章 中央银行 104

一、中央银行的起源 104

二、中央银行的职能 105

三、中央银行的政策工具 106

四、金融政策的实施 112

五、德国中央银行 114

六、中国人民银行 119

第七章 中国金融体系 135

一、中国金融体系结构 135

二、金融组织体系 136

三、金融市场体系 141

四、中央银行调控体系 145

第三篇 银行业务 151

第八章 存款 151

一、现值和期望收益 151

二、无息债券 156

三、有息债券 157

四、免税债券 160

第九章 贷款 162

一、发财之梦 162

二、效益的力量 162

三、计算贷款的每次偿付金额 164

四、未清算余额 165

五、实际贷款利率 166

六、筹资 168

七、储蓄贷款协会 171

八、可变的偿还额 173

第十章 同业拆借管理 177

一、商业银行同业拆借的作用 177

二、银行同业拆借在中央银行业务中的作用 188

第十一章 违约风险 198

一、债券 198

二、债券评级 199

三、财务比率和债券评级 200

四、风险与约定收益率 201

五、垃圾债券 203

六、实际收益率 204

七、贷款 205

八、贷款评估 206

九、贷款利率 208

十、国际贷款 210

十一、华盛顿公共电力供应系统债券违约 212

十三、虚假的优惠利率 214

十二、当地银行的握手贷款 214

十四、不发达国家的债务 215

第十二章 利率风险 217

一、期望假设 217

二、息票债券的收益 219

三、墨西哥政府从期限结构中获得的收益 220

四、期限结构上的赌博 221

五、持续时间(期限) 228

六、利率管理 233

第十三章 国际外汇交易 243

一、历史回顾 243

二、现代交易业务 244

三、现货交易 246

四、远期交易 248

五、期货交易 249

六、期权 251

七、共享远期交易 253

第四篇 金融市场 257

第十四章 货币市场 257

一、短期金融市场的发展 257

二、银行同业市场概况 258

三、公开市场概况 262

四、市场之间的关系 264

五、金融期货交易 264

六、中央银行的金融政策与同业市场 265

七、短资公司 270

第十五章 证券市场 273

一、发展证券市场的必要性 273

二、成功的条件 274

三、资金市场的演变 275

四、对证券市场作用的再估价 277

五、证券市场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278

六、日本证券市场 283

七、发展中国家证券市场 290

第十六章 股票市场 293

一、股票的发行和交易 293

二、股票交易所 296

三、股票交易报告 298

四、股票指数 300

五、股票价值的确定 301

六、股票市场与经济 303

七、股票市场与利率 304

八、托宾q比率 305

九、公众心理 306

十、伴随萧条的崩溃 307

十一、黑色星期 309

十二、南海泡沫 310

十三、庞泽计划 311

十四、高效市场的假设 312

十五、休布尔体系 316

第十七章 债券市场 319

一、政府的财政管理与国债发行 319

二、国债的种类 321

三、国债的发行市场 323

四、国债的流通市场 325

五、国债的交易市场 326

六、国债的付息、偿还和课税 327

七、大量发行国债 327

第十八章 期货市场 338

一、期货交易与期权 338

二、轧平头寸 341

三、芝加哥的挫折 342

四、每日结算 343

五、期货交易价格 344

六、在现货和期货市场间套利 345

七、期权 352

第五篇 银行管理 361

第十九章 银行潜在风险 361

一、金融中介 361

二、健全的银行运营 364

三、组合风险 366

四、专门化服务 367

五、商业银行运营中的危险性 368

六、实际票据学说 370

七、流动性危机及联邦储备系统的建立 372

八、早期的联邦储备政策 375

九、火爆的20年代 376

十、经济崩溃与大萧条 377

十一、美利坚银行的倒闭 379

十二、美国的金融改革与立法 381

第二十章 银行内部管理 383

一、银行管理系统 383

二、现代化管理方法 385

三、现代化银行的管理过程 388

四、现代化银行的管理观念与特征 392

五、银行管理的成功因素 393

六、银行内部管理现代化 394

第二十一章 风险管理 399

一、运用概率将不确定因素数量化 399

二、规避风险 404

三、多项投资收益 410

第二十二章 资产负债管理 412

一、盈利性、安全性和流动性 412

二、金融杠杆理论 414

三、负债管理 417

四、资产选择 421

五、资产和负债搭配 423

六、轧差分析 424

七、期限分析 425

八、金融期货和期权套期保值 427

九、金融超级市场 427

十、花旗银行24小时营业 429

十一、摩根担保(信托)公司 430

十二、信用卡债券 431

第二十三章 政府监管 433

一、双重银行体制 433

二、联邦储备体系 435

三、联邦国内债务银行体系 437

四、存贷危机 442

五、银行的过分保护问题 446

一、中国的银行监管现状 456

第二十四章 中央银行监管 456

二、利用实地检查评价银行的经营状况 458

三、中国人民银行对中国的海外银行的监管 463

四、利用报表评价中国的银行经营状况 463

五、中国的银行使用的资本标准及实现风险资本充足率方法的计划 464

六、中国人民银行对中国的银行分支机构的监管 465

七、中国的银行信息披露程度及中外银行监管合作 465

附录一 境外金融机构管理办法 467

附录二 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外资金融机构在中国设立常驻代表机构的管理办法 471

附录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金融机构管理条例 474

第六篇 货币政策 483

第二十五章 货币政策的制定 483

一、货币政策职能 483

二、货币政策目标 485

三、货币政策工具 487

一、联邦储备银行的资产负债表 493

第二十六章 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 493

二、基础货币的变化 496

三、基础货币、货币供给和金融中介 500

四、国内和防守式交易 503

五、存款准备金制度 506

六、使用负债管理来避免存款准备金 515

第二十七章 货币政策实施 518

一、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 518

二、目标和任务 519

三、有效政策的障碍 521

四、法规和酌情处理 526

五、合理预期和新古典经济学派 528

六、折衷观点 530

第二十八章 货币总量目标 532

一、利率和货币供应目标之间的矛盾 532

二、货币主义 536

三、货币供应目标 541

第二十九章 美国的货币政策 547

一、利率固定和联储——财政部协议 547

二、50年代:审查自由准备金和利率 549

三、60年代:经济扩张和信贷紧缩 550

四、70年代:失望和重新估价 552

五、80年代:通货膨胀的驯服 553

六、特殊问题 557

第三十章 日本经济起飞时期的货币政策 560

一、物价稳定与货币供应的关系 560

二、金融政策的运用和货币供应量的调节 564

第三十一章 中国的货币政策 571

一、货币政策目标的选择 571

二、货币供应量层次的划分 573

三、现行的信贷管理体制 575

四、现行的货币政策工具 577

五、现行的货币政策 581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