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儒家PDF电子书下载
- 电子书积分:14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陈志良等著
- 出 版 社: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6
- ISBN:7801230272
- 页数:407 页
引子 1
第一章 子学--儒家之初 1
一、儒家学说的创始人 2
儒字小考 2
年少而好礼的帝王之后 4
栖栖遑遑的仁者 6
有教无类的大教育家 9
儒家学说的核心:爱人 12
二、孔门弟子的典范 14
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 14
孝圣曾子 15
述圣子思 16
复圣颜回 17
隐圣子夏 19
孔门弟子形形色色 20
三、孔子儒学的传人 22
孟母三迁和断机教子 22
祖述尧舜、宗师仲尼的辩儒 24
性善论与人皆可以为尧舜 27
仁政说和王道论 29
万物皆备于我和养浩然之气 31
四、儒家传承的别宗 33
三为祭酒,最为老师 33
天人相分,制天命而用之 34
性伪论和礼法并施 36
荀子与中国儒家 38
五、儒学的流变与框架 40
儒分为八与儒学流变 40
“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42
以仁为核心的儒学框架 43
早期儒家学说的基本特点 45
儒家与诸子百家 48
子学的历史地位 50
第二章 经学--儒家之显 53
一、经学初兴 54
三年不窥园的董仲舒 57
二、罢黜百家的醇儒 57
天人三策和群儒之首 58
天人感应论与灾变谴告说 61
三纲五常与天不变道亦不变 63
董仲舒如何依经决狱 65
董仲舒的死刑和历史的沉思 66
三、今文经学与古文经学 68
今文经学与古文经学之异同 68
白虎观会议与经学视角 70
古文经学大家许慎 72
党锢之祸与经学的衰落 74
融今古文经学为一体的郑玄 76
什么是谶纬 77
四、谶纬之学与经学神学化 77
孔子的神化与方士化的儒生 80
汉光武帝刘秀与谶纬 82
五、经学之流变 85
从王肃到孔颖达:经学的统一 85
宋明经学之衰落 87
清代经学之复兴 89
经学的历史地位 91
第三章 理学--儒家学说的系统化 95
一、理学之初 96
二、理学开创者周敦颐 98
高风亮节,独爱莲华 98
《太极图说》和儒家本体论 100
仁义中正和圣人之道 102
周敦颐与程颢、程颐 104
三、百源先生邵雍的象数学 105
《皇极经世》与宋儒气魄 107
四、横渠先生张载的关学 108
大化秦人的关学领袖 108
知太虚即气则无无 110
民胞物与和仁孝之理 111
五、理学奠基者程颢和程颐 113
孟子之后的孟子 113
一本正经的程夫子 115
理为天地万物之本的天理论 119
一二合而为三的造化论 121
损人欲以复天理的修养论 122
六、理学集大成者朱熹 125
从祀孔庙的徽国公 125
宇宙之间一理 128
理一分殊,月印万川 130
正君心是大本 132
穷理为先,力行终之 135
作为教育家的朱熹 138
七、理学的流变 140
理学的延续 140
理学的历史地位 142
第四章 心学--儒家学说之变异 145
一、心学奠基者陆九渊 146
举首天外望,无我这般人 146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 149
六经当注我,我何注六经 151
收拾精神,自作主宰 152
以民为心,民大君轻 155
二、心学思潮的兴起和发展 157
上蔡和张九成的心学准备 157
鹅湖之会,心与理之争 160
孟子与心学 162
开明代心学之端的陈献章 165
三、心学集大成者王阳明 167
龙场大悟和三变定于心学 168
天地万物本吾一体 171
心即是理,心外无理 174
致良知,公道与公学 176
知行合一,在事上磨炼 179
四、泰州心学的近代倾向 182
以尧舜孔子自任的王艮 182
百姓日用即道 184
赤子良心当下即是 187
何心隐的“异端”儒学 191
李贽的“异端”儒学 194
五、清代心学的流变 198
心学的历史地位 201
第五章 气学--儒家学说之转折 204
一、气学思潮的兴起和发展 205
张载的太和气化论 205
陈亮、叶适的气学事功论 207
二、从理学向气学的历史过渡 209
罗钦顺:在理学与气学的分水岭上 209
理须就气上认取 212
气学奠基者王廷相 214
元气即道体 217
知行兼举和动静交相养 219
以天下为己任的顾炎武 222
三、明末气学的理论转向 222
经学即理学 225
设计理想社会的黄宗义 228
气外无理,心即是气 231
方以智的质测气学 233
四、气学集大成者王夫之的辩证气学 237
六经责我开生面 237
太虚一实,理依于气 239
太虚本动,气化日新 241
能必副所,行可兼知 244
贞妇、节妇、烈妇 246
理势合一,即民见天 248
五、气学轻旅“颜李学派”的实践气学 251
心想口谈,不如身行为实 254
实用之学是尧舜周孔真道统 256
颜李学派的奠基者颜元 258
昌明颜学的李恕谷 259
以复古的旗帜倡导近代精神 262
王源“破旧立新”的变法设想 264
六、乾嘉戴震的考据气学 265
志存闻道,实事求是 265
气化即道,理在气中 267
就事求理,履而后知 269
欲出于性,理存乎欲 271
气学的历史地位 273
第六章 新学--儒家学说之近代走向 277
一、晚清今文学和新学的产生 278
魏源和龚自珍的开新之学 278
康有为的公羊学和大同理想 281
谭嗣同的新仁学 285
梁启超的新民说 289
二、儒家新学的延展 293
严复:第一批留洋的中国儒生 293
章太炎:最后一位经师 297
第七章 东方圣学--儒家学说纵横谈 300
一、儒家的世界观 301
世界的本原和本质 301
天人合一的世界观模式 303
天人合一与主客体说 305
形而上与形而下的世界 308
一物两体与阴阳辩证法 310
二、儒家的认识论 312
万物皆备于我的先验论 312
三人行必有我师的经验论 315
修养论与认识论的统一 317
三、儒家的人生论 319
人为万物之灵,人副天数 319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万世天太平 321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324
儒家的人生选择论 326
四、儒家的人格论 328
儒家的人格范畴 328
圣人与王者 330
仁者与君子 333
忠臣与孝子 335
清官与父母官 339
儒相、儒将、儒医、儒商 342
女子无才便是德 344
名士、隐士、儒士 348
儒家人格修养 352
儒家与中国古代教育 354
五、儒家的教育论 354
儒家的蒙学、小学和大学教育 360
儒家教育经验 367
第八章 上下五千年--儒家的经典 370
一、《易经》与易学 371
二、《诗经》、《书经》与诗书文化 376
三、“三礼”和礼乐文化 380
四、《春秋》与《春秋》学 386
五、《四书》的内容 389
六、《孝经》、《忠经》 403
后记 406
- 《东北民歌文化研究及艺术探析》(中国)杨清波 2019
- 《指向核心素养 北京十一学校名师教学设计 英语 七年级 上 配人教版》周志英总主编 2019
- 《大学英语教学的跨文化交际视角研究与创新发展》许丽云,刘枫,尚利明著 2020
- 《北京生态环境保护》《北京环境保护丛书》编委会编著 2018
- 《跨文化交际背景下的中西文化比较研究》任永进,贺志涛著 2019
- 《生态文化建设的社会机制研究》阮晓莺著 2019
- 《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指南》苏玉主编 2017
- 《白纻舞及其歌辞的文化解读》王俊,曹化根著 2019
- 《社会文化系统中的翻译》姜秋霞,杨正军 2019
- 《指向核心素养 北京十一学校名师教学设计 英语 九年级 上 配人教版》周志英总主编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