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医易会通精义
医易会通精义

医易会通精义PDF电子书下载

医药卫生

  • 电子书积分:15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李浚川,萧汉明主编;万文谟等编写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1
  • ISBN:7117014385
  • 页数:479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一部探索《周易》与中医学之间奥秘的专著。全书共分3部分
《医易会通精义》目录

一、引论 1

导论 1

二、《周易》成书的阶段性过程 4

三、《周易》结构特征之一——易象系统 11

四、《周易》结构特征之二——易数系统 23

五、《周易》结构特征之三——易理系统 32

六、象、数、理综合结构系统整体性动态原理 41

七、医《易》会通源流概叙 50

八、医《易》会通的规律性与发展趋向 55

一、释剥卦——关于病因理论的思想萌芽 61

上卷 61

第一章 《易经》中的医学萌芽 61

二、释豫卦——关于疾病的诊治与祛除 63

三、释萃卦——关于中医心理学的萌芽 64

四、释艮卦——关于中医养生学的萌芽 66

五、释咸卦——关于针石术的萌芽 68

第二章 《易纬》与中医气象学 71

一、八卦气验说与气象医学的萌芽 72

二、卦气说与气象医学的形成 77

一、取象比类的象数思维 89

第三章 《周易》和《黄帝内经》 89

第一节 《周易》象数思维对《内经》的启示 89

二、《易》以道阴阳 91

三、象数推演的基本程式 93

第二节 《内经》中的象与数 96

一、河图、洛书的象与数 96

二、阴阳的象与数 101

第三节 《周易》朴素辩证法思想对《内经》的影响 107

一、三才统一的整体观 107

二、“阴阳协调”的中和观 110

三、“天地节而四时成”的节律观 112

四、“唯变所适”的常变观 116

第四章 易理在《伤寒论》中的体现 120

一、“刚柔者,昼夜之象也” 121

二、“变化者,进退之象也” 122

三、“悔吝者,忧虞之象也” 124

四、“吉凶者,得失之象也” 125

第五章 杨上善《黄帝内经太素》的易学思想 127

一、二仪合气,至生万物 127

第六章 《周易》与孙思邈的学术思想 134

一、三才统一的整体观 134

二、气一元论的传统观念 137

三、对立统一的阴阳观念 139

四、动态平衡观念 139

第七章 王冰与《内经·素问》 142

一、阴阳者,天地之常道 143

二、奉生之气,通于天地 148

二、消息盈虚,有虚有实 150

三、术数者,保生之大论 156

第八章 《周易》与金元四大医学流派 160

引言 160

第一节 刘完素的火热论 162

一、人与天地相应的整体观 163

二、水火既济喻生理 165

三、亢害承制论病理 167

四、调和阴阳定治法 170

五、治有逆从,以平阴阳 172

一、天人相应论生理 174

第二节 张从正的攻邪论 174

二、水火盛衰论病理 175

三、方以类聚,各适所宜 176

四、一分为二议补泄 178

五、通常达变析六气 179

六、察真中之误,究误中之真 180

七、五志相胜疗奇病 180

第三节 李杲的脾胃论 182

一、效象天地,准绳阴阳 183

二、用药法阴阳,明辨四气五味 184

三、脾胃为元气之本 185

四、阴阳互根与转化 186

五、五行生克乘侮 187

六、权衡用药,贵在适中发 188

第四节 朱震亨的相火论 190

一、天人相应思想 191

二、阳有余阴不足论 194

三、辨证论治的整体观 196

第九章 张介宾论医与《易》 200

第一节 医《易》相通及其意义 201

一、天人一理 201

四、医《易》相通的意义 201

二、一阴一阳之谓道 202

三、化生于一,一分为二 203

一、生之本,本于阴阳 204

第二节 论人之有生及其生长壮老已的规律 204

二、生气通天 205

三、生长壮老已规律 205

第三节 医《易》结合论生理 207

一、阴阳与人的生理 207

二、藏象与卦象 209

第四节 病理与易理 213

一、证分阴阳 213

二、正邪虚实 214

三、寒热虚实有真假 214

四、生克乘侮的病理 215

一、有定见,贵精 217

二、识真假,明逆从 217

第五节 辨证论治中的易理 218

三、百病生于气,治贵善调理 219

四、阳中求阴,阴中求阳 219

五、辨证施治,能圆能方 220

第十章 《本草纲目》与《周易》 223

第一节 《本草纲目》中的易象 223

一、借易象论述生命与水火土的关系 225

二、援《易》象标示少数动物的特征 225

三、引《易》象分析某些药物的特性 227

第二节 《本草纲目》中的易理 231

一、天人统一的整体观 231

二、相反相成的矛盾分析 234

三、顺时执中的度量权衡 237

四、执常应变的变通措施 239

第十一章 方以智的易学与医学 243

一、会通各家,会通中西 245

二、方氏医学的主要贡献 247

三、贯易理于医理,融义理与象数于一炉 255

第十二章 清代医易会通举要 261

第一节 《秘本伤寒第一书》的八卦图说 261

一、“藏府配八卦干支以应天地六气增定图”解 262

二、胡氏八卦图与仲景六经辨证学说 270

第二节 吴瑭的医易思想 274

一、五运六气论病机 276

二、阴阳水火辨寒温 279

三、一分为二论治法 281

四、精究易理述方药 284

第三节 《医骗》五脏配五行八卦说 285

一、心火肺金说中的卦义 287

二、肾水肝木说中的卦义 289

三、脾土说中的卦义 291

第四节 唐宗海的“六经辨证”与《易》理 293

一、太阳经的辨证意义 294

二、阳明经的辨证意义 296

三、少阳经的辨证意义 297

四、太阴经的辨证意义 299

五、少阴经的辨证意义 301

六、厥阴经的辨证意义 303

第十三章 历代医家对《周易》阴阳学说的实践和发展 307

一、《黄帝内经》开创阴阳为总纲的理论体系 308

二、《难经》发明阳寸阴尺“独取寸口”的诊脉法 311

三、《伤寒杂病论》中的阴阳辨证施治 312

四、魏晋《中藏经》与《脉经》 314

五、唐宋孙思邈、王冰、钱乙 315

六、金元李东垣、朱丹溪 316

七、明清张景岳、吴塘 318

八、近代杨如侯、袁复初等 320

一、五行学说的形成与特性 324

第十四章 五行学说与中医基础 324

二、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327

三、五行学说在医学上的运用 336

第十五章 《易传》象论与藏象经络学说 354

第一节 “象”规定了研究的层次 354

第二节 据象归类,整体划分世界 359

第三节 “象”是功能模型 367

第四节 形象思维的实践与理论 375

第十六章 针法中的易理 385

一、子午流注针法 385

二、灵龟八法(附飞腾八法) 389

三、针刺补泻法 391

第十七章 推拿按摩的太极八卦说 395

一、头部推拿 395

二、上肢推拿 397

三、躯干部推拿 399

四、下肢部推拿 400

第一节 信息与养生 402

一、怀玄抱真,宣耀精神 402

第十八章 《周易参同契》与养生 402

二、审思后来,当虑其先 403

三、凝金流形,金石不朽 406

四、抱一勿舍,可以长存 409

五、推演五行数,较约而不繁 411

第二节 天文历学与养生 413

一、寅申阴阳祖,出入终复始 414

二、五六三十度,度竟复更始 416

三、晦朔之间,合符行中 418

四、四时顺宜,与气相得 422

第三节 象数与养生 424

一、天地设位,易行其中 424

二、乾坤者,易之门户 426

三、坎离者,乾坤二用 428

四、经纬奉日使,兼并为六十 430

五、循据璇玑,为易宗祖 435

六、八卦布列曜,运移不失中 439

第十九章 医易会通的新前景 443

第一节 干支纪年,五运六气与太极 443

一、月亮运动与太极 444

二、月亮运动与日地关系 447

三、干支纪年与太极 450

四、五运六气与太极 451

第二节 河图、洛书密码试译 454

一、河图密码试译 454

二、洛书密码试译 460

第三节 以二进制建构的藏府表里程序系统 467

第四节 十二经络与耗散结构 474

后记 478

下卷 807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