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汉方医学精华PDF电子书下载
- 电子书积分:17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郭子光主编
- 出 版 社: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0
- ISBN:7536412436
- 页数:571 页
导论 1
第一节 日本汉方医学的历史沿革 1
第二节 日本汉方医学的学术流派 4
一、后世派 5
二、古方派 5
三、折衷派 8
第三节 日本汉方医学的学术的特点 9
一、对《伤寒论》学术渊源的认识 9
二、对《伤寒论》三阴三阳的理解 10
三、关于阴阳、寒热、虚实、表里、缓紧诸概念 11
四、舌诊与腹诊 13
五、辨证与治法 14
六、方药与剂型 15
七、分科与人才结构 15
上篇 20
总论 20
第一章 医论 20
第一节 病因论 20
一、一气留滞说 20
二、万病一毒说 23
三、气血水说 27
第二节 证候论 34
一、证的内涵 35
二、方证相对 36
三、体质之证 39
四、特殊证候 41
第三节 伤寒论 43
一、四柱八汤说 44
二、十二范畴说 49
三、六阶段说 59
第二章 诊法 67
第一节 四诊 67
一、望诊 67
二、闻诊 69
三、问诊 69
四、切诊 75
第二节 腹诊 76
一、腹诊法 77
(一)常见症状的腹证 80
三、腹证及其临床意义 80
二、脊诊法 80
(二)常用处方的腹证 85
(三)食毒、瘀血、水毒致病的腹证 91
第三章 医方 93
第一节 仲景方举要 94
茵陈蒿汤 94
温经汤 95
越婢加术汤 96
黄土汤 96
黄连阿胶汤 98
黄连汤 99
葛根黄芩黄连汤 99
葛根汤 100
甘草干姜汤 101
甘草汤 102
甘麦大枣汤 103
芎归胶艾汤 104
桂枝汤 104
桂枝茯苓丸 105
吴茱萸汤 106
五苓散 107
柴胡桂枝汤 108
柴胡桂枝干姜汤 109
三黄泻心汤 110
三物黄芩汤 111
酸枣仁汤 112
四逆汤 112
四逆散 113
炙甘草汤 114
栀子豉汤 114
芍药甘草汤 115
小陷胸汤 117
小建中汤 117
小柴胡汤 119
小半夏加茯苓汤 120
小青龙汤 120
旋复花代赭石汤 121
大黄附子汤 122
大黄牡丹皮汤 123
大柴胡汤 124
大建中汤 124
大承气汤 125
大青龙汤 126
竹叶石膏汤 127
猪苓汤 127
抵当汤 128
桃核承气汤 129
真武汤 130
当归四逆汤 131
当归芍药散 132
人参汤 133
麦门冬汤 134
八味地黄丸 135
半夏厚朴汤 137
半夏泻心汤 138
白虎汤 138
白虎加人参汤 139
防己黄芪汤 139
麻黄汤 140
麻黄附子细辛汤 141
麻杏石甘汤 142
薏苡附子败酱散 143
苓桂术甘汤 143
第二节后世方举要… 144
安中散 144
胃风汤 145
温清饮 145
延年半夏汤 146
黄连解毒汤 147
加味逍遥散 148
藿香正气散 148
归脾汤 149
驱风解毒汤 149
启脾汤 149
坚中汤 150
黄芪鳖甲散 150
香苏散 151
五积散 151
滋阴降火汤 152
紫丸 152
四物汤 153
四君子汤 153
十全大补汤 154
正心汤 154
消风散 155
净腑汤 155
秦艽鳖甲散 156
神秘汤 156
参苓白术散 157
清上防风汤 157
清热补气汤 158
清心莲子饮 158
清热补血汤 159
清肺汤 159
喘四君子汤 160
苏子降气汤 161
大防风汤 161
托里消毒饮 162
断痢汤 162
钩藤散 163
通导散 163
当归饮子 164
半夏白术天麻汤 165
二陈汤 165
分消汤 166
平胃散 166
防风通圣散 167
补中益气汤 167
薏苡仁汤 168
抑肝散加陈半 169
六君子汤 169
延经期方 170
第三节 日本名医经验方举要 170
痿证方 170
乙字汤 171
香川解毒剂 172
葛根红花汤 172
加味八脉散 173
甘连栀子汤 173
强神汤 173
九味半夏汤 173
九味槟榔汤 174
桂枝五物汤 175
荆芥连翘汤 175
柴葛解肌汤 176
柴胡清肝汤 176
紫云膏 177
紫根牡蛎汤 178
赤小豆汤 178
十味败毒汤 178
针砂汤 179
治头疮一方 180
治肩背拘急方 180
治头痛一方 181
治打仆一方 181
定悸汤 181
腾龙汤 181
女神散 182
肺痈汤 183
伯州散 183
八味疝气方 184
八味带下方 184
变制心气饮 185
马明汤 185
巫神汤 185
蒲公英汤 186
利膈汤 186
龙胆泻肝汤 187
连珠饮 188
第四章 和汉药 189
第一节 概述 189
一、基本特点 189
二、《中药学》与《和汉药》 191
三、中药与和汉药 193
四、生药研究概况 198
第二节 常用和汉药举要 205
人参 205
三七 206
大黄 207
干姜 208
川芎 209
五味子 210
升麻 211
牛膝 212
术(白术与苍术) 213
甘草 214
龙胆 216
玄参 216
半夏 217
白芷 218
白头翁 219
瓜蒌(附:天花粉) 219
芍药(白芍与赤芍) 220
地黄 221
防已 222
防风 223
当归 223
红花 225
延胡索 225
连翘 226
附子 227
牡丹皮 228
郁金 229
细辛 230
鱼腥草 231
泽泻 232
茵陈蒿 233
枸杞子(附:地骨皮) 234
独活(附:羌活) 235
厚朴 236
姜黄 237
桔梗 237
桂(肉桂与桂枝) 238
益母草 239
柴胡 241
蚕脱皮(马明退) 242
栀子 242
黄芪 243
黄连 244
夏枯草 246
黄芩 246
黄柏 247
麻黄 248
葛根 249
紫根(紫草) 250
紫苏 251
槲皮(赤龙皮、朴樕) 252
蝮蛇(反鼻、反鼻蛇) 252
薄荷 253
鹧胡菜(鹧鸪菜、海人草) 253
藁本 254
附录中药与和汉药基源对照表 254
第五章 针灸 267
第一节 概况 267
一、经穴 270
第二节 穴位及其应用 270
二、奇穴 271
三、特殊取穴方法 274
(一)柳谷素灵虚实补泻取穴 274
(二)泽田派的基本穴位 274
(三)本间祥白选穴 274
(四)铃木太治痛证要穴 275
(五)玉森天心派常用的14经经穴 275
一、辨证 276
第三节 针灸辨证与诊法 276
(六)蛎崎要氏的妇科要穴 276
二、诊法 277
第四节 针法 283
一、针刺 284
(一)毫针 284
(二)进针法 285
(三)针刺手法派别 285
(四)针响 288
二、灸法 288
(一)普通灸法 289
(二)冷灸 290
(三)各种秘传灸、名灸 292
三、拔罐 295
(一)拔罐诊断法 295
(二)应用举例 297
四、耳针 297
(一)耳穴 298
(二)刺激耳穴的方法 299
(三)耳廓辅助诊断法 300
(五)原理研究 301
(四)耳针的适应症 301
五、小儿针 302
六、泻血法 302
七、灸头针 303
八、鍉针 304
九、赤羽氏皮内针 304
十、股神经刺激法 306
十一、奇经疗法 306
十二、经别疗法 307
(一)良导络测定法 308
十三、良导络疗法 308
(二)良导络治疗法 309
(三)良导络治疗的适应症 310
十四、足反射疗法 310
(一)日本足反射疗法的操作及特点 310
(二)足反射疗法应用区的划分 310
(三)足反射疗法的实施方法 311
(四)适应症 311
十五、窦刺、SSP疗法 311
(一)强身防病 312
十六、导引术 312
(二)自我检查 313
十七、针刺麻醉 314
(一)临床研究 315
(二)原理研究 315
(三)与针麻效果有关的因素及存在的问题 316
(四)相反的意见及其产生的原因 317
第五节 针刺治疗 317
一、循环系统疾病 317
(一)高血压 317
(三)动脉硬化症 318
(二)低血压 318
(四)心脏病症 319
二、呼吸系统疾病 320
(一)感冒 320
(二)咳嗽 320
(三)哮喘 321
(四)干性胸膜炎 322
三、消化系统疾病 323
(一)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 323
(二)胃下垂、胃弛缓症 323
(四)泄泻 324
(三)轻症胰腺炎 324
(五)便秘 325
(六)痔 326
四、肝胆疾病 327
(一)胆道系统疾病 327
(二)慢性肝病 328
五、泌尿系统疾病 328
(一)膀胱炎 328
(二)急、慢性肾炎 329
(一)颈椎挥鞭性损伤症 330
六、神经系统疾病及肿瘤疼痛 330
(二)脊髓损伤 331
(三)癫痫 331
(四)恶性肿瘤疼痛及其术后处理 332
(五)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332
(六)偏头痛 333
(七)腰痛 334
七、内分泌系统疾病 335
(一)冷症 335
(四)肥胖症 338
(二)血道症 338
(三)糖尿病 338
八、免疫性疾病 340
(一)类风湿性关节炎 340
(二)风湿热 341
(三)风湿性关节炎 341
(四)荨麻疹 341
(一)月经不调 342
(二)催产、引产 342
九、妇产科疾病 342
(三)人工流产 343
(四)子宫肌瘤 343
十、五官科疾病 344
(一)眼疲劳 344
(二)色盲 344
(三)过敏性鼻炎 345
(四)耳鸣、耳聋 346
(五)牙痛 346
十一、儿科疾病 348
(一)虚弱儿 348
(六)牙槽脓溢 348
(二)疳积 349
十二、其他疾病 349
(一)老年病 349
(二)虚弱体质 351
(三)放射能症 351
(四)心身症 352
(六)湿疹 353
(七)痛风 353
(五)性欲低下 353
下篇 357
各科常见疾病的治疗 357
引言 357
一、汉方医学擅长治疗的疾病 357
二、汉方医学较擅长治疗的疾病 359
三、并用汉方医学能提高疗效的疾病 361
四、汉方医学治疗效果不佳的疾病 361
第六章 内科疾病 363
第一节 感染性疾病 363
一、肠伤寒 363
二、痢疾 365
三、疟疾 366
四、流感 367
五、白喉 369
六、破伤风 370
七、黄疸出血型钩端螺旋体病 370
八、猩红热 371
九、丹毒 371
第二节 呼吸系统疾病 372
一、伤风 372
二、支气管炎 373
三、支气管喘息 375
四、支气管扩张症 377
五、肺炎 377
六、肺结核 379
七、肺脓肿 380
八、肺癌 381
九、肺气肿 381
十、胸膜炎 382
十一、肺水肿 382
二、肥胖者心脏障碍(脂肪心) 383
一、心内膜炎 383
第三节、循环系统疾病 383
三、心脏瓣膜疾病 385
四、高血压 386
五、低血压症 387
六、心脏神经官能症 388
七、特异性阵发性心动过速症 389
八、动脉硬化症 389
九、心脏喘息 390
十、心绞痛 391
十一、静脉炎 392
十二、大动脉瘤 392
十三、血管神经性浮肿 393
十四、雷诺氏病 393
十五、肢端红痛症 393
十六、肢端挛缩症 393
十七、伯格氏病 393
三、食道癌 394
二、食道狭窄 394
第四节 消化系统疾病 394
一、食道炎 394
四、食道神经症 395
五、急性胃炎 395
六、慢性胃炎 396
七、不食症 397
八、胃弛缓症 398
九、胃下垂症 399
十、胃酸过多症和过少症 399
十二、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 400
十一、胃扩张 400
十三、胃癌 402
十四、急性肠炎 402
十五、慢性肠炎 403
十六、阑尾炎 404
十七、肠管狭窄和肠闭塞症 404
十八、溃疡性大肠炎 405
十九、直肠癌 406
二十、习惯性便秘 406
二十一、呕吐 407
二十三、黄疸 408
二十二、呃逆 408
二十四、肝炎、肝硬化 409
二十五、胆石症、胆囊炎 410
二十六、胰腺炎 410
二十七、腹膜炎 410
二十八、腹水 411
第五节 泌尿生殖系统疾病 412
一、肾炎 412
二、肾盂肾炎 413
四、尿路结核 414
三、尿路结石 414
五、睾丸炎 415
六、膀胱炎 415
七、尿道炎 416
八、尿道狭窄 416
九、前列腺肥大症 417
十、阴囊水肿 417
十一、囊肿肾 417
第六节 神经系统疾病 418
一、神经痛 418
十二、阳萎症 418
二、偏头痛 420
三、不眠症 420
四、眩晕 421
五、颜面神经麻痹 422
六、脊髓炎 423
七、脊髓痨 423
八、脑梅毒 423
九、脑卒中 424
十、神经症 425
十一、癔病(歇斯底里) 426
十二、精神分裂症(早发性痴呆) 427
十三、躁郁病 428
第七节 新陈代谢疾病 429
一、肥胖症 429
二、贫血症 429
三、白血病 430
四、紫斑病 430
五、甲亢 431
六、甲状腺肿 431
七、甲状腺炎 431
九、脚气(江户病、乱脚病) 432
八、痛风 432
一、蛔虫症 433
二、绦虫症 433
三、蛲虫症 434
四、钩虫症 434
第八节 寄生虫病 435
第七章 妇产科疾病 435
第一节 妇科疾病 435
一、月经异常 435
二、痛经 437
三、带下 438
四、子宫后屈 439
五、子宫下垂及脱出 439
六、子宫内膜炎 440
七、子宫附件炎(卵巢炎、输卵管炎) 441
八、不孕症 441
九、乳腺症 442
十、子宫癌 443
十一、子宫肌瘤 443
十二、更年期综合症与血道症 444
第二节 产科疾病 448
一、妊娠恶阻 448
二、习惯性流产 449
三、妊娠中毒症 450
四、胞状奇胎 451
五、子痫 451
六、微弱阵痛 452
七、后阵痛 453
八、弛缓性子宫出血 453
九、乳汁缺乏症 454
十、产后乳房炎 455
十一、产后脚气 456
十二、产褥热 456
十三、产褥下肢血栓症 457
第八章 儿科疾病 458
一、麻疹 458
二、百日咳 459
三、流行性腮腺炎 459
五、脊髓灰质炎 460
六、鹅口疮 460
四、水痘 460
七、口炎 461
八、消化不良 461
九、自家中毒症 462
十、疫痢 462
十一、虚弱儿童 463
十二、佝偻病 464
十三、抽搐病 464
十四、夜惊症、夜啼症 465
十五、腹尿症 465
一、痈、疖 467
第九章 外科疾病 467
第一节 感染性疾病 467
二、急性化脓性淋巴腺炎 469
三、结核性淋巴腺炎 469
四、擦疽 470
五、脱疽 471
第二节 皮肤疾病 472
一、脚癣 473
二、顽癣(腹股沟癣) 474
四、进行性指掌角化症 475
三、颜面白癣 475
六、疣 476
五、带状疱疹 476
七、荨麻疹 477
八、湿疹 478
九、粉刺 480
十、酒皶 480
十一、腋臭 481
十二、干癣 481
十三、皮肤瘙痒症 482
十六、白癜风 483
十四、肝斑 483
十五、黑皮症 483
十七、斑秃 484
十八、硬皮病 485
十九、红斑性狼疮 485
第三节 肛肠疾病 486
一、肛周脓肿 486
二、肛瘘 487
三、痔核 487
四、肛门及直肠脱出 488
一、梅毒 489
第四节 性病 489
二、男子淋病 490
三、女子淋病 491
四、淋病性前列腺炎 492
五、软性下疳 492
六、横痃 493
第五节 损伤 493
二、冻伤 494
一、打仆伤 494
三、火伤 495
第六节 骨关节疾病 496
一、骨结核症 496
二、急性浆液性关节炎 497
三、急性化脓性关节炎 497
四、结核性关节炎 498
五、风湿关节炎 499
七、变形性膝关节炎 500
八、变形性脊椎病 500
六、肩关节周围炎 500
九、椎间盘突出症 501
第七节 其他疾病 501
一、疝 501
二、神经性斜颈 502
三、肠粘连 502
第十章 五官科疾病 504
第一节 眼科疾病 504
一、麦粒肿 504
二、睑缘炎 505
三、急、慢性泪囊炎 506
四、急、慢性结膜炎 507
五、沙眼 508
六、结膜滤泡症(水泡性结膜炎) 509
七、角膜实质炎 509
八、硬化性角膜炎 510
九、虹膜炎 511
十、翼状胬肉 512
十一、白内障 513
十二、绿内障 514
十四、慢性轴性视神经炎 515
十三、夜盲症 515
十五、眼底出血 516
十六、中心性视网膜炎 516
十七、假性近视 517
第二节 耳科疾病 517
一、耳聋 517
二、耳鸣 518
三、外耳道炎 519
五、急、慢性中耳炎 520
四、美尼尔氏综合症 520
六、急性乳突炎 522
第三节 鼻科疾病 522
一、急、慢性鼻炎 522
二、过敏性鼻炎 523
三、真性臭鼻症 524
四、副鼻腔炎(上腭窦炎) 525
五、衄血 526
第四节 咽喉口腔疾病 527
一、急性扁桃炎(咽峡炎) 527
三、嗄嘶与失声 528
二、腺样增殖症(扁桃肥大症) 528
四、鼾声 529
五、口臭 529
六、口腔炎 530
七、唾石 531
八、齿根膜炎 531
九、龋齿 531
十、齿槽脓漏 532
第十一章 半健康 534
一、呃逆 534
三、咽喉阻塞感 535
二、动悸 535
四、头痛 536
五、失眠 538
六、眩晕 539
七、上冲 540
八、冷症 541
九、肩凝 543
十、易疲 544
十一、宿醉 545
附方剂索引 546
- 《医学物理学》洪洋 2020
- 《小牛顿科学故事馆 医学的故事》小牛顿科学教育公司编辑团队 2018
- 《万里云天万里路 国医大师邓铁涛师承团队学术精华》邱仕君,刘小斌,邓中光 2018
- 《高等医药院校教材 医学物理学实验指导》(中国)杨晓岚 2019
- 《张道真英语用法 中学生精华版》张道真著 2018
- 《中华医学百科全书 中医内科学》(中国)刘德培 2019
- 《急诊医学法语缩写速查手册》夏婧 2018
- 《DK医学史》李虎译;(英国)史蒂夫·帕克 2019
- 《人体寄生虫学学习指导与习题集 供基础 临床 预防 口腔医学类专业用 第2版》诸欣平,苏川 2018
- 《中医学原理探究》祝世讷 2019
- 《钒产业技术及应用》高峰,彭清静,华骏主编 2019
- 《现代水泥技术发展与应用论文集》天津水泥工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编 2019
- 《异质性条件下技术创新最优市场结构研究 以中国高技术产业为例》千慧雄 2019
- 《Prometheus技术秘笈》百里燊 2019
- 《中央财政支持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水利工程专业课程建设成果 设施农业工程技术》赵英编 2018
- 《药剂学实验操作技术》刘芳,高森主编 2019
- 《林下养蜂技术》罗文华,黄勇,刘佳霖主编 2017
- 《脱硝运行技术1000问》朱国宇编 2019
- 《催化剂制备过程技术》韩勇责任编辑;(中国)张继光 2019
- 《信息系统安全技术管理策略 信息安全经济学视角》赵柳榕著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