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业技术
板带轧制理论与实践
板带轧制理论与实践

板带轧制理论与实践PDF电子书下载

工业技术

  • 电子书积分:14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日本钢铁协会编;王国栋等译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0
  • ISBN:711300914X
  • 页数:411 页
图书介绍:
《板带轧制理论与实践》目录

第1章 绪论 1

第2章 二维轧制理论 4

2.1 概述 4

2.1.1 轧制时变形的特征 4

2.1.2 轧制理论的对象和适用范围 4

2.1.3 各种解析方法 5

2.2 依据均匀变形模型建立的理论 5

2.2.1 均匀变形假定和几何关系式 5

2.2.2 屈服条件 13

2.2.3 力的平衡条件和方程组的完成 17

2.2.4 前滑、轧制力、力矩和能耗 23

2.3 考虑板厚方向切应力的轧制理论 29

2.3.1 力的平衡条件的一般形式 29

2.3.2 屈服条件和摩擦条件的处理 30

2.3.3 一般解法 34

2.3.4 同塑性力学解法的比较 37

2.4 各种近似解 44

2.4.1 以冷轧板带为对象的近似解 44

2.4.2 以热轧板带为对象的近似解 49

2.4.3 混合摩擦条件下的近似解 51

2.5 轧辊和材料弹性变形的处理 54

2.5.1 希契科克的轧辊压扁公式 54

2.5.2 轧辊压扁的修正方法 56

2.5.3 轧件弹性变形的处理 58

2.5.4 乔特纳、奥斯特尔和佐罗夫斯基的解法 59

2.5.5 最小可轧板厚理论 61

2.6 非对称轧制理论 63

2.6.1 均匀变形理论的应用 63

2.6.2 考虑轧件内部剪切应力的非对称轧制理论 66

第8章 板带轧制的变形理论 69

3.1 概述 69

3.1.1 三维变形的解析方法 69

3.1.2 三维变形的塑性理论概述 70

3.2 各种解析方法 74

3.2.1 初等解析法 74

3.2.2 滑移线场法 78

3.2.3 能量法 84

3.2.4 有限元法 90

3.3 板带轧制时的宽向变形特性 98

3.3.1 展宽特性 98

3.3.2 宽向轧制特性 101

3.4 平面形状控制 104

3.4.1 初轧时金属流动的控制 104

3.4.2 厚板轧制时金属流动的控制 107

3.4.3 热轧带钢粗轧时金属流动的控制 111

第4章 关子板凸度和板平直度的理论 115

4.1 概述 115

4.2 四辊轧机轧辊变形计算 115

4.2.1 前言 115

4.2.2 解析求解轧辊变形的方法 116

4.2.3 用数值计算求轧辊变形的方法 117

4.2.4 工作辊和支撑辊之间的弹性常数 119

4.2.5 由轧件引起的工作辊表面的压扁变形 119

4.2.6 左右非对称轧制时的轧辊变形公式 123

4.3 考虑金属横向流动和张力反馈的板凸度和板平直度的预测 125

4.3.1 板比例凸度变化和平直度的关系 125

4.3.2 复合波板形的表示方法 127

4.3.3 轧件的横向流动 128

4.3.4 张力反馈 130

4.4 推算板凸度的简化公式 132

4.3.5 板凸度和平直度的计算方法 132

4.5 具有板凸度和平直度控制手段的各种轧机 134

4.5.1 多辊轧机 134

4.5.2 具有轧辊横移或套筒横移装置的轧机 136

4.5.3 具有弯辊装置的轧机 138

4.5.4 具有改变辊型手段的轧机 139

4.5.5 具有板凸度和平直度其他控制手段的轧机 140

4.5.6 热带精轧机凸度控制能力的比较 141

第5章 连续轧制理论 143

5.1 概述 143

5.2 冷轧时的静态连轧理论 143

5.2.1 基本方程式 144

5.2.2 冷连轧影响系数的计算方法 145

5.3.1 基本方程式 152

5.3 热轧时的静态连轧理论 152

5.3.2 热连轧影响系数的计算方法 153

5.4 冷轧时的动态连轧理论 155

5.4.1 基本方程式 155

5.4.2 冷轧动态连轧理论的计算 158

5.5 热轧时的动态连轧理论 161

5.5.1 基本方程式 161

5.5.2 热轧动态连轧理论的计算 163

5.6 连轧理论的应用 165

5.6.1 稳定轧制时的板厚控制系统 165

5.6.2 非稳定轧制时的板厚控制 168

5.6.3 连轧机的最佳轧机刚性系数分配 176

5.6.4 轧制规程的修正方法 176

5.6.5 热轧带钢轧机活套控制特性的探讨 178

5.7 结语 180

第6章 轧制时的温度变化 181

6.1 概述 181

6.1.1 基本方程 181

6.1.2 解析方法 182

6.1.3 运送中的热转移 188

6.1.4 轧制中的热转移 192

6.1.5 物理常数 194

6.2 轧辊的温度变化 197

6.2.1 轧辊表层周期性的温度变化 197

6.2.2 温度分布与热凸度 200

6.3 轧件的温度变化 204

6.3.1 热轧时轧件的温度变化 204

6.3.2 冷轧时轧件的温度变化 208

7.1.1 变形抗力的力学定义 210

7.1 概述 210

第7章 变形抗力 210

7.1.2 变形抗力的一般行为 212

7.1.3 变形抗力的金属学研究 214

7.2 变形抗力的测定 226

7.2.1 测定方法 226

7.2.2 测定装置 235

7.3 冷变形抗力 240

7.3.1 轧制理论学组的共同研究 240

7.3.2 冷变形抗力公式 244

7.4 热变形抗力 247

7.4.1 轧制理论学术委员会的共同研究 247

7.4.2 热变形抗力公式 254

7.4.3 与多道次轧制的对应 258

8.1.1 流体润滑理论在轧制中的应用 261

8.1 概述 261

第8章 摩擦与润滑 261

8.1.2 混合润滑理论在轧制过程中的应用 265

8.2 轧制润滑特性 267

8.2.1 乳化液的曳入机构 267

8.2.2 颗粒直径分布与轧制力 268

8.2.3 摩擦系数 269

8.3 冷轧润滑油 270

8.3.1 供油方式 270

8.3.2 冷轧润滑油的性能和成分 271

8.3.3 轧制润滑油的性能评价 275

8.4 润滑不良带来的缺陷 277

8.4.1 热条纹 277

8.4.2 震颤 278

8.4.4 麻点 281

8.4.3 打滑现象 281

8.5 热轧润滑 282

8.5.1 热轧润滑的效果 282

8.5.2 轧制油的供给方式 284

8.5.3 热轧润滑油 285

8.5.4 热轧润滑油的评价 286

第9章 轧机的刚性 289

9.1 概述 289

9.2 纵刚性 291

9.2.1 纵刚性系数 291

9.2.2 轧机纵刚性系数的测定 292

9.2.3 引起刚性变化的因素和实例 292

9.3 刚性与轧制操作的关系 294

9.3.1 轧机纵刚性系数和板材纵向厚度变化 294

9.3.2 刚性和板厚控制特性 295

9.3.3 纵刚性和咬入条件 296

9.4 轧机刚性和动特性 296

9.4.1 压下系统的动特性 296

9.4.2 驱动系统的动特性 300

9.4.3 驱动系统动特性的解析 302

9.4.4 驱动系统动特性和电气控制系统 306

9.5 左右刚性 310

9.5.1 轧件的跑偏与侧弯的关系 310

9.5.2 跑偏量与楔形率的关系 312

9.5.3 左右刚性与跑偏的关系 315

9.6 轧机弹性变形的计算方法 316

9.6.1 轧机变形的构成 316

9.6.2 牌坊的变形 317

9.6.3 压下装置的变形 319

9.6.4 轧辊的变形 320

9.6.5 轴承和轴承座的变形 322

9.6.6 轧机刚性系数的简化式 324

9.6.7 使用有限元法的数值计算举例 325

9.7 轧机刚性调查结果 327

9.7.1 轧机刚性系数与支撑辊直径的关系 328

9.7.2 轧机各部分的刚性 331

第10章 轧制检测 332

10.1 概述 332

10.2 轧制力的测定 332

10.2.1 概要 332

10.2.2 轧制力的测定方法 334

10.2.3 压头的选择和安装 335

10.3.1 概要 337

10.3.2 轧制力矩的测定方法 337

10.3 轧制力矩的测定 337

10.4 厚度的测定 338

10.4.1 概要 338

10.4.2 厚度的测定方法 339

10.5 张力的测定 341

10.5.1 概要 341

10.5.2 张力的测定方法 341

10.6 板平直度的测定 343

10.6.1 概要 343

10.6.2 板平直度的测定方法 345

10.7 板凸度的测定 348

10.7.1 概要 348

10.7.2 板凸度的测定方法 349

10.7.3 横断面的测定 349

10.8.1 概要 350

10.8 板宽的测定 350

10.8.2 板宽的测定方法 351

10.9 板温度的测定 354

10.9.1 概要 354

10.9.2 板温度的测定方法 354

10.9.3 今后的课题 357

10.10 辊缝的测定 357

10.10.1 概要 357

10.10.2 辊缝的测定方法 358

10.11 轧件位置、轧件速度和切头形状的检测 359

10.11.1 轧件位置的检测 359

10.11.2 轧件速度的检测 360

10.11.3 板材切头形状的测定 360

11.2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趋势 363

11.1 概述 363

第11章 轧制过程的计算机控制 363

11.3 厚板轧制的计算机控制 364

11.3.1 发展趋势 364

11.3.2 厚板轧制控制的功能和构成 364

11.3.3 设定控制 365

11.4 热轧带钢的计算机控制 369

11.4.1 发展趋势 369

11.4.2 热轧带钢控制的功能和构成 369

11.4.3 设定控制 370

11.5 冷轧的计算机控制 375

11.5.1 发展趋势 375

11.5.2 冷轧控制的功能和构成 376

11.5.3 设定控制 376

12.2 板厚控制 378

12.2.1 热轧带钢轧机的自动板厚控制 378

12.1 概述 378

第12章 轧制的自动控制 378

12.2.2 中厚板轧机的自动板厚控制 383

12.2.3 冷连轧机的自动板厚控制 384

12.3 自动宽度控制 388

12.3.1 板宽变动的原因 388

12.3.2 稳定轧制部分的板宽控制 389

12.3.3 头尾端的板宽控制 391

12.4 张力控制 391

12.4.1 活套控制 392

12.4.2 无活套张力控制 393

12.5 平直度控制 395

12.5.1 平直度控制变量的表示 395

12.5.2 控制系统 396

参考文献 400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