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地理
东南亚华族社会发展论  探索走向二十一世纪的中国和东南亚的关系
东南亚华族社会发展论  探索走向二十一世纪的中国和东南亚的关系

东南亚华族社会发展论 探索走向二十一世纪的中国和东南亚的关系PDF电子书下载

历史地理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黄枝连著
  • 出 版 社: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2
  • ISBN:7805157499
  • 页数:326 页
图书介绍:
《东南亚华族社会发展论 探索走向二十一世纪的中国和东南亚的关系》目录

跨越两个世纪的东南亚华族社会调查研究(代自序) 3

上篇 马来亚华侨的援华抗日运动 3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东南亚华族社会与中国关系的研究第一章 援华抗日运动与马华社会发展 3

第一节 中国封建社会与华族移民浪潮 3

目录 3

第一节 温和而零星地反对时期(十九世纪末—1919年 5

第二节 中国社会运动与马华社会运动 6

图表1.1 新加坡华族人口统计(1824—1911) 6

附:图表目录 6

第三节 马华社会结构及其发展过程中的援华抗日运动 11

图表1.2 马来亚华族人口统计(1934—1938) 12

图表1.3 马华“土生”人口统计(不包括星岛)(1921,1931) 13

图表1.4 “经济大恐慌”期间马华出入人口统计(1931—1935) 14

图表1.5 马来亚(不包括星岛)华文教育情况统计(1936,1937) 15

图表1.6 马华识字人口统计(1930) 16

注释与书目 19

月) 22

第二章 援华抗日运动的几个发展阶段 22

第二节 直接的、然而是分散地反对的时期(1919年6月—1937年6月) 23

第三节 各地筹赈会和南侨总会领导的时期(1937年7月—1941年12月) 28

1938) 29

图表2.1 马来亚各地华族人民义捐公债统计(1937— 29

图表2.2 1931年东南亚各地华族人口统计 31

第四节 援华抗日运动各个阶段的比较及其发展规律 36

图表2.3 马华人民援抗运动三大发展阶段的比较 37

注释与书目 38

第三章 马华人民对中国抗日战争的物质援助 40

第一节 捐献运动 40

图表3.1 星华筹赈会1938年月汇义捐一览表 44

图表3.2 1940年5、6月份马华人士月捐款统计 46

图表3.3 武汉合唱团在马来亚各地募款成绩总表 50

第二节 抵制日本货物,倡用中国商品 52

图表3.5 日本对马来亚的贸易总额(1931—1937) 53

图表3.4 日本与荷印之间的贸易(1909—1940) 53

图表3.6 日本输入马来亚货物的主要种类及其统计(1931—1937) 54

1937) 55

图表3.7 英日棉布在马来亚市场的竞争(1926— 55

图表3.8 日本人进出马来亚统计(1931—1936) 56

图表3.10 中国和马来亚贸易统计(1931—1937) 58

1938) 58

图表3.9 抵制日货期间日货输入马来亚的数值(1937— 58

图表3.11 中国货物输入马来亚数值(1931—1936) 59

第三节 物质支援 59

统计 60

图表3.12 1940年9月至12月马华人士捐赠寒衣 60

第四节 人力支援 62

图表3.13 马华人士捐赠卡车统计 62

注释与书目 64

第一节 援华抗日运动中的工人运动 68

第四章 劳动阶层是援华抗日运动的基本力量 68

第二节 铁矿工人的罢工斗争 70

图表4.1 马来亚铁矿产额统计(1931—1937) 71

1937) 71

图表4.2 日本从马来亚输入铁沙数值统计(1931— 71

第三节 劳动阶层是义捐的热心支持者 73

第四节 那里工人最多,那里的援抗运动最热烈 80

第五节 工人运动与援华抗日运动的关系 82

图表4.4 马来亚矿工统计(1871—1932) 82

图表4.3 1931年马华社会的工人阶级统计 82

图表4.5 1937年马华工人罢工斗争统计 85

注释与书目 87

第五章 援华抗日运动中的统一战线 90

图表5.1 1931年马华社会的小资产阶级统计 90

第一节 援华抗日运动中的小资产阶级 90

第二节 援华抗日运动中的民族资产阶级 91

图表5.2 1931年马华社会的上层阶级统计 92

图表5.3 1929年海峡殖民地破产统计 93

图表5.4 星华筹赈会委员经济背景调查 95

第三节 援华抗日过程中的学生运动和妇女运动 96

图表5.5 新加坡华族男女人口增加统计(1921— 101

1930) 101

第四节 援华抗日运动中帮派主义的转化 104

图表5.6 1931年马来亚华族帮派人口统计 105

第五节 援华抗日运动中的马来亚共产党及左派与右派的矛盾 107

注释与书目 116

图表6.1 马来亚各民族人口百分比统计 118

第一节 马来亚是一个多元民族的社会 118

第六章 援华抗日运动中的民族关系 118

图表6.2 马来亚各族人口统计 119

第二节 关于争取各族人民支持援抗运动的意见 119

第三节 马来族与印族人民支持援抗运动的情况 122

第四节 关于援抗运动中民族关系的检讨 124

注释与书目 127

图表6.3 马来亚城镇民族人口结构统计 127

图表6.4 印族园丘人口统计(1921—1957) 128

第七章 援华抗日过程中的文化运动 130

第一节 一般性指导理论体系的建立 130

第二节 援华抗日运动中的马华新文学 135

第三节 抗战文艺运动中的一场大辩论 140

第四节 从“马华文化现实化问题”到“马华文化运动” 154

注释与书目 160

第八章 援华抗日运动前后的陈嘉庚 166

第一节 一个民族资本家的悲惨下场 166

第二节 热爱中国,为中国做了许多好事 169

第三节 访问中国,看到了中国政治的复杂性 172

第四节 前往延安,看到了另一个中国 175

第五节 “反共高潮”波及了他 178

第六节 “反共倒陈运动”的失败 183

第七节 对武装抗日犹豫不前 184

第八节 新加坡沦陷后的陈嘉庚 186

注释与书目 192

——中国与东南亚关系发展规律的探微 199

探索东南亚华族社会发展的规律 199

下篇 走向二十一世纪的东南亚华族社会 199

注释与书目 201

第九章 从“华侨社会”到“华人社会”的仓皇过渡(1940—1950) 202

引言 202

第一节 在险恶形势面前,华族社会苦于应付 203

图表9.2 新加坡华族移民的教育程度 205

图表9.1 新加坡华族人士从中国南移的原因 205

图表9.3 “东南亚华族”概念的结构性分析 206

第二节 冷战架构下,华族社会和主体社会的关系受到扭曲 208

第三节 中国发展问题和华族社会发展问题难以区别对待 211

第四节 冷战架构下,中国和东南亚国家关系受到扭曲 216

第五节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在于促进中国和东南亚的关系 218

第六节 中国主张和东南亚国家解决双重国籍问题 220

注释与书目 225

引言 228

第十章 从“华人社会”到“国民社会”飞跃的曲折过程(1950—1990) 228

第一节 排华运动破坏东南亚国家的经济发展大计 229

第二节 东南亚国家对华族资源的吸纳过程 231

第三节 新加坡发展为一个多元民族、多元文化的新社会 236

第四节 新加坡和香港对东南亚华族资源周转的重要作用 239

第五节 政治上无权状态给东南亚华族社会发展带来的困难 243

第六节 经济参与扭转了东南亚华族社会发展的劣势 247

注释与书目 251

第十一章 从“国民社会”到“民族融和”——融化于一个宽广情境架构的建立进程之中(1990年—21世纪) 253

引言 253

第一节 “永不称霸”的承诺推动了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关系的进展 254

第二节 中国要跟东南亚国家建立区域经济合作的关系 257

第三节 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关系中存在着的几个大问题 261

第四节 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有利于促进对东南亚国家的经济关系 267

第五节 中国与东南亚国家进行发展协作的大框架 270

图表11.1 东南亚在中国外事与经济发展策略中的 275

角色 275

第六节 “南南合作”和“南北合作”新模式的探索 276

第七节 东南亚华族社会在中国与东南亚经济合作中的角色 278

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282

第八节 “新加坡—香港—台湾发展链条”在亚太 282

第九节 “外华经济”发展的理论与实际 287

图表11.2 东南亚华族社会发展的儿个大段落 292

注释与书目 293

引言 297

第十二章 结论:东南亚华族社会有一个极为可观的发展前景 297

第一节 打破华族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大中华”意识 298

第二节 双重国籍问题的解决有利于东南亚华族社会的“落地生根” 301

第三节 确立“东南亚华族”对“中国汉族”与居住国各民族的正确关系 306

第四节 东南亚华族与中国汉族在“五理系统”与“应境系统”上的差异性正在增加之中 310

第五节 从“强迫同化”、“自我取消”到“民族融合”的历程 311

第六节 东南亚国家必须对华族社会和中国政府的重大努力做出积极反应 315

图表12.1 东南亚华族社会发展的几个大取向 318

第七节 “民族融合”是东南亚华族社会发展的归向 318

第八节 融化于一个“宽广变通,求同存异;共同发展,前途无量”的社会情境架构里 320

图表12.2 东南亚华族在跨越世纪情境架构开张中的 323

角色 323

注释与书目 325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