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中华自然疗法
中华自然疗法

中华自然疗法PDF电子书下载

医药卫生

  • 电子书积分:2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刘炎主编
  • 出 版 社: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4
  • ISBN:7543901447
  • 页数:861 页
图书介绍:本书中汇集我国各种非服药的医疗方法,兼收并蓄,待用无遗。以自然为法而用之于身。其中既有为人们所熟知的针灸、推拿、气功等法,还有较少为人们所注意的原属于陶情、养性、练形、摄生诸法,总分为十八章。即于日常生活、饮食、娱乐之中,莫不有自然疗法存焉者。举而出之,以与治病防病相配合,对于医家可依此而触类旁通,由一法而兼及诸法;对于病家则可寓医疗保健于日常生活、饮食、娱乐之中,择其善者而行之,以起医艺组合、药食同治的作用,不亦善夫。
《中华自然疗法》目录

第一章 针刺疗法 1

【内容与分类】 3

一、经络与腧穴 3

(一)手太阴肺经 3

(二)手阳明大肠经 5

(三)足阳明胃经 7

(四)足太阴脾经 12

(五)手少阴心经 14

(六)手太阳小肠经 15

(七)足太阳膀胱经 18

(八)足少阴肾经 19

(九)手厥阴心包经 26

(十)手少阳三焦经 28

(十一)足少阳胆经 29

感冒 30

(十二)足厥阴肝经 35

(十三)督脉 38

(十四)任脉 40

(十五)经外奇穴 41

二、毫针刺法 48

(一)毫针的构造、规格和保藏 48

(二)操作方法 49

三、治疗原则 56

(一)辩证施治原则 56

(二)取穴原则 67

(三)配穴原则 68

(四)特定穴的应用 70

胃肠神经官能症 75

咳嗽 76

中风 76

【临床应用】 76

哮喘 76

喳膈 77

呕吐 77

胃痛 77

呃逆 77

肺痨 77

腹痛 78

胃下垂 78

脱肛 78

便秘 78

泄泻 78

脚气 79

胁痛 79

鼓胀 79

黄疸 79

疟疾 79

痢疾 79

胸痹 80

惊悸 80

头痛 80

面痛 80

面瘫 80

眩晕 80

不寐 81

癫狂 81

痫证 81

脏躁 81

痹证 81

淋证 82

肾下垂 82

痿证 82

水肿 82

消渴 82

癃闭 83

遗精 83

阳萎 83

阳强证 83

男子不育 83

疔疮 83

乳痈 84

肠痈 84

痔疮 84

破伤风 84

丹毒 84

风疹 85

湿疹 85

瘰疬 85

疝气 85

瘿气 85

蛇丹 85

牛皮癣 86

斑秃 86

疣症 86

粉刺 86

扭伤 86

落枕 86

月经不调 87

痛经 87

腰痛 87

肘劳 87

漏肩风 87

腰腿痛 87

滞产 88

胞衣不下 88

经闭 88

胎位不正 88

带下病 88

崩漏 88

绝经前后诸症 88

产后腹痛 89

产后血晕 89

恶露不下 89

恶露不绝 89

乳少 89

阴挺 89

阴痒 89

疳疾 90

痄腮 90

顿咳 90

慢惊风 90

急惊风 90

不孕 90

遗尿 91

目赤肿痛 91

针眼 91

眼睑下垂 91

迎风流泪 91

目翳 91

近视 91

色盲 91

暴盲 92

咽喉肿痛 92

牙痛 92

鼻衄 92

耳鸣、耳聋 92

青盲 92

鼻渊 92

中暑 93

高热 93

厥证 93

痉证 93

梅核气 93

失音 93

脱证 94

血证 94

剧痛证 94

溺水 94

酒醉 94

烟癖 94

肥胖证 95

颜面雀斑、色素痣、寿斑、黄褐斑 95

艾滋病 95

颜面皮肤衰老 95

【注意事项】 96

一、针刺异常情况的处理和预防 96

二、针刺注意事项 100

第二章 灸法 102

【内容与分类】 102

一、直接灸 102

二、间接灸 104

三、艾条灸 109

四、温针灸 112

五、艾熏灸 113

六、灸器灸 114

七、天灸 115

八、其他灸法 116

【临床应用】 120

感冒 120

疟疾 120

咳嗽 121

哮喘 121

肺痨 121

呃逆 122

噎膈 122

呕吐 122

胃痛 122

泄泻 123

胃下垂 123

腹痛 123

腹胀 123

痢疾 124

便秘 124

肠梗阻 124

胸痹 125

痔疮 125

疝气 125

脱肛 125

鼓胀 125

胁痛 126

头痛 126

眩晕 126

高血压 126

中风 126

痹证 127

痿证 127

痫证 127

面瘫 127

消渴 128

淋证 128

癃闭 128

水肿 128

遗精、阳萎、早泄 129

疔疮 129

疖 129

痈 129

臁疮 130

瘰疬 130

狭窄性腱鞘炎 131

神经性皮炎 131

乳痈 131

瘿气 131

湿疹、荨麻疹 131

皮肤疣 132

腰痛 132

破伤风 132

漏肩风 132

腰腿痛 133

扭伤 133

肘劳 133

月经不调 134

痛经 134

带下病 134

阴挺 134

产后腹痛 135

惊风 135

痄腮 135

不孕 135

胎位不正 135

崩漏 135

脐风 136

遗尿 136

发育障碍 136

颞颌关节功能紊乱症 136

咽喉肿痛 136

角膜溃疡、麦粒肿 136

青光眼 137

耳聋 137

虚脱 137

【注意事项】 137

第三章 拔罐 139

【内容与分类】 139

一、罐的种类 139

二、罐的吸拔方法 140

三、各种拔罐法的选择运用 142

【临床应用】 143

头痛 144

失眠 144

咳嗽 144

急性支气管炎 144

感冒 144

哮喘 144

落枕 145

胸肋痛 145

扭伤 145

肩周炎 145

坐骨神经痛 145

面瘫 145

腰背酸痛 146

痹证 146

胁痛 146

急性胆囊炎 146

胃痛 146

腹痛 146

痒疮 147

泄泻 147

急性荨麻诊 147

牛皮癣 147

乳痈 147

痤疮 148

股外侧皮神经炎 148

急性结膜炎 148

网球肘 148

丹毒 148

痛经 148

毒蛇咬伤 149

【注意事项】 149

【内容与分类】 151

第四章 利痧 151

一、刮痧的作用 151

二、刮痧分类 152

咳嗽 155

痧症 155

感冒 155

【临床应用】 155

发热 155

胃脘痛 156

呃逆 156

腹痛 156

胁痛 156

胸痛 156

心悸 156

头痛 156

漏肩风 157

强直性脊柱炎 157

遗精、阳萎 157

失眠 157

眩晕 157

关节疼痛 157

网球肘 158

腱鞘炎 158

腰痛 158

棘上、棘间韧带劳损 158

斜方肌、菱形肌劳损 158

腰腿痛 158

小儿麻诊 159

遗尿 159

疳积 159

小儿麻痹后遗症 159

小儿慢惊风 159

痛经 159

咽喉肿痛 159

神经性皮炎 159

【注意事项】 160

【内容与分类】 161

第五章 推拿 161

一、挤压类手法 162

二、摆动类手法 165

三、摩擦类手法 169

四、振动类手法 174

五、运动关节类手法 176

【临床应用】 181

漏肩风 181

肱骨外上髁炎 181

腕部腱鞘囊肿 182

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 182

膝关节髌下脂肪垫劳损 182

增生性膝关节炎 183

腓肠肌痉挛 183

踝关节扭伤 183

颈椎病 183

落枕 184

胸胁部迸挫伤 185

腰椎间盘突出症 185

腰椎小关节错位 186

急忙腰肌扭伤 186

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 186

梨状肌综合征 187

强直性脊柱炎 187

棘上、棘间韧带损伤 187

腰部软组织劳损 188

退行性脊柱炎 188

骶髂关节扭伤和半脱位 188

胃脘痛 188

呃逆 189

胃下垂 189

头痛 190

胆绞痛 190

高血压病 191

心肌缺血性心绞痛 192

癃闭 193

乳痈 193

喉喑 194

婴儿腹泻 194

疳积 195

小儿蛔虫团肠梗阻 195

小儿呕吐 196

遗尿 196

小儿腹痛 196

咳嗽 197

惊风 197

小儿外感发热 197

夜啼 198

佝偻病 198

斜视 198

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 199

小儿桡骨头半脱位 199

臀肌挛缩 199

【注意事项】 199

第六章 体育疗法 201

二、体育疗法的方法 202

一、体育疗法的特点 202

【内容与分类】 202

三、体育疗法的适应范围 203

【临床应用】 204

支气管哮喘 204

肺气肿 206

肺结核 211

胸膜炎 214

胃下垂 216

慢性肝炎 220

便秘 222

痔疮 223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225

高血压 232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240

神经衰弱 242

瘛病 244

截瘫 248

慢性盆腔炎 251

子宫脱垂 253

慢性前列腺炎 260

腱鞘炎 262

肩关节周围炎 266

膝关节炎 276

颈椎病 279

腰椎间盘突出症 281

驼背 286

扁平足 288

【注意事项】 295

第七章 气功 297

【内容与分类】 298

一、气功锻炼的基本方法 298

【临床应用】 301

支气管哮喘 302

肺结核 304

咳嗽 306

溃疡病 308

胃下垂 311

慢性胆囊炎 316

慢性肝炎 319

肝硬化 322

慢性腹泻 324

便秘 328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331

高血压 334

中风后遗症 337

神经衰弱 341

慢性肾小球肾炎 343

遗精 345

阳萎 349

痛经 351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353

肥胖症 356

糖尿病 356

更年期综合征 361

颈椎病 364

肩关节周围炎 367

腰部劳损 372

青光眼 375

近视眼 378

慢性咽炎 381

癌症 383

【注意事项】 386

一、言语疏导法 388

第八章 心理疗法 388

【内容与分类】 388

二、暗示法 392

三、情志相胜法 394

四、精神调治法 397

五、顺意法 398

六、激情法 399

瘛病 401

【临床应用】 401

神经官能症 401

失眠 401

癫狂 402

郁症 402

肺病 402

暴暗 402

高血压 403

惊悸 403

呕吐 403

口吃 403

胃痛 403

胁痛 403

厌食 403

内脏病 403

阳萎 404

遗精 404

癔病性瘫痪 404

中风 404

便秘 404

病后综合征 404

癃闭 404

慢性胃肠功能紊乱、胃肠神经官能证 404

软组织损伤 405

落枕 405

斑秃 405

戒烟 405

【注意事项】 405

【内容与分类】 408

一、药敷的分类 408

第九章 药敷法 408

二、常用药敷中草药 411

(一)解表药 411

(二)清热药 415

(三)泻下药 424

(四)利水渗湿药 426

(五)化湿药 429

(六)祛风湿药 430

(七)理气药 433

(八)活血祛瘀药 436

(九)止血药 440

(十)消食药 442

(十一)驱虫药 442

(十二)化痰止咳平喘药 443

(十三)祛寒药 447

(十四)开窍药 449

(十六)安神药 452

(十七)涌吐药 454

(十八)补虚药 455

(十九)收敛药 462

(二十)外用药 465

【临床应用】 467

感冒 467

疟疾 467

咳嗽 468

肺痨 469

哮喘 469

呃逆 470

噎膈 470

呕吐 470

胃痛 471

胃下垂 471

痢疾 472

便秘 472

泄泻 472

腹痛 472

脱肛 473

胸痹 473

胁痛 473

黄疸 474

鼓胀 474

头痛 475

眩晕 475

面瘫 476

痹证 477

面痛 477

脏躁 478

奔豚气 478

不寐 478

淋症 479

癃闭 479

水肿 479

胆道蛔虫症 479

急性肠梗阻 479

疔疮 480

疖 480

肠痈 480

痔疮 480

痈 481

乳痈 481

乳头破碎 482

乳癖 482

中风 482

臁疮 483

瘰疬 483

高血压 483

丹毒 484

湿疹 484

牛皮癣 485

破伤风 485

漏肩风 485

腰痛 486

腰腿痛 486

扭伤 487

跟痛症 487

肘劳 488

腱鞘囊肿 488

狭窄性腱鞘炎 488

月经不调 489

痛经 489

经闭 489

盆腔炎 489

产后腹痛 490

阴痒 490

阴挺 490

胞衣不下 491

不孕症 491

顿咳 491

痄腮 491

流口水 492

鹅口疮 492

小儿口疮 492

夜啼 493

惊风 493

脐风 493

小儿疝气 494

遗尿 494

疳疾 494

小儿发育不良 494

针眼 495

鼻渊 495

小儿麻痹症 495

目赤肿痛 495

鼻炎 496

牙痛 496

颞颌关节动能紊乱症 496

口疮 496

梅核气 497

汗证 497

中暑 497

白喉 497

咽喉肿痛 497

血证 498

肿瘤 498

【注意事项】 499

一、疗效反应 499

二、注意事项 500

第十章 脐疗 502

【内容与分类】 502

一、脐穴作用 502

眩晕 503

高血压 503

头痛 503

二、脐疗操作 503

中风 503

【临床应用】 503

面瘫 504

面肌痉挛 504

不寐 504

奔豚 504

厥证 504

痫证 504

暑证 505

感冒 505

疟疾 505

咳嗽 506

哮喘 506

胸痹 506

腹痛 507

胃痛 507

胃下垂 507

呃逆 507

呕吐 507

肠寄生虫 509

腹胀 510

泄泻 511

痢疾 513

便秘 514

黄疸 515

脱肛 515

肝脾肿大 516

水肿 516

鼓胀 517

消渴 518

遗尿 518

癃闭 519

淋证 521

阳萎 522

白浊 522

遗精 522

缩阴 523

夹阴伤寒 523

疝气 523

月经不调 524

月经过多 524

闭经 524

痛经 525

带下病 526

不孕症 527

阴挺 527

胎动不安 528

难产 528

产后胞衣不下 528

胎死不下 528

产后腹痛 528

产后小便不止 529

小儿高热 529

产后小便不通 529

小儿惊风 530

小儿咳喘 530

小儿厌食症 531

滞颐 531

小儿口疮 531

小儿腹胀 531

小儿泄泻 532

小儿腹痛 532

小儿痢疾 535

小儿水肿 535

小儿二便不通 535

小儿疝气 535

小儿脐病 536

脐风 537

小儿疳积 537

乳痈 539

乳癖 539

夜啼 539

皮肤瘙痒 540

荨麻疹 540

咽喉肿痛 540

汗证 540

血证 541

肿瘤 541

美容 541

【注意事项】 542

养生 542

第十一章 熨敷法 544

【内容与分类】 544

一、以取热方式分类 544

二、以熨敷材料分类 544

【临床应用】 547

感冒 547

咳嗽、哮喘 547

胃脘痛、腹痛 548

腹泻 549

腹胀 550

胃下垂 550

便秘 550

痢疾 551

脱肛 551

积聚、鼓胀 551

癃闭 552

正偏头风 553

失眠 553

偏瘫 553

面瘫 553

胁肋痛 553

痹证 555

腰痛、腰腿痛 555

疝气 555

颈、肩部疼痛 556

软组织损伤 556

肠梗阻 556

骨质增生 556

神经性皮炎、慢性湿疹、隐疹、白癫风 557

鹅掌风、皲裂疮、冻疮 557

痈疽疮疡 558

狐臭 558

痛经、闭经 558

阴挺 559

乳少 559

盆腔炎 559

乳痈 560

输卵管阻塞 560

小儿惊风 560

小儿食积 561

中暑 561

厥证、脱阳 561

衄血、吐血、齿血 561

【注意事项】 562

一、浴疗 563

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 563

【内容与分类】 563

第十二章 水疗 563

二、熏蒸疗法 566

感冒 567

三、薰冲疗法 567

四、冰水外敷 567

【临床应用】 567

胃及十二指肠溃疡静止期、胃酸过多症、胃肠功能紊乱、慢性肠炎 568

高血压(原发性)、高脂血症、心肌炎、微循环功能不良 568

慢性肾炎、泌尿系结石 569

癃闭、水肿 569

遗精、早泄、阳萎 569

痹证 570

神经衰弱 570

糖尿病 570

脱肛、痔疮 571

头痛 571

腰痛、腰腿痛 571

颈、肩部疼痛 572

皮肤病 572

丹毒、下肢溃疡 573

妇产科病 573

疮疖 573

新生儿胎热、小儿暑热和高热 574

小儿腹泻 575

小儿湿疹、隐疹、麻疹、痘疹 575

小儿遗尿 575

小儿汗斑、尿布红斑 576

鼻炎、鼻衄 576

眼病 576

肥胖症 577

美容健体 577

牙痛、咽喉痛 577

冻疮、鹅掌风、湿气、足癣 577

消除疲劳、松驰神经 578

【注意事项】 578

第十三章 药膳 580

【内容与分类】 581

一、药膳的烹调 581

二、药膳的特点 582

(一)解表药膳 583

三、常用药膳方 583

(二)利咽药膳 586

(三)化痰止咳平喘药膳 587

(四)健脾补胃药膳 597

(五)疏肝利胆药膳 605

(六)养心安神药膳 607

(七)祛风湿药膳 614

(八)降压降脂药膳 615

(九)利水渗湿药膳 618

(十)润肠通便药膳 620

(十一)补阳药膳 621

(十二)滋阴药膳 627

高血压 629

(十三)补气血药膳 631

(十四)美容药膳 641

(十五)妇人药膳 649

(十六)健儿药膳 656

(十七)消瘤药膳 661

【临床应用】 667

感冒 667

高血压 668

咽喉炎 668

咳嗽与哮喘 668

肺结核 669

淋巴结核及淋巴结炎 669

胃痛 669

慢性胃炎 669

胃及十二指肠溃疡 669

消化不良 669

冠心病、高血脂及动脉硬化 669

便秘 670

体虚 670

夜来尿多和遗尿 670

泄泻 670

肝炎 670

浮肿 670

肾炎 670

胆囊炎和胆石症 670

糖尿病 670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及过敏性紫癜 671

心肌炎后遗症 671

白细胞减少 671

自汗、盗汗 671

精神失常 671

失眠 671

神经衰弱 671

吐血、咯血和衄血 672

风湿性关节炎和类风湿性关节炎 672

中风后半身不遂 672

阳萎早泄 672

遗精、白浊 672

肥胖症 672

夜盲症 672

脉管炎 672

乌发 672

产后缺乳 673

习惯性流产 673

妊娠水肿 673

妊娠呕吐 673

痛经 673

月经病 673

抗早衰 673

护肤美容 673

崩漏下血 673

小儿多汗症 674

肿瘤 674

小儿疳积 674

小儿厌食 674

百日咳 674

小儿腹泻 674

腮腺炎 674

麻诊 674

水痘 674

带下 674

甲状腺肿 675

【注意事项】 675

二、食疗常用食品 677

第十四章 食疗 677

【内容与分类】 677

一、食疗的起源和发展 677

【临床应用】 691

体质虚弱 691

早衰 691

暑热 691

发热、咽痛 691

口渴 691

水肿、小便少 691

感冒 691

咳嗽、气管炎 691

咯血 692

呃逆 692

恶心 692

食欲不振 692

食积 692

贫血 692

高脂血症 692

动脉硬化 692

冠心病 692

肺结核 692

哮喘 692

心悸、失眠、多梦 692

黄疸 693

腰膝酸软 693

遗精 693

阳萎、不孕 693

肾炎、慢性肾炎 693

夜盲症 693

胃及十二脂肠溃疡 693

肝炎、肝硬化 693

便秘 693

肠炎、痢疾 693

脾虚泄泻 693

胃酸减少 693

心腹冷痛 693

痔疮 694

肠道寄生虫 694

疮疡肿毒 694

冻疮 694

肿瘤 694

自汗、盗汗 694

痿症 694

月经过多 694

闭经 694

糖尿病 694

单纯性甲状腺肿大 694

淋巴结肿大 694

产后乳少 694

【注意事项】 695

第十五章 茶酒疗法 695

【内容与分类】 696

一、茶疗 696

二、酒疗 698

【临床应用】 700

感冒 700

咳嗽 701

哮喘 701

胃脘痛 702

呃逆、呕吐 702

腹痛 703

腹泻 703

痢疾 704

便秘 704

头痛 705

眩晕 705

高血压 705

高脂血症 706

贫血 706

失眠 706

胸痹 707

盗汗 707

水肿 707

遗精、阳萎、早泄 708

黄疸 708

瘿气 708

痔疮 709

脱肛 709

胆结石 710

腰痛、腰腿痛 710

关节痛 710

皮肤病 711

痛经 711

白带 712

阴挺 712

闭经 712

月经不调 712

产后腹痛 713

乳少 713

顿咳 713

遗尿 713

牙痛 714

耳鸣 714

目赤肿痛 714

咽喉肿痛 714

鼻病 715

肥胖症 715

美容 715

益寿 715

【注意事项】 716

第十六章 生活娱乐疗法 718

【内容与分类】 718

一、搓面疗法 718

二、刷牙疗法 721

三、梳头疗法 724

四、洗足疗法 727

五、音乐疗法 729

六、舞蹈疗法 734

七、弹琴疗法 736

八、歌咏疗法 739

九、奕棋疗法 742

十、书画疗法 743

十一、花卉疗法 747

【临床应用】 749

心痛 749

眩晕 752

高血压 753

感冒 753

发热 753

咳嗽 754

气管炎、哮喘 754

肺结核 754

消化不良 754

呕吐、呃逆 755

肝脾肿大 755

便血 755

痢疾 755

便秘 755

胃痛 755

吐血 756

头痛 756

失眠 756

面痛 757

面肌痉挛 757

面神经麻痹 757

老年脑力衰退 757

弱智 757

痛经 758

胎位不正 758

月经不调 758

闭经 758

带下 758

乳痈 758

小儿腹泻 759

口吃 759

小儿遗尿 759

婴幼儿体重不足 759

滞产 759

分娩痛 759

胎教 759

乳少 759

腮腺炎 760

咽炎 760

疳积 760

麻疹 760

百日咳 760

小儿多动 760

肩周炎 761

颈椎病 761

手指拘挛 761

脉管炎 761

足部损伤 761

足部症肿疮疡 761

足部冻伤 761

足癣 761

足跟痛、踝关节炎 761

斜视 762

上眼睑下垂 762

近视 762

面部色素沉着 762

面部皮肤皲裂 762

眼周皱纹 762

眨眼症 763

急性结模炎 763

鼻炎 763

牙痛 763

牙周炎 763

牙龈炎 763

龋齿 764

牙齿过敏症 764

黄牙或牙齿色素沉着 764

口臭 764

衄血 764

梅核气 764

风湿病 764

头发早白、脱发 765

醒酒 765

疲劳症 765

水火烫伤 765

天泡湿疹 765

外伤瘀痛 765

鹅掌疯 765

养生 766

情志病 766

【注意事项】 767

【内容与分类】 769

一、森林疗法 769

第十七章 杂治类 769

二、湿泥疗法 771

三、日光疗法 772

四、风疗法 774

五、砂浴疗法 775

六、蜂刺疗法 777

七、动物血疗法 778

八、旅游疗法 779

九、饮水保健疗法 781

十、肩肘倒立疗法 782

十一、吸引疗法 783

慢性支气管炎 785

【临床应用】 785

老年慢性久咳不愈 786

慢性支气管哮喘 786

痰咳不畅 787

小儿百日咳 787

肺结核(非活动期) 787

急性支气管炎 787

肺气肿 787

慢性咽喉炎 788

过敏性鼻炎 788

慢性鼻炎 788

流感、鼻塞不愈 789

慢性胸膜炎 789

自汗、盗汗 789

白喉 789

慢性胃炎 789

慢性结肠炎 790

胃及十二指肠溃疡(非活动期) 790

胃酸过多症 790

慢性返流性食管炎 790

慢性肝炎 791

虚塞性腹泻 792

慢性腹膜炎 792

虚寒性腹痛 792

慢性胃脘痛(主要由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神经官能症引起) 793

胆绞痛 793

疝气 793

便秘 793

胃肠下垂 794

脱肛 794

痔疮 795

肝硬化早期、肝脾充血 795

新生儿便 795

小儿疳积 795

肝硬化 水 796

I~II期高血压 796

隐性冠心病、心血管疾病保健 797

下肢静脉曲张 797

周围静脉炎 797

栓塞性静脉炎 798

高血脂症 798

轻度心绞痛 798

慢性病毒性心肌炎 799

动脉硬化 799

心律失常 799

无脉症 800

慢性肾盂肾炎 800

慢性肾小球肾炎 800

慢性盆腔炎 801

阴道炎、宫颈炎 801

慢性前列腺炎、前列腺肥大 801

老年肾虚怕冷 802

遗精、早泄、阳萎 802

痛经 803

肾下垂、子宫下垂 803

虚寒性白带增多 803

功能性子宫出血 804

尿闭 804

贫血 805

慢性骨髓炎 805

过敏性紫癜 805

失眠、神经衰弱 805

植物神经功能失调 806

小儿智能低下 806

神经痛 806

面神经痛 807

面神经麻痹 807

牙痛 808

枕神经痛 808

肋间神经痛 808

神经炎 808

三叉神经痛 809

颈椎病 809

美尼尔氏综合征 810

脑栓塞、脑血栓形成 810

脑缺血 810

神经性皮炎 810

中风舌强 811

精神分裂症 811

癫痫 811

偏头痛 812

坐骨神经痛 812

头痛 813

单纯性肥胖症 814

痛风 814

单纯性甲状腺肿 814

糖尿病 814

桥本氏甲状腺炎 815

更年期综合征 815

退行性关节病 815

甲状腺功能紊乱 815

外伤性血肿 816

风湿性或类风湿性关节炎 816

解颅 816

骨折后肿胀 816

扭伤、挫伤日久不愈 817

腰肌劳损 817

慢性脊椎炎 818

骨结核 818

小儿佝偻病 818

肌肉痉挛、肌炎 818

肩周炎 819

中风后偏瘫 819

关节屈伸不利 820

颈肩背疼痛 820

肱骨外上髁炎(网球肘) 820

腱鞘囊肿 820

足跟痛、足跟骨刺增生 821

纤维组织炎 821

鹤膝风 821

落枕 821

慢性腰痛 822

疮、疖 822

荨麻疹 823

面部痤疮 823

外伤水肿 823

顽癣(手、脚癣) 823

带状疱疹 824

牛皮癣 824

痱子 824

斑秃 824

慢性湿疹 824

过敏性皮炎 825

冻疮 825

皮肤搔痒症 825

脚汗、脚气 825

丹毒 826

断指(趾)再植 826

乳房良性增生 826

癌症 826

麦粒肿(未化脓) 826

体表良性肿瘤 826

痈肿 827

鼻衄 827

化脓性中耳炎 827

假性近视眼 827

弱听 828

发热 828

流行性腮腺炎 828

小儿强身保健 828

保健养生 828

毒蛇咬伤 829

烟癖 829

竞技间隙休息 829

扁桃体炎 829

教师、售货员、脑力劳动者休息法 829

瘰疬 829

大汗后虚脱 829

食物中毒 829

急性乳腺炎 830

【注意事项】 830

第十八章 养生 835

【内容与分类】 836

一、人衰老原因 836

二、生活养生 839

三、常用养生方举隅 847

【临床应用】 856

脱发 856

脱眉 857

眼盖浮肿 857

眼周皮肤松弛 857

粉刺、寿斑、皮肤过敏 858

不育症 859

阳亢阳萎症 860

返老还童 860

【注意事项】 861

(十五)平肝息风药 4506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