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微观、中观、宏观社会主义经济分析
微观、中观、宏观社会主义经济分析

微观、中观、宏观社会主义经济分析PDF电子书下载

经济

  • 电子书积分:1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刘伟,张健群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7
  • ISBN:7800350029
  • 页数:297 页
图书介绍:
《微观、中观、宏观社会主义经济分析》目录

前言页 1

第一篇 绪论——社会主义经济运行的前提 1

第一章 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运行的基础 1

第一节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确立 1

一、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代替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必然性 1

二、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的必要性 4

三、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经济特征和主要矛盾 5

四、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途径 6

一、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含义 11

第二节 社会主义社会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和社会主义公有制 11

二、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的意义及其基本特征 13

三、社会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 15

第三节 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 18

一、我国全民所有制的基本特征 18

二、我国全民所有制经济的管理体制及其改革 21

第四节 社会主义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 26

一、社会主义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的基本特点 26

二、我国农村集体所有制管理体制及其改革 27

三、我国城镇的集体所有制经济及其发展 29

一、社会主义生产过程的实质 30

第二章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是支配社会主义经济运行的基本动力 30

第一节 社会主义生产的实质和劳动的特点 30

二、社会主义劳动的性质 31

第二节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 34

一、社会主义生产目的 35

二、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手段 38

三、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特征和作用 41

第三节 社会主义物质利益关系 42

一、社会主义物质利益关系的特点 42

二、社会主义的物质利益原则 43

第三章 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机制的基本特征 45

第一节:社会主义生产仍是商品生产 45

一、社会主义商品生产存在的原因 45

二、建立和健全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关系体系,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生产的作用 47

三、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关系的本质 48

第二节 社会主义商品生产是有计划的商品生产 49

一、社会主义商品生产有计划按比例发展的客观必然性 49

二、社会主义制度下商品经济与计划经济是统一的 50

三、价值规律在社会主义商品生产中的地位及作用 54

四、价值规律对社会主义经济调节作用的实现途径——社会主义商品价格运动 58

第三节 国外学者关于计划与市场机制的理论争端 64

第二篇 社会主义经济微观分析 71

第四章 企业运行——社会主义生产者行为分析 71

第一节 企业投资决策 71

一、企业投资行为基本准则——盈利最大化与机会成本 71

二、企业投资效益分析 73

三、企业投资风险分析 79

第二节 企业成本与收益 85

一、企业成本 85

二、企业收益 89

第三节 社会主义企业的资金运动 102

一、社会主义企业资金的构成和来源 102

二、社会主义企业资金的循环和周转 108

第五章 按劳取酬——劳动者行为分析 117

第一节 社会主义制度下按劳分配的必然性 117

一、按劳分配规律产生的客观经济条件 117

二、社会主义按劳分配原则的内容及其性质 119

第二节 社会主义按劳分配原则的实现 123

一、按劳分配的实现与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机制 123

二、按劳分配与提高劳动效率,促进劳动者收入平等的关系 128

三、按劳分配与理顺劳动者工资关系 130

第六章 社会主义消费者行为分析 138

第一节 社会主义消费的性质及其经济作用 138

一、社会主义消费的性质 138

二、社会主义消费的经济作用 141

第二节 社会主义社会消费者行为特点 143

一、影响消费者行为的因素 143

二、消费者行为模式特点 145

一、消费水平不断增长是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151

第三节 社会主义消费结构和消费水平发展趋势 151

二、消费结构逐步合理化 153

三、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 156

第三篇 社会主义经济中观分析 159

第七章 产业结构分析 159

第一节 产业结构的含义及分类 159

一、产业结构的含义 159

二、产业结构的形成和分类是生产力发展的历史表现 159

三、现代产业结构的主要分类方法 160

四、三次产业分类法 162

一、三十年来我国产业结构的变化 165

二、我国产业结构不合理的主要表现 165

第二节 我国产业结构的现状分析 165

三、关于我国产业结构类型的几种不同看法 166

第三节 根据产业结构发展演变规律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产业结构目标和政策 167

一、产业结构演变的一般趋势 167

二、确定合理的国民经济产业结构的基本原则 168

第四节 产业结构调整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 170

一、社会主义条件下能否实现产业结构的合理化 170

二、计划的不完备性和竞争的不充分性要求必须建立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机制以保证产业结构的合理化 171

三、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要求必须把计划建立在对市场科学认识的基础上,充分依靠价值规律,综合运用经济杠杆,推动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完善 171

五、体制改革与产业结构失衡调整 172

四、把产业结构置于认识和依靠社会主义市场机制基础上,必须使企业真正成为责权利相统一的独立的商品生产、经营者 172

第八章 就业结构与技术结构、教育结构 175

第一节 就业结构 175

一、就业结构与人口增长、经济增长 175

二、我国就业结构的特点及发展趋势 179

三、就业结构演变与经济转轨 185

第二节 就业结构与技术结构 189

一、技术结构的含义及其分类 189

二、我国现阶段技术结构的特点 191

三、根据国情协调技术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关系 193

一、教育在协调就业与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经济作用 195

第三节 就业结构与教育结构 195

二、利用经济规律调节教育资源配置,使之与就业需要、与经济增长需要统一起来 196

第九章 经济区域分析 199

第一节 我国经济区域划分 199

一、我国经济地带的划分 199

二、我国地区经济演变的概况 200

三、现阶段我国三大经济地带的布局特点 201

四、 我国关于区域经济研究的状况 202

一、影响经济区域布局的基本因素 203

第二节 实现经济区域布局合理化的原则 203

二、经济地区布局合理化的基本原则 204

第三节 我国西部落后地区经济发展 207

一、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意义及现状 207

二、深入改革,有效培育和增强西部落后地区的内在增长机能 209

三、因地制宜综合运用经济杠杆推动东西部经济交流 210

第四篇 社会主义经济宏观分析 213

第十章 社会主义的商品流通 213

第一节 社会主义商品流通的性质和作用 213

一、社会主义商品流通的性质 213

二、社会主义商品流通的作用 221

一、社会主义生产资料的流通 224

第二节 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流通及其流通体制改革 224

二、社会主义生活资料的流通 230

第三节 社会主义商业及我国商业体制改革 233

一、社会主义商业的性质及作用 233

二、社会主义商业形式及商业体制改革 235

三、社会主义的流通费用和商业利润 239

第一节 社会主义再生产的性质和特点 241

一、社会主义再生产是物质资料的再生产、劳动力的再生产和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再生产的统一 241

第十一章 社会主义再生产 241

二、社会主义再生产过程也是商品经济运动过程,是生产和流通的统一 243

三、社会主义再生产是规模不断扩大的再生产,并且是建立在科学技术不断进步基础上的规模不断扩大的再生产 244

第二节 社会主义扩大再生产及其基本类型 244

一、社会主义扩大再生产应以简单再生产为基础 244

二、社会主义扩大再生产的两种类型 245

第三节 社会主义扩大再生产的源泉及其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规律 248

一、社会主义扩大再生产的源泉 248

二、社会主义扩大再生产过程中生产资料优先增长规律 252

第四节 社会主义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254

一、简单再生产条件下两大部类的平衡关系 254

二、扩大再生产条件下两大部类的比例关系 255

第一节 社会主义国民收入的形成 256

一、社会主义国民收入的性质 256

第十二章 社会主义国民收入的分配 256

二、决定社会主义国民收入量的因素 258

第二节 社会主义国民收入的分配和再分配 262

一、社会主义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 262

二、社会主义国民收入的再分配 264

三、社会主义国民收入再分配的渠道和机制 267

附录 271

一、总供给与总需求平衡的基本含义 274

第十三章 国民经济总量平衡 274

第一节 供给与需求的总量平衡 274

二、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条件下平衡与不平衡的矛盾运动 276

第二节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中的总量失衡与均衡 277

一、经济体制改革中需求迅速活跃导致总量失衡的积极意义 277

二、必须充分重视需求增长刺激经济增长所带来的新的失衡 283

第三节 必须协调宏观需求管理与供给管理 291

一、国外经济理论和实践的发展表明不能只注意需求管理或只注意供给管理 291

二、我国经济双重转轨要求必须协调需求管理与供给管理 293

后记 297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