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现代药理实验方法  上
现代药理实验方法  上

现代药理实验方法 上PDF电子书下载

医药卫生

  • 电子书积分:28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张均田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8
  • ISBN:7810347802
  • 页数:1132 页
图书介绍:
《现代药理实验方法 上》目录

(上册) 1

第一篇 分子生物学实验方法与技术 1

第一章 核酸分子探针的标记 1

第一节 概述 1

第二节 探针的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 2

第三节 非放射性标记法 7

第四节 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探针的纯化 7

第五节 探针比放射活性的测定 8

第二章 核酸分子杂交 10

第一节 概述 10

第二节 DNA的Sonthen印迹杂交 14

第三节 RNA的Northem印迹杂交 18

第四节 斑点印迹杂交 20

第五节 杂交结果的检测 21

第六节 特殊杂交 23

第七节 核酸原位杂交 23

第三章 多聚酶链反应(PCR) 29

第一节 PCR的基本原理 29

第二节 PCR反应成分和作用 30

第三节 PCR反应引物的设计 32

第四节 PCR反应模板的制备 33

第五节 耐热DNA聚合酶 35

第六节 PCR反应的类型 38

第七节 PCR反应产物的检测 46

第八节 PCR反应的污染及对策 47

第九节 PCR技术的应用 49

第一节 蛋白质样品的制备和纯化 55

第四章 蛋白质印迹杂交技术 55

第二节 蛋白质含量的测定 61

第三节 蛋白质的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64

第四节 蛋白质的转移印迹技术 67

第五章 cDNA文库 70

第一节 cDNA第一条链的合成 70

第二节 cDNA第二条链的合成 73

第三节 cDNA克隆策略 81

第四节 重组子的筛选与鉴定 86

第五节 人类基因组计划及cDNA克隆技术的新进展 88

第六章 随机分子库技术及其在药物筛选研究中的应用 95

第一节 概述 95

第二节 随机分子库的构建 96

第三节 随机分子库筛选技术的特点与技术流程 102

第四节 应用展望 108

第七章 真核基因表达调控基本原理及研究技术 113

第一节 真核基因的表达调控基本原理 113

第二节 基因表达调控研究技术 126

第八章 外源基因在真核细胞中的表达 146

第一节 哺乳动物基因转移的遗传选择标记 146

第二节 外源基因导入哺乳动物细胞的载体 149

第三节 外源基因导入哺乳动物细胞的方法 156

第四节 基因表达产物的检测 167

第九章 转基因动物 178

第一节 转基因方法 178

第二节 显微注射DNA的制备与纯化 180

第三节 鼠的种类与饲养 181

第四节 超排卵与取卵 182

第五节 显微注射 183

第六节 卵的转移 188

第七节 转基因鼠系的建立 191

第八节 卵培养液的配制与保存 193

第九节 转基因动物的应用 194

第十章 人类基因治疗 201

第一节 基因治疗概述 201

第二节 基因转移系统 202

第三节 受体细胞与转移基因的表达 206

第四节 人类基因治疗的审批程序 209

第五节 基因标记与基因治疗 209

第六节 遗传病基因治疗 210

第七节 肿瘤基因治疗 212

第八节 临床基因治疗概览 213

第九节 伦理学安全性与社会效应 215

第十节 问题与展望 216

第二篇 细胞生物学实验方法与技术 220

第一章 细胞培养及培养细胞增殖动力学常用方法 220

第一节 细胞的原代培养 220

第二节 细胞的传代培养 223

第三节 培养细胞生长曲线的绘制 224

第四节 分裂指数测定 225

第五节 成集落实验 226

第六节 细胞同步化技术 227

第七节 缩时电影显微摄像术 229

第八节 细胞周期分析 230

第二章 器官培养方法 232

第一节 表玻皿器官培养法 232

第二节 不锈钢金属网格法 233

第三节 Wolff培养法 234

第四节 扩散盒培养法 234

第三章 放射自显影术及同位素液闪测定 237

第一节 培养细胞的放射自显术 237

第二节 器官培养的放射自显术 239

第三节 原位缺口平移技术 241

第四节 同位素液闪测定 243

第四章 染色体分析技术 246

第一节 细胞培养 246

第二节 染色体显带技术 248

第五章 电镜技术 255

第一节 透射电镜生物样品制备技术 255

第二节 扫描电镜生物样品制备技术 266

第三节 生物材料冷冻断裂蚀刻电镜技术 271

第四节 扫描隧道显微镜 273

第六章 细胞、细胞器及细胞间质的分离技术 277

第一节 细胞的分离 277

第二节 细胞膜的分离 283

第三节 细胞核的分离 285

第四节 溶酶体的分离 286

第五节 线粒体的分离 287

第六节 细胞DNA、RNA分离与纯化 289

第七节 纤维粘连蛋白的提取 291

第八节 层粘连蛋白的提取 293

第七章 常用细胞化学染色技术 295

第一节 核酸显示法 295

第二节 酶显示法 297

第三节 糖类与脂类显示法 301

第八章 细胞凋亡研究方法概述 304

第一节 细胞凋亡的形态特征及研究方法 304

第二节 细胞凋亡的生化特征及研究方法 304

第三节 细胞凋亡的基因调控及研究方法 305

第九章 原位杂交 307

第一节 原位DNA末端标记用于研究正常和异常神经组织的细胞凋亡 309

第二节 原位杂交技术和PCR技术结合用于检测人乳头瘤病毒 311

第三节 非放射性原位杂交--地高辛标记cDNA标记 314

第四节 荧光素标记在原位杂交中的应用 316

第五节 免疫组化与非放射性原位杂交双标记 318

第十章 单克隆抗体制备原理及一般程序 321

第一节 抗原与免疫 321

第二节 细胞融合 322

第三节 杂交瘤的选择与克隆 323

第四节 抗体的筛选与结合试验 325

第五节 单克隆抗体的产生 326

第十一章 细胞骨架及核骨架制作技术 328

第一节 细胞骨架的光镜制样法 328

第二节 核基质中间纤维的简易整装电镜制作法 329

第三节 细胞核骨架制备技术 331

第四节 培养细胞整装内质网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标本制备方法 332

第一节 神经细胞培养的研究概况 335

第十二章 神经细胞培养及培养细胞的实验方法 335

第二节 神经细胞分散培养的基本技术 336

第三节 培养神经细胞蛋白总量的流式分析 339

第四节 培养神经细胞的电特性测定 341

第五节 培养神经细胞的免疫组化研究技术 348

附录: 353

一、常用平衡盐溶液的配制 353

二、鼠尾胶原的制作 353

三、小鸡血浆的制备 354

四、鸡胚提取液的制备 354

五、显影液的配制 354

六、定影液的配制 355

九、液体乳胶附加液配制 356

八、封片明胶液配制 356

七、停影液的配制 356

第三篇 信息传递的研究方法和技术 357

第一章 受体配基结合实验技术 357

第一节 受体-配基相互作用概述 357

第二节 受体-结合实验的理论基础 358

第三节 实验技术 373

第二章 G蛋白分离纯化技术 387

第一节 G蛋白纯化技术 387

第二节 G蛋白活性的检测技术 396

第三章 环核苷酸测定技术 399

第一节 cAMP蛋白质竞争结合法 399

第二节 cGMP的放免测定 405

第三节 腺苷酸环化酶的测定技术 409

第二节 生物测定法 414

第四章 花生四烯酸代谢产物的测定方法 414

第一节 概述 414

第三节 高效液相测定法 418

第四节 放射免疫分析法(RIA) 420

第五节 酶免疫测定法(EIA) 425

第六节 放射配基受体结合法(RRA) 427

第五章 肌醇磷脂及其代谢产物的测定技术 430

第一节 概说 430

第二节 同位素标记法测定肌醇磷脂及其代谢产物及PLC活性测定 431

第三节 特异受体结合法定量测定1,4,5IP3 434

第六章 磷酸标记技术测定受体酪氨酸激酶 437

第一节 确认受体酪氨酸激酶的标准 437

第二节 证实RTK的研究战略 438

第三节 完整细胞及无细胞体系的32P标记 439

第七章 PKC的纯化及活性测定 443

第一节 PKC的提取及纯化 443

第二节 PKC活性的测定 445

第八章 离体器官受体的生物测定 447

第一节 豚鼠回肠纵肌测定阿片受体配基 447

第二节 其它离体组织生物测定 450

第九章 间隙连接介导的细胞间通讯的研究方法和技术 452

第一节 细胞间隙连接通讯新进展概述 452

第二节 细胞间隙连接通讯功能研究方法与技术 454

第三节 细胞间隙连接结构研究方法与技术 460

第四节 细胞间隙连接通讯研究方法和技术在药物研究中的应用和实验设计 468

第一章 概述 471

第一节 钙的化学及生化特性 471

第四篇 钙研究方法与技术 471

第二节 细胞内钙的生理作用及其调节 472

第三节 细胞内钙的调节 472

第四节 细胞内钙超载 473

第五节 细胞内游离钙的测定 473

第二章 细胞内游离钙的研究方法与技术 476

第一节 钙指示剂 476

第二节 双波长荧光分光光度计测定方法 479

第三节 单细胞内游离钙测定方法 482

第四节 单细胞内游离钙图象处理测定方法 487

第三章 钙结合蛋白研究方法 492

第一节 钙调素的纯化及测定 492

第二节 钙调素结合蛋白的检测方法 496

第三节 钙调素表达与突变的研究方法 497

第四节 钙依赖性磷脂结合蛋白研究方法 502

第四章 钠-钙交换研究方法 509

第五章 钠-钾ATP酶和钙泵的活性测定 513

第六章 细胞内钙释放研究方法 517

第一节 放射性标记法测定内钙释放 517

第二节 IP3刺激内钙释放的研究方法 519

第七章 钙离子受体测定方法 522

第五篇 放射配体受体结合实验方法与技术 526

第一章 概述 526

第一节 判断受体的标准 526

第二节 受体的调节机制 527

第三节 放射配体结合法的应用和前景 529

第一节 引言 531

第二节 放射配体的选择 531

第二章 放射受体结合法 531

第三节 组织的选择和制备 532

第四节 缓冲液和佐剂 533

第五节 非特异性结合测定 533

第六节 孵育条件 534

第七节 放射配体-受体复合体与游离放射配体的分离 536

第八节 饱和动力学研究的设计 537

第九节 竞争性结合数据计算 540

第十节 受体结合测定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542

第十一节 Exvivo和在体结合技术 542

第十二节 小结 543

第一节 胆碱受体配体结合实验 546

第三章 受体-配体结合实验举例 546

第二节 豚鼠离体回肠实验 551

第三节 烟碱样受体-配体结合实验 552

第四节 a1·a2肾上腺素能受体结合实验 553

第五节 β肾上腺素受体结合实验 555

第六节 D1受体结合和药物竞争试验 556

第七节 D2受体结合和药物竞争试验 557

第八节 5-HT受体-配体结合实验 558

第九节 “中枢型”苯二氮?受体-配体结合实验 559

第十节 苯二氮?受体与〔3H〕FNZP的光亲和标记实验 560

第十一节 “外周型”苯二氮?受体-配体结合实验 560

第十二节 γ-氨基丁酸(GABA)受体-配体结合实验 561

第十三节 氧离子通道开放实验 562

第十四节 吗啡受体-配体结合实验 562

第十五节 组织胺H1受体-配体结合实验 563

第十六节 1,4-双氢吡啶(DHP)钙通道受体-配体结合实验 564

第十七节 雌激素受体的测定 566

第十八节 孕激素受体的测定 568

第十九节 雄激素受体的测定 569

第二十节 糖皮质激素受体的测定 571

第廿一节 GnRH受体的测定 573

第廿二节 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受体的测定 574

附:胞浆蛋白含量测定 575

第四节 疾病与受体 577

第一节 概述 577

第二节 精神分裂症 579

第三节 抑郁症 580

第四节 帕金森综合征 581

第五节 老年性痴呆症 582

第六节 舞蹈病 583

第七节 癫痫 584

第八节 疼痛 585

第九节 高血压 587

第十节 麻醉 588

第六篇 神经递质、肽、神经营养因子的研究方法与技术 591

第一章 神经递质和神经肽的研究方法与技术 591

第一节 突触小体制备及突触体对单胺递质摄取的测定 591

第二节 血小板对5-羟色胺的摄取 597

第三节 一种体内持续给药方法-向量透析泵 602

第四节 脑透析术-测定神经递质和神经肽释放的一种新技术 606

第五节 HPLC-EC检测单胺类神经递质及其代谢产物 611

第六节 HPLC-RE-ECD检测乙酰胆碱 620

第七节 放射受体分析法测定配体及肽类物质 623

第二章 神经营养因子的研究方法与技术 628

第一节 前言 628

第二节 神经营养因子的获取 628

第三节 神经营养因子体外生物活性检测 631

第四节 神经营养因子基因表达研究 634

第五节 神经营养因子对神经再生的作用 639

第七篇 免疫药理学实验方法与技术 642

第一章 免疫药理学概述 642

第二章 免疫细胞的分离与纯化 644

第一节 血液或组织标本的采集 644

第二节 外周血液中白细胞的分离 646

第三节 外周血液中单个核细胞的分离--密度梯度离心法 647

第四节 从淋巴组织中分离淋巴细胞悬液 649

第五节 淋巴细胞的分离屯化 650

第六节 人外周血树突状细胞的分离与体外培养 659

第七节 小肠上皮细胞间淋巴细胞的分离 660

第八节 各种细胞分离技术综合评价 664

第三章 T淋巴细胞克隆技术和T淋巴细胞克隆在免疫药理学中的应用 668

第一节 T淋巴细胞克隆基本原则和要求 668

第二节 T淋巴细胞克隆基本方法 669

第三节 T淋巴细胞克隆的鉴定 675

第四节 T淋巴细胞克隆在免疫药理学中的应用 676

第四章 药物对免疫细胞表面抗原分子影响的研究 680

第一节 表达在免疫细胞表面上的CD抗原分子 680

第二节 免疫细胞表达抗原分子的免疫荧光染色分析 689

第三节 免疫荧光染色分析在免疫药理学研究中的应用 699

第五章 药物对免疫细胞功能影响的研究 701

第一节 药物对免疫细胞增殖反应影响的研究 701

第二节 淋巴细胞功能的体内实验检测 705

第三节 细胞毒T淋巴细胞毒功能的检测 709

第四节 淋巴细胞活化时信号传导的检测方法 715

第五节 淋巴细胞细胞毒反应的检测实验 719

第六节 细胞因子及其受体的实验检测 726

第七节 药物对B细胞影响的体内外实验 736

第六章 药物对单核巨噬细胞及抗原呈递细胞功能影响的实验检测 741

第一节 药物对单核巨噬细胞功能影响的实验检测 743

第二节 药物对抗原呈递细胞呈递抗原作用的实验检测 745

第七章 药物对超敏反应影响的体内外实验检测 750

第一节 药物对第I型超敏反应影响的体内外实验检测 750

第二节 药物对第II~IV型超敏反应影响的体内外实验检测 762

第八章 药物的肿瘤免疫学研究方法 767

第一节 淋巴细胞杀瘤活性测定 768

第二节 LAK细胞的制备 768

第三节 肿瘤浸润淋巴细胞的制备 769

第四节 混合淋巴细胞--肿瘤培养 772

第五节 实验动物肿瘤抗原的制备与检测 774

第六节 肿瘤抗原负载的树突状细胞的肿瘤免疫学体内研究 778

第七节 转基因技术在肿瘤免疫研究中的应用 780

第九章 抗体工程实验技术 795

第一节 细胞工程抗体实验技术 795

第二节 基因工程抗体实验技术 803

第十章 免疫药理学的药物研究策略 816

第一节 免疫促进剂和免疫调节剂的免疫药理学研究策略 816

第二节 免疫抑制剂的免疫药理学研究策略 817

第八篇 肿瘤药理实验方法与技术 818

第一章 细胞毒类药物 818

第一节 体外实验方法 818

第二节 动物肿瘤体内筛选法 824

第三节 抗癌药作用机理研究方法 826

第二章 生物反应调节剂 839

第一节 体内抗癌试验的方法 839

第二节 免疫功能的研究方法 840

第三章 分化诱导剂 857

第一节 细胞形态学及组织化学研究方法 857

第二节 细胞功能的研究方法 859

第三节 与分化有关的基因及其表达的研究方法 863

第四章 化学预防药 865

第一节 体外诱导细胞转化的方法 866

第二节 体内诱癌试验 871

第三节 化学预防剂作用机理的研究 872

附:胃癌变动物模型 878

第五章 逆转肿瘤耐药性药物 887

第一节 肿瘤细胞耐药表型和机制 887

第二节 肿瘤耐药细胞株的建立及鉴定 892

第三节 多药耐药基因及其表达产物的测定方法 895

第四节 寻找肿瘤耐药性逆转剂的方法 916

第六章 抗肿瘤侵袭、转移药物的实验方法 925

第一节 肿瘤侵袭、转移与实验方法概述 925

第二节 肿瘤侵袭、转移的实验动物模型 926

第三节 肿瘤侵袭的体外模型及侵袭相关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932

第四节 新血管生成的研究方法 940

附:LA-795自发肺癌实验转移模型 943

第七章 放疗及化疗增敏剂 952

第一节 放射增敏剂的正名、定义及其研究特点 952

第二节 离体细胞培养实验技术 953

第三节 整体动物实验技术 960

第九篇 糖尿病药理实验方法与技术 981

第一章 糖尿病及有关并发症的动物模型 981

第一节 类似I型糖尿病的动物模型 981

第二节 类似II型糖尿病的动物模型 984

第三节 糖尿病动物的并发症 986

第二章 糖尿病离体实验 989

第一节 糖代谢实验 989

第二节 醛糖还原酶(AR)及多元醇途径 992

第三节 胰岛细胞培养 995

第三章 生化测定及病理检查 1000

第一节 血糖与血脂测定 1000

第二节 糖基化蛋白测定 1003

第三节 糖原合成与糖异生测定 1006

第四节 胰岛素测定 1008

第五节 胰岛素受体测定 1009

第六节 神经传导速度测定 1010

第七节 血液及尿中NAC酶测定 1010

第八节 血及肝中膜脂质过氧化产物及超氧化物歧化酶测定 1012

第九节 红细胞膜Na+-K+-ATP酶测定 1015

第十节 胰岛、肾、神经视网膜及晶体病理变化的光镜及电镜观察 1017

第二节 常用的动物学习记忆实验方法 1020

第一节 概述 1020

第十篇 行为药理实验方法与技术 1020

第一章 学习、记忆实验法和记忆障碍动物模型 1020

第三节 记忆障碍动物模型 1029

第四节 给药方案对结果的评价及有关问题 1031

第二章 学习记忆的电生理研究方法-突触传递长时程增强(LTP)现象 1033

第一节 LTP研究概况 1033

第二节 在整体脑内记录LTP的方法 1036

第三节 在脑片上记录LTP的方法 1039

第三章 抗焦虑药理实验方法 1047

第一节 概述 1047

第二节 现有抗焦虑药物类型 1047

第三节 抗焦虑实验方法及模型 1048

第一节 概述 1061

第四章 抗抑郁药理实验方法 1061

第二节 现有抗抑郁药的类型 1062

第三节 实验方法和模型 1062

第五章 药物依赖性动物试验方法 1072

第一节 阿片类药物的身体依赖性实验方法 1073

第二节 镇静催眠药的身体依赖性试验方法 1081

第三节 药物的精神依赖性评价方法 1084

第四节 化学分析方法在阿片类滥用诊断中的应用 1093

第十一篇 时间药理学实验方法 1100

第一章 生物节律与时间药理学 1100

第一节 生物节律的特征参数 1100

第二节 生物节律的基本概念 1101

第三节 生物节律与药物作用的时间节律性 1102

第一节 时间药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1103

第二章 时间药理学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1103

第二节 时间治疗学研究内容 1104

第三节 时间药理学研究方法概要 1104

第三章 时间药理学研究的特殊性 1106

第一节 时间药理学研究中的“时间”问题 1106

第二节 实验动物种属的影响 1106

第三节 实验观察指标及部位影响 1107

第四节 药物方面因素的影响 1108

第四章 时间生物医学技术在时间药理学中的应用 1114

第一节 动物行为自动监测仪 1114

第二节 体温节律自动监测装置 1117

第三节 连续心血管功能监测仪 1119

第四节 呼吸连续监测仪 1120

第五节 程序化药物泵 1121

第五章 时间药理学实验数据处理及统计分析 1123

第一节 时间药理学实验数据取样原则 1123

第二节 常用节律分析方法及其选用 1125

(下册) 1133

第十二篇 抗血栓形成及相关研究方法与技术 1133

第一章 血管内皮细胞 1133

第一节 血管内皮细胞培养 1133

第二节 内皮细胞分泌的活性物质测定 1137

第三节 白细胞与内皮细胞的粘附 1145

第二章 有关血小板研究的实验方法 1148

第一节 血小板的制备方法 1148

第二节 血小板的生成时间检测 1149

第三节 血小板功能实验 1150

第四节 影响血小板功能的几种途径检测 1158

第五节 血小板膜糖蛋白测定 1167

第六节 血小板相关抗体检测 1169

第三章 有关凝血因子及凝血机理的实验 1171

第一节 内源性凝血途径实验 1171

第二节 外源性凝血途径实验 1178

第三节 凝血第三阶段实验 1182

第四章 抗凝物质检查 1186

第一节 生理性抗凝物质检测 1186

第二节 病理性抗凝物质检测 1197

第五章 纤维蛋白溶解系统检测 1200

第一节 纤溶活性检测 1200

第二节 纤溶蛋白单体检测 1205

第三节 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检测 1206

第一节 血栓弹力图法 1212

第六章 血栓形成相关的流变学测定方法及有关在体实验 1212

第二节 体外血栓仪法 1213

第三节 凝血的旋转剪应力测定法 1214

第四节 电刺激动脉血栓形成法 1215

第五节 动-静脉旁路血栓形成法 1216

第六节 光化学诱导脑梗塞模型 1217

第七节 血瘀证的动物模型研究 1218

第十三篇 抗氧化及自由基实验方法与技术 1220

第一章 机体氧化及抗氧化系统测定法 1220

第一节 酶活性测定法 1220

第二节 氧化还原性物质含量测定 1225

第二章 药物体内抗氧化研究 1231

第一节 药物抗氧化作用类型及测定指标 1231

第二节 动物模型和给药方法 1232

第三章 自由基产生系统 1233

第四章 自由基测定方法 1236

第五章 脂质过氧化 1238

第一节 脂质过氧化 1238

第二节 检测方法 1238

第十四篇 抗脑缺血及动脉粥样硬化的实验方法与技术 1240

第一章 脑缺血模型 1240

第一节 体内模型 1240

第二节 体外模型-大鼠胎鼠皮层神经细胞的原代培养 1246

第二章 蛛网膜下腔出血模型 1248

第一节 蛛网膜下腔直接注血法 1248

第二节 预内动脉(颅内段)破损法 1249

第三节 氢清除法测定局部脑血流量 1250

第三章 脑缺血生化测定 1252

第一节 脑能量代谢 1252

第二节 脑细胞外液嘌呤代谢物和羟自由基的测定 1255

第三节 脑突触体前膜谷氨酸释放的测定 1257

第四章 动脉粥样硬化实验模型 1259

第一节 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的复制 1259

第二节 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的病理形态学观察 1263

第五章 动脉粥样硬化的生化测定 1272

第一节 血脂测定 1272

第二节 脂蛋白的分离和测定 1280

第三节 载脂蛋白的测定 1290

第四节 脂蛋白代谢有关酶活性的测定 1298

第五节 脂质过氧化物及有关酶活性的测定 1305

第六节 脂蛋白受体功能的测定 1309

第一节 几种有关细胞的培养实验 1314

第六章 抗动脉粥样硬化研究的细胞培养实验 1314

第二节 有关细胞的功能性实验 1318

第三节 泡沫细胞模型的建立 1322

第四节 有关因子及基因表达实验 1324

第十五篇 抗衰老及痴呆的研究方法与技术 1334

第一章 Alzheimer型痴呆淀粉样变蛋白前体转基因模型 1334

第一节 动脉模型和转基因模型的基本概念 1334

第二节 APP转基因模型的理论基础 1335

第三节 APP转基因小鼠AD模型研究现状 1339

第四节 APP转基因小鼠AD模型存在的问题 1340

第五节 总结与展望 1341

第一节 概述 1344

第二章 寿命试验方法 1344

第二节 果蝇试验 1345

第三节 鹌鹑试验 1347

第四节 小鼠试验 1348

第五节 大鼠试验 1349

第六节 家蚕试验 1349

第七节 隆腺蚤试验 1350

第八节 二倍体细胞寿命试验 1351

第三章 衰老对代谢及相关酶影响的实验方法 1353

第一节 血清总抗氧化活性测定 1353

第二节 过氧化脂质测定 1354

第三节 脂褐素测定 1355

第四节 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测定 1356

第五节 单胺氧化酶活性测定 1357

第六节 全血胆碱酯酶活性测定 1359

第七节 血清中铜蓝蛋白氧化酶活性测定 1361

第八节 脑细胞Na+-K+-ATP酶活性测定 1361

第九节 羟脯氨酸测定 1363

第十节 红细胞膜唾液酸含量测定 1363

第十一节 核酸代谢测定 1364

第四章 衰老免疫学方法 1366

第一节 衰老免疫学一般概念 1366

第二节 IL1-4的检测方法 1367

第三节 白细胞介素-6表达的测定方法 1371

第四节 神经白细胞素的检测方法 1376

第五节 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测定方法 1378

第一节 急性炎症 1382

第一章 抗炎及抗过敏实验方法与技术 1382

第十六篇 抗炎、抗过敏及肝损伤实验方法与技术 1382

第二节 亚急性和慢性炎症 1383

第三节 过敏性炎症 1384

第四节 炎症介质测定方法 1385

第二章 实验性肝损伤体内模型 1397

第一节 小鼠急性化学性肝损伤模型 1397

第二节 大鼠四氯化碳慢性肝损伤模型 1398

第三节 小鼠免疫性肝损伤模型 1400

第三章 肝纤维化的体外模型及肝纤维化有关的肝间质细胞培养 1401

第十七篇 抗菌、抗病毒药物的实验方法与技术 1409

第一章 抗菌药物的实验方法与技术 1409

第一节 体外抗菌实验 1409

第二节 全身感染模型 1415

第三节 局部感染模型 1417

第二章 抗病毒药物的实验方法与技术 1425

第一节 体外实验法 1425

第二节 体内实验法 1452

第十八篇 激素的研究方法与技术 1471

第一章 激素的组织分布研究方法 1471

第一节 激素分布的免疫细胞化学分析 1471

第二节 激素分布的放射自显影分析 1483

第二章 激素的测定方法 1498

第一节 引言 1498

第二节 激素的体内生物测定法 1499

第三节 激素的体外生物测定法 1505

第四节 激素的放射受体分析法 1508

第五节 激素的竞争性蛋白结合分析法 1509

第六节 激素的放射免疫分析法 1511

第七节 激素的免疫放射量度分析法 1517

第八节 激素的酶免疫分析法 1519

第九节 激素的荧光免疫分析法 1522

第十节 激素的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 1524

第十一节 激素的羰基金属免疫分析法 1525

第十二节 激素的胶体金交联单抗分析法 1527

第十三节 激素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 1528

第三章 激素与受体作用研究方法 1531

第一节 激素与细胞膜受体--丝氨酸/苏氨酸磷酸化系统作用 1532

第二节 激素与细胞膜受体--酪氨酸磷酸化系统作用 1541

第三节 激素与细胞内受体作用 1548

第四章 激素的重组DNA技术 1576

第一节 激素蛋白在原核细胞中的表达 1577

第二节 激素蛋白在真核细胞中的表达 1589

第十九篇 药物代谢实验方法和技术 1597

第一章 药物及其代谢产物自生物样品中的分离方法 1597

第一节 薄层色谱法 1597

第二节 气相色谱法 1600

第三节 高效液相色谱法 1604

第二章 药物及其代谢产物的测定方法 1612

第一节 紫外一可见分光光度法 1612

第二节 荧光分光光度法 1615

第三章 同位素示踪技术在药物代谢研究中的应用 1620

第一节 概述 1620

第二节 同位素在药物中研究中的应用范围 1622

第一节 原理简介 1637

第四章 串联质谱在药品及其代谢产物分析中的应用 1637

第二节 定性分析 1639

第三节 定量分析 1640

第五章 细胞色素P450酶系(P450s)的研究 1643

第一节 P450s的研究现状 1643

第二节 P450s的分离、纯化及鉴定 1643

第三节 P450含量测定 1647

第四节 NADPH细胞色素P450还原酶活性的测定 1649

第五节 常用P450s的诱导方法 1649

第六章 细胞色素P450同功酶活性的测定 1651

第一节 二甲基亚硝胺脱甲基酶活性测定 1651

第二节 红霉素脱甲基酶活性测定 1652

第三节 7-乙氧基(戊氧基)香豆素脱烃酶活性测定 1652

第四节 睾丸酮羟化酶活性测定(HPLC法) 1653

第七章 药物代谢II相酶研究 1656

第一节 谷胱甘肽巯基转移酶活性测定 1656

第二节 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UDPGT)活性测定 1657

第八章 几种常见的代谢过程酶活性的测定 1659

第一节 氮-脱烃 1659

第二节 氧-脱烃 1659

第三节 芳香环加羟 1660

第四节 环氧化物水化作用 1661

第九章 利用肝脏标本的研究方法 1663

第一节 肝切片技术 1663

第二节 离体肝脏灌流法 1664

第一节 平衡透析法 1669

第十章 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的研究方法 1669

第二节 超过滤法 1672

第三节 快速或动力透析法 1674

第四节 分配平衡法 1675

第五节 凝胶过滤法 1676

第六节 光谱分析法 1677

第十一章 临床药代动力学 1680

第一节 房室模型概念 1680

第二节 静脉滴注的药代动力学 1681

第三节 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动力学结合模型 1686

第四节 生物利用度有关参数 1690

第五节 生物样本分析方法的认证 1697

第一章 女用节育药研究方法和技术 1699

第一节 抗早孕、抗着床和抗生育药筛选方法 1699

第二十篇 计划生育药物研究方法与技术 1699

第二节 药物抗排卵活性的测定 1700

第二章 性激素和促性腺激素的生物测定 1701

第一节 雌激素生物活性测定 1701

第二节 孕激素生物活性测定 1701

第三节 雄激素生物活性测定 1703

第四节 促性腺激素生物活性测定 1703

第三章 影响卵巢黄体功能药物的研究方法 1705

第一节 黄体细胞体外培养 1705

第二节 腺苷酸环化酶活性测定 1705

第三节 △5-3β羟甾脱氢酶活性测定 1706

第一节 宫颈张力测定 1708

第二节 宫颈胶原酶活性测定 1708

第四章 影响宫颈成熟药物的研究方法 1708

第三节 宫颈羟脯氨酸含量测定 1710

第五章 垂体卵泡激素(FSH)和黄体生成素(LH)含量测定 1712

第一节 FSH和LH的碘标记法 1712

第二节 RRA法测垂体FSH和LH含量 1713

第三节 RIA法测垂体FSH和LH含量 1713

第六章 男性节育药物的研究方法和技术 1715

第一节 抗雄性生育药的筛选方法 1715

第二节 精子穿卵实验 1716

第三节 间质细胞液和曲细精管液中睾酮的测定 1718

第四节 促黄体生成素(LH)对睾丸功能的影响 1718

第五节 附睾微穿刺实验方法 1719

第六节 附睾管微灌流实验方法 1719

第七节 精浆肉毒碱含量的测定 1720

第八节 精浆a糖苷酶含量的测定 1721

第九节 唾液酸含量的测定 1722

第二十一篇 电生理实验方法 1724

第一章 电生理学技术的基本原理 1724

第一节 概述 1724

第二节 电生理实验常用仪器 1725

第三节 玻璃电极的拉制 1736

第四节 电生理实验中噪声和干扰的形成及排除 1739

第五节 电子计算机在电生理实验中的应用 1743

第二章 细胞外记录技术 1753

第一节 心肌细胞外单相动作电位记录技术 1753

第二节 中枢神经系统细胞外记录技术 1760

第三章 细胞内微电极记录技术 1766

第一节 神经细胞内记录技术 1766

第二节 心肌细胞内记录技术 1773

第四章 电压钳制技术 1783

第一节 蔗糖间隙法电压钳制技术 1784

第二节 微电极电压钳制技术 1786

第五章 膜片钳技术原理及方法 1790

第一节 膜片钳技术基本原理 1790

第二节 电流记录方法 1794

第六章 电生理的其它实验方法 1800

第一节 慢钙依赖性钾介导的后超极化(AHP) 1800

第二节 频率强化(FP) 1801

第三节 神经纤维传导速度测定 1804

第四节 有髓神经纤维的数目和密度测定 1806

第一节 药物毒理学方法总论 1810

第一章 药物毒性一般测试方法 1810

第二十二篇 毒理学实验方法与技术 1810

第二节 急性毒性实验(近似LD50测定法) 1814

第三节 急性毒性实验(LD50测定法) 1818

第四节 大鼠和狗长期毒性实验 1821

第二章 基因突变和DNA损伤检测方法 1828

第一节 鼠伤寒沙门菌回复突变实验 1828

第二节 果蝇伴性阴性致死实验 1840

第三节 小鼠特异位点示实验 1848

第四节 SOS显色实验 1853

第三章 染色体突变检测方法 1864

第一节 哺乳动物培养细胞染色体间畸变实验 1864

第二节 哺乳动物骨髓细胞染色体间畸变实验 1877

第三节 小鼠显性致死实验 1881

第四节 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实验 1886

第五节 外周血嗜多染红细胞微核实验 1893

第四章 原代肝细胞在现代遗传毒性测试中的应用 1900

第一节 遗传毒性评价--目的和方法 1900

第二节 遗传毒性测试中代谢的重要性 1900

第三节 大鼠原代肝细胞/肝细胞分离技术的应用 1901

第四节 结束语 1924

第五章 生殖和发育毒性实验 1932

第一节 一般生殖毒性(第I段)实验 1932

第二节 致畸实验(第II段实验) 1949

第三节 围产期(第III段)实验 1969

第二十三篇 核磁共振技术在药理学研究中的应用 1980

前言 1980

第一节 部分原子核的磁性质 1982

第一章 核磁共振技术简介 1982

第二节 简单原理 1983

第三节 核磁共振测量参数 1984

第二章 生物样品核磁共振测定中的几种常用技术 1990

第一节 脉冲同核去偶技术 1990

第二节 异核去偶技术 1990

第三节 门控同核去偶技术 1991

第四节 自旋回波(spin echo)技术 1992

第五节 表面线圈技术 1993

第六节 顺磁探针与位移试剂 1994

第三章 生物样品的波谱分析 1995

第一节 氢谱分析 1995

第二节 碳谱分析 1995

第三节 磷谱分析 1999

第四节 氟谱分析 2001

第五节 氮谱分析 2002

第四章 NMR药理学研究的有关实验技术 2004

第一节 样品或标本制备 2004

第二节 NMR测定细胞内pH 2005

第三节 细胞内离子浓度测定 2007

第四节 组织血流与血管容积测定 2010

第五节 组织中氧张力和组织温度测定 2012

第五章 NMR研究心肌代谢与药理作用 2014

第一节 心肌能量代谢研究 2014

第二节 心肌离子转运研究 2016

第三节 心肌糖代谢研究 2019

第四节 心脏病治疗作用研究 2023

第一节 脑代谢与脑功能关系研究 2035

第六章 NMR研究脑代谢药物作用 2035

第二节 脑缺血研究 2037

第三节 脑外伤与脑水肿研究 2041

第七章 NMR研究药物与生物大分子的相互作用 2046

第一节 药物与蛋白质结合作用 2046

第二节 研究药物与核酸作用 2056

第三节 研究药物与膜脂作用 2062

第八章 药物毒物代谢处置的NMR研究 2072

第一节 1H-NMR 2072

第二节 2H-NMR 2076

第三节 7Li-NMR 2077

第四节 13C-NMR 2077

第五节 19F-NMR 2079

第六节 31P-NMR 2088

第二十四篇 磷脂测定方法及其在药理学研究中的应用 2097

第一章 组织磷脂的提取 2097

第一节 提取脂质的一般原理 2097

第二节 氯仿--甲醇混合溶剂提取法 2097

第三节 己烷--异丙烷混合溶剂提取法 2098

第四节 磷脂与中性脂的分离 2099

第五节 脂质提取物的储存 2099

第二章 不同种类磷脂的分离,提纯和定量分析 2101

第一节 柱色谱(column chromatography)方法 2101

第二节 薄层色谱方法 2102

第三节 高效液相色谱方法 2105

第四节 磷脂含量测定 2107

第二节 1,2-diradylglycerol衍生物的形成 2109

第一节 缩醛磷脂的酸性水解 2109

第三章 磷脂亚类的纯化和定量分析 2109

第三节 分离磷脂亚类的薄层色谱和高压液相色谱方法 2110

第四节 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方法 2110

第五节 不同磷脂分子种属的分离 2112

第四章 气相色谱方法测定磷脂脂肪酸组成、缩醛和烃基链的含量 2116

第一节 脂肪酸甲酯的测定 2116

第二节 二甲基缩醛的测定 2116

第三节 烃基链的测定 2118

第五章 磷脂分析在药理学研究中的应用 2119

第一节 概述 2121

第二节 基本原理 2121

第一章 一氧化氮及其合成酶的研究方法与技术 2121

第二十五篇 一氧化氮、一氧化碳及其合成酶的研究方法与技术 2121

第三节 生化测定技术 2123

第四节 形态学方法 2129

第五节 药理学方法 2133

第六节 一氧化氮及其合成酶的荧光检测 2134

第七节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一氧化氮及其合成酶的活性 2138

第二章 一氧化碳及其合成酶的研究方法与技术 2144

第一节 CO产生的生物来源和调控方法 2144

第二节 CO的测定技术 2146

第三节 血红素氧合酶(HO)的测定技术 2148

第四节 CO的药理作用观察方法 2150

第二十六篇 兴奋剂检测方法及技术 2155

第一章 刺激剂类药物 2155

第一节 刺激剂的药理作用和毒副作用 2155

第二节 刺激剂的检测方法 2158

第三节 分析条件 2160

第四节 定量分析 2166

第五节 结果与讨论 2169

第二章 麻醉镇痛剂和β受体阻断剂 2173

第一节 麻醉镇痛剂 2173

第二节 β受体阻断剂 2174

第三节 麻醉镇痛剂与β阻断剂的分析研究 2175

第三章 合成类固醇激素 2184

第一节 类同醇激素的药理作用和毒副作用 2184

第二节 同化激素的滥用与禁用 2184

第三节 检查方法 2185

第一节 利尿剂的高效液相色谱筛选 2197

第四章 利尿剂及丙磺舒 2197

第二节 尿样的常规检测 2202

第三节 咖啡因的含量测定 2203

第二十七篇 药物化学结构与药理活性的关系 2205

第一章 引言 2205

第二章 药物--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力 2207

第一节 共价键 2207

第二节 离子键 2209

第三节 离子--偶极键 2210

第四节 偶极--偶极健 2211

第五节 氢键 2211

第六节 电荷转移键 2211

第七节 疏水作用 2213

第八节 范德华引力 2214

第一节 药物的化学结构对吸收的影响 2215

第三章 药物的化学结构与药代动力学 2215

第二节 药物的化学结构对分布的影响 2218

第三节 药物的化学结构与蛋白结合的关系 2219

第四节 药物的化学结构与药物代谢 2219

第四章 药物的化学结构与毒理学 2228

第五章 药物的化学结构与药理活性 2230

第一节 药效团 2230

第二节 药物的立体化学和生物活性 2236

第三节 构象与药理活性 2239

第六章 定量构效关系 2244

第一节 定量构效关系的定义和研究范围 2244

第二节 定量构效关系模型 2244

第三节 统计学处理 2254

第四节 定量构效关系举例 2255

第五节 三维定量构效关系 2258

第二十八篇 计算机在药理学中的应用 2259

第一章 计算机的一般知识 2259

第一节 硬件软件-计算机的两大支柱 2259

第二节 常用的工具软件 2262

第三节 文字处理及编辑排版系统 2263

第四节 数据库处理系统 2265

第五节 计算机病毒的防治 2266

第二章 药理实验室中计算机的应用 2268

第一节 计算机文献检索 2268

第二节 计算机辅助的药理实验设计 2270

第三节 实验室数据的自动化观测 2270

第四节 计算机模拟实验 2270

第五节 实验数据的处理及图表制作 2271

第六节 论文写作编辑 2272

第三章 计算机在药代动力学中的应用 2273

第一节 概述 2273

第二节 药代动力学应用程序 2273

第四章 药效统计分析及应用软件 2276

第一节 SAS软件 2276

第二节 SYSTAT软件 2278

第三节 新药数据的统计处理及NDST程序 2279

第五章 计算机在临床药理学中的应用 2281

第一节 药物临床实验的数据分析 2281

第二节 治疗药物监测 2281

第三节 临床药物学数据库的开发 2281

第五节 计算机专家系统 2282

第四节 计算机控制给药系统 2282

第六章 计算机在药理教学中的应用 2284

第一节 药理学实验教学计算机模拟系统 2284

第二节 图文演示系统 2284

第三节 药理学考试系统 2285

第二十九篇 基于受体结构的药物分子设计 2286

第一章 引言 2286

第二章 基于分子结构的分子设计战略 2292

第三章 基于结构的分子设计过程 2295

第四章 设计循环的主要方法 2298

附录 2309

1. 汉英专业词汇索引 2309

2. 英汉专业词汇索引 2354

3. 作者索引 2399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