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分析学派的马克思主义
分析学派的马克思主义

分析学派的马克思主义PDF电子书下载

哲学宗教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余文烈著
  • 出 版 社:重庆:重庆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3
  • ISBN:7536624174
  • 页数:302 页
图书介绍:
上一篇:性格与人生下一篇:哲学与当代文化
《分析学派的马克思主义》目录

在研究当代各种思潮中发展马克思主义——为《国外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研究》丛书的出版而作 徐崇温 1

序言 1

第一章 分析学派的马克思主义的崛起 1

一、近20年资本主义国家马克思主义研究发展的一般趋势 1

二、分析派马克思主义的崛起 11

(一)分析哲学与分析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13

(二)分析派马克思主义的主要特征和宗旨 17

第二章 唯物史观灵验吗? 23

一、马克思的历史唯物论及其当代命运 23

二、柯亨:为历史唯物主义辩护 30

(一)对社会的属性的区分 31

(二)澄清基本范畴 32

(三)阐发两个基本命题 38

三、布伦纳:不存在历史的唯物主义决定论 41

四、埃尔斯特:所谓发展规律是主观想像 45

五、其他论者:赞成与反对 53

(一)唯物史观是经验性理论 53

(二)社会发展的“生产方式的解释” 56

(三)历史的激进转变与渐进发展 58

第三章 什么叫剥削? 61

一、罗默重构的剥削的一般理论及其具体形式 61

(一)劳动市场不是剥削的必要条件 63

(二)财富、阶级与剥削的两个对应原理 65

(三)剥削的一般理论及其具体形式 71

(四)社会必要剥削 76

二、马克思主义者有必要关心剥削吗? 79

三、剥削是一种不公正的社会关系 85

(一)突出强迫因素的剥削定义 87

(二)罗默对剥削定义的再思考和赖曼的再批评 91

四、超出财产关系定义的剥削范畴 97

(一)罗默基本假设的偏差 98

(二)马克思的剥削概念 100

(三)超出财产关系定义的各种剥削类型 102

五、工人阶级是被迫出卖劳动力吗? 106

附录1 没有劳动市场的生计经济模式分析 114

附录2 引入劳动市场的生计经济模式分析 117

附录3 剥削的简单模式分析 120

第四章 阶级是理解历史的主要群体吗? 123

一、社会结构的新变化和新阶级理论 124

(一)阶级构成要素的新论争 125

(二)新中间阶级论种种 130

(三)新中间阶层的性质 133

二、赖特的阶级分析一般框架与资本主义社会阶级理论 134

(一)罗默—赖特阶级分析的一般框架 135

(二)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结构 138

(三)解决的问题与存在的问题 141

三、“福利社会”的阶级结构 146

(一)“福利”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划分 146

(二)“福利国家”的失业阶级 149

(三)新阶级划分更重要吗? 153

(一)各种社会群体划分理论 153

四、阶级学说与历史变化的主要群体 154

(二)历史变化与社会群体 158

第五章 马克思如何看待正义、自由与平等? 163

一、公正的含义和论争的引端 163

二、“马克思反对正义 167

(一)“资本主义剥削是公正的” 169

(二)马克思对正义和权利的批判 173

(三)马克思缘何批判资本主义? 176

(四)平等是手段而非目的 177

三、“马克思赞成正义” 181

(一)剥削是抢劫、不正义 182

(二)正义原则不一定内在于特定生产方式 184

(三)分配正义原则 188

(四)关心分配不是改良主义 190

四、正义观小结 192

第六章 马克思是否有伦理学基础? 194

一、科学与伦理 194

二、道德与非道德 200

(一)马克思理论非道德的结构 200

(二)权利的道德和解放的道德 205

三、马克思关于自由的伦理观 210

(一)两种不同的道德概念 211

(二)历史唯物主义与元伦理学 213

(三)自由的伦理观 218

四、困惑与希望 225

第七章 马克思主义的功能解释科学吗? 227

一、功能解释及其结构 228

二、历史唯物主义与功能解释 232

三、围绕“马克思主义的功能解释”的两次论战 240

(一)指责马克思的功能解释方式 240

(二)功能解释是否有合理机制? 243

(三)合理的功能解释是否要“馈环”? 245

(一)确立功能解释的“反覆强化”机制 248

四、“功能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的复兴派 248

(二)阐述几个难题的解释机制 251

五、跳出功能解释的樊篱 253

第八章 理性选择是马克思主义的微观基础吗? 258

一、方法论的个人主义与理性选择 258

(一)学科的分类与解释的方式 259

(二)两个方法论原则 262

(三)理性选择与阶级妥协 265

二、博弈论在马克思理论中的运用 270

三、辩证法要求微观与宏观的统一 277

附录:中国古代博弈论实例——齐王与田忌赛马 283

未结束语 286

主要参考书目 289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