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农业科学
农林机械燃料节约与废油再生
农林机械燃料节约与废油再生

农林机械燃料节约与废油再生PDF电子书下载

农业科学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陈瑞贤编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2
  • ISBN:15046·1064
  • 页数:344 页
图书介绍:
《农林机械燃料节约与废油再生》目录

第一章 基本知识 1

第一节 油料的成分及其影响 1

第二节 油料的一般理化指标 1

一、辛烷值 4

二、十六烷值 4

三、实际胶质 5

四、诱导期 5

五、热氧化安定性 5

六、浮游性 6

七、硫分 6

八、氧化安定性 6

十二、游离酸和游离碱 7

十一、针入度 7

十、残炭 7

九、粘温性与粘度比 7

第三节 农林机械的常用油料 8

一、常用油料的规格 8

二、常用油料的主要用途 22

三、常用油料的简易鉴别 31

第二章 燃料节约的途径 32

第一节 燃料的科学管理 32

一、加强油料保管 32

二、合理设计油库 35

三、积极推广简易油罐 43

第二节 燃料的净化 46

一、燃料的库内净化 47

二、燃料的机内净化 54

一、改进发动机燃料(点火)系 59

第三节 燃料的充分利用 59

二、合理运用机构设备 77

三、积极改善道路条件 82

第四节 汽车化油器的改进 83

一、经济化油器 83

二、三重喉管化油器 90

三、九孔片强化喉管化油器 98

四、化油器的附属节油装置 99

第五节 稀燃发动机的发展 116

一、稀燃发动机概况 117

二、稀燃发动机的技术特点 117

第六节 汽车燃料经济特性计算 126

一、汽车燃料经济特性 126

二、汽车燃料经济特性的计算 130

三、汽车燃料经济特性计算实例 132

四、影响计算结果的因素 142

五、汽车燃料经济特性计算的应用 150

第三章 废润滑油再生工艺 152

第一节 油料的变质与废油回收 152

一、油料变质的原因 152

二、废润滑油的回收 157

第二节 废油再生的基本工序与设备 159

一、沉降的工艺与设备 159

二、离心分离的工艺与设备 168

三、蒸馏的工艺与设备 174

四、酸洗的工艺与设备 185

五、碱洗的工艺与设备 194

六、水洗的工艺与设备 200

七、白土接触的工艺与设备 205

第二节 变压器油在运用中的再生 207

八、过滤的工艺与设备 216

第三节 废油再生的生产工艺 226

一、废油再生工艺方案的确定 227

二、废油再生的工艺设备与流程 232

三、废油再生的生产实例 241

第四节 再生油料的检验 244

一、油料密度简易试验法 245

二、油料馏程简易试验法 246

三、油料粘度简易试验法 247

四、油料酸值简易试验法 249

五、油料水溶性酸碱简易试验法 250

六、油料闪点简易试验法 251

七、油料腐蚀简易试验法 252

八、油料水分及机械杂质简易试验法 253

九、油料凝点简易试验法 254

第五节 再生油料与添加剂的应用 255

十、油料滴点简易试验法 255

一、再生油料的使用 256

二、再生油料的掺合及质量的调整 257

三、添加剂在再生油料中的应用 260

第六节 废油再生中“三废”的处理与利用 276

一、废水的处理 276

二、废渣的回收利用 284

三、废气的控制 288

第四章 润滑油在运用中的再生 296

第一节 内燃机润滑油在运用中的再生 296

一、锯末纸浆滤芯 296

二、棉纱吸污滤芯 303

三、卫生纸机油滤芯 305

一、变压器油的性质与作用 307

二、变压器油在运用中的热虹吸处理 308

三、变压器油在运用中的过滤与渗滤 311

第三节 汽轮机油在运用中的再生 311

一、汽轮机油的作用与工况 312

二、汽轮机油再生设备及工艺流程 312

第五章 优选法在燃料节约与废油再生中的应用 316

第一节 优选法的基本原理 316

一、单因素问题的优选法 317

二、双因素问题的优选法 319

三、多因素问题的优选法 321

第二节 几个具体应用优选法的实例 321

一、用0.618活动优选酸洗时的加酸量 321

二、用对分法优选白土接触处理中白土用量 323

三、用双因素法优选柴油车最佳喷油压力和供油量 324

第六章 燃料节约与废油再生的安全技术 327

第一节 防火与防爆 327

一、油料的易燃与爆炸特性 327

二、油料的静电作用 328

三、防火和防爆措施 329

第二节 防毒 333

一、中毒原因与症状 334

二、防毒措施 335

第三节 防腐蚀 335

一、酸、碱的安全使用 336

二、酸、碱腐蚀的急救措施 336

附录 337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