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数理化
透视和体视
透视和体视

透视和体视PDF电子书下载

数理化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董国耀编著
  • 出 版 社: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2
  • ISBN:781013485X
  • 页数:350 页
图书介绍:本书阐述了透视投影和体视投影的性质、原理、画法、算法及应用。
上一篇:函数论基础下一篇:热物理学
《透视和体视》目录
标签:编著

第一章 几何变换的基本知识 1

1-1 射影空间 1

一、中心投射 1

二、非固有元素 1

三、射影空间的构成 2

1-2 透视对应和射影对应 3

一、透视对应的基本概念 3

二、透视对应的基本性质 3

三、调和分隔 5

四、射影对应 5

1-3 笛沙格定理 6

一、空间笛沙格定理 6

二、平面笛沙格定理 7

1-4 透射对应及其确定 8

一、透射对应及其性质 8

二、透射对应的确定 8

1-5 透视仿射对应和位似对应 10

一、透视仿射对应和亲似对应 10

二、位似对应 11

1-6 三透射定理 12

一、具有公共对应轴的三透射 12

二、共对应轴三透射的特殊情况 13

三、具有公共对应中心的三透射 13

四、共对应中心三透射的特殊情况 14

1-7 配极对应 15

一、完全四点形及其调和性质 15

二、极线和极点 16

三、平面场上的配极对应 17

四、直线与平面的正交配极对应和绝对配极对应 17

第二章 透视投影的基本性质 20

2-1 透视的原理和术语 20

一、透视的形成原理 20

二、透视分类 21

三、透视空间和术语 22

四、透视空间中基面和画面间的透视对应 23

2-2 点的透视 24

一、点的透视和基透视的性质 24

二、点的透视和基透视的分布 25

2-3 求作透视的视线迹点法 26

一、垂直画面时的视线迹点法 26

二、倾斜画面时的视线迹点法 27

三、视线迹点法作图举例 31

2-4 直线的透视 34

一、直线的透视和基透视 34

二、直线的迹点、灭点和直线透视的四(五)点共线性质 37

三、画面平行线的透视 42

四、高线透视的六点共线 45

五、真高线 46

六、直线分割点的透视 47

2-5 平面的透视 48

一、平面的迹线 48

二、平面的灭线 49

三、平面的灭线和迹线平行 50

四、各种位置平面的灭线 50

五、不同相对位置的平面 53

六、主向灭点、灭线三角形和迹线三角形 54

2-6 正交对应和反极对应 57

一、相互垂直的直线和正交对应 57

二、线面垂直和反极对应 58

第三章 透视图的基本画法 64

3-1 视线双投射原理 64

一、原理 64

二、推论 66

3-2 视线法 66

一、原理 66

二、举例 67

3-3 透视对应线 69

一、透视对应和双旋重合 69

二、侧面梯形及透视高度 72

三、垂直画面的透视对应 74

3-4 量点法 75

一、量点的概念和量点法的实质 75

二、基面上直线的量点和距点 77

三、主向量点 78

四、用量点法作立体透视 79

3-5 介线法 82

一、介线法概念 82

二、用介线法作三点透视 84

3-6 迹线三角形法 87

一、原理 87

二、举例 89

3-7 交点法 90

一、用交点法作垂直画面的透视 90

二、用交点法作倾斜画面的透视 91

第四章 曲线曲面的透视及画法 97

4-1 圆的透视性质 97

一、圆的透视曲线 97

二、透视椭圆的某些性质 98

4-2 透视椭圆的画法 105

一、以方求圆 105

二、长短轴法 107

三、同心圆的透视椭圆画法 109

四、由圆的基透视求作圆的透视 109

4-3 透视椭圆的分度 111

一、理论依据 111

二、作图方法 111

4-4 平面和立体旋转的透视 112

一、绕与基面垂直的轴旋转 113

二、绕与基面平行的轴旋转 114

4-5 一般曲线的透视 116

一、平面曲线的透视 116

二、空间曲线的透视 118

4-6 曲面立体的透视 118

一、圆柱和圆锥台的透视 118

二、圆球的透视 120

三、圆环的透视 121

四、曲线回转面的透视 123

第五章 透视的实用画法 128

5-1 直线的透视方向 128

一、主向平行线的透视 128

二、任一平行线的透视 129

5-2 矩形透视的分割与扩展 130

一、矩形两组对边的灭点在图面内 130

二、矩形两组对边的灭点不在图面内 132

5-3 立方体的分割与倍增 134

一、用主向灭点作图 134

二、不用主向灭点作图 135

5-4 基本轮廓线法 136

一、矩形和立方体透视的基本轮廓线 136

二、正方形的透视 137

三、正立方体的两点透视 138

四、正立方体的三点透视 139

五、长立方体的两点透视 140

六、回转体透视 140

5-5 位似变换法和辅助灭点法 141

一、位似变换法 141

二、辅助灭点法 141

5-6 辅助标尺法 143

5-7 直接立面法 146

一、原理 146

二、求立方体的两点透视 146

5-8 透视网格法 147

一、透视网格绘制原理 147

二、透视网格举例 149

第六章 透视参数的选择和透视解析 154

6-1 透视参数及其选择原则 154

一、视距的影响和选择 154

二、视高的影响和选择 156

三、画面倾角的确定 158

四、物体主向X(或Y)对基线偏角θz(θy)的选择 158

五、景物与基线间距离的影响 160

六、站点的选择 160

七、选择透视参数的一般方法 161

6-2 透视解析 162

一、点的透视投影方程 162

二、立体的透视投影方程 164

三、透视解析过程的几何实质 171

第七章 透视的度量 172

7-1 线段的实长 172

一、沿三个主向的线段 172

二、任一方向的线段 174

7-2 两直线变角 176

一、绕灭线旋转重合视点 176

二、求变角举例 177

7-3 直线和平面的倾角 178

一、直线与画面的倾角 178

二、直线与基面的倾角 179

三、直线与任意平面的倾角 182

7-4 距离 183

一、点和直线的距离 183

二、点和平面的距离 184

三、两异面直线的距离 185

7-5 实形 186

一、平面图形的实形 186

二、立体的实形 189

第八章 透视图的阴影和镜像 193

8-1 透视阴影和光线 193

一、阴影的概念 193

二、绘制阴影的光线 193

三、透视阴影 195

8-2 平面立体的透视阴影 195

一、直线落影的透视 195

二、平面多边形落影的透视 198

三、平面立体透视阴影的基本作图 198

8-3 曲面立体的透视阴影 199

一、圆的落影的透视 200

二、圆柱的透视阴影 202

三、圆锥的透视阴影 204

四、圆球的透视阴影 205

五、承影面为曲面的透视阴影 208

8-4 透视图中的镜像 210

一、平面镜的像及其性质 210

二、水中的倒影 211

三、平面镜中的虚像 212

第九章 体视原理和深度感 218

9-1 体视投影及其射影关系 218

一、体视投影 218

二、体视图的射影关系 219

三、体视投影分类 221

9-2 眼睛成像和视觉传导 222

一、人眼构造 222

二、人眼的成像性能 223

三、人眼的调节和适应 225

四、视觉的传导 226

9-3 单眼的视敏度和深度感 226

一、人眼视觉敏锐度 226

二、单眼深度线索 229

9-4 双眼视觉和深度感 231

一、双眼辐合 231

二、双眼视差 232

三、相应点和双眼单视界 233

四、潘弄区和双眼深度感 234

五、双眼复视 235

六、双眼竞争 236

七、体视锐度(阈限) 236

9-5 人眼深度信息系统 237

一、尤勒兹假设 238

二、姚国正模式 239

第十章 颜色视觉和互补色体视投影 240

10-1 色觉 240

一、可见光波和物体的颜色 240

二、色觉学说 240

10-2 色光的基本特性 241

一、色光的三要素 241

二、色轴图 242

三、孟塞尔颜色立体 243

10-3 颜色混合和互补色 245

一、色光的三原色及“加色法 245

二、互补色和”减色法“ 245

三、颜料混合 246

10-4 CIE标准色度学系统 247

一、CIE色度图 247

二、利用色度图确定颜色和互补色 247

三、色度图上的颜色区域和宽容度 248

10-5 互补色体视投影 250

一、互补色体视投影的构成 250

二、两种背景的红绿互补色体视图 251

第十一章 人眼视野和体视景深 252

11-1 单眼视野 252

一、视野 252

二、颜色视野 253

三、静态视野和动态视野 255

11-2 体视视野 255

一、双眼视野和体视视野 255

二、体视视野方程 256

11-3 固定视点体视和全景体视 259

一、定视点体视 259

二、全景体视 260

三、大视野体视 263

11-4 体视景深 264

一、注视点的分布 264

二、体视景深及其临界值 265

三、体视景深临界值的轨迹 266

四、体视景深临界值的计算 266

11-5 体视投影的参数选择 266

第十二章 体视投影的性质和画法 268

12-1 体视结构和术语 268

一、画面为一般位置的体视结构和术语 268

二、H画面的体视结构 269

三、V画面的体视结构 270

12-2 体视投影的射影性质 270

一、点的体视投影 270

二、直线的体视投影 271

三、平面的体视投影 273

四、圆的体视投影 274

五、立体的体视投影 274

12-3 H画面体视投影的画法 275

一、基本画法 275

二、画面相交线的体视投影画法 278

三、画面相交面的体视投影画法 280

四、平面立体的体视投影画法 286

五、曲面立体的体视投影画法 290

六、不规则形体的体视投影画法 292

七、H画面全景体视投影的画法 294

八、体视投影的辅助计算和辅助图表 296

12-4 V画面体视投影的画法 299

一、视线迹点法 299

二、视线双投射法 300

三、视线法 301

四、量点法 302

五、眼基线与画面不平行的V面体视投影 303

六、VH画面体视投影 304

12-5 圆柱画面体视投影 305

一、圆柱画面体视投影结构 305

二、圆柱面体视投影的性质 306

三、圆柱面体视投影的画法 307

12-6 轴测体视投影 308

一、概述 308

二、斜轴测体视投影 309

三、正等测体视投影 311

第十三章 体视投影解析 316

13-1 H画面体视投影方程 316

一、H画面体视投影基本方程 316

二、H画面定视点体视投影方程 317

三、H画面全景体视投影方程 319

13-2 V画面体视投影方程 321

一、V画面体视投影基本方程 321

二、V画面定视点体视投影方程 322

三、V画面全景体视投影方程 323

四、V画面全景体视投影方程的几何解析法 324

13-3 全景体视图自动方程 326

一、坐标系及可变参量 326

二、物变换方程 327

三、视点变换方程 328

四、跟踪观察角 329

五、全景体视自动方程 330

13-4 圆柱画面体视投影方程 332

13-5 体视变形分析 333

一、位似合像不变性 333

二、位似合像的位置随视点同向移动 334

三、第一类体视变形感 335

四、第二类体视变形感 336

13-6 绘图误差分析 337

一、左右投影位移误差相同时产生的影响 337

二、左右投影沿纵向的位移误差不相同时产生的影响 337

三、图对间隔有误差时产生的影响 338

第十四章 体视技术及其应用 339

14-1 体视技术系统 339

一、体视技术系统的组成 339

二、体视技术系统的几种类型 340

14-2 体视测距 341

一、基本原理 341

二、光学体视测距机 343

14-3 体视摄影测量 343

一、图解法 344

二、解析法 345

14-4 多维体视投影 347

一、超体视图 347

二、多维体视的计算 348

参考文献 350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